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6月4日下午,上海市集邮协会与上海交运集邮协会在金水湾大酒店嘉会堂举行一片邮集制作培训班。本次培训为市邮协“行走新丝路,喜迎十九大”竞赛性展览的预热。
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作课前动员,他说,基于近年来上海的集邮现状,广大爱好者的组集热情不断升温,市邮协审时度势,将于今年8月全国集邮周期间举办一片邮集竞赛性展览,希望大家各逞所长,勇获佳绩,并借此机遇以鼓励更多的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参加邮展。本次邮展评委会主任、全国集邮联会士施邑屏就本次邮展览的缘起和部署作了说明。他说,因目前尚未出台国际或国家级的一片集邮评审标准,所以本次邮展将参考国内已试行专用规则,自行制订标准;一片邮展是普通邮展内容的缩小版,类别仍分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印花(税票)和现代类,并按参赛者的年龄,分为成人和青少年(10-21岁)两组。
培训由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市邮协学术委员、亚洲国际邮展大镀金奖获得者施友仁主讲,他以“如何编组一片集邮展品”为题,就2002年国内首次出现“一片集邮”的提法以来,各地涌现的一些优秀“一片邮集”作品进行讲解,并就各种邮集类型的选题要求、素材使用、编排形式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结合自身制作和评审邮集的过程,无私地与大家分享经验。
像微型小说一样,一片集邮是推动和普及基础集邮活动的一种较好方式,近年来这项新生事物已逐步被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各级集邮组织所认可。为吸引更多集邮者参与集邮展览,引导集邮爱好者由简到繁、由小到大,不断增加编组邮集的兴趣和提高编组邮集的能力,提倡“一片邮集”是普及群众性集邮活动的关键手段之一。
市邮协对本次培训非常重视,采用多种通信形式包括邮寄书面通知向知各基层邮协、社会集邮组织、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和集邮特色学校发送消息,并安排了邮识丰富的邮展学术研究者授课。在收到反馈后,又及时认真地做出了周详的安排,比如,在掌握大致参会人数后即委托交运邮协落实场地;获悉市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将有20多位聋哑会员参加培训后,即在会场前排设置专座,做上标志,确保聋哑会员能看清手语翻译的手势。
前来参加本次培训的达140余人,既有普通集邮爱好者,也有资深集邮家;有年逾古稀的老伯伯,也有家长陪同而来的小邮迷。与会者对这样的学习机会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培训进行中及培训结束后,上海集邮界的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已充满会议的内容,有讲课小视频、有现场照片,还有学习感想、心得体会,等等,得到了更多邮友的点“赞”。市邮协学术委员、世界邮展大镀金奖获得者陈忆时发帖说“一片比一框难”;某聋人集邮者发帖说“首次参加邮集制作培训班,让我感动的是市邮协安排好前座位,方便我们聋人近距离观看手语翻译老师打手势,缪满英和张爱芬两位手语老师很辛苦,她俩认真地把讲演者原话力求翻译准确。同时感谢市邮协提供学习的平台,让我们聋人与听人平等参与,分享邮集制作知识。”
会后,应市残疾人集邮联谊会负责人要求,市邮协还请主讲人为该会再做一次专门的补课。
即将离沪赴美的市邮协学术委员张兰青,在培训结束后回家的地铁列车上,就向施邑屏展示自己正在制作的一片邮集,讨教经验,翌日又在上海甲戌邮史研究会的周一早茶会上向会友征询意见。他准备留下《费拉尔在上海》和《中国最早的对剖票》两部邮集参展,前者包含费拉尔在上海收到的最早实寄封;后者主要是上海工部书信馆的对剖票实寄封。
通过培训,与会者普遍认识,一片邮集在形式上虽小,其实制作难度并不小,做好一片邮集,可以为制作一框乃至多框邮集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培训班当日和随后数日,上海邮坛出现了少有的振奋!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