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电报在邮局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电键、收发报机被怀旧者作为老物件摆放在陈列柜内。在影视作品如《永不消失的电波》中还能听到它的“嗒-嗒”声,似乎在倾诉昔日的辉煌。然而,中国电报局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报封套,在邮坛上依旧神采奕奕,无数集邮者为之惊叹!这种封套是专用的,不代表作为邮政用品的通用电报封套。以致百年后的今天,当电报被淘汰出局时,倘不知中国电报最初之封套的格式,是令人遗憾的!为此,本人斗胆以德璀琳电报抄单及封套格式,籍以为中国电报史料及邮政用品填空补缺。
中国创办电报始于光绪三年(1877),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台南到高雄的三条干线。
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出于军事需要,先自天津到大沽炮台、北塘兵营之间架设津沽电报线,而后又在北洋大臣衙门(天津金钢桥附近)到天津机器局(东局子)之间架设电报线。次年(1880)奏设天津到上海之津沪电报线,10月成立津沪电报局,1881年夏动工建造。至12月24日全线联通。电报总局设在天津东门内问津行馆旧址,又称杨家花园。设天津紫竹林、大沽、山东临清、济宁、江苏清江、镇江、苏州、上海8处电报分局。同年12月28日以“中国电报总局”对外营业。
光绪十年(1884),苏、浙、闽、粤电报线相继峻工。为适应向南发展,当年3月电报总局由天津移向上海。天津另设北洋官电总局,主持天津以北各地电报事务。至清末各省方知电报之利,或延伸或架设,水陆兼营,建成陆路电报线路约4000公里。
中国第一张电报据说只有“行辕正午一刻”6字,是李鸿章上海行辕所发。天津电报总局、北洋官电总局所发的第一张电报不知是什么?现《天津电报史》所列的抄报单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上面有“中华电报局”字样。
图1为光绪十一年(1885)八月初二下午十点十分北洋官电总局旅顺分局发报,天津紫竹林分局抄报,天津海关收报的抄报单原件。旅顺电报线路开通于1885年3月,所以此电报是北洋官电总局建局初年的电报,虽非第一张,亦可谓襁褓之物,是当今所见最早的抄报单,比之于《天津电报史》所列的抄报单要早11年。当时电报分为4等,1等为官报,2等为电报公务,3等为紧急私事,4等为平常私事。北洋官电总局除营口分局有少量商报外,其他均是官报。此电报为2等公务电报,但不是电局公务,而是船坞公务,因船坞和电局都是北洋军务,所以可以通融。
此电报是旅顺船坞发给天津海关税务司的,电文如下(括号内为笔者补、注):“德税务司台鉴(:)法郎真(人名)未来(。)来信云(,)现伊可得一百元(,)欲抡给百金(元,)方肯到旅(旅顺。)初五利运(船名)来时(,)请将画图人(设计师)并马匹(、)格板带旅(。)善威(发报人)”。
德税务司就是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他受李鸿章之聘,既办海关,又办邮政,还办船务。发报人善威未查核,想必是旅顺船坞当事人。
1880年,李鸿章为便于北洋水师船只修理,在大沽海神庙建造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俗称海神庙船坞。当时派天津海关道台郑藻如和税务司德璀琳在海神庙选地110亩,作为船坞厂址。以罗丰禄为总办,英国人葛兰德、安德森、斯德郎为船舶、轮机总管及收支委员。但凡一切器材均由德璀琳核查经办。上述电报说的是人员、格板(器材),向德璀琳报告而不向罗丰禄报告。
按《天津近代史》(求新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所载,招商局有轮船24艘,“利运”为其中之一。
以上电报抄单可以说上迄今所见最早的电报原件,尽管见有光绪八年(1882)天津发出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报封套,但并无抄报单。因北洋官电总局实系天津中国电报总局移向上海后,为将电报自天津向北延伸而设,其所用抄报单亦必继承原有格式,或许就用原总局留存物。所以由此抄报单可知中国电报最初之抄报单格式:竖长方碑形框图,框外上端印“电报□局”,□示空白,应印盖分局名称,如紫竹林分局为“紫”,大沽分局为“沽”。框内上端“来报抄发”,中为条格,横五竖廿,共有百格,一字一格。右边印“钞字第□号第□等计□字”;左边印“光绪□年□月□日□午□点□分□局寄来第□号电报”。框线及文字均为红色。
作为邮政用品的电报封和抄报单互为表里,两者合为一套。
图2
今见《券证遗珍》第312页,图录天津市档案馆藏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由旅顺发至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的电报封套(图2),其上印有(括号内为填写文字):“中国电报(总)局(旅顺)电报递至/发交□寄□处/专差送交□/(税司德)收启”。可见此封套可以交邮局寄送,也可以由专差送交。此时的邮局应是“拨驷达”。“税司德”即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旅顺”系发报处为旅顺分局,因为中国电报总局已于3月移到上海去了,天津以北电报事务由北洋官电总局主持。这个电报封套和上述电报抄单的日期只差7天,可知都是源自天津中国电报总局的同期实物,就其组合而言,两者可谓一“套”。反映了中国电报最初的抄报单和封套格式,难能可贵。
德璀琳是集邮界熟悉的人物。他任职于天津海关,兼管邮务,还管船务,可见是个多面手。他也是集邮家。《天津邮刊》曾以《德璀琳邮集飘零录》介绍他的丰富邮品。其中有各时期发行的整张大龙邮票,万寿、小龙及其加盖票,红印花5元之倒盖票,大清邮政汇银执据,还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报封套。毫无疑问,他亦必将自己的电报抄单和电报封套妥为收藏。1913年他病故于天津,邮集也飘零散失。百年之后居然能见到他未经披露的电报抄单,简直是奇迹!这是一张具有邮政、船政和名人电报元素的历史文献,是所见最早的实物电报史料,填补了光绪十一年前电报原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