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
格伦·米勒(图22)是纽约市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自由身份编曲家,他还曾担任多个爵士乐团的音乐指导。米勒的四萨克斯管加四黑管的编制奏出了爵士乐的标志性风格,也奏出了他事业的顶峰。查理·帕克是出色的爵士乐萨克斯演奏家,他是1945年现代爵士乐取代摇摆乐的革命的标志性人物(图23)。其错综复杂﹑扭来扭去﹑快速惊人的即兴表演,不仅为萨克斯管演奏者,也为其他人竞相仿效。生于匹兹堡的埃罗尔·加内尔(图24)从小就极富音乐灵气,40年代起与查理·帕克等大师合作演出。他拥有自己独特的钢琴演奏风格:即节奏变化不循章法,结合和弦旋律两手轮流敲击节拍,表现手法让人匪夷所思,显示出卓绝的超前性。
图25
随着爵士乐的广泛传布,乐队也快速扩大。自小在犹太教堂接受音乐教育的单簧管演奏家本尼·古德曼(图25)创造了由铜管组和簧管组在坚实的节拍上相互对吼的大乐队产生的音响,这种被称为“势韵”(Swing)的演奏风格支配着30年代的爵士乐。约翰·科尔特兰(图26)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优秀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风格对60年代的爵士乐改革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科尔特兰和爵士乐钢琴家特伦纽斯·蒙克(图27)的合作将即兴演奏带入了一个新领域。来自马里兰州的尤比埃·布莱克(图28)和生于新泽西州的詹姆斯·约翰逊(图29)则被誉为东海岸最好的爵士乐演奏家。1939年,当迈尔斯·戴维斯得到了他13岁的生日礼物——一支小号时,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件生日礼物竟然开启了他的音乐旅程,而且让他成了爵士乐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华金的指导下,进入爵士乐神奇世界的戴维斯融合了摇滚乐和爵士乐的精华,被后人誉为爵士乐的标竿人物(图30)。
图26
奥斯卡·彼得森(图31)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24岁时,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初次演出就获得美国爵士乐爱好者的热烈赞赏。彼得森是一位爵士乐钢琴艺术家中的领袖人物,他把爵士乐轻佻﹑迷幻的色彩通过手指与琴键的接触直接勾勒在人们的面前,虽然很多音阶听上去不那么和谐,但正是不和谐的﹑跳跃的音符造就了他的音乐在酒吧文化中盛行的趋势。图茨·蒂勒曼是一位杰出的欧洲爵士音乐大师,出生于布鲁塞尔的蒂勒曼以[?]出绝妙的口琴﹑吉他演奏和口哨技巧闻名于世。曾经与蒂勒曼合作过的爵士乐大师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奥斯卡·彼得森﹑艾拉·费兹杰拉﹑科恩特·巴歇﹑查理·帕克等世界级的爵士乐名家。比利时于2000年发现的《新世纪》系列邮票中,有一枚就是蒂勒曼与查理·帕克同台演出的场景(图32)。
图32
史蒂芬·格拉佩里(图33)生于巴黎,是一位多产的爵士乐小提琴演奏大师。在爵士音乐史上,最受青睐的乐器一直是管乐器和键盘乐器,再就是吉他和贝斯等拨弦乐器。而小提琴的古典音乐味道太浓,而且颇具浪漫情趣,在爵士音乐领域似乎搅不起什么风浪。但随着格拉佩里在世界各地的成功巡演,他的小提琴演奏赢得了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全球爵士乐迷的赞赏。格拉佩里对爵士乐小提琴演奏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89岁的他荣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米切尔·佩卢西安尼(图34)堪称80年代以来最杰出的爵士乐时代表征之一,这位身患侏儒症的法国钢琴家骨骼脆弱﹑身高不及1米,但他硬是在键盘上打造出令人折服的雄伟音乐形象。疾病使佩卢西安尼的音乐生涯在37岁时划上了永远的休止符,凡是欣赏过佩卢西安尼钢琴演奏的爵士乐迷,大概都不会忘怀从他指尖流泻出来的美好音符。
图35
在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专业的作曲家。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就是其中之一(图35)。格什温生于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接受过严格的钢琴演奏训练。他的作曲生涯起步于为音乐出版商创作流行歌曲,作品题材以狂想曲﹑协奏曲﹑歌剧为主,晚年还为好莱坞写过电影音乐。1984年夏季,在洛杉矶的玫瑰碗体育场,84架钢琴同时奏响了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这部带有浓厚爵士乐风格的钢琴变奏曲,以其磅礴的气势,将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推向了高潮。许多欧洲的作曲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爵士乐的元素,如克劳德·德彪西(图36)的《游吟诗人》﹑莫里斯·拉威尔(图37)的《布鲁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图38)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以及保罗·欣德米特(图39)的《室内乐第一号》等。库尔特·魏尔(图40)是较早以爵士乐风格创作的德国现代派作曲家,他于20年代与剧作家布莱希特合作创作了《三分钱的歌剧》,整部歌剧的伴奏具有浓厚的爵士乐风格。兹比格涅夫·塞弗尔特出生于克拉科夫市,英年早逝的他是波兰爵士乐领域的明星。1996年,波兰发行《爵士音乐家塞弗尔特诞生50周年》邮票,邮票画面上是正在演奏萨克斯的塞弗尔特(图41)。
1978年,狂热的爵士乐爱好者阿兰·西马德怀着“把全美最优秀的爵士音乐家齐聚蒙特利尔”的梦想,向蒙特利尔市政府提交了创办爵士音乐节的倡议书。如今,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已成为一个爵士乐交流的巨大舞台和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事之一(图42)。在欧洲,许多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爵士音乐节。2009年,葡萄牙以爵士音乐节为题发行了一套邮票,以海报形式设计,将《吉马良斯假日爵士音乐节》(图43)﹑《波尔图爵士音乐节》(图44)﹑《塞沙尔爵士音乐节》(图45)﹑《埃斯托利尔夏日爵士音乐节》(图46)﹑《八月爵士音乐节》(图47)及《黑醋果爵士音乐节》(图48)展现于邮票画面。而小型张的票图则以一张老照片展现了里斯本的著名爵士乐队“温泉会所”(图49)。2014年,泽西岛在《欧罗巴·民族乐器》邮票上将爵士乐的常用乐器萨克斯及当地的爵士音乐节作为专题画面(图50)。巴尔干地区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发行了《萨格勒布爵士音乐节》和《卢布尔雅那爵士音乐节》纪念邮票(图51、52)。在北欧,爵士乐艺术家汲取了传统爵士乐﹑自由爵士乐及新爵士乐等各类风格音乐的精华,又结合古典音乐与北欧民间音乐,创造出具有极地风格的北欧爵士乐(图53、54)。一年一度的夏季莫尔德国际爵士音乐节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国际爵士音乐节,为期一周的音乐节吸引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爵士乐团和来自各国的游客,在莫尔德这座挪威西海岸小城的街头,即兴演奏的爵士乐队比比皆是(图55)。
图56
今天,作为一条标签,爵士乐已经是一种处于消亡中的艺术,但爵士乐的特色还将在许多新音乐的创作中继续生存下去。在2011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4月30日被定为“国际爵士乐日”。设立“国际爵士乐日”是为了提升国际社会对爵士乐的认识,因为爵士乐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也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工具,它同时也是推广和平以及增强不同民族间对话与合作的一股力量。借助“国际爵士乐日”,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爵士乐以及其对建立更具包容性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为首届国际爵士乐日所作的致辞中所讲的:“我们要感谢爵士乐,是它让音乐顿生豪情,奋起推动美国的民权运动。时至今日,爵士乐依然在向人们提供灵感,激励他们去争取自由和尊严。”2014年,联合国邮局发行《国际爵士乐日》纪念邮票,36枚邮票被设计成3个小版张,设计师是联合国邮票设计艺术总监塞尔吉奥·巴拉达特。在巴拉达特的创意下,缤纷闪烁的邮票画面充满活力,将即兴发挥的爵士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图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