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18年3月,澳大利亚的一户居民在西澳大利亚州一处沙滩散步时,发现一个具有132年历史的漂流瓶(图1)。经鉴定,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漂流瓶,是德国海军观察队在19世纪下半叶为研究世界洋流投入大海的,此件将在西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二年。此前发现的最老漂流瓶时间为108年,同样为类似的实验,只不过属于英国(图2)。
图3
那么,中国存在漂流瓶邮件吗?
由于回收难度大和保存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中国早期漂流瓶发现和收藏的记录。
本次发现1971年收回的漂流瓶邮件(卡片式、内藏)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投入、并在海南岛海岸回收的用于测量风向、风力和潮流的科学考察瓶邮件,与前述德国海洋观察队研究世界洋流性质一样,但本件则是在回收后通过邮局寄递的实寄邮件。
这件盖有7131编号的漂流瓶卡片(图3),需拾瓶人填写的内容包括:拾瓶地点、时间、拾瓶时的情况(海上、岸边、拖网)、拾瓶人姓名地址等,填写完毕后请将卡片邮寄广州市新港路58号南海海洋研究院,本单位收到卡片后将给予适当奖励。落款人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图4
此卡片于1971年4月3日10时在海南岛万宁县大州附近海面约二公里处拾得,情况是“我们正在下网捕鱼在海上拾得的,当时的风向东南风4级-5级,潮流东北流、涨潮。”拾瓶人为符之新,海南岛琼海县长坡公社欧村大队欧二鱼业队渔民。于1971年4月3日19时广东琼海加贴8分邮票(图4,实际可以按印刷品3分邮寄,渔民对邮资应不太了解以国内平信邮资)寄广东广州,4月4日寄达。
图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是位于广州的研究热带海洋为主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1月,目前地址是新港西路164号(图5,当时为新港路58号),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已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
图6(图上标识未能展现,真切图片请阅《上海集邮》)
那么当时的情况怎样呢?我们走访了居住在广州的参与当时实验的85岁高龄退休工程师张先生,张先生见到这件漂流瓶卡片激动不已,研究院于1968年冬和1969年夏乘船在南海中部多个地点抛撒玻璃盐水瓶共计10000个,内装带编号的漂流瓶卡片(这卡片实际为薄纸质,便于可以回收后装入卡片册,印刷时称之为卡片),主要为测量北太平洋暖流和南海风向、风力(图6),在首次投入的三年内陆续收到自海南岛至浙江沿海寄回的漂流品卡片数百件,后来几年也零星收到一些。依据科学档案的管理制度,这些数据来源为定期档案而非永久档案,保管期限为10年,于1985年左右依据机密档案程序销毁。张先生对此件的出现表示不解,怀疑是在工作环节偶然流出,并对该件漂流瓶卡片赞赏有加,嘱咐要着力保护好这件通过真实海洋漂流的实物。
卡片上部用铅笔书有“18 '、110 '”,查世界地图经纬度,北纬18.42东经110.28正是拾得该件的万宁县大州海岸。,拾得者在卡片上写明“经纬度不懂”,所以此系研究院人员注明。同时钢笔书“1.10元”则为对拾得者的奖励。
数百件的该种漂流瓶卡片经研究、整理、归档和销毁已不复存在。尚余的数千件漂流瓶或已沉没海底,或埋于海滩的泥沙中,或仍在茫茫大海中漂流,让我们去海边走走,或许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