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漫话方连

$
0
0


 

1

2

3

4

 

图1

 

1

2

 

 

3

4

图2

 

 

1

2

3

4

 

图3

 

1

 

2

3

 

4

图4

李厚祿先生对《中国集邮大辞典》认真校读,常有新的发现:找出辞条设计的失当、释文撰写的缺陷,提出自己的改写见解,值得此书再次修订时参考。集邮专门词语的研究,宜作其源头的探讨,即为什么产生这个术语?如四方连,是邮票形态的描述语,简简单单三个字,把四枚邮票的存在形式维妙维肖地表述出来。个人猜度,先有“单枚”和“连票”一对词语的产生,从而连票又派生了“双连”“三连”等区分相连单枚数量的词语,同时又有“横双连”“直三连”等表示各个单枚相连方位的词语,而对四枚相连的邮票,单有横四连直四连已不够用了,“四方连”就应运而生,简单而又明确,既是四枚相连,又呈方形似字的形状(早年大量出现的普通邮票大都是接近方形的矩形),三个单字,各自都充分发挥了它们独特的性格。在理论上,四枚邮票还可有另4种相连的形态,即字形相连,两个横双连上下互连,可分首尾相连和尾首相连2种,前者为第1枚在上、第4枚在下互连(图1),后者为第2枚在上、第3枚在下互连(图2);两个直双连左右互连(相当于横双连上、下端各错位多一枚),也分首尾相连和尾首相连2种,前者为横双连左下、右上多一枚(图3),后者为横双连左上、右下多一枚(图4),要不要为这4种字形四枚相连的邮票形态分别命名呢?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在集邮活动的实践中几乎没有这个需要,邮商在拆零分售时基本上不可能造成这样形态的四连票,虽然这样形态的连票在现代小全张上常可发现,但当前图片容易再现,实在没有必要为此再去创造新的词语。

最早的方连主要指四方连,对枚数更多的方形连票,顺理成章地称之为九方连”“十六方连”“廿五方连;连票的枚数达到哪个数字才可以称大方连?没有一个具体的界限,用字是为了突出其持之不易,通常受到邮票品种的制约,比如红印花大1元的六方连,就可标榜为这个品种的大方连了,久之,又演变为外形比四方连大,就可称“大方连

 

九方连、十六方连、廿五方连的横行枚数与直列枚数相同,几何形状也与四方连相仿,固然可沿用字,但六方连、八方连、十方连则明明白白是一个矩形,为什么也称 ×方连呢?这只能说是集邮界的约定俗成了,不受几何理论的约束。除了横行与直列枚数相同的连票,其余6枚或其以上的方连都是矩形的,并至少各有两种形态,以6枚连票为例,即横六方连(3×2)和直六方连(×)。所有的新词都是为了描述独有的特征和区分同名事物的差异而产生,这里出现了“横六方连”和“直六方连”两个新词,要不要在集邮的专业辞典里加上这两个辞条呢?我认为不必如此面面俱到,“横”和是释义明白的常用字,只要有了准确的方连释义,“横六方连”和“直六方连”不难被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6

集邮界还不只把方形和矩形的连票称为方连,如13枚相连的邮票,外观已完全是歧形的了,但也被称为“13方连,确切的描述可如这样表示:13方连(3×4,左列下多一枚,图5)13方连(3×4,末行左多一枚,图6);另有横12方连多一枚的形态,于此不赘。

如若辞典已经交代了异图相连或“异图连票”的含义,就没有必要再为异图四方连设立辞条。

至于带有边纸及边纸上有厂铭、色标的连票,也没有必要专门设立辞条,例如,邮刊上出现带左上边纸四方连、“带下厂铭四方连”、“带右上边纸,版号××××红印花1分25方连(全格)”这样的文字是应该无需依靠辞典就能顺畅地阅读的。

《中国集邮大辞典》上出现了中心方连票的辞条。何以选定这一辞目,我已没有印象,只能揣测如下:可能是拟用于全张横、竖双向都有中心分隔线的邮票,因为早期邮票上确有这样的“十字中心线”,而确切、实用的辞目应是“中心四方连”。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1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