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林霏开:波兰掠影(下)

$
0
0

图1


图2


图3

克拉科夫 二战期间,克拉科夫的古建筑基本没有遭殃。这座非常美丽、保护相对完好的中世纪老城,很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残酷地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克拉科夫附近就有臭名昭著的“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克拉科夫城内原有的数万名犹太人,被纳粹驱逐殆尽。德占波兰后,连篇累牍发行了印制考究的小版张,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十分觊觎克拉科夫的名胜,一心想把波兰的珍贵遗产据为己有(图1-2,纳粹徽志下的克拉科夫古城堡;图3,修复克拉科夫建筑,老城地图)


图4


图5


图6

克拉科夫城市始建于公元700年,13201609年是波兰的首都。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是东欧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克拉科夫的红砖红顶建筑,恢弘壮丽,美轮美奂。建于14世纪的圣玛丽教堂,美丽非凡,哥特式尖塔高81米,直插蓝天。钟楼每逢正点播放长号声,这是纪念中世纪的一位号手,面对外敌入侵,他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图4,克拉科夫圣玛丽教堂;图5,古城克拉科夫;图6,重建克拉科夫750周年,图为城市盾徽、老城俯瞰图、1257年国王诏书)

旧城区的中心是古城广场,面积达4万平方米,号称东欧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广场上竖有出生于克拉科夫的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雕像。建于16世纪的大市场,有一排古色古香的拱门,从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一层大厅里进行呢绒、布匹、皮革、瓷器等交易。克拉科夫是全欧洲对犹太商人开放最早、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如今,大市场一层成了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集散地。二层已辟为国立博物馆。

老城的建筑群,历经沧桑,依然魅力无穷。教堂、钟楼、修道院、方塔、富商住宅、书店……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外观色彩缤纷,总体又很调和。

在维斯瓦河畔,瓦维尔城堡雄踞于石灰岩山岗上,红墙蜿蜒,固若金汤。站在城堡的平台上,放眼四野,美不胜收。13331370年,这里曾为王宫。


图7

克拉科夫在11世纪从罗马教廷引入天主教,至今留下了60座古教堂(图7,纪念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莅临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的教育事业很发达,有11所高等院校,其中,1364年建立的雅盖隆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纳粹占领克拉科夫后,曾残杀了该校全体教师。


图8

克拉科夫的博物馆里,珍藏了文艺复兴大师的不少作品,最为有名的是达·芬奇的木板油画《抱貂的少女》(图8

据考证,画中女子名叫切奇莉亚,才16岁,她是达·芬奇在米兰的赞助人洛多维科公爵最喜爱的情妇,而公爵的族徽是白貂。切奇莉亚怀抱白貂入画,寓有深意。故事的结局不佳:公爵最终娶了另一个名叫碧翠斯的女子,而自称“还不够成熟”的切奇莉亚,虽然她替公爵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只好带着达·芬奇的油画灰溜溜地离开……


图9


图10

维里奇卡盐矿 克拉科夫远郊的维里奇卡盐矿(图9-10,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这个盐矿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维里奇卡离克拉科夫市中心15公里。13世纪起这里开采地下岩盐,15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819世纪扩展成波兰盐都,1996年盐层基本挖尽,停产至今,完全转变为旅游产业。当地小镇有2万居民,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万游客。

在中世纪,食盐贵若黄金。维里奇卡的盐业收入,一度占到波兰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食盐出口带动了格但斯克港口城市的发展。盐矿曾开采9层,采盐达2000万立方米,留下的巷道全长300公里,深入地下327米,连接2000个洞室。早在1744年,矿井内就修建了垂直坑道和楼梯,以便人们进矿井视察与参观。目前,最上面3层辟为博物馆。我们是乘电梯下去的,到达第一层为地下64米,走在坚硬的盐晶岩巷道里,墙壁舔一舔都是咸的。我们看到了绞盘、升降机、铁轨、盐车,以及各种古老的挖掘工具,还有一些劳动中的矿工蜡像,当年用马拉盐车,马是被四脚捆绑吊运至地下,从此在地下喂养、劳作,再也不回到地面。电梯下到第二层,地下101米处,我们进入了“圣金卡礼拜堂”,人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只见在盐晶岩洞里,琢出一个恢弘的大厅,厅高17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5盏由盐晶石雕制的巨大枝形吊灯,把大厅的每个角落都照得通亮。大厅正面中央有金卡公主雕像,四周墙上围绕着圣经故事的浮雕,其中包括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一切都是盐晶石的制品。据说整座礼拜堂,共用去2万吨盐晶石。3名矿工手工雕琢,共花了67年,最终修成正果。墙上的石匾,标出了工匠的姓名。有意思的是,除了刻有姓名的三块石匾,还有第四块——是一块无字匾,它似乎意味着:还有谁,能继承他们的献身精神呢?

在维里奇卡盐矿,盐晶石的雕像很多,大量的是耶稣及圣徒。长年累月在地底下艰苦劳作的矿工,精神支撑就靠祷告天主。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伟人像,如天文学家哥白尼,他在克拉科夫上大学时,来过盐矿;还有诗人歌德,他在1790年参观了盐矿。

激情燃烧的岁月 波兰是个苦难深重的国家,历史上屡遭侵略、瓜分,人民挣扎于死亡线上。但是正如他们的歌曲所唱:“波兰永不会灭亡。”他们的邮票设计,常常饱含激情,呈现出高智商、艺术的高水准 ,套用一句俗话,能令人感受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试举2种波兰小全张为例:


图11

2004年纪念第28届奥运会(图11张幅200×115mm,含拳击、跨栏、马术、摔跤4枚邮票,非常有气派!底色为希腊的蓝、白,雅典神庙前,金色的“胜利女神”,巨翅飞扬。谁都熟悉的希腊古迹和著名雕塑,从来没有被如此强有力地展示于邮品之中。设计者突出了体育竞赛、争胜夺强的主题,基于对素材的深刻理解,奏响了激动人心的高昂旋律。


图12

2008年纪念第29届奥运会(图12张幅203×120mm,含游泳、排球、撑杆跳高、击剑4枚邮票,背景为两个大大的汉字“北京”,并衬以中国国画描绘的树木花草。可想而知,在西方人眼里,这样的“东方情调”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图13


图14

在色彩运用方面,波兰邮票有时很大胆,充沛、浓郁、鲜明、瑰丽,固然,这也需要印刷工艺跟得上。成功的例子,如电影小全张(图13涂鸦小型张(图14等。


图15

大家知道,1958年,波兰制作了世界上第1枚丝绸小型张,图案为奔驰的驿车,纪念波兰邮政开办400周年。当年,很少有“异质邮票”,波兰可谓开风气之先。2008年,波兰又一次发行丝绸小型张,纪念波兰邮政开办450周年,图案为骑马、吹邮号的古代信使以及16世纪末的克拉科夫城。小型张背面有不干胶及防粘纸,制作非常精细(图15


图16


图17

波兰国旗是红白两色,国鸟为白尾海雕。1993年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波兰发行的小型张,图案就是红、白两色的海雕,展翅在蓝天上自由飞翔。设计十分高明,红、白重叠,如影随形。白云移动,海雕乘气流而上,画面中似乎隐含着乐音(图16。“邮票日”的纪念邮票,也很巧妙,飞上蓝天的是一个信封,红、白两色交叠,“波兰”不言而喻(图17

载有国铭的邮票,固然有严肃、端庄的一般要求,但也不排斥大众化和娱乐性。除了某些不许说笑的场合,风趣、幽默的面孔往往更讨人喜欢。而无论题材的分量有多重,设计者是否抱持激情,常会使邮票的感染力,加分或减分。波兰邮票充分体现“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4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