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这枚印样是成品的中心主图,为孙中山先生头像。孙中山身穿西服,内穿白衬衫,佩戴领带,脸色严峻。它取自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取道香港抵达上海,下榻于上海都督府选定的士行馆——法租界宝昌路408号临时寓所后,在当地一家“同生”照相馆的留影(图2)。照片原件现存上海市档案馆。上述印样明显就是根据这张照片绘制雕刻而成,后来被用在了中华民国的纸币上(图3、图4)。
图5
1981年10月10日,邮电部发行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其中第1枚“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图5),也是采用了这张照片为图样。票图上的肖像经过李印清的设计创作,神态坚毅,斗志昂扬。表现了一位革命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邮票上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笔墨雄健刚柔,字体娟秀苍劲。邮票不仅传递了肖像和书法的双重美感,也更好地深化了孙中山在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中,激励人们不屈不挠地执着于追求光明的理想。
正如李印清所谈的:在设计这套邮票的过程中,我首先考虑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为整套邮票的构思、确立主题思想奠定了基础。也是我选取孙中山先生题词的用意。并得到了民革中央和宋庆龄副委员长的赞许。
同是一张照片,民国时期作为纸钞的主图,新中国作为邮票的主图,真实地透析照片这一特殊史料在孙中山历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耐人寻味,意义深长。
如今看到孙中山雕版印样,肖像栩栩如生,无不感叹精湛的雕刻技术。观察当年印制的纸钞效果,孙先生的肖像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包括头发和脸线)。印样在孙先生的肖像下面标明“孙中山像 1927年技师林其波雕刻”。
至今已无法了解技师林其波的具体情况,据笔者推断应该是国民政府财政部北平印刷局(原名财政部印刷局)的员工,该厂自1908年培养了一大批钞票、印花税票、邮票的设计、雕刻、制版、印刷、油墨、机电等专业人才或高级人才,是中国第一家采用雕刻钢凹版工艺的印刷企业。印刷局在筹建过程中,边建厂房,边招聘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从天津官报局招收来曾向日本人学习过雕刻铜凹版技术的毕辰年、李甫、阎锡麟、吴锦棠等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部掌握了钢凹版雕刻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代雕刻钢凹版技术人员,林其波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员。
肖像左方有一树叶形墨迹。左下方有一手写的“卅八年”墨笔字和四方印章,印文为:竺鸿晶、冯国华、胡平俊、培祥,显然是收藏者名章。“卅八年”指民国纪年,即1949年。可能是竺某收藏的时间。右上角则盖了一方“昌记”印章,推测应为民国期间某纸币邮票店名。由此可见这枚印样流传有序。
——刊于《上海集邮》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