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坐落在厦门半岛南端的五老峰山下,始建于唐末五代,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因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此后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佛教寺院。
《南普陀寺》普资片于2017年7月12日发行,在寺内举行首发式。邮资图以山门为近景,以全景鸟瞰为远景,可见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等建筑群,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气势宏伟,错落有序,方寸之间含藏无限风光。配合邮资片的发行,邮政和南普陀寺成立了“南普陀邮局”,聘请方丈则悟大和尚为荣誉局长,并在邮资片发行当天举办了揭牌仪式。
1987年5月1日,厦门邮政启用“鼓浪屿日光岩”“集美鳌园”“南普陀”风景日戳。“南普陀”戳面图描绘的是寺内的大悲殿及门前左右两株菩提树。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1930年重修,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殿阁高20米,三重飞檐,如龙腾空,彩绘装饰,图案优美,殿顶正中立着一个葫芦宝塔。
南普陀寺荟萃了闽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珍藏着世界各国佛教交流的许多文物。
——刊于《上海集邮》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