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林霏开:波罗的海三国纪行(上)

$
0
0

图1

立陶宛有1枚邮票《拯救波罗的海》(图1:一双赤脚站在沙滩上,脚旁有一根残存的鱼骨。意为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2016年暮春,我们夫妇来到波罗的海边,海水尚凉,不能游泳,我赤脚淌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是: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人口158万。3国总计:面积17.4万平方公,不及广东省大(18万平方公里);人口798万,不到广东省人口(1.1亿)的十三分之一。

3个国家都是三色国旗:立陶宛——黄、绿、红;拉脱维亚——红、白、红;爱沙尼亚——蓝、黑、白。

立陶宛的首都是维尔纽斯;拉脱维亚的首都是里加;爱沙尼亚的首都是塔林。

立陶宛人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拉脱维亚人多数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95%以上的人懂俄语;爱沙尼亚人多数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

这是3个视独立高于生命的国家,而历史的缘由,又将“波罗的海三国”联在一起。旅行社常常组织“波罗的海三国游”,我们参加的,正是这样的旅游团。


图2

脚印与人链 在维尔纽斯和里加的广场上,我都拍摄到一对铜铸的脚印(图2;听说塔林广场上也有一对。这是纪念1989823日的“波罗的海之路事件。


图3


图4

事情要追溯到19398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了秘密协定书,擅自瓜分主权国家的利益范围。根据秘密协定,苏联很快用武力侵占了波罗的海三国。在戈尔巴乔夫掌权的20世纪80年代,苏联公开承认了与希特勒秘密交易的历史事实。从1986年起,每逢823日,世界各大城市就掀起抗议苏联的“黑丝带行动”。1989823日,正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周年,波罗的海三国的和平示威达到最高潮,三国共有200万人,手牵手形成600公里的人链,从维尔纽斯开始,沿A2高速公路,经过乌克梅尔盖和帕内韦日斯,再沿着E67公路,经过切哈努夫、包斯卡、里加、爱那兹、帕尔努,最后到达塔林。当地时间下午7时,示威者和平地手牵手15分钟。空中拍摄显示,这条抗议的人链,经过农村地区也几乎没有断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人链,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31999年爱沙尼亚小全张,“波罗的海之路”10周年;42014年,拉脱维亚小全张,“波罗的海之路”25周年)


图5

在“波罗的海之路”形成的当天,维尔纽斯5000人在大教堂广场(51990年苏联邮票)集会和示威,人们手持蜡烛,高唱爱国歌曲。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边境,人们举办了象征性的葬礼,悼念三国被侵占时期受迫害致死的先辈。


图6


图7


图8

“波罗的海之路”发生6个月后,1990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同年8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相继宣布独立。3个国家的独立,乃成为苏联解体的序幕。(62001年爱沙尼亚恢复独立10周年,国鸟家燕迎接春天;72015年拉脱维亚独立宣言25周年;82015年立陶宛独立25周年)

1991911日,我国与爱沙尼亚建交;隔天即912日,我国与拉脱维亚建交;又隔2天,即914日,我国与立陶宛建交。

塔林 我们的行程由北往南,第1站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过去,我有点受中文翻译的误导,老以为“塔林,塔林,尖塔成林”。其实,该城尖塔虽多,但比不上布拉格多。

爱沙尼亚以及波罗的海其它国家的老建筑,多的是红色坡顶,以及谷仓式的红色圆锥顶。从高处俯瞰,起伏有姿的红色老城,非常漂亮,时有教堂的尖顶冒出,在蓝天衬托下,传递出激荡迷人的音乐节奏。


图9

我们的导游刘炜先生,吉他弹得特别好。他曾是爱沙尼亚音乐戏剧学院的学生,现在在爱沙尼亚音乐学校做老师,他首先带我们去参观了塔林露天歌咏剧场。剧场舞台有巨大的拱形遮篷,碧绿的草地可容纳10万观众。斜坡上有一尊席地而坐的铜像,他仿佛在听音乐,又像在欣赏那听音乐的10万观众(9,曹雷摄)。小刘告诉我们,那是爱沙尼亚合唱指挥、作曲家古斯塔夫·恩内萨克(19081993),他曾组建爱沙尼亚国家男声合唱团,对塔林音乐节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10


图11

巧得很,我最近购进的1枚极限明信片,就是露天歌咏剧场举行塔林音乐节的场景(图10,邮票是苏联1965年发行的,邮戳是1978年的。在参观现场,我摄下了最新的演出海报(图11

波罗的海是音乐的海洋。群众性的歌咏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专业的演出水平也居世界前列。201611月,爱沙尼亚爱乐合唱团和塔林室内乐团,还来到北京、武汉、长沙、上海演出。


图12


图13


图14

邮品帮助我跨越时空,能用纵深的眼光去对比眼前的景色。1931年从塔林寄往丹麦的1枚明信片,黑白照片突出了东正教堂的洋葱头顶,这是建于18世纪的亚历山大纳尔夫斯基大教堂(图121958年用苏联邮票制作的极限片,突出了基督教堂哥特式尖顶与老城建筑的圆锥形红顶(图131995年用爱沙尼亚邮票制作的极限片上,是建于1870年的加利教堂(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如老城广场的市政厅(152004年,市政厅600周年);色彩瑰丽的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161994年);恢弘端庄的国家歌剧院(172013年,国家歌剧院100周年);还有,在塔林举办了第20届国际管风琴节(182006年)。


图19


图20


图21

最令我们感到新鲜的是:2008年用彩色渲染“更快、更高、更强”的纪念北京奥运会的首日封(图192010年五彩外墙的上海世博会爱沙尼亚馆(图20;而在北京落成的爱沙尼亚大使馆,又被列为近百年来爱沙尼亚最成功的四大建筑之一,进入了2014年发行的小本票。(21,小本票封面,四方连邮票左下一枚——爱沙尼亚驻华大使馆)。


图22

近几年,爱沙尼亚也开始生产针对中国顾客的生肖邮票,恕我直言,2016年的猴票并不可爱(图22

总的说,行走在爱沙尼亚的土地上,回顾爱沙尼亚的集邮品,您随时能感到不寻常的历史旋律,发现丰厚而多样的艺术积淀,处处令人耳目一新。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5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