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在人物邮票上的年份,中国邮政一般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标注人物的出生年和事件的纪念年,二是标注人物的生年和卒年。自新中国成立到1996年9月间,由于对此没有作出规范,随意性较大,标注不很一致。为统一起见,自1996年9月10日发行《叶挺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始,邮政司决定:今后凡发行已故人物诞辰纪念邮票,均采用生卒年标注方式,并由邮票处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叶挺”邮票时间标注问题进行释疑(《中国集邮报》1996年9月25日第1版)。“叶挺”邮票上标注的年份为“一八九六—一九四六”(图1)。
采用生卒年份标注的方式,虽然相对于标注出生年和纪念年的方式只多了一个人物的卒年信息,但却使邮票上对人物的介绍更趋完整。综观此后发行的几十套人物纪念邮票,其中有一大类确实都注上了,这类邮票都是为纪念近、现代人物而发行的。如最近发行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就是如此,在票的右侧“票名”下,标注了“1818-1883”(图2),这是马克思的生卒年份。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少数“已故人物诞辰纪念邮票”上还有没标注生卒年份,甚至于一个年份也不标注。如2010年10月22日发行的《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图3)。笔者发见,没有标注年份的邮票大多是纪念古代名人的邮票。是遗漏还是“惯例”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把所见古代人物纪念邮票都进行了逐枚翻看。
我国最早发行的古代人物票(不含“人物组”邮票)为1958年6月20日的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图4),此套票上没有标注任何年份。这以后至1996年,共发行了5套古代人物票,其中,纪93《杜甫诞生一二五〇周年》与J.162《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两套没有标注任何年份,而 J.113《 郑和下西洋五八〇周年》、J.115《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J136《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三套则标注了出生年和纪念年。J136第1图上标了“一五八七——一九八七”(图5),“一九八七”为“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日。1996年后,所有中国古代名人邮票统统都没有标注任何年份,包括2003-17 《古代名将—岳飞》、2005-13《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8-17《 古代名将—戚继光》与2016-7《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宋慈》。看来不标注似乎是个“惯例”了。
新中国邮票中的古代名人票,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宣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所以邮票上的信息特别重要。为了使集邮者能完整地了解所宣传人物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如同近现代人物邮票那样,在古代名人票上非常有必要标注生卒年份。特别建议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先贤系列”的《关公》《诸葛亮》《包公》《玄奘》《张骞》,虽然作为特种邮票发行,但同样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亦宜在票上或,至少在小型张上标注上人物的生卒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