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普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第一组),是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全套9枚,面值币制为旧人民币。
1950年2月10日,邮电部邮政总局发布第64号通令《为发行全国通用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由此这个日期被视为普1的法定发行日期,此后所有的邮票目录、图鉴和著述几何都采用这个日期。笔者最近获得一枚实寄封,为上海寄北京外埠平信,贴普1的800元票1枚,销1950年2月8日上海日戳,背面销北京2月11日落地戳和同日“北京(平)”机盖戳(图1),寄信人是陈海忠,收信人是杨启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早于这个日期的普1实寄封。所以,这枚信封可以说是新中国普通邮票的第一封。
图2
陈海忠(H.C.Chen)为上海著名邮商,浙江鄞县人,1939年在上海霞飞路开办“中国邮票公司”,50年代初迁址南京西路,店名华美多邮票社,主营外国邮票。1957年离沪赴港,后定居美国。他先后加入新光邮票会(1247号会员)、天津邮票会(195号会员)和广州邮票会(476号会员),并担任过新光邮票会的理事(1940年,1943-1944年),1943年为新光会华北急赈义卖筹备委员并担任主拍,1948年参与上海邮展策划,为1951年筹组“中国邮票会”首批发起人代表之一。“华邮第一古封”即大龙邮票1878年10月5日实寄封传说是他引进中国集邮界的,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陈海忠经葡萄牙人立陶引介,从一名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美国人手中购得。[3]图3是1946年陈海忠在《邮话》的广告。[4]
杨启明(1918-2006)当时为北京著名邮商。1932年念到初一第一学期辍学,14岁就开始帮助其父亲杨永福经营邮票生意。当时家中人口多,负担重,生活艰辛。他除了做信封加工等大量工作外,还去为经营邮票出口生意的李纪润和王晋斋两家加工出口邮票,主要是配制种类繁多的袋票,收取一点加工费补助家中的生活。
图4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杨启明的邮票进出口生意暂时中断,不得不将经营邮票的重点转移至国内市场。1942年初,他在东安市场内正式设立门市部,名为“东亚邮票社”,由他带着三弟杨启亮经营。另外,他五弟杨启勋一直在西单北大街原金城门前的便道上设一个小摊买卖邮票。图4是1949年杨启明在《集邮月刊》的广告[5]。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大家忙于生计,邮票业务几乎停顿,后来又逐渐好转起来。解放区的邮票种类很多,国家又重点扶植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国家银行还代收货款,所以杨启明的邮票出口生意得到恢复。加上当时的物价稳定,获利得到保证,杨启明的邮票生意一度走向新的兴旺发达时期。但在抗美援朝开始后,美国封锁交通,扣留外汇,杨的邮票出口业务不得不暂时停顿,不过,国内的邮票生意依然活跃。1956年,先是天津的东亚邮票社公私合营,1958年,北京的东亚邮票社也进行公私合营,当时作价14000元并入中国集邮总公司,杨启明是北京邮商中唯一成为国家干部的人。1969年,他被下放到湖北干校,1973年回到北京,在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资料室工作,后在中国邮票博物馆工作,直至退休。
这个信封是身处京沪两地的两个大邮商之间往来的历史见证。显然,陈海忠知道2月8日有新的邮票面世,在邮局特意写信寄给了北京的邮友。这个信封十分自然,保存完好,邮戳清晰,属于“大开门”的品种,是不可多得的邮政史佳品。
普1邮票在上海印制完成,上海是建国初期中国工商大埠,通信急需邮票,因而上海最早使用普1也在情理之中,所谓近水楼台。据钟笑炉叙述,“其中800元一种已印就,于2月7日发行。”[7]这是普1的800元票超前发行的明确记载,但目前尚未发现2月7日的实寄封存世。另,江苏集邮家夏晓明藏有一件普1上海本埠挂号实寄封,贴普1的800元4枚,合计面值3200元,其中信函资费800元,挂号资费2400元,同样销1950年2月8日上海日戳,超前2天。据夏晓明介绍,普1天安门800元2月8日超前实寄封目前存世共有5件。[7] 不知笔者此件,是否在这5件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邮票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邮票史第七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4-56.
2. 泓盛 2017秋季拍卖会邮品专场拍卖目录(拍卖时间:2018年1月14日).[M].上海: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2018.
3. 金问涛.海上邮人传略「M」.香港:中国邮史出版社.2017:154.
4. 中国邮票公司[J].邮话(上海奥伦多邮票公司),1946,44:4.
5. 杨启明.东亚邮票社[J].集邮月刊(李宓),1949,3.
6. 钟笑炉.人民邮政邮票[J].近代邮刊,1950,5(2):1.
7. 夏晓明. 结缘“普1”2月8日挂号封「J」.延陵邮刊,2007,试刊号:20.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