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6 凯绥·柯勒惠支的自画像
凯绥·珂勒惠支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画家之一,她的作品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个医生的妻子,她对德国贫民的生活十分熟悉。她的许多版画作品的模特儿就是丈夫诊室里的穷人,作品充满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略带夸张的形象处理和深沉悲愤的情绪刻画具有动人魂魄的震撼力(图46—48)。30年代,纳粹当局解除了珂勒惠支在柏林艺术学院的教授职务,还公开焚烧了她的作品,但这并不能阻止其作品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丹麦女画家弗兰西斯卡·克劳森曾跟从法国立体派画家莱热学习,还受到俄国结构主义画家的影响。30岁时,克劳森进入抽象主义团体“圆圈和方块派”并参加该画派举办的展播。但当她回到丹麦后,就逐渐放弃了抽象主义,成为立体主义在北欧的代表画家(图54)。伊丽沙白·弗林克毕业于伦敦的切尔西美术学院,是一位受亨利·摩尔影响的英国雕塑家,作品多为男性人体。60年代开始趋向传统风格,刻意追求作品的表面效果(图55)。热尔梅娜·里希埃曾在蒙彼利埃美术学校学习,是著名雕塑家布尔德尔的学生。后来受瑞士雕塑家贾科迈蒂的影响,将人的形体作出挑衅的﹑想象的变形,并且吸收各种怪异的昆虫形象,很多造型看上去是半人﹑半动物的样子,对战争的厌恶使她的作品总是产生一种僵硬和痛苦的视觉形象(图56)。德国抽象派雕塑家艾玛·德·西加尔迪的作品是各种抽象环境点缀物,分布在欧洲各地的公园﹑街区和广场等处(图57)。60年代初,为纪念伟大的作曲家西贝柳斯,芬兰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芬兰女雕塑家埃拉·希尔图宁的方案最终入选。希尔图宁耗时6年,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10周年之际完成。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图58)。当这座抽象风格的纪念雕塑呈现在人们眼前时,保守的芬兰人纷纷指责作品太超前,迫于压力,芬兰政府要求作者重新再制作一座传统风格的西贝柳斯塑像。对此,希尔图宁一直耿耿于怀。但令她欣慰的是,抽象风格的西贝柳斯纪念雕塑在世界各国有大量拥趸。如今,西贝柳斯纪念碑的小型复制品已被芬兰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并在联合国总部大厦永久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