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周柏生:我的“邮缘”缘起市邮协

$
0
0

集邮界朋友都知道《邮缘》,那是著名导演桑弧先生执导,他公子李亦中先生参与编剧,特地在国庆35周年之际推出上映的电影故事片。回顾自己40余年的集邮经历,与桑弧先生有关联,更是“缘”起于市集邮协会。值此市邮协成立40周年,直言吐露

1980年夏,我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任群众文化工作部副主任,接到老主任(时任中福会副秘书长)陈维博先生指派,代表他参加市邮协的筹备会议。那时我对集邮可以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的,只是奉命前往,带个耳朵去听,回来汇报而已。由此见到卫生局的领导胡辛人和邮政系统的领导林醒民、崔金发等;以及集邮界老一辈和中年翘楚马任全、史济宏、唐无忌、邵林等;还有文化界人士如桑弧、姚慕双以及总工会、共青团的代表等。虽然只是奉命来“听听”,但使命在身,“听”还是很认真的。因为搞少儿群众工作,对市邮协的筹备步骤还真听得懂,渐渐的在近半年的筹备工作中也“投入”进去,除了做“传声筒”外,也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了。

1981110日,市集邮协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剧场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并宣布了之前举行的第一次理事会上产生的首届理事会19位理事名单,陈维博名列其中,我居然也成了“理事”之一(我们分别为第1159号会员)。陈维博在担任中福会少年宫领导的二三十年里确实做了很多青少年集邮活动的宣传推动工作,而我既懵懂又未有寸功,实在是惭愧的。

但是,在被“逼上梁山”后,倒也确实与市邮协结缘,与集邮结缘了。何也?因为市邮协交给我们推动全市少年儿童集邮活动的任务。想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老是“外行”不行,必须要学一点懂一点才行。怎么办呢?好在市邮协专职秘书长唐无忌先生的悉心指导。他既是邮坛世家之后,满腹“邮论”;又做过多年教师,有教学经验。那市邮协设在延安中路近陕西路口,离我单位很近,我就常常去请教。负责办邮刊的邵林先生、常常撰写邮文的刘广实先生,也有较多机会接触到协会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如于弼庭、沈子乔、朱培轩等也每每指点,成了我“扫邮盲”的启蒙老师。

好在那时候我既有“尚方宝剑”——中福会上级领导指派的;又加上我是“群众文化工作部副主任”——工作对口;三是部门的正职主任的支持……总之,这是“命中注定”与“邮”有缘了。

除了几项重大工作(如上海每两年一届的少先队夏令营要我担肩)外,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这个“集邮新项目”中。那时候,市内以及不太远的外地,凡有邮展、交流活动,我都“闻风而去”,观摩学习。在少年宫上班时和回家抽空阅读集邮书刊,增进邮识,如《集邮》和市邮协的会刊《上海集邮》;以及马任全《中国邮票图鉴》、姜治方《集邮和我的生活道路》,王庸声、赵文义、于晓慧等三人合著的《集邮基础》,刘肇宁《集邮知识》等等。

同时,我边干边学,从收集邮票、学习洗揭开始,以至组织小型讲座到大型“少年集邮爱好者和集邮家见面会”等。大型活动我得事先充分安排,所以当时只是忙于统筹照应;小型活动倒是能和小朋友一起聆听专家讲解、做笔记。记得有一次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来沪举办“中国邮票藏品展览”,我不但前往认真参观,还在他携另一位集邮鱼木五夫先生来我宫参观时,特别安排鱼木搞了一场小型讲座,我让别人陪同水原参,自己认真去听鱼木讲课。在知道国际集邮联主席(捷克籍集邮家)要来我宫参观时,特地向领导要了陪同接待的任务,在参观及后来的座谈中向他学习一些集邮的知识。

在市邮协成立后不久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国邮票展览”过程中,我跟着协会的许多同志参加布展等工作,全程学着干,展出时认真观摩,学到许多邮学知识。说来有意思,因为参加布展,得到奖品——1枚一轮猴票。后来在市邮协又购得2枚,印象中当时约1元钱1枚。因为在筹备邮协过程中结识了邮票公司王兆桢先生,他在每次与会时都会批条让我去公司二楼柜台购买几套邮票。我把已有的3枚猴票带着,在邮票公司又央求购买1枚,并将4枚散票换成了1个四方连。

最难忘的是自己在唐无忌老师指导下,也动手编组了一部专题邮集《植树造林 绿化神州》,其实粗浅平庸,可能是为了鼓励我,居然得了个三等奖。

事实上,我也确实更加努力参与市邮协的工作,在少儿领域做了一些开创局面的工作。比较重要的是在全国的三项首创:一是于19811115日,协同团市委及其麾下的市青年宫组建起全国第一个省级青少年集邮协会——上海市青少年集邮协会。二是由我创意并带队,由市青少年邮协出面于1983821日至25日举办全国第一次省级的上海市青少年集邮夏令营。三是于198435日至14日,在我们宫内许多同事配合下,在富丽堂皇的中福会少年宫大厅举办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儿童邮展——上海市首届少年儿童邮展。从参与筹备到市邮协成立,前4年里陆续为集邮事业做了一些实事,写了几篇邮文,从中获得了邮识,得到了邮乐。198311月得以赴北京参观“中华全国1983集邮展览”,不但大增邮识,更是意外获得进入中南海(局部)参观的机缘。其间,还在市邮协第二届理事会上被“擢升”为常务理事了。

但在1984年夏,正当市邮协和少年儿童出版社都提出“借调”我去工作时,因市邮协难办调动,而少儿社迅速办成,和市邮协“擦肩而过”。我到少儿社后即辞去了“常务理事”之职,从一个做了近5年的“准集邮工作者”,变身成了“集邮爱好者”。

值得庆幸的是,离开了市邮协,“邮缘”未断。我在新单位组织了基层集邮组织,办过邮展,发表出版了邮文邮书,间接参与了集邮工作。退休之后,亦“邮缘”再续,辅导小朋友,联络老朋友。

邮缘邮缘,缘起市邮协,抚今追昔,是市邮协让我学习并爱上集邮,结下“邮缘”。感谢集邮界许多前辈、达人的指教,让我邮缘未断。谢谢市邮协,谢谢邮友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