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溶入了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血液。
1970年,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13岁的金果临写的小诗《我爱北京天安门》,在杂志上发表了。上海第六玻璃厂的女工、19岁的金月苓读到后,把它谱成了歌曲。这首歌,很快在国内外传开了。
金月苓和金果临有奇特的血缘关系:两人的母亲是一对姐妹,而两人的父亲又是一对兄弟。因此,金月苓和金果临既是堂姐弟,又是表姐弟。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喜庆的日子来临前,我整理邮品,心中时时响起《我爱北京天安门 》的歌声。
找到一张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明信片,它是1952年发行的第一套中国人民邮政美术明信片《国庆组》的第6张(图1)。图为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在毛泽东全身塑像的引领下,人们高举着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的肖像前进。明信片的书写面,贴了一枚特15太和殿的8分邮票,盖上海56.9.18的邮戳。
当时我是一名中学生。为什么不贴天安门邮票呢?可能手边没有。我也不懂极限明信片的道理,所以仅在无图的一面,留下了时间的印痕。美1《国庆组》全套10枚,全品相的现在很难找,中品的都要价1000元以上。
图2
最近从网上补购了一张特15-3天安门邮票的极限明信片(图2)。其片源出自北京市邮政局1960年版的《北京风景》,贴票以北京邮电6支局1990.4.26的风景邮戳盖销。成品距今也19年了。
如果我在1956年将《国庆组》的明信片贴上特15-3天安门邮票,制成符合规范的极限明信片,那有多好啊!现在想买也买不到。集邮与时间赛跑,就是如此有趣——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图3
天安门带给我青春年代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是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大庆。隆重的庆典当天,我们这些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站在广场中间靠前的区域,游行队伍过完后,我们肩负的“任务”,是涌向金水桥向城楼上齐声欢呼。下午我们也不离开广场,直到晚上,大家围成圈跳集体舞。哆啦咪,来发咪,咪来哆啦来哆咪……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各高校的圈子可以任意进去跳,大家一个一个圈子跳过去,从天安门一直跳到西单。华灯初上,探照灯的光束摇来摇去,长安街灿烂无比,那真是年轻人欢乐的海洋。(图3,外文出版社原片,天安门邮票的副票上,有手持五星红旗的太空人)
这些年,每当我看到天安门邮品,总不禁联想到那些与共和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激动人心的岁月。
图4
天安门升起红太阳的极限明信片(图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片,贴普无号8分票,销1980.10.1邮戳;图5,北京市邮政局《东方红》原片,贴普无号8分票,销1992.10.1北京6支风景戳),制作都很精细,照片中的漫天朝霞尤其灿烂动人。最近我又买到2种极限片,一销戳为“1979. 10.1北京 51(支)”(图6),另一销戳为“1986.11.1北京51(支)”(图7)。两幅照片中的太阳都恰好在城楼顶上,将天安门和整个画面染红了,显得分外壮丽。这些极限明信片,传递出集邮者深厚的爱国之情。
图8
1999年,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发行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纪念封(图8)。我很喜欢封图:各族儿童在天安门前载歌载舞,当他们唱到“天安门上太阳升”的时候,高举双手,摊开呈V字形,朴素稚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封贴普无号天安门8分票和普29明长城慕田峪80分票,销1999.6.1天安门风景戳(北京王府井)。纪念封背面标明印量为五位数的19999枚;由北京集邮公司打印寄发的首日封,还有6位数的编号(可能号码戳是6位数的);联想到2枚邮票的面值合计为88分——这一连串的数字似乎有所寓意。
图9
国家邮政局2009年发行的《喜迎祖国六十华诞》邮资明信片,天安门广场上56个民族的青年,穿着不同的服饰,如鲜花布满大地(图9,销“2009.10.01北京天安门2”邮戳);以北京邮政管理局监制的《天安门鸟瞰》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扩展了人们的视角,故宫远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长安街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的日常景象(图10);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建国60周年小型张首日封(图11,特大型,160X230mm),运用透视手法和艳重的红色,激情地抒写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小型张,把各族人民团结欢呼的镜头,浓缩到天安门与华表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鲜花迎春竞相开放,航天器掠过长空,祖国的巨轮破浪前进(图12)……以上这些邮品的设计者和制作人,出色地记录并再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平凡的历史。
图13
从天安门广场向西,沿长安街,出复兴门,一座坐南朝北的苏式建筑耸立眼前——它就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心脏:北京广播大厦(图14,1959年版中国人民邮政美术明信片)。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台,1961-1972年,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了11年。大厦是苏联援建的,设施都带有俄罗斯的味道,连办公桌的大小,都体现着等级分明。日日夜夜的广播工作,可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笔直的长安街如同宽广的胸怀,广播大厦与全国政治中心的紫禁城,连接在一条线上。从高层的窗户,向东可遥望天安门。
记得我曾在广播大厦门口,看到过毛主席站在吉普车上挥手,检阅列队长安街的红卫兵。还有一天我推着自行车,巧遇田中角荣首相参加中日会谈后,长长的车队向西返回钓鱼台国宾馆。
1972年我调回上海工作。从此,天安门与长安街的景象,不再亲历亲见。
图15
几十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章:《普通邮票不普通》。这句话后来广泛传播,几乎成了邮坛的一句格言。我十分赞扬建国初期连续发行的几套天安门普通邮票。作为“国家的名片”,使用量最大的普通邮票,以天安门与华表为图案,设计与印制庄重而严谨,都与我们新生的大国地位相匹配。固然,集邮者也有一些小趣味 ,如版别的变化,繁体字、大面值,绘制与雕刻的手工痕迹,乃至东贴、旅贴等,都带来审美的新鲜感。(图15,普1,1万元四方连;图16,普2,3枚全)
图17
我还很欣赏天安门个性化邮票的众多副票,例如:《中共一大会址》(图17),《入党誓言》(图18),《毛主席诗词》(图19),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