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童国忠:原地集邮类展品评审有感

$
0
0

2018年上海集邮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邮展览中,首次将原地集邮类邮集列入上海市级邮展竞赛类展品,共有7部展品参加展出。

这些作品虽然早先已在民间邮会主办的原地集邮展览中进行过评审,但这次是按照刚发布的ACPF原地集邮类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为评审依据,显然提高了评审要求,其中有几部已参照ACPF规则作了结构性的重编,并补充了一些早期的原地邮品,使邮集的水准提升了一个台阶。

原地集邮最基本要点是对邮票题材内容(主题和图案)的研究,是依据邮票主题或主图确定邮票的原地,并从原地邮局寄发原地封。这个过程,在原地集邮中称为“溯源”。从1985年我国群众性原地封收集活动兴起至今,研究解决不同题材邮票的原地溯源是原地集邮的基本课题。

中国邮政发行邮票的题材已有60多种,在邮集中对于不同题材邮票的原地溯源的表述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研究内容。其中经典原地中的主体题材,如运动会题材、会议题材、风景名胜题材等邮票的原地的溯源容易理解和确认,原地表述可以简明些,其他一些经典原地的题材以及一些代表性原地的主题原地,在溯源中会因溯源要素的不同,如溯源事件的发生地还是溯源实体的所在地,而产生不同的原地结果,这就需要加以专门的表述。如出土文物题材就有出土地、收藏地的不同溯源结果,又如古代绘画作品有创作地、收藏地、绘画内容情节地的不同溯源结果;党派或社会团体会有诞生地和现中央或总部所在地的不同溯源结果;大学题材邮票有诞生地、今校总部以及主要分部的溯源结果,等等。一枚原地封上通常只能反映一种溯源结果(销一个原地邮局的邮戳),对此要用一些文字加以必要的说明,让观众知道采用的原地封上为什么要销这个邮局的邮戳。

对于主图原地,在电脑用于邮票设计之前,通常只有一个地点,如苏州园林邮票、建设成就邮票。但在邮票设计中广泛采用电脑后,主图多元素情况越来越普遍,除主图中的主体图案外,还有背景图案和边饰图案,邮集素材中的原地是针对票图中的哪一个图案进行溯源的,就必需进行专门的说明,这是“知识和研究”35分中的重要内容。

而上述的主题和主图溯源的具体说明正是目前原地集邮类展品需要加强之处!

2010-25《梅兰竹菊》邮票全套4枚,每枚邮票中有古诗一首和古画一幅,这些古诗和古画都是有出处的,古画还有创作地和收藏地。邮集素材的原地是依“诗”来溯源还是按“画”来溯源,要加以说明,必要时还要作专门的叙述。如-1“梅”,主图选自清代扬州八怪核心人物金农的作品《梅花册》,画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此溯源可以有创作地扬州和收藏地北京;如按主图上所配的北宋王安石《梅花》诗,创作地在南京半山园21号,可销“南京·半山园”风景日戳。因此这套邮票不是只有4个原地,按溯源要素的不同有10多个原地。邮集作者要在贴片上的适当位置对溯源过程和结果(销票邮局的确认)作出明确的表述,如笼统地表达主图原地为某地,则是原地知识的不足。

又如,1991925日发行的JF31《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六十年》,主题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在在上海创办“木刻讲习会”;邮资图是1932年杭州画家胡一川在上海创作的版画《到前线去》,此画是抗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封图是版画家李桦1956年创作的木刻作品《鲁迅先生1931年在木刻讲习会》。因此,此JF封有以下几个溯源点:60年前的木刻讲习会所在地、胡一川“到前线去”的创作地和作品收藏地、李桦名作《鲁迅先生1931年在木刻讲习会》的创作地以及名画内容所在地(即讲习会所在地)。对这3个原地溯源要素的理解和说明是邮集作者知识和研究的反映。当然最通用的溯源要素是“木刻讲习会的所在地”——19318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长春路日本语学校为爱好木刻的青年举办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原地知识的文字中要点明“木刻讲习会”的地点是“虹口长春路日本语学校”,然后才是原地邮局为上海81支(邮政管辖一级精度)。

JF发行日925日又是鲁迅诞生110周年的正日,此原地实寄封如用在鲁迅专题的邮集中销诞生地绍兴日戳,是一种因邮集主题而作的适当拓展,也是可以的。

对原地封,在原地的表述上,按主题溯源的表述为“主题原地”,按主图溯源的表述为“主图原地”。当主题原地和主图原地为同一地点时,才可以简明表述为“原地”(这通常是风光、建筑等题材等邮票)。对于邮资封片,有主题、邮资图、封图等3个溯源要素,在原地的表述上也要加以区分。

特种版式原地封的展品,主要素材是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短腿邮品,如大本票册、无齿邮票版张等。这些邮品的发行有的没有正式的公告,有的是为某博览会发行的凭门票供应的邮品,还有一些是高附加值包装礼品中的特殊版式。这些邮品并非年度邮票预订户所能知晓。因此,在邮集中对于特殊版式邮品的发行方式和首发时间作了必要的说明。邮集中采用某一类票品,使用不同溯源结果的过多原地邮品,适用于研究类原地邮集,在专题类邮集中效果可能欠佳。

专用邮资图PP片组成的原地展品,在集邮知识上有:邮资图公告日、邮资片申印使用最早日,邮资图申印单位。在邮集的编排上,可以按专题知识即题材内容进行编排,也可以按发行次序进行编组。如按发行先后进行编排,就不宜缺少邮品,好在PP片的邮资图大多有确定的原地。对于某些原地溯源性较差的邮资图如部分的花卉,不一定强要表述其原地。因为在原地集邮中因编排需要允许有少量的一般相关封。

上海世博会的专题邮集,因是世界性的博览会,会有二类相关邮品。一类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上海世博会邮票寄到各参展国家或寄到世博会的外国展馆,一类是外国发行的有关邮票寄到上海世博会。前者是原地封,而后者称为“逆原地封”。逆原地封中的原地信息表现在到达邮戳中的地点名,因此不属于原地封,在原地集邮中不能过多的采用。

一等奖展品,刘观锡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美》是在原邮集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的作品。此邮集在东联邮展沾金后扩展成8框展出,这次又压缩成5框。原名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重编时加强故事性。纲要分为中国古建筑的起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宫殿式建筑、世界古建筑长城、帝王陵建筑、祭祀建筑、宗教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居民建筑、乡土建筑、画龙点睛的建筑等11个章节展开。并增加了《西藏和平解放》再版票原地封、PF《商丘古城楼》双面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小全张封、清《宣统登极》原地封等早期或有难度的原地封。获得优良的成绩。

原地集邮起源于“原地封”即“贴票原地封”,30多年积累的素材已达万种以上,因此原地集邮类展品的主要素材是“贴票原地封”。在编排形式上,专题编排比较容易展现原地集邮的魅力。全部或主体采用贴票原地封正是原地集邮在素材上区别于其他邮展类别的基本特色。原地实寄的邮资封片作为专题邮集中的部分素材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全部采用邮资封片编组的原地展品获得较高的奖级。

在贴片的制作中还要注意文字的内容和字体的使用。原地专题类展品中的主要说明文字是:专题知识、原地知识、集邮和邮品知识。这几类知识,建议采用不同的字体,如黑体、宋体、楷体等加以表述。不宜在主体文字上大量采用斜体字,大量采用斜体字是要观众和评委斜着脖子从头到底看5框邮集,不舒适。

贴片打印上要避免文字过宽的行距,字体大小要适当。在布局上不宜有过大面积的空白,也不宜封和说明文字排得密不透风。贴片空白处注意安排原地知识和专题知识的文字。

                       ——刊于《上海集邮》2018增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