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十七八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中国风”对德国的影响,就不能不提位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中国塔”。邮票上还没有过这座塔,所以只能选取不同年代的德国明信片及邮戳来作介绍。
“中国塔”坐落在慕尼黑的“英国花园”,该园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其最早的自然风格园林,还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园林之一,占地面积是纽约中央公园的两倍。公园由英籍美国人本杰明·汤普森和德国园景建筑师弗里德里克·路得温·凡·斯格尔设计,于1808年落成,当年曾是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狩猎区。该园中心部分为人工园林,然后过渡到具乡郊景色的自然园林,“中国塔”就在自然园林部分,成为“英国花园”的地标。
图1
“中国塔”建造于1789—1790年间,由建筑师约瑟夫仿照伦敦丘园的“中国塔”设计,塔身为木结构,高25米,共5层,12边形,每层均为全开敞的阁楼,外檐装饰镂花木格,空灵通透,出檐舒展。笔者所见最早出现该塔身影的明信片是一枚1897年使用的黑白摄影片(图1),距塔建成已经100多年了。另一枚彩色绘画压凸明信片(图2),主图为邮递马车,背景是“中国塔”的黑白照片。由片正面书写的地址和加盖的邮戳可知(图3),此片于1906年3月20日从慕尼黑的帕森寄往中国天津,使“中国塔”与中国发生了直接关联。此后,“中国塔”还以水彩画、套色木刻、上色或黑白照片等多种形式出现在1907年(图4)、1910年(图5)、1911年(图6)和1913年(图7)实寄的明信片上。
图8
“二战”后期,德国多次遭到盟军大规模的空袭,“中国塔”在1944年7月13日的大轰炸中烧毁,1951年按原样重建,1952年9月6日重新开放。重建后的“中国塔”可在后期的明信片中看到(图8)。1974年,“中国塔”及其周边被辟为啤酒花园和餐厅,目前设有7000个座位,是慕尼黑第二大啤酒园。每到周末这里都会演奏具有巴伐利亚风格的原创铜管乐,成为一种可以长时间聆听的慕尼黑传统(图9)。德国邮政为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邮展(2005年3月5日至7日)启用的纪念邮戳,其主图也是“中国塔”(图10)。
图11
每到圣诞节前夕,“中国塔”及其周边被设为传统的圣诞市集,在圣诞树和灯饰的装点下更显温馨浪漫(图11),男女老少可在此享受精心设计的娱乐节目和精美的冬季美食。而夏季更是“中国塔”最热闹的时节,人们在此尽情享用当地各种美食和不同口味的啤酒。在完成了“穿越”慕尼黑美味之旅后,当然也不应忘记购买印有“中国塔”图案的明信片(图12),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看那三五成群的游人,围坐在塔下,畅饮着著名的慕尼黑啤酒(图13),他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身边的这座塔与遥远中国的历史渊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