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火树银花不夜天 游人元宵多留连
繁于桃李盛于梅 寒食旬前社后开
——2018年3月新邮介绍
3月2日《元宵节》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节。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吃元宵(图1) 元宵即“汤圆”,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甜的有桂花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火腿丁等;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北方制作多用箩滚手摇,南方则多用手心揉团。煮食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
图2
吃元宵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吃元宵是为了祈求家庭团圆,追求亲情的凝聚力。
赏花灯(图2) 古人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中国不少节日有观灯活动,但以元宵节为最。一般从13日“上灯”开始,14日为“试灯”,15日为“正灯”,18日为“落灯”。
图3
闹社火(图3) 又称耍灶火。远古时我们的祖先天天受到野兽猛禽的袭扰。于是,人们就开始模仿狮子、老虎、豹子和凤凰的叫声造了锣、镲、鼓和笛子。每当逢年过节,飞禽走兽蜂拥而来时,大家就拿出锣、镲、鼓、笛子来,吹吹打打,又蹦又跳,一直闹到天亮。飞禽走兽无不吓得狼狈逃窜。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一种习俗。
现在闹社火为的是红火吉祥。演员装扮成各种角色,表演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节目。耍龙灯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表演者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2008年6月,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琉璃庙邮政所,101409)的敛巧饭习俗、密云区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太师屯邮政支局,101504)的九曲黄河阵灯俗,山西省柳林县(县邮政局,033300)的柳林盘子会,河北省蔚县(县邮政局,075799)的拜灯山习俗,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邮政支局,350015)的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市(市邮政局,362099)闹元宵习俗、晋江市东石镇(东石邮政支局,362271)的闽台东石灯俗、仙游县枫亭镇(枫亭邮政支局,351254)的元宵游灯习俗、连城县(县邮政局,366299)的闽西客家元宵节庆,甘肃省永昌县红山窑乡毛卜喇村(红山窑邮政所,737209)卍字灯俗,青海省乐都县七里店地区(县邮政局,810799)的九曲黄河灯俗等申报的元宵节,经国务院批准以民俗类别、编号Ⅹ-71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2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邮政局,102399)的千军台庄户幡会,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县邮政局,068250)火斗山乡大店子村抡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河上邮政所,311265)的河上龙灯胜会,浙江省宁海县前童(前童邮政所,315636)元宵行会,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市邮政局,255099)淄博花灯会,陕西省彬县(县邮政局,713599)灯山会申报的元宵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由各地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于2018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邮政所,100017)开幕。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主席、副主席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人等。
3月25日《海棠花》 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木兰纲,蔷薇亚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与牡丹、兰花、梅花并称为“中国春花四绝”,自古以来都是雅俗共赏的鲜花。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 海棠花妖娆艳丽,“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中国人民喜爱海棠,其根本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花之贵妃”、“花中神仙”,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海棠花产平原或山地,海拔50-2000米。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地。4枚邮票画面选取了4种海棠花品种。
图4
楸子(图4,Malus prunifolia (Willd.) Borkh.),又名海棠果。小乔木,高达3-8米;花4-10朵,近似伞形花序;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5-3厘米,宽约1.5厘米,白色,含苞未放时粉红色。果实卵形,直径2-2.5厘米,红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分布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生长于海拔50-1300米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边。
图5
西府海棠(图5,Malus micromalus Makino) 又名海红、子母海棠。落叶乔木,小枝梢上开花,花期四月,初开如胭脂,渐渐变淡红色。树姿直立,花朵密集,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果味酸甜,可供鲜食及加工用。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等地,生长在海拔100-2400米的山坡,2009年4月被选为陕西宝鸡市(市邮政局,721099)的市花。宝鸡古有西府一称,西府,凤翔府的别称,现泛指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西府海棠由此而来。
图6
图7
河南海棠(图7,Malus honanensis Rehder),又名大叶毛楂、牧孤梨、冬绿茶、山里锦。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7米;伞形总状花序,具花5-10朵;花直径约1.5厘米;花瓣卵形,长7-8毫米,基部近心形,有短爪,两面无毛,粉白色;雄蕊约20;花柱3-4,基部合生,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黄红色,萼片宿存。花期5月,果期8-9月。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生长于海拔800-2600米的山谷或山坡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河南洛阳市嵩县(县邮政局,47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