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研究 虽说上海集邮节颇似春晚,每年举办,难能创新,但从今年的分会场活动可见,形似中还是蕴含着新意,且不说闵行的党课和徐汇邀请了邻省友好邮协联办,一般的座谈会大多上升到了研讨会的形式,接着应是提高研究水平,多出学术论文。
重新认识 邵洵美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文化人”,拨乱反正后,才恢复名誉,可惜人已作古。本期朱勇坤文是他新作《上海集邮文献史》中的一节,本月正当洵翁50周年忌日,籍此让读者粗略认识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邮票和集邮的情怀,并非没有意义。
假也无妨 本期发表普1提前使用封,在编辑中曾有过此封真伪的争议,最后查证是真非假。金无足赤,编者难保永远正确,刊物也不可能丝毫不错。即使失误发表了一个假封,只要编者并不讳疾忌医,读者尽管揭露辨正,反倒可以促使学术研究的进步。
付出多少 收藏品不仅饱含文化底蕴,也还具有经济价值。既是文化消费,当然需要花钱。本期戴定国发表《购买美国新邮要花多少钱》,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不同的收集需求,会有不同的经济负担。由此联想,谁来完成《购买中国新邮要花多少钱》这样一篇文章,它将引发读者更大的兴趣。因为除了预订品种,还有“短腿”“会员票”“兑奖票”等;除了邮票,还有邮政用品、首日封、极限片等。这样的文章,我们希望大家来写,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说说你买某类品种实际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