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
图2 1947年上海地图(局部)
图3 海关总税务司署(张耀华供图)
说起上海的赫德路(今常德路),马上会联想到总税务司赫德以及设在这条路上的海关造册处(本刊170944)。鲜为人知的是到了国民政府时期的1929—1949年,海关总税务司署(下称总署)曾在这条路上设过上海办事处,并行使总署的职权。
不论清末还是民国,海关税收在国家收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北洋时期的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还是抗战中的陪都重庆,概莫能外,但上海以其重要的金融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总署的所在地。本文通过三件寄总署的实寄封,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和海关内部文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图1 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
图1所示收件人福贝士时任缉私科税务司[1]。收件地址是上海赫德路421号海关总税务司署,寄件人指示走西伯利亚邮路。封上贴乔治五世像1.5便士和1便士票各1枚,合计2.5便士,封背贴中华邮政欠资票2分、4分各1枚,30分3枚、合计96分。邮件到上海有破损,23支局(静安寺支局[2],本刊150445)贴代封纸、加盖邮戳并骑缝手书“收到如此”。封上还有refused副戳(拒收)以及手书“不收”二字。收件人拒收,最终退回寄件人,邮局亦在欠资票上加盖紫色的“此票作废”副戳。封上还有苏州码信差戳2个,“T”欠资戳1个,红笔“福”字,铅笔“145g”“96 c”“120”“6/120”“23”等字。信封正反两面销有12个日戳,按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1935.11.7 英国戳(销票,地名不清,2个)
1935.11.27-9 上海“癸”字,中英文点线戳,阿拉伯数字,民国纪年(封背,1个)
1935.11.28 上海“丑”字,英汉文实线戳,阿拉伯数字,(销于欠资票,封背3个)
1935.11.28-18 上海23支局,中英文点线戳,中文日期(1个)
1935.11.29-9 上海23支局,中英文点线戳,中文日期(销于代封纸,正背面3个)
1935.12.3 上海英汉文实线戳,阿拉伯数字(封背1个)
1935.12.7 上海英汉文实线戳,阿拉伯数字,红色,用于退回(封背1个)
此件145克,约合5.11盎司。查阅1923-1940年的英国邮资表[3]可知,6盎司信函英国国内邮资是2.5便士,国际邮资是10便士。由此可以推测,寄件人将国际信函误作国内信函贴票,从而造成邮资不足。如果按6盎司信函国际邮资计算,该件欠资为10-2.5=7.5便士,加倍罚资后就是15便士,按当时的汇率(1:8),合银元/法币(1935年11月推行法币,当时法币和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1)120分,这就是信封正面两处铅笔字“120”的由来。
那实际欠资96分又是怎么计算的呢?原来5盎司信函国际邮资是8.5便士,邮件上贴票2.5便士,尚欠6便士,加倍罚资就是12便士。旧英镑12便士合1先令,因此红字写的是补纳邮资1先令,按上述汇率,合银元/法币96分。
图4 1935年字林西报行名录上的记载
笔者在当年财政部文件和《申报》中,找总署搬迁到上海的线索。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财政部要求“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总税务司署著移京设置。”(财政部令沪字第4号),但时任代理总税务司易纨士不愿就范,在呈复中借口“目前在南京没有可资利用的地点以容纳总税务司署的办公人员”,抵制迁往南京。经过多次博弈,最终财政部和总署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总署仍按设置在南京,但“经获得同意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4]1929年1月,继任总税务司梅乐和派总务科额外税务司到南京开办了个总税务司署办事处。为了掩人耳目,其后曾佯称总税务司署。[4,5]
此外,笔者还在《申报》1928年11月25日第13版上找到了相关的报道,“总税务署南迁续闻:北平总税务司署,决定南迁,已志报端。兹悉代理总税务司易纨士,已训令北平总署办事人员赶办结束,以备实行南迁。惟目下南迁办法,已稍有变更,现决定在南京设置正式总税务司署,另在上海赫德路二十一号及二十四号(笔者注:1935年重编门牌为421号)设立办事处,已正式定名曰总税务司署上海办事处。该处原有房屋四幢,总署办事人员南迁后,尽在该处办公。海关档案运沪后,亦庋藏该处。电信公文亦寄该处。易纨士则除出巡各海关外,往来宁沪办公。易本人拟于下月内返平一次,在平躭搁数星期,再行率领总署华洋关员南下。故总税务司署南迁手续,须明年正月初方克办妥。至易何日北返,刻尚未定云。”
图5 江海关包裹处寄南京总署罗汉云挂号公函
笔者藏有一件1929年上海江海关挂号公函封(图5),能见证总署搬迁这个有趣的细节。寄件方是江海关包裹处,收件方是南京总署的罗云汉。他是英籍总务科额外税务司[6],1929年1月升迁至这个职位,也就是梅乐和指派到南京开设“总税务司署”的那位额外税务司。这件挂号封可以视为总署设在南京的见证。
图6 腾冲寄上海总署公函封
笔者另有一件1949年腾冲寄总署上海办事处的公函(图6)。收件人是时任总税务司李度,地址是上海常德路421号总署上海办事处。中英文名称可以说明上海虽然不是总署所在地,但行使总署职权。
总署建筑最终于在80年代拆除,此后关于这段总署驻上海办事处的记忆随之变得越发漫灭。希望通过这几件实寄封的交叉印证能给这段小史一个小小的记录。
致谢:李建华老师在历史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M],姚永超,蔡维屏,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315.
[2] 上海市通志馆.上海市年鉴[G].上海:中华书局.1936.
[3] Letter Rates 1875-1975, The Great Britain Philatelic Society [2020-1-3]www.gbps.org.uk
/information/rates/overseas/surface/letters-1875-1975.php.
[4]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对外经贸卷·海关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01.
[5] 刘武坤.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税务司名录下(1859年-1949年)[J].民国档案.1986(3):120.
[6] 孙修福.中国近代海关高级职员年表[G].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