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设,海关和洋行就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满足来华外籍人员的生活需求,进口西方货物的生意自然成了当时的香饽饽。各国商人争先恐后地设立洋行来经办这些业务。进出口业务势必要与海关打交道,于是店主们经常与海关保持联系。比如华邮第一古封就由与海关职员相熟的福利洋行职员寄出。从这些海关寄出的封上既可以看到我国半殖民时期的贸易历史,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海关的故事。本文通过一件牛庄常关寄上海新晋隆洋行的实寄封,展现一段从《辛丑条约》到日俄战争间的海关小插曲。
洋行收到的常关来信
在19、20世纪之交,新晋隆洋行(Dunning & Co. 图1)是上海一家资本有十万墨西哥鹰洋(以米价为参照物,约合今日购买力2300万元)的大洋行。这家开在靠近南京路外滩处的美商洋行相当于今天的百货公司,经营从美国农场进口的苹果和土豆、纽约产的打字机和铁炉、西雅图出的糖果和饼干,以及欧洲各国产的蔬菜罐头(例如东方少见的芦笋),应有尽有。有着如此巨大的进口业务量,不难想象新晋隆和海关是老交情了。
1905年4月下旬的一天,洋行里收到了一封从牛庄常关来的信,估摸是又有从北面来的订单了。这信封上贴有伦敦版蟠龙4分和5分票各1枚,合计9分,符合当时2个单位重量外埠挂号信函的邮资。票上销有牛庄乙已三月十一日干支戳(1905.4.15),其侧又盖牛庄英文挂号副戳1枚。封背盖上海工部局挂号落地戳(1905.4.22),邮程7天。寄件方是牛庄常关署(Native Custom House, Newchwang)。封口处有一红色火漆,依稀可辨认“黑泽”二字(图3)。此外,封正面还有红字Registered(挂号),推测系寄件人手书提醒邮局注意。常关向来都由户部管理,为什么寄件人会是一个日本人?这必须要从20世纪初,发生在华夏大地的若干重大事件说起。
牛庄常关和黑泽礼吉
寄件人所在牛庄常关又称“山海常关”“山海钞关”,始设于1680年,由户部管理,原先负责征收内地税(即常关税)和海关税。鸦片战争以后,常关的职能出现分化,海关税业务被海关接管,常关税业务以及其管理制度保持不变。为了区分这两个管理机构,通常把海关称为“新关”或“洋关”,常关仍然保留旧称。1863年,牛庄作为《天津条约》增设通商口岸正式开埠,不久牛庄新关设立。
新关和常关原本各司其职,新关由外籍税务司负责,常关由户部统筹。咋一看,这件常关署寄出的信件全是英文书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20世纪初,签订《辛丑条约》后,由于赔款金额过大,清政府被迫将距离通商口岸50华里内的常关收入改归新关(海关)管理和征收,作为抵还赔款的财源之一。由此,牛庄五十里内常关划归外籍税务司直接管理,这便解释了信封上英文地址书写的缘由。
结合封口火漆的“黑泽”二字,查阅1905年版《新关题名录》和《中国近代海关高级职员年表》中牛庄关的相关记录可知,寄件人是牛庄关二等帮办后班署副税务司调办常关事务的日籍职员黑泽礼吉。如果把黑泽礼吉这一连串且拗口的职务连同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一同考虑,这项任命就有些不同寻常。为了彻底弄清楚其中的缘由,笔者特意查阅了《光绪丙午年交涉要览》,其中的一通公文正好涵盖了这一时期系列重要历史事件:
“……山海关道梁如浩,禀称牛庄新钞两关均已收回,照章五十里内常关分局因归新关税务司兼办其兼办之人,拟请派副税务司黑泽礼吉以资熟手并照津海关办法作为新关派办常关事务,不得作为常关税务司之员,遇事禀承监督办理,该副税司乃归牛庄新关税司节制,并照章遴委干员一人随同税司襄理……”
甲午战争以后,俄国自恃干涉还辽有功,开始不断染指东北事务。1900年8月,俄国借机侵占牛庄,同年10月接管牛庄新常两关,并要求由俄籍职员担任税务司。俄国势力在东北扩大引起列强不满。1902年,英日结成同盟共同限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于是,日本借机提出由日籍海关职员担任东北各关要职,未果。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接连取得胜利并占领牛庄,总税务司重新考虑日本这一要求。最终,日本以交还牛庄新关和常关作为条件,即公文中“牛庄新钞两关均已收回”,获得管理牛庄常关的权力。由于高级别日籍海关职员非常有限,仅入职五年且天资聪颖的黑泽礼吉获得连续升迁,越级提拔以二等帮办后班署副税务司代表海关兼管牛庄常关。这件挂号信便印证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后来
1907年,大连设海关后,黑泽礼吉转任大连关税务司,成为非赫德亲属最年轻的税务司之一,1919年离职。现存的牛庄常关旧址为1910年重建,如今已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曾经的“山海常关”匾额还保留残迹。新晋隆洋行后来在上海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未能幸存,最终在1912年清算盘出,消失在了茫茫商战硝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