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16年莫桑比克小型张
1872年,画家莫奈(1840-1926)回到他的故乡——位于法国西北部的勒阿弗尔港。11月13日早晨7点35分,他戴着米色的礼帽,穿得整整齐齐,手杖倚着腿边,坐在镂空的靠背椅上,面对大海。
初升的太阳透过薄雾,空气和水面的色彩光影不停地变幻,船舶接连驶过,似乎有生命的乐章奏响。
这一切印象,留在莫奈的画布上,诞生了印象画派的开山之作——《日出·印象》(图1)。
图2 2013年多哥小型张,莫奈和油画
莫奈远离学院派的传统技法,不使用清晰的轮廓线和程式化的色彩,而以跳跃的笔触,传递内心的颤动,淡紫、轻红、蓝灰、橙黄……交错渗透,急促地记录着海港晨曦的第一印象(图2、3)。
图4 2016年几内亚小型张,《日出·印象》,底图5位画家,自左至右:古斯塔夫、雷诺阿、莫奈、德加、修拉
1985年,《日出·印象》在马蒙坦莫奈美术馆被盗。五年以后,1990年12月6日,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在科西嘉岛的一座别墅里查获这幅画,并送回了马蒙坦莫奈美术馆,1991年恢复展出。(图8)
图9 2018年多哥小型张,莫奈和《日出·印象》
现在,这幅48X64厘米的名画,收藏于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图9)
《日出·印象》——美术史连篇累牍,洋洋洒洒,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呢?日出,谁没有看到过呢?日出,何止令一位艺术家产生强烈的印象?面对朝阳初升,任何一个人都会在心底涌起波澜。那么,您的“日出·印象”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看日出是在泰山。年轻时,步上南天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太阳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兴奋莫名。中年时,到峨眉山、阿里山看过日出。老年退休后周游列国,在地中海、加勒比海,无数次地欣赏太阳从水波中跃出。
天涯海角,都是同一个太阳,金光灿灿,暖人心窝。“快起来,日出了!”得此号令,谁都会从床上蹦起,抛却任何一丝懒惰,焕发出新的干劲。
您也许不绘画,也不写诗,但您一定有自己的“日出·印象”。
我呢,还有邮票和明信片。
世界上哪个国家第一个看到新世纪的曙光?新西兰——2000年1月1日3点59分,第一缕阳光照到了新西兰皮特岛的哈克帕山上,为此,新西兰专门发行了纪念小版张,准确记录这一引以自豪的时刻(图10)。新西兰拥有辽阔而多样的自然风光,1996年,他们曾将日出时的天光水色、峻岭沙滩印成邮票小全张,用中文详细注明,纪念在中国举办的第9届亚洲国际集邮展(图11)。
图12 1985年塞浦路斯样票,加盖SPECIMEN,普卢塔拉斯的日出
各国邮票纷纷描绘日出的瑰丽景色。(图12—20)
日出或日落,在照片上不易区分。有人总结经验道:“东方鱼肚白,西方夕阳红”,除了从东方、西方分辨日出、日落,还有3点窍门:1.日出常有雾,日落有晚霞;2.日出的光线有直射感,日落的光线有散射感;3.日出天边暗淡,日落一片橙色。是不是这样呢?各人感觉时有不同,但莫奈的“印象”,抓准了日出时的雾气。
日出与日落,造成美丽而神秘的图画,也给邮品设计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1998年缅甸实寄中国苏州的一件航空邮简,画面为阳光映照下的曼德勒和蒲甘,充分显示了佛教与宫殿建筑的魅力(图21)。2000年挪威的不干胶邮票,主题为千禧年摄影,日出与日落的场景形成动人的对比(图22)。博茨瓦纳一套4枚邮票,利用阳光变幻下的人物剪影,烘托出非洲大地原生态的风情(图23-26)。
对照一件又一件邮品上的“日出·印象”,不禁令人联想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赞颂: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宋·赵匡胤《咏初日》)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唐·韩偓《晓日》)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唐·刘义《偶书》)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噫嘘唏!欧阳修大人的传世名句,当然是最好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