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疟疾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过去认为是瘴气造成的,疟疾的英文中为“malaria”,来自意大利语“Mara aria”,意思是坏空气。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疟疾,它是如何传播的,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搞清。
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药品,它的发现有很多传说,有的说是病人喝了被金鸡纳树浸过的池水而发现该树的疗效;有的说是有一个医生发现狮子啃金鸡纳树皮而联想到的;流传最广的是,1638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的夫人安娜不幸染上了疟疾,服用了印第安人给的金鸡纳树皮制成的粉末而得痊愈。但是,医学史学家并没有证实这些故事。比较可靠的事实是秘鲁的印第安人最早发现金鸡纳树皮可以治疗疟疾,西班牙人知道后将金鸡纳树皮带回西班牙,流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1693年,康熙皇帝得了疟疾,太医们束手无策,幸亏有两个法国的传教士带了金鸡纳树皮粉,治好了康熙的病,
后来康熙向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大概与此有关。图1是1963年的刚果邮票,金鸡纳树和树皮。
图2
1820年时,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尔和药剂师卡文顿首次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萃取出了奎宁单体,并证明奎宁就是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他们没有申请专利,而是让许多公司生产奎宁。1970年,法国发行邮票纪念发现奎宁150周年(图2),票图上是他俩的头像、奎宁的分子式和细胞图。2011年,为纪念国际化学年(IYC),秘鲁发行了一枚有各种与化学有关素材的邮票(图3),其中包括奎宁的分子式(右)。
19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被称为金鸡纳霜。20世纪,各国科学家努力研究奎宁的合成法,合成了抗疟药氯喹,但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耐药性。
显微镜的发现,使得人们对疟疾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深入的认识。
图4
1880年.法国医生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发现疟疾患者的红血球里有寄生虫,这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经过对几百个疟疾病人的血液检查,他确认正是这种寄生虫导致了疟疾,后来称之为疟原虫。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的原生动物,而不是细菌。他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4)。
图5
1897年,在印度工作的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在一种蚊子中发现了疟原虫的存在,证实了蚊子是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图5)。疟原虫的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在蚊子叮咬的过程中进入人体的是疟原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先在人的肝脏内长大,产生数千个裂殖子,然后进入血液,入侵红血球,并进行裂体生殖,周期性地由红血球破出,然后入侵更多的红血球(图6),这是英国2010年《医疗突破》一套6种邮票之一,显示红血球被疟原虫入侵后的电子显微镜彩照。当人体再次被疟蚊叮咬时,疟原虫进到疟蚊的肠道,进入有性生殖形成卵囊。再产生子孢子进入蚊子的唾腺,准备再感染新的人或其它脊椎动物。1902年,罗斯因其在疟疾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3年,罗斯把这种传播疟疾的蚊子称为按蚊又称疟蚊。虽然知道了病因,但疟疾依然肆虐。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年各国在世界卫生日共同发行邮票,宣传抵抗疟疾(图7,联合国)。世界各国发行的抗疟邮票不计其数,如:巴基斯坦(图8)、印度(图9)、古巴(图10)、南斯拉夫(图11),等等。所有的邮票上都用各自的文字写道:全世界联合起来抵抗疟疾。
图12
曾经用于灭蚊的DDT,因为污染严重而停用了,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一度被控制的疟疾又卷土重来,特别是在非洲和东南亚。1972年,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为主的课题组研制出了抗疟效果良好的药物青蒿素。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神药”。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屠呦呦40多年为研制青蒿素不懈的努力,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年,马里发行了屠呦呦的圆形邮票小型张(图12)。小型张边纸上方是裂殖子入侵人体红细胞的情况,下方是两株青蒿和青蒿素分子结构式。
疟疾在有些地区仍然猖獗,图13是利比里亚2013年的抗疟疾邮票。图14是布隆迪2013年世界疟疾日的抗疟疾邮票。
黄热病
19世纪末,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工程区发生了大规模的传染病。运河工程开始于1881年,由曾经建造过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负责,但是他们低估了工程的难度,而且当地肆虐的黄热病、疟疾以及其他热带疾病共夺去了数千名工人的生命,工程被迫于1889年中断。图15是巴拿马1915年邮票,显示了运河区的地形图。1904年,美国接管了巴拿马运河工程,这时候已经知道,夺去无数工人生命的黄热病、疟疾是由蚊子传染的。巴拿马位于热带地区,气温和湿度都相当高,有丰富的雨林湿地和动植物,也适合蚊子滋长。因此美国在工程重新开始前执行了一系列“巴拿马运河开凿期间新卫生措施”,向蚊虫滋生区域喷洒杀虫剂、安装窗纱和净化污水等,花了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消灭了黄热病,再加上采用新的施工方案,最终在1914年完成了巴拿马运河工程。图16是1939年运河通航25周年纪念邮票,全套包括航空邮票共17种,还有几种加盖邮票。
图17
黄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无特效药,死亡率高。最初由非洲传入美洲,亚洲则没有。古巴科学家卡洛斯·芬利博士在揭示黄热病的原因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物载体理论。图17是古巴1981年的邮票,纪念他在一百年前提出的这种理论。邮票上除了他的头像和蚊子背景图外还有一段文字,这是他在1881年2月出席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5届国际卫生大会”上的讲话,在当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他说:“黄热病蔓延需要三个条件:
1.先前存在黄热病的情况,包括现在之前的某个时间段。
2.容易感染疾病的带病者的存在。
3.存在完全独立于疾病和患者的载体,是它将病人的疾病传染给健康人。”
在第三个条件中,他只说黄热病是由载体传播的,虽然他已经怀疑这个载体是蚊子,但没有明说。回到古巴后,从1881年到1898年,他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确定了这个载体或称病媒不是所有的蚊子,而是埃及伊蚊,但是他的结论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图18
1900年,美国在古巴建立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热带疾病,美国部队医生沃尔特·里德访问了芬利博士,了解了他的蚊子致病学说。并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证明埃及伊蚊是传播黄热病的载体,图18是美国1940年美国名人系列邮票中的里德头像。
图19
克拉拉·马斯是美国军队的一名女护士,她被召到古巴参与这项热带疾病研究。1901年3月,作为志愿者她被感染的蚊子(埃及伊蚊)叮咬,患上了黄热病,但很快康复。为了知道她是否获得免疫,同年8月14日,马斯再次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不幸的是,马斯再次患上黄热病,并于8月24日去世,芳龄25岁。她的死亡引发了公众不满,从而结束了黄热病实验。为了纪念她,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医院更名为克拉拉马斯医疗中心。1976年,美国发行一种邮票,纪念克拉拉·马斯诞生一百周年(图19)。
图20
古巴的芬利博士对黄热病的研究结论被证明是正确的,1934年,古巴发行一套2种纪念他诞生百年的头像邮票(图20)。1965年又发行纪念他去世50周年一套7种邮票,其中之一为传播疟疾的按蚊(但不是感染黄热病的埃及伊蚊)(图21)。1983年,芬利博士诞生150周年之际又发行这2种邮票的票中票(图22)。
图23
图24
传染黄热病的埃及伊蚊可以看图23,这是1983年加蓬发行了一套4种有害昆虫邮票之一。邮票上是一只雌性蚊子,正叮在皮肤上,埃及伊蚊的特征是在身上和腿上有白色的斑纹。1937年,南非病毒学家马克斯·泰勒尔通过白鼠一代代感染,获得了减毒的黄热病疫苗17-D疫苗,从而成功地结束了黄热病肆虐人类的历史。泰勒尔为此荣获1951年诺贝尔奖(图24)。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