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市集邮协会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40年前的邮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我所工作的上海汽轮机厂集邮人数众多,基础较好,早在1980年10月27日就举办首届集邮展览,11月24日成立厂集邮爱好者协会。为此,市集邮协会筹委会于11月21日发来贺信:“您们为开展职工业余集邮活动,作出积极的努力,取得可喜的成果。际此您会成立之时,向您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祝您会成立后,进一步团结广大集邮爱好者,发展职工业余集邮活动,为促进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成绩!”
同年12月下旬,我和同事来到北京西路1400弄市六医院大门西南侧的市邮协筹委会办公室,递交了我厂7名集邮骨干参加市邮协的申请表。后经邵林老师介绍,筹委会批准分二批成为市邮协基础会员。我的会员编号为049。
岁月如流,时光飞逝。40年我在集邮的路途一路走来,全靠老一辈集邮家的提携和帮助。1981年4月15日出版的《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创刊号发表了我写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第二届迎春集邮展览》的报道,这是我第一次向集邮报刊投稿。文章经邵林老师认真修改,并加了文12邮票盖销规定的编者按,使文章有血有肉,更具吸引力。想不到,就是这篇不足600字的文章,开启了我40年集邮写作的历程。
我曾在1981年12月出版的《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第4期上发表《上海现用日戳初探》文章。1982年初,我在市邮协办公室碰到徐星瑛老师,他亲切地说,“小吴,知道你喜欢研究邮戳,送你2张上海纪念邮戳卡片。”我接过卡片,发现一张是盖销在2枚普8-1半分邮票上的1965年特73、特74上海纪念邮戳(图1),另一张是盖销直径为50毫米、1980年9月4日启用的“英国皇家海军访华”纪念邮戳(图2),徐老还向我介绍了此戳启用的背景、使用邮局和收寄日戳等详细情况。正是这第2张戳卡,启发我写了《上海近年刻用的纪念邮戳》,发表在1982年第2期《上海集邮》上。
张包平之女士是张包子俊的胞妹、王纪泽夫人。她获悉我爱好收集、研究邮戳,便找出珍藏多年的早期马车戳、火车戳和轮船戳实寄封,借我复印、研究。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我写了《马车·火车·轮船》一文,发表在1985年第1期《上海集邮》上。
《集邮爱好者》是我厂集邮爱好者协会的会刊,创办于1980年11月21日,是当年上海企业中最早创办的一份集邮刊物,由何德荣和我任编辑。《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创刊号对此也有报道。张包子俊、刘广实、唐无忌、邵林、林霏开、俞鲁三等集邮家十分重视这朵基层企业中的小花,纷纷为它浇花施肥。早在创刊初期的1981年3月,邵林老师就寄来《收集火车邮戳》文章。刘广实老师将多年的研究厂铭的成果,写成《邮事琐谈——“北京邮票厂”厂铭小识》,于1982年分两期发表。唐无忌老师对普票的版铭颇有研究,《普18版铭研究》涉及色标梯尺、厂铭、票名、对色标记、规矩线、制版铭等内容,分别发表在1984年12期、1985年3期和8期。张包老在耄耋之年写了《寄希望于1986年》和《两位杰出的集邮旅游者》文章,还以集邮爱好者的名义为会刊发刊50期题词:“邮谊永恒”(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