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蓝精灵60岁了
潘勇:“蓝精灵”走过60年
图1
皮埃尔·库里福(图1),1928年6月25日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幼喜欢绘画。在他7岁时,父亲去世。15岁那年,皮埃尔为了家庭被迫退学。他当过电影放映员,后到一家漫画工作室工作,期间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漫画作品——树胶水彩画《仙女的礼物》。可惜好景不长,漫画工作室不幸倒闭。皮埃尔找到一份画廊的工作,为客户绘制玻璃灯罩、设计广告目录和美术字。在这里,皮埃尔一干就是5年。他一边辛勤劳作,一边悉心向接触到的许多连环画设计名家学习创作、绘制技艺。
1946年,皮埃尔采用其表弟称呼他时的口误“贝约”作笔名,开始在比利时的各类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漫画作品。1947年起,贝约陆续发布了《卓汉和皮威》系列漫画。这些漫画虽时常刊出,但并未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直到1958年的10月23日,贝约笔下的中世纪小侍从卓汉和他的忠实小矮人伙伴皮威的一段奇遇,引发了日后“蓝精灵”持续60年的传奇经历。
这则漫画是《卓汉和皮威》系列的第九集。贝约绘制了一个关于他俩受命前往牧场草地寻找魔笛的故事。在那里,两人遇到了一些比草略高、皮肤为粉红色、蹦跳着走路、喜欢吃“精灵莓”果子的小人。这些小人穿着白衣服,裤子后面留有一个小洞,一条小尾巴从洞里穿出来。它们自称叫“斯通福(Schtroumpf)”,意指一时想不起来或者不知道名字的人或物品,有点像中文里的“那谁”。这个词汇是贝约自编的一个名字,源自他与朋友聚餐时因想不起“盐”这个词,便随口说了句“请把斯通福递给我”。或许是因为好玩,贝约将“斯通福”用到了自己作品中的小人身上。此后,该名称被转译成30多种语言。荷兰版漫画首次将其译作“精灵”,英国版译名里亦含有“精灵”之意,在中国则被译成“蓝精灵”。
让贝约意想不到的是,翻看漫画的孩子们似乎忘记了卓汉、皮威的存在,那些精灵般的小人反倒成了他们喜欢的玩伴。于是,贝约应读者要求,专门为这些小人绘制了一本连环画。创作期间,他接受了妻子奈因的建议,将小人们的肤色换成能让更多人接受的蓝色。这一改动,不仅表达了蓝色蕴含的“和谐、自然”寓意,也使小精灵们在森林的绿色中更现光彩。
《蓝精灵》漫画问世后,反响强烈。比利时电视台及时跟进,于1959年推出了动画片。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约稿需求,贝约与朋友一道开设了一所创作室,招募来的年青人,成为了“蓝精灵”创作团队第一批图稿绘制者。
1965年,“蓝精灵”漫画被拍成黑白电影《蓝精灵历险记》,其中的7个短片深深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此时,“蓝精灵”清一色为男性形象。在奈因的强烈建议下,贝约于1966年为漫画设计了第一个女性人物——蓝妹妹。创作这一形象时,贝约将自己长有一头漂亮金发的6岁女儿当成模特。除赋予“蓝妹妹”靓丽的外表外,关爱、美好也成为了“蓝精灵”漫画新的表现形式。
1976年,到比利时旅游的美国媒体和娱乐业商人斯图瓦特·R.罗斯,偶然看到了拍摄于1965年的《蓝精灵历险记》电影。他马上与“蓝精灵”出版方“杜普伊”以及贝约协商,最终将这部漫画作品引入美国。1981年,由美国动画公司重新制作的动画片《蓝精灵》在NBC电视台播发,赢得了42%的收视率,创下该台近20年来最高的收视纪录。此后,“蓝精灵”依托美国市场,不断推出包括电视、电影在内的一系列衍生产品,逐步树立起自身在流行文化领域的地位。
19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蓝精灵》动画片,并大胆放弃了通常采用的以原版主题歌填词的方法而重新作词、作曲,创作出《蓝精灵之歌》。动画片播出后,“蓝精灵”形象迅速被观众接受,主题曲更是传遍全国的大街小巷。
1992年12月24日,贝约在《蓝精灵》系列漫画第16集出版一个月后,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4岁。其事业交由妻子和一对儿女打理。
图2
进入新世纪,“蓝精灵”漫画与新的电影技术结合,先后推出了三部作品(图2,《蓝精灵1》电影海报明信片)。2013年6月25日,时逢《蓝精灵2》电影上映。为纪念“蓝精灵”之父贝约诞生85周年,影迷们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装扮“蓝精灵”、摆放“蓝精灵”玩偶的活动。自此,6月25日成为了“世界蓝精灵日”(Global Smurfs Day)。
目前,由“蓝精灵”创造的产业已形成4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产品涉及影视、书籍、玩具、唱片、游戏等诸多门类。在由贝约夫人奈因及其儿女掌管、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贝约中型产业公司里,创作团队延续着“蓝精灵”事业。即便作品的绘制方式发生改变,贝约的创作风格依然保持不变,成全了世界各地 “蓝精灵”追慕者们的梦想。
“蓝精灵”形象曾多次出现在邮票上,其中以贝约的祖国比利时发行最多。
图3
为纪念“蓝精灵”诞生50周年,比利时于2008年9月29日发行不干胶小本票一册(图4),内含10枚邮票,面值均设置为一类邮资,图案展示了“蓝精灵”漫画中的10个人物形象。其右下方的一枚,图案与该国1984年发行的《青少年集邮》邮票主图相似。当日,另发行有《“蓝精灵”50周年》小版张(图5),内含5枚面值均为一类邮资的邮票,整幅画面表现了“蓝精灵”举办派对的场景。
图6
2013年9月5日,瑞士以不干胶小本票形式(图7),发行一套《儿童系列——卡通人物“蓝精灵”》邮票,全套两枚,面值均为1瑞士法郎,票名分别是“吻”“蓝爸爸”。小本票含5套邮票(图8)。其首日封也选用了比利时1984年发行的《青少年集邮》邮票图案作封图(图9)。
图10
2017年,联合国携手“蓝精灵”,发起了“小精灵大目标”运动,用以鼓励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一起创造更快乐、更和平、更公平的世界。3月20日,“小精灵大目标”运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掀起高潮。联合国也于当日,发行一套以美元(图10)、欧元(图11)作面值的《国际幸福日——蓝精灵》个性化邮票。
图12
2018年,“蓝精灵”迎来60周年庆典。为此,比利时于1月29日发行《蓝精灵60年》邮票和自粘(不干胶)邮票各一套。前者全套5枚,另有小版张(参见封面及 页)。后者全套10枚(图12),选用“蓝精灵”漫画中的人物作图案,面值也设置成一类邮资。
戴定国:购买各国新邮要花多少钱
先对统计数据做一些说明
笔者上期介绍购买美国新邮要花多少钱,本文则介绍购买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邮要花多少钱。《斯科特邮票目录》(下称《斯科特》)在今年2月公布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统计表格,按发行国家(皆指国家或地区,下同)的英文字母排列,列出它们2016年发行邮票的种数、总面值,以及在《斯科特》上的目录价。笔者用其资料,重新制作了表1、2、3。
图1
邮票的种数:只指在《斯科特》上具有主编号的品种,不包括次级编号。例如,中国2016-1《丙申年》全套2种,编号#4339、#4340,计2种,而其小本票只有次级编号#4340a,赠品张#4340b,小版张没有编号,都不计种数;2016-19《中国灯塔》全套5种,编号#4417,只计(横五连)1种,另有小版张,没有编号;贺年邮票《宝贵吉祥》单枚1.20元票#4409,另有小全张#4409a,内含#4409和另一枚2006年已发行的3.00元票(#3869b),单枚和小全张共计1种。又如巴西2016年10月20日的蝴蝶小全张(图1)#3346,只计1种,内含6枚不同图案的邮票各自只有次级编号,分别为#3346a……#3346f,都不计种数;同日发行的另外一种蝴蝶小全张#3347,内含#3347a……#3347p 的16枚邮票,但也只计1种。因此,表内的“种数”只指“编号枚数”,比实际枚数要少,对某些国家而言,差距很大,常不能以此比较两个国家各自发行邮票种数的多少。
邮票的面值:只指邮局窗口售价,不包括邮购手续费和邮寄费。由于各国货币不同,因此更难进行不同国家的比较。符号$代表“元”,并不特指美元,例如中国大陆$195.00指人民币,而中国台湾$1159.50却是新台币。同样,符号£也不特指英镑,例如黎巴嫩£49,750指黎巴嫩镑。只有符号€特指欧元,而且欧元数字可以相互比较。除了以上3种符号放在面值数字前面,其余的货币单位符号均置于数字后面,例如fr代表法郎,w代表韩元,p代表墨西哥比索,等等。
邮票的目录价: 指《斯科特》第一次列出的这种邮票的售价,其后随着汇率变化等原因改变了的数据皆未采纳。长期以来,《斯科特》采用“双倍面值”规则,即按邮票面值的2倍左右作为初始目录价,例如联合国纽约邮局的2016年邮票,总面值99.94美元,目录价为204.20美元。笔者曾在本刊介绍《斯科特》的编目原则(参见130144),以及“双倍面值”规则的由来和挑战(参见131143)。
笔者为写作本文曾在今年2月上旬专门咨询《斯科特》资深编辑马丁·弗朗科维克茨(Martin Frankevicz)。他回答说,目录价在大部分情况下为面值的2倍,最低设置为25美分(有些低面值普票,面值只有1、2、3美分,目录价不是简单的2倍),高面值邮票的目录价比2倍略少。
就在我和马丁通信期间,《林氏邮票新闻》在2月12日的“周一简报”视频节目中,播出向马丁致敬的新闻。他为《斯科特》编目平均每年14000条,连续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年。
列入2016年统计的国家和地区
《斯科特》的统计表内不含美国,但《林氏邮票新闻》载有丰富资料,笔者将其纳入自制的表格;《斯科特》迟至2018年3月才对中国大陆2016邮票的最后一部分给出编号,因此表内中国大陆的数据也由笔者补全,并为此调整了表内相应的序号。
《斯科特》编目要求根据邮票实物,因此对一些战乱地区或消息不明朗地区或个别邮票有疑问的编目工作会滞后,甚至拖延数年。由于这个原因,258个发行单位可分三种情况。一是资料完整的180个,二是资料不够完整的24个(在其名称后加*号标志),三是完全没有数据的54个。
资料不够完整的国家,有的即使不看*,也可一眼而知其不完整。例如印尼2016年发行邮票只有6种,笔者从其他途径了解到至少有27种(含多枚邮票的小全张计作1种)。
图2
截至2018年1月的斯科特编号,战乱中的利比里亚仅发布到2015年1月5日,其中包括2014年11月3日发行的羊年邮票#3009(红色)、#3010(双连)。图2即其双连邮票小全张。它的编号方法与图1的蝴蝶小全张又有不同,因为小全张里出现了2个双连,所以#3010没有给小全张,而是给了双连,2枚邮票分别另有次级编号#3010a和#3010b。
利比里亚因此就属于完全没有2016年数据的第三种情况。54个没有数据的国家和地区还包括阿富汗、安哥拉、贝宁、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乍得、多米尼加、埃及、加蓬、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海地、科特迪瓦、肯尼亚、朝鲜、科威特、老挝、莱索托、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瑙鲁、尼加拉瓜、尼日尔、阿曼、巴勒斯坦、卢旺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塞内加尔、塞舌尔、索马里、苏丹、东帝汶、多哥、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也门、赞比亚(此处略去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称,下同)等。
按发行种数排序
笔者将《斯科特》按英文字母排列的次序更改为按发行种数排序,包括180组完整数据和24组不完整数据在内,共204家。如果把它们全部列表,将占据太多篇幅。因此采用文字表述。
204家在2006年共发行7698种新邮,平均每家38种。204家的中位数,即第102/103家是挪威/斯洛伐克,2家都发行了25种。换句话说,有101家在2016年发行的新邮数少于或等于25,另外的101家多于或等于25。
发行种数少于100种的有194家,占95.6%,可以说占了绝大多数。其中10种以下的有35家,其中包括文莱、卡塔尔等只发行了1种,这组名单中包括了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缅甸、巴拿马、秘鲁,以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动荡不安的国家。
发行11-20种的有47家之多,其中包括了南非、智利、圣诞岛、奥兰群岛、阿联酋、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巴基斯坦*(*表示非完整统计)、联合国日内瓦邮局、巴哈马、哥伦比亚、韩国*、纳米比亚、联合国维也纳邮局、法罗群岛、马绍尔群岛等。
图3
发行21到30种的共37家,排序在第83到119,这是位于中位数(第102家)上下的一组,包括了阿塞拜疆、塞浦路斯、芬兰、联合国纽约邮局、斐济、蒙古、越南、塔吉克斯坦等,排序在第100到105的6家各自发行了中位数的25种,它们是不丹、奥尔德尼、挪威(图3,2016年6月10日发行,纪念挪威气象研究所成立150周年,斯科特编号#1799)、斯洛伐克、瑞典和乌兹别克斯坦,此后还有圣马力诺、马耳他、伊拉克、吉尔吉斯斯坦、立陶宛、坦桑尼亚、巴西*、吉尔吉斯斯坦(快件邮政)、中国澳门、梵蒂冈、爱沙尼亚、尼泊尔等。
图4
发行31到40种的共35家,这是位于平均数38上下的一组。这组中有拉脱维亚、黎巴嫩*、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塞俄比亚、格陵兰、洪都拉斯、冰岛、马其顿、泰国、阿尔及利亚、荷兰、捷克、丹麦、亚美尼亚、白俄罗。刚好位于平均数38种的有3家: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卢森堡,它们的排序为第148到150;发行37种的7家:比利时(图4,2016年6月13日发行的“Zwin国家公园的鸟类和花卉”小版张,因只有一个斯科特编号#2793,在统计中计为1种)、冈比亚、爱尔兰、约旦、列支敦士登、马拉维、汤加;发行39种的4家:阿根廷、匈牙利、摩纳哥和乌克兰。
接下来的各组,发行单位迅速减少。其中发行41到50种的有11家,如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瑞士、乌拉圭、根西岛、加纳、墨西哥等。发行51到60种的有11家,其中有圭亚那、新加坡*、直布罗陀、希腊、斯洛文尼亚等,奥地利*、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均发行57种,列第173到175位。发行61到70种的只有2家,即波兰的62种和土耳其的70种。
发行71到80种的有9家:中国香港、德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加拿大*、格拉纳达、西班牙、马恩岛、意大利。发行81到90种的4家:印度*、中国大陆、古巴、新西兰。然后是91到100种的3家:日本、泽西岛、俄国。
图5
发行种数多于100的只有10家,可以称之为邮票高发国家。其中发行101到200种的6家:葡萄牙(107)、英国(115)、美国(138)、罗马尼亚(148)、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62)、澳大利亚*(185)。发行201到250的3家:法国*(228)、所罗门群岛(246)、吉布提*(248)。排序最后的塞拉利昂(504),平均每天发行1.4种邮票,而且只由一个编号代表的小全张基本上都含4枚邮票。例如2016年3月25日发行的灯塔小全张#3685(图5)。因此实际枚数至少是“编号枚数”的翻倍。
按目录价排序
有3家的目录价情况不明(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扎伊尔),因此进入目录价排序的共201家。由于目录价统一采用美元,并对于所有国家和地区采用了统一的“双倍规则”,因此用作各国和地区发行邮票情况的参照比较,最为直观。
201家邮票的2016年总目录价为34722.25美元,平均每家的目录价172.75美元,最接近这个数字的是排名第159的德国,目录价172.95美元。中位数是第100名的中国台湾(72.45美元)与第101名的巴巴多斯(73.75美元)的中间值73.10美元。低于或高于此值的分别为100和101家。美国邮票的目录价为185.86美元,与平均价172.75美元相当接近。
按分组情况来看,目录价低于25美元的有37家,25-50美元的有33家,50-75美元的32家,75-100美元的22家,接下来到150美元的28家,到200美元的16家,到300美元的11家,到400美元的8家,到550美元的9家,最后是1000到5000美元的5家。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2016年的邮票发行情况
序号 |
国家或地区 |
种数 |
面值 |
目录价 |
24 |
智利 |
13 |
5750 p |
17.70 |
25 |
叙利亚 |
6 |
£2000 |
18.90 |
43 |
韩国* |
18 |
15,780 w |
28.55 |
52 69 |
印度* 南非 |
84 11 |
961.25 r 334.20 r |
33.30 49.30 |
83 85 93 94 100 |
利比亚 马来西亚 墨西哥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
6 75 49 86 57 |
6500 d $119.75 608.50p $195.00 $1159.50 |
60.00 60.65 65.90 68.15 72.45 |
117 |
中国澳门 |
29 |
367.50 p |
92.05 |
124 |
中国香港 |
73 |
$376.40 |
97.75 |
127 |
伊拉克 |
28 |
36,750 d |
108.75 |
128 |
挪威 |
25 |
457.00 k |
111.45 |
129 |
以色列 |
38 |
210.80 s |
113.40 |
135 |
瑞士 |
43 |
60.75 fr |
123.30 |
136 |
匈牙利 |
39 |
17,150 fo |
123.85 |
139 |
古巴 |
88 |
58.80 p |
130.30 |
140 |
土耳其 |
70 |
193.25 l |
131.00 |
141 |
丹麦 |
35 |
431.00 k |
131.15 |
142 |
俄国 |
94 |
3711.50 r |
131.35 |
144 |
希腊 |
55 |
€ 58.66 |
138.40 |
145 |
冰岛 |
32 |
8132 k |
138.40 |
148 |
波兰 |
62 |
268.55 z |
139.70 |
149 |
直布罗陀 |
54 |
£52.70 |
142.25 |
150 |
巴西* |
29 |
232.30 r |
144.40 |
153 |
阿根廷 |
39 |
1108 p |
151.60 |
154 |
瑞典 |
25 |
628.00 k |
151.60 |
155 |
芬兰 |
22 |
€ 67.50 |
152.25 |
159 |
德国 |
74 |
€ 76.50 |
172.95 |
162 |
奥地利* |
57 |
€ 78.24 |
177.30 |
163 |
格陵兰 |
32 |
599.50 k |
181.10 |
164 |
白俄罗斯 |
36 |
243000r&77.1 r |
183.35 |
165 |
美国 |
138 |
92.93 |
185.85 |
167 |
加拿大* |
77 |
$123.80 |
197.05 |
169 |
菲律宾 |
57 |
2432 p |
201.30 |
170 |
联合国-纽约 |
23 |
$99.94 |
204.20 |
171 |
葡萄牙 |
107 |
€ 89.77 |
204.65 |
174 |
荷兰 |
33 |
€ 95.84 |
217.75 |
175 |
泽西岛 |
94 |
£80.05 |
221.20 |
176 |
意大利 |
79 |
€ 99.60 |
226.60 |
178 |
比利时 |
37 |
€ 107.59 |
250.20 |
179 |
西班牙 |
77 |
€ 113.91 |
258.70 |
180 |
新西兰 |
89 |
$210.00 |
302.70 |
183 |
澳大利亚* |
185 |
$231.50 |
371.25 |
186 |
英国 |
115 |
£141.17 |
376.25 |
限于篇幅,表1只列举了部分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由于美国2016年总面值扣除邮资封片后为92.93美元(参见180531),再按“双倍面值”规则计算,其目录价为185.86美元。表内白俄罗斯面值有2个数字,记录了2016年7月1日实施1新卢布等于10000旧卢布前后发行的邮票面值。
表2 传统“邮票王国”2016年的邮票发行情况
序号 |
国家或地区 |
种数 |
面值 |
目录价 |
130 |
圣马力诺 |
26 |
€ 51.10 |
115.75 |
143 |
摩纳哥 |
39 |
€ 60.45 |
136.00 |
147 |
列支敦士登 |
37 |
67.75 fr |
139.00 |
表2展示了经常被人们称作“邮票王国”的3家在2016年发行邮票的情况。他们的目录价均在平均价之下。因此“邮票王国”并不等同于大量发行新邮。
表3 2016年目录价超过5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序号 |
国家或地区 |
种数 |
面值 |
目录价 |
194 |
罗马尼亚 |
148 |
1076.70 I |
537.55 |
195 |
法国* |
228 |
€ 244.01 |
548.45 |
196 |
日本 |
92 |
52886 y |
1001.55 |
197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62 |
18008000 d |
1644.50 |
198 |
所罗门群岛 |
246 |
$10741 |
2754.50 |
199 |
吉布提* |
248 |
252210 fr |
2867.50 |
200 |
塞拉利昂 |
504 |
11771600 le |
4949.50 |
与表2相比,表3中的国家和地区才是真正的邮票发行“巨无霸”。其中既有法国和日本这样有影响力的国家,也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4家完全超出本地通信需求的滥发商业邮票之地,仅这4家的目录价就达到了1.2216万美元,占了全部201家总目录价的35%!尤其是塞拉利昂的近5000美元,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斯科特》从公布2002年的统计表格开始,至今公布2016年数据已是连续发布的第15年。有兴趣深入研究的集邮者可以进入《林氏邮票新闻》网页“购买世界各国邮票的费用”(https://www.linns.com/insights/yearly-cost.htmlScott ),在网页底部有15年的年份(2002| 2003| …| 2015| 2016),点击检索即可连续观察任一国家15年来的变化,或做系列研究。
黄山: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
旅游西班牙,发现世界近代有三个著名的艺术家都出自西班牙,他们是:毕加索、达利和米罗,其中影响最大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毕加索。有人说,毕加索的画很不容易看懂,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好像是小孩子乱画的,此话说得有道理,毕加索自己就是这样说的:“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毕加索的画并不是都看不懂,他早期的画也是相当地传统,后来才逐渐地改变风格。
1881年10月25日,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出生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马拉加(Malaga),7岁时就跟做画家的父亲学画,极具天赋,是个绘画神童,他在14岁时就超过父亲,画出了极好的现实主义作品。1900年,毕加索来到了当时的艺术之都巴黎,在这里印象派和其它新艺术思潮正在代替传统绘画,在这种氛围下,年青的毕加索和另一个法国画家创造了立体派风格的绘画。毕加索在1973年去世,晚年,他还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画的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
毕加索的很多画都上了邮票,我们分几个时期来看看他的作品。
早期(1894—1900年)
图1
图1是他在1896年画的母亲,图2是他的自画像,图3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第一次圣餐》,画技已经相当成熟。图4是《姑妈佩帕的肖像画》,人像生动、传神。画这些画时,他才14-15岁。他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油画《科学与慈悲》(图5)画于1897年。由于毕加索家乡长时间爆发霍乱疫情,霍乱夺走了他一个妹妹的生命,后来另一位妹妹又得了白喉,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治疗而死亡。病痛、死亡和治疗手段的缺乏给毕加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中的医生正在检测病人的脉搏,这医生是毕加索父亲的形象,床的另一边抱着孩子的修女为病人端来了一杯水。病人悲哀地望着她的孩子,仿佛在想,我死了以后,孩子怎么办。这幅画相当大(2米×2.5米),在马德里全国美展获荣誉奖后,又在马拉加省展览会上获得金奖,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了他做医生的叔叔,现存放于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中。
在画了这幅画以后,家人让毕加索到马德里学习,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他欣赏和学习了许多前辈艺术家的画作,毕卡索特别崇拜埃尔·葛雷柯。葛雷柯虽然是中世纪的画家,但他的作品常常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则,被认为是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先驱。他的画风对毕卡索有很深的影响。
蓝色时期(1901—1904年)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只身来到巴黎,贫困而孤单,好朋友萨吉马斯的自杀更使他悲哀,无奈和忧郁影响了他这一时期所有的作品,他画的几乎都是穷人和孤独的人,而且几乎全是用的蓝色调。图6
图7
这一时期毕加索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是1903 年的《生活》(La Vie)(图8),画中描绘了两对人,一对赤裸的男女面对着怀抱孩子的母亲,画的背景中还有两幅画,显示了蹲伏的裸体人物。虽然我们看得出画的是什么,但并不知道画家所要表现的意思。对这幅画,毕加索从来也没有解释过,他说:“让画自己说话,解释有什么益处呢,画家只有一种语言,至于其余的……”。说完了,毕加索耸了耸肩。
尽管如此,学者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这幅画的解读。很显然,这个男子是毕加索在巴黎认识的好朋友萨吉马斯,他因为恋爱失败而非常痛苦,毕加索把他带回西班牙自己的家乡,想使他散心,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后来萨吉马斯独自回到巴黎,最后自杀身亡。为此,毕加索非常难过,给他画了几幅画,而在这张上特别给他画了一个依偎着他的女人。还有一种解释是,根据研究者用X射线照射画幅显示,这个男子开始画的是毕加索的自画像,母亲和婴孩代表孩提时的毕加索和他的母亲,现在孩子长大了,分离造成了他和母亲的隔阂,这就是生活。
粉紅色時期(1904—1906年)
毕加索在1904 年遇到了菲尔南德而堕入爱河,恋爱让他的心情变好了,他的画作从冰冷的蓝色改成了暖色调的橙色和粉红色。画中经常会出现马戏团表演、小丑和各种滑稽角色。图9
《杂技演员的家庭》(图9)和《拿着烟斗的男孩》(图10)都画于1905 年,后者画面上的男孩穿着蓝色的衣服,还有花环、烟斗以及背景上的花。不知道这个男孩是谁,但值得一提的是2004 年这幅画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 亿零416万8千美金的天价成交,打破了当时绘画拍卖金额的记录。
这两个时期毕加索的画我们都能看懂,但如果和早期的画相比,人物已经不是那么细致真实,这是所谓的表现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并不追求像照片那样的真实感,而是要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在手法上多用简单的色块夸张地表现对象。
立体主义時期(1907—1945年)
图11
1907 年,毕加索创作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体主义绘画《亚维农的少女》(图11)。亚维农是在巴塞罗那的一条街,这幅画的草图原来画的是5女2男,有桌子有水果的妓院场景,最后只剩了5个妓女和一组静物,色彩单纯,几乎完全没有传统的明暗对比,形体被三角形为主的几何化、平面化了,消除了细节。
毕卡索在绘画上的这一探索显然是受到欧洲现代派绘画之父塞尚的影响,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毕加索后来说:“塞尚的影响力逐渐淹没了一切。”他从中找到了一种抽取自然对象的本质用拼合表面加以表达的独特视角。另外,毕加索的这幅画也看出是受非洲原始雕塑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右边两个人的脸形。
这幅画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十年后才公开展出。在这期间只有法国画家布拉克很欣赏这幅画,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寻求并创立了立体主义风格。《亚维农的少女》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最近我特地去了一次博物馆, 拍下了这张照片,从右下参观者的身影可以看出这幅画的大小。图12
图14
图1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画于1937 年。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战争的野蛮和恐怖,这里有公牛和受伤的马,有死亡的士兵和正在哭泣的母亲,抱着她死去的孩子,右边一个正向着天空痛苦地呐喊。这是一个反战的作品。
晚期(1946—1972 年)
图15
图17
毕加索一生有过两个妻子,还有四个以上的同居情妇,女人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图17《阅读的女人》是1920年画的他第一个妻子奥莉加,他们于1918年结婚,此画具有古典主义与立体主义并列的艺术形象。图18是1961年结婚的第二任妻子奥莉加,他们的婚姻历时12年,直到他去世,在此期间他为她画了400多幅肖像。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去世,享年91岁,是少数在有生之年就名利双收的画家。
邹子阳:订正《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的期数
拙文《北京邮票交换会及其会刊探秘》(本刊今年2期)推断题示“会志”应不少于四期,需要订正。
近日,金问涛老师发来一帧“会志”1927年6月刊的书影,其中《紧要启事一 》说:本会第一期仅出会员录一份,无所谓会志,第二期始有正式会志出版……兹为划一起见,第二期会志现已改为第一期会志,而第二期会志则正在编辑之中……第一期会志之印刷费(四百份)已达大洋八十元之多……若一年而出四期,不特亏累甚巨,且无法以善其后。又以会员人数有限,故先改为一年两期……本会会长王君汉强以在沪,故不能遥领会务,业已辞去会长之职,现已由副会长汪君效庸正式递补为本会正会长,施秉章副之……
这则重要的“紧要启事”解决了几个疑问。
一、1926年6月出版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只有会员通讯录,没有集邮文章。这个也好理解,因为北京邮票交换会于当年5月1日刚成立,马上要征稿并不容易,所以这期“会志”内容很简单,仅列会员通讯录,估计该期“会志”只有薄薄数页。不过笔者认为,该会刊的刊名一开始就叫《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否则,《邮票新声》第二卷第1期也不会登载刊名为“会志”。且6月出版的“会志”上也注明为第一期,所以才会有1926年9月的第二期“会志”。
二、后来因为要求配缺第一期的新会员众多,但已无存刊供应,故而干脆废了第一期《会志》的“名份”,把它“降格”为《会员通讯录》,把1926年9月出版的第二期“会志”“提拔”为第一期,那时刊物已经发出,所以也不可能再收回重新修改期号了。
三、1927年6月出版的会刊被看作是正式出版的第二期“会志”,所以又印了一个“第二期”,导致《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出现了两个“第二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四、根据该“紧要启事”的内容可以确定,北京邮票交换会分别于1926年6月、9月和1927年6月分三次出版了《会志》,但该会只认定1926年9月和1927年6月出版的才是正式的《会志》。这与施秉章在其主办的环球邮票社《第六次卖品目录》中《创业纪实》回忆的“仅出会志两期”相吻合。不过,客观地讲,1926年6月出版的第一期《会志》也是北京邮票交换会的正式出版物,用现在的说法,它可被认为是筹备刊或试刊号,编号为总第1期,而同年9月出版的《会志》第二期可视作为创刊号,编号为总第2期,1927年6月的《会志》则是总第3期。因此,北京邮票交换会的会刊实际一共出版了三期。
五、“会志”1926年9月刊一共印了400份。
六、王汉强在1927年6月前已请辞会长,汪效庸同时继任会长,施秉章任副会长。
张达太:《广济桥》双色移位变体
图为2009-28《广济桥》红黑双色移位变体。这件变体在分撕小版张时发现,于是这件小版张就没有被完全撕开,并又恢复了原状。
此票全套3种,以横三连异图相连形式设计,全部以小版张形式印制,小版张含四个横三连,上下各二,中间为过桥式边纸。横三连上,中间横贯一座长长的桥,桥左有城楼,桥上约有20余座楼阁和亭屋。
一眼望去,移位票上整条广济桥下方的“江水”内活脱脱地出现了另一座灰黑色的广济桥,像是倒影,又像是水下建筑,原来是邮票印刷中的灰黑色向下移位。除图案部分外,邮票上的国铭“中国邮政”、图名“广济桥”、志号“2009-28”“(3-×)T”等字样都向下移位约5毫米,几乎移出票图下方的土黄色下阔边。最明显的是灰色图框线,呈表格状整体下移,以致邮票齿孔形成的矩形框内,自上而下依次出现土黄色上阔边—白底—灰色横线。在正票上,这条灰色横线与土黄色上阔边的下缘重叠而不突显。
与黑色“中国邮政”字样平行的红色面值“1.20元”、英文国铭“CHINA”字样没有随同黑色字样移位,但过桥式边纸上“广济桥”三个红色大字与黑色阁楼的相对位置不变。票图中,花卉部分的红色和城楼屋顶部分的红色都有明显的移位。由此可见,这套邮票的红色图纹和红色文字并不出于一块印版。
笔者以为,这套邮票小版张中出现两种刷色同步下移的变体,实属罕见。
管中窥豹,难得全面,尚希诸位方家不吝教正。
徐铮:邮件见证一战时期中国和欧洲通邮的艰难
在西伯利亚邮路开通之前,中国至欧洲的邮件经苏伊士运河邮路为多。自1903年10月23日西伯利亚邮路正式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中国和欧洲的通邮,缩短了行程和时间。一般情况中国至欧洲的邮件15天左右就能到达。但由于战争等原因,西伯利亚邮路数次开通又中断,到一战爆发及至后期,大致情况是:1903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到1904年初;1904年初——1907年因日俄战争,邮路中断;1907年恢复正常通邮到1914年7月;1914年7月——1918年3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邮路不能正常运营,邮件运递常阻滞,但未中断;1918年3月起因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内战激烈,西伯利亚地区动荡,邮路才彻底中断,直至1923年5月10日中华邮政宣布由中国经西伯利亚转运之邮件正式恢复办理。
研究西伯利亚邮路邮件,最复杂的是1914年7月—1918年3月这一时段。一战爆发后,中国和欧洲通邮非常艰难,西伯利亚邮路、苏伊士邮路均不能正常运转,但没有中断,通过哪条邮路都有一定的风险。寄信人要采纳那一条邮路由寄信人自行定夺,在邮件上注明,但也往往使寄信人无所适从。直至1918年3月,西伯利亚邮路彻底中断,中国和欧州之间的通邮只能全部经由水路。
拙藏一宗邮件,收信人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孙星如,寄信人是收信人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儿子孙贵定。1913年孙贵定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战争期间儿子在万里之外学习生活,虽然通信很艰难,但父子之间的信件来往还是很频繁的。现留存些这个时期父子“两地书”的封片。是研究一战时期中国和欧洲通邮的很好资料。笔者选取其中部分,以这组邮件见证一战时期西伯利亚邮路运营的情况及中国和欧洲通邮的艰难。
图1
收信人孙星如(1871—1923),江苏无锡人,名毓修,字星如,1906年入商务印书馆任高级编译,并任涵芬楼馆长为涵芬楼鉴别版本,主持购买古书、编辑《涵芬楼秘笈》和主持编辑《四部丛刊》。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当时名沈德鸿)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后,张元济亲自安排当年20岁的茅盾拜孙星如为师傅。图1为孙星如(左)与茅盾的合影,摄于1920年。从某种意义上讲,茅盾的文学创作,是从拜孙星如为师开始的。直到茅盾晚年,他仍难以忘怀,曾在多个场合深情地提到,如果没有机会在孙星如这个开山祖师身边工作的条件,就不会有编著的机会;而没有这个机会,就不会写出这么多文采斐然的作品。寄信人孙贵定(1896—1949),1913年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民国第一批公费留英学生,1913-1923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国文学硕士、教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图2为孙贵定在1922年获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时的照片。1923年回国后任教于厦门大学,曾任厦大教育学院院长、代理校长等职。1937年来到上海,任教于暨南大学等校。1946年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教授、教育系主任。
图3、图4
图3为1914年11月20日爱丁堡寄上海明信片。经西伯利亚邮路,盖销爱丁堡1914年11月20日邮戳,上海英国客邮局B.P.O.1914年12月18日落地戳,邮程28天。时间上,这是一战爆发刚开始不久。明信片函文如下: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甚忙一切平安弗念战事依旧进行惟亦无甚紧要新闻耳今日午后此间大学女学生在学生会内(即儿写此片之处)卖饼食以所得充比利时赈济款一二专此敬请福安儿定叩上。
图4为1915年8月12日爱丁堡寄上海封,这时一战已爆发一年多,信封上注明Via Siberia(经西伯利亚),1915年9月15日收到,邮程35天。
图5
图5为1916年10月7日爱丁堡寄上海封,这时一战已爆发二年多,信封上注明Via Siberia,1916年11月8日收到,邮程33天。
以上邮件,见证了从一战爆发到1916年底,西伯利亚邮路是通的,只是欧洲寄中国信函的邮程从战前的15天左右延长到了35天左右。
图6
图6为1917年3月15日爱丁堡寄上海明信片,这时一战已进入到1917年初,俄国政局动荡。片上注明Via Siberia邮路寄递,盖销爱丁堡1917年3月15日邮戳,上海英国客邮局B.P.O. 1917年4月17日转口戳,中国上海邮局4月18日落地戳,邮程34天。明信片函文如下: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顷接手谕十三封(252至264号)谨悉一切儿目下预备星期五教育学考试忙之不堪无暇为他事惟今晚或明早定作一禀为覆也一切平安之至专此敬请福安儿定叩上六年三月十五日。从此函可见上海寄爱丁堡信件,此时由于邮路阻滞使之积压严重,以使在爱丁堡的儿子同时收到13封家书。
图7
图7为1917年3月16日从爱丁堡寄上海封,是寄出上片的后一天。上片函中有“今晚或明早定作一禀为复”,该信应是昨天同时收到13封家书后的回复。信封上注明Via United States(经由美国),封背面写有信件退回的地址,在前一天寄明信片时还选择西伯利亚邮路,后一天寄信时选择经由美国邮路,可见寄信人的无奈和无所适从。其实这几天俄国发生了历史性大事,1917年3月3日-3月15日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沙皇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这二件邮件选择的寄递邮路,反映出了当时俄国的政局动荡。该封1917年3月16日从爱丁堡寄出,经由美国,1917年4月19日到达上海,历时34天。
图8
图8为1917年5月26日爱丁堡寄上海封,这时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后,西伯利亚邮路运转情况更糟糕了,寄信人在信封上注明Via Siberia if possible(如果可能经西伯利亚),封背面写有信件退回的地址,说明寄信人已不知道西伯利亚邮路是否还开通,因此注明了“如果可能”。此封于1917年7月12日寄达上海,历时47天。
图9
图9为1917年10月21日爱丁堡寄上海封,信封上注明Via Siberia if possible。从时间上看,这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前不久经西伯利亚邮路寄递的邮件。此封于1917年12月23日寄达上海,寄递的时间更长了,历时达63天。
图10
图10为1917年12月3日爱丁堡寄上海明信片。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俄国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俄国成立,苏俄内战开始。寄信人寄此信时,十月革命发生已将近一个月。片上注明Via Siberia if possible,盖上海英国客邮局1918年1月17日邮戳和中国上海邮局1918年1月18日落地戳,邮程47天。明信片函文如下: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今早接奉十月五日之308号及十月十三日之309号手谕二封并汇丰汇来之50英镑感谢之至儿一切平安幸弗远念今日儿发出晨禀一封照写二份分南非、北美二路分寄二者之中其一必到。此函给出当时中国和欧洲通邮的二个信息:1917年10月5日从上海寄爱丁堡信函到12月2号收到,邮程达59天,且因邮件积压,10月5日和10月13日相差8天寄出的信函同时寄达;邮件经西伯利亚邮路寄递已岌岌可危,寄信者只能选择其他邮路,为了保险起见,同一信件一式二份,分别经南非、北美邮路寄递,祈使其一必到。可见当时中国和欧洲通邮是何其艰难。
图11
1918年3月起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内战激烈,西伯利亚地区动荡,苏俄宣布彻底中断西伯利亚邮路。图11为1918年4月17日爱丁堡寄上海挂号封,已不存在经陆路或水路邮寄的选择,所以此封一改以往邮件注明寄递邮路的做法,没有邮路选择,只能任邮局安排经水路寄递。此封1918年5月29日寄达上海,历时43天。
图12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图12为1919年4月7日爱丁堡寄上海封,这时一战已经结束,信件于1919年5月17日寄达上海,历时40天。
以上一组邮件,按时间先后排列,寄递日期涵盖了一战刚开始到一战结束不久的各个时段。见证了一战期间中国和欧洲通邮的艰难。研究西伯利亚邮路,史载1914年7月—1918年3月,西伯利亚邮路不能正常运转,但未中断。这一组邮件对此是很好的佐证资料。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6期
张兰青:从“经由苏伊士”到“经由西伯利亚”1869-1937(二)
三、西伯利亚邮路通邮到日俄战争结束 1903—1907
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东到海参崴(符拉迪奥斯托克),全长9288公里。它跨越8个时区,途中跨越乌拉尔山脉,穿越辽阔的针叶林和白桦林,以及广袤的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抵达太平洋,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
西伯利亚大铁路又名亚欧大陆桥,1891年开始建造,1916年全部完工。工程于1892年7月从西部的车里雅宾斯克,1891年5月从东边的符拉迪奥斯托克分别动工兴建。西起经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尼布楚以及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达海参崴,全长7400公里。由于工程重大,俄国皇储尼古拉二世亲自担任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主席。
沙皇强征了数十万民工,在艰苦的条件下施工。除了高山大河外,冬天零下40-50℃,夏天热到40℃,严寒使钢铁碎裂,高温使民工猝死。1891-1901年间,沙皇就耗资14.6亿卢布,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才开始通车,收尾工程延续到1916年。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工业化时期,沙皇俄国建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为了更好地统治西伯利亚地区,也是为了与列强争夺远东,为了与日本争夺我东北的资源。1904年,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式开通后,立刻成了沙皇俄国的重要侵略工具,成了与日本角逐东北的武器。
沙皇俄国17世纪就进军西伯利亚,1689年9月7日在尼布楚帐篷里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失去贝加尔湖以东到尼布楚的1000平方公里土地(图a)。
1727年8月31日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失去唐努乌梁海以北,叶尼塞河上游60万平方公里;1862-1864年间趁太平天国起义,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塔城议定书),拿去属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44万平方公里……
1858年(清咸丰八年),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奥斯托克(海参崴),珍宝岛在内,作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以北则被割去60万平方公里。1860年11月14日的《北京条约》,中国被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土地,包括海参崴港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败于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割让辽东。俄国为了遏制日本,联合德法进行干涉,把舰队开到日本海,迫使日本吐出辽东。
1896年5月22日,在李鸿章去俄国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时,便与俄国签订了《喀西尼密约》。1896年9月8日,又根据密约,在柏林签订了《中东铁路兴建合同》,1997年8月,在中国境内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满洲里到海参崴的东清铁路(民国后叫中东铁路,抗战胜利后叫中长铁路)。1898年5月7日,俄国藉口德国租借胶州湾,遂向清廷租借旅顺大连湾,从而获得哈尔滨到大连的南满铁路的修筑权。俄国人从山东招募几十万劳工,从1898年到1903年7月14日,完成了东清铁路和南满铁路的修筑(图9)。它比西伯利亚大铁路早一年通车。中国从此在东北失去了路权,警权和邮权。
1900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造了9年,还未通车就为其侵略中国发挥了作用。那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俄国于1900年7月14日,藉口义和团攻击铁路,迅速调动十多万大军分兵四路进攻东北,就是用了已经建造的大半条铁路。这次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灭绝人性的大惨案。
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8个时区,14个省份,设计时速80公里,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连续开车需要七天七夜。通车后,从巴黎到北京,全程只要18天。在当年,对于通信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绕道好望角120天,走苏伊士运河45天,西伯利亚大铁路到欧洲只要25天!
东清铁路还没有通车,俄国人随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时,就在中国东北设立了20多个军邮局,1902年被迫撤军时改为民用邮局,民用邮局最多时多达80多个。1907年4月日俄战争结束后,南满的邮局归了日本。图10为俄国1901年至1903年间在中国东北的部分邮戳。
1. 分别为山海关第三、宁古塔第四、吉林第七、铁岭第十、奉天第十一、大连第十七和××第十八野战军邮戳(图10,自左起,下同)。
图11
4. 日俄战争时期使用的部分邮戳(图13)。
俄国邮戳用俄历,与国际通用的西历差11天。即俄历加11天为西历。信封上如有其它邮戳,可以对照,而不必认为矛盾或有错。在中国的大城市,由于是国际信件,俄国客邮局也用西历。而铁路沿线俄国人的占领区的军事邮局,俄国人视为自己领土,也常会用俄历邮戳。
1903年10月23日邮政总办帛黎 (A.Theophile Piry)自北京发出第88号通札(Postal Circular No.88)的第一款为:一、如所周知,自本年10月1一日起,横跨西伯利亚的陆上运输路线,业已正式开放提供欧洲与远东各地往来邮件转运之用:……北京方面已向有关各口埠(上海、烟台、天津、牛庄)发出指示:倘有寄信人在封面标示“经由俄国(Via Siberia)”之信件交寄者,应加贴俄国邮票,并将其转交俄国邮局(在华客邮)以便经由陆路转运。
第二款中有:(四)与法国邮政洽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之大清邮政局局名如下:上海—兼办长江各口岸,及宁波、温州、苏州,杭州等局之寄件。烟台或天津—兼办华北内地各局交寄之该项函件。注:牛庄为山海关以东各内地局之中心转递局,负责经转发往欧洲之函件,仍依往例,逐件由该局代为加贴俄国邮票,继续办理。(五)自温州以南至广东省北海之华南沿海,沿西江各口岸及龙州、蒙自、思茅等邮局,仍按以往办法不变。(六)各互换局在分拣封发去欧洲邮件时,将依其到达国分为五类:1.巴黎,包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2.自多佛至伦敦之火车邮局……;3.自亚历山德里亚至柏林之第十六次火车行动邮局,包括北欧……;4.自克拉科至维也纳之火车行动邮局,包括中欧、南欧;5.自大连至哈尔滨之火车行动邮局,寄往西伯利亚与俄国境内者。
……今后发往欧洲邮件应予逐日封发。
大清邮政局是日公告称西伯利亚邮路转递信件“贴用大清国邮票,其费率即依邮联一般资费计算”。
而法国邮政于1903年9月26日发出通函,指出“所有欧洲各地与日本,朝鲜及中国北方包括上海与汉口等地普通与挂号邮件,都将取道西伯利亚邮路相互交换收发”。
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后,天津以南走法国客邮,只需贴中国邮票,因为法国和中国在1902年已经签订邮件互换协议,两国寄信,只需贴本国邮票;关外牛庄以北,走俄国客邮局,要贴俄国邮票。
至此,西伯利亚邮路正式启动。
图14
图14为1903.12.4唐山经天津法国客邮局于12月4日,寄德国柏林的邮资明信片,明信片左下角注明“经西伯利亚”(Via Siberia)到达戳为12月29日,邮程25天。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得势,于是日本分割朝鲜,入侵东北的计划逐步形成。而沙皇俄国则加紧修筑铁路以方便运兵远东。日本曾到处呼吁,企图阻止俄国修筑铁路,未果。西伯利亚大铁路行将完工,日本人十分担心俄国的兵贵神速,也怕俄国舰队将海参崴和旅顺作为军港。日本多次内阁会议与军方会议,一致要求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前攻击俄国,占领东北。这就导致了1904-1907年的日俄战争。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始时间有两个,通车时间则有三个:1. 穿过中国境内走近路,在东清铁路与南满铁路建成时通车,那是1903年7月13日,尽管贝加尔湖地区还有100多公里山地没有接轨;2. 日俄战争时期突击修路,贝加尔湖地区接轨,号称全线通车;3. 日俄战争败于日本,担心日本会占领东北,占有南满铁路,于是按原计划从海参崴往北绕乌苏里江,黑龙江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北线,到1916年完工。
图15
日俄战争开打后,由于铁路忙于运兵运军械,无暇顾及邮政。寄往欧洲的信件,这时有三种走法,多数是南下上海,走苏伊士运河老路。图15即是第一种走法,走老路:1905.4.7北京→4.7塘沽→上海4.12→上海法国客邮局4.13→比利时5.16,未走西伯利亚邮路,邮程39天。
另一种情况是走太平洋邮路,横跨太平洋,横跨美国,再横渡大西洋,欧洲登陆。
图16
也有不明形势,不知深浅,开战已经半个月了,仍然走西伯利亚邮路的。图17为上海汉英戳1904.2.26→交俄国客邮局2.27→到达彼得堡3.17→到达赫尔辛基3.31。
张兰青:从“经由苏伊士”到“经由西伯利亚”1869-1937(三)
图18
日俄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邮路的邮程保持40-50天时间。西伯利亚邮路则长长短短,信件大量减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7年,西伯利亚邮路才慢慢地恢复到战前的邮程。
四、从日俄战争结束到苏联内战结束(1907—1922)
日俄战争以后,俄国退出南满,控制宽城子以北,日军控制东北南部。1907年夏天以后,西伯利亚邮路的邮程逐渐趋于正常。1909年的《邮政事务总论》载:“……是年决定,温州以北寄往欧洲之信件、明信片,如不注明经过苏伊士运河字样者,即由西伯利亚寄送”。“寄美洲之邮件,仍听各寄件人择所欲经之邮路自行注明”。信件走西伯利亚大铁路,既要付俄国转运费,又要付日本转运费。日本控制的一段由于比较短,加上信件比较轻小,邮件按总包加转运费,所以问题不大。包裹的运费就有明显增加。
上引《邮政事务总论》又载:“……来往宽城子,、吉林以北各处之包裹,及各处互寄之包裹,照国内资费收取两倍。”
这时邮运基本属于正常,且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图18是1908年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正常时期的实寄明信片,左上角注明“德国 经西伯利亚邮路”。这张片1908年2月27日天津出发,3月17日到德国东北的德绍,只用19天就到达了。
图19
1912年4月5日,哈尔滨经满洲里到莫斯科的邮件,邮程只有12天(图19)。哈尔滨到满洲里邮件的运载工具是261号火车邮局,苏联全国的火车邮局都有一个数字编号,就显示在邮戳的上部,从1号起编。1号火车邮局在莫斯科到彼得堡的列车上。
图20
图21(缺图)是新疆阿尔泰承化寺1915年绕道西伯利亚邮路寄北京的挂号封。此封贴俄国邮票10戈比2枚,销承化寺俄国客邮局7月31日戳,经西伯利亚大铁路到哈尔滨,销哈尔滨9月3日汉英戳、北京9月6日英汉腰框戳。
1912年,北京和英国、法国都签了邮件互换协议。北京和巴黎有了邮件直封协议。图22与图23的2个姊妹封,就是成都到北京,直封去巴黎再转寄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
图22所示信封贴蟠龙10分加盖宋字“中华民国”票1枚,1913年12月8日成都寄出,12月20经北京,走西伯利亚邮路于1914年1月9日到达巴黎,然后过大西洋去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
图23为图22的姊妹封,收信人与发信人均为同一人。1915年3月15日成都寄出,贴民国帆船10分邮票1枚,销成都汉英戳和腰框戳,经北京直封巴黎,走京奉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再从巴黎到加拿大金斯顿。
1912年11月,北京与伦敦有了邮件直封的协议,1914年9月1日起,奉天、天津、上海、广州成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邮件的互换中心。这一年,中国加入了国际邮联。京奉、津浦铁路也都设立了行动邮局。本来1914年.9月.1日要在西班牙举行万国邮政联盟大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会议拖了5年,直到大战结束后,1920年才在西班牙举行。
1914年上半年,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正常,信件邮程14天左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到处在打。8月8日起,邮件停止运送。年底恢复3成。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停战求和,1918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才算结束。
这个期间,西伯利亚邮路的邮件,有的被退回(图24),有的绕道太平洋与美国本土(图25)。
图24所示信封1915年12月27日天津寄瑞士,经宽城子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因为战争形势,信件被退回”,1916年5月25日退到俄国客邮局,5月27日退到天津邮局。
由于打仗,铁路以运兵为主,因而信件时快时慢。邮件取消直封,寄往中立国的邮件,也是采取到满洲里按散件交寄,以便拆开检查。各海运公司的船只,如英国大英公司、昌兴公司以及法国邮轮公司的船只,多有被各国政府或军队征用。美国花旗公司的船只,虽然减少了去中国的航班,以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但是还有运作。
图25为1916年3月20日郑州寄荷兰挂号信,3月27日到奉天,未走西伯利亚而是走太平洋,4月25日到旧金山,4月29日到纽约,被查验,贴上检查条,然后转寄荷兰。
1916年,也有信件开始冒着战火,北上走西伯利亚邮路,如图26。
图26
图26为1916年6月2日广东罗岗经新宁(6.2)、汕头(6.5)、上海(6.10)北上,6月11日交津浦线行动邮局,6月17日交奉京行动邮局,6月19日经哈尔滨中转,7月26日到瑞士,从哈尔滨到瑞士共36天。由于欧洲战争,速度显然慢了10多天。
1917年,美国终于对德国宣战,并且封锁了德国及其盟国邮件经由美国的邮路。西伯利亚邮路逐渐有些起色。满洲里、绥芬河、大黑河及綏远等增为中国边界互换局。俄国则增加满洲里、海兰泡和哈巴罗夫斯克。9月1日开始互换邮件。
图27
1917年5月,中华邮政通告宣布,凡是邮件上有“经西伯利亚”字样的信件,方交俄国邮局,否则仍由上海、广州往南方发运。
1917年俄国发生10月革命,苏维埃掌握了政权。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均不予承认,中国与苏联处在无邦交状态。因而本来不很通畅的西伯利亚邮路变得更为堵塞。1918年3月,中华邮政干脆停止利用西伯利亚邮路运送邮件去欧洲,所有邮件全部走海路经苏伊士运河前往。中国寄往新疆和蒙古的邮件也无法出国绕行西伯利亚大铁路。寄往苏联的邮件,开始可以到乌发(Ufa)和鄂木斯克(Omsk),到1918年底,则只能到伊尔库茨克。当时苏联的内战,先后有几个沙皇的将军,如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等,仍然贼心不死,在西伯利亚地区,大铁路沿线,与布尔什维克作拼死斗争。1920年9月,中国宣布与苏联断交,关闭了俄国在华的所有客邮局。东北由于情况特殊,到1921年1月,俄国局长方同意“即日起停收邮件,并通知中东路各分局一律照办。”中国与欧洲各国经由西伯利亚的邮运全部停止,直到1923年5月10日。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5)永远不老的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博物馆设在霍夫堡宫内,就是旧时的皇宫内。但在视觉感受上,与方才在英雄广场所见不同。我们被引入一个四周都有同样高度的房屋的空间。在奥地利和本次旅游的其他国家,这样的空间经常可见,我把它们视为“欧洲四合院”,无论房屋和“天井”,要比中国的四合院高、大得多。霍夫堡宫内的这个“四合院”概莫能外。因为馆内不准拍照,我从网络移植了一些在此。展品大都是茜茜的服饰和用品,照片和图画。
霍夫堡宫内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右面的门洞是它的进口(图片取自网络)
茜茜公主博物馆所在“四合院”的全景,照片右侧的门洞就是茜茜公主博物馆的入口(图片取自网络)
广场中间是1846年完工的奥地利皇帝伏兰茨一世纪念碑。伏兰茨一世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皇后玛丽亚·露易丝的父亲。拿破仑退位被禁闭到厄尔巴岛后,玛丽亚·露易丝带着儿子返回奥地利。纪念碑上,伏兰茨一世手握权杖,高高站立在六面基柱上,基柱表示帝国基础,雕刻:矿业、农业、牧业、科学、艺术和国防。八角底座上的四个雕像分别表示皇帝讲信誉、爱和平、坚强、公平的美德(图片取自网络)
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1837-1898),她与中国的慈禧太后(1835-1908)是同龄人,她比叶赫那拉氏小了2岁,她当皇后时(1854),叶赫那拉氏还是咸丰皇帝的兰贵人,她被刺身亡那年,慈禧太后发动了戌戍政变,并因此而延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电影《茜茜公主》在中国放映以来,从来没有一位头脑健全的中国人民,热爱这位外国皇后亚于历代任何一位中国皇后,譬如妲己、吕后、武则天、慈禧和反革命分子江青的(图片取自网络)
不记得是哪年在国内开始放映《茜茜公主》的电影了,后来在电视上又重复了一遍,因此还有依稀的印象。作为女公爵的母亲带领女儿到姨妈家去订亲,婚约的对象是年轻的皇帝,不料男方喜欢了妹妹,冷落了姐姐,原本的陪客成为了新娘,她就是茜茜公主。故事带有童话色彩,演员的扮相又好,电影相当成功,吸引了无数淑女和绅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影片迷倒了大批俊男靓妹。电影的粉丝对奥匈帝国的历史并不一定就此从懵懂而变得洞晓。然而,这次我们经过在维也纳和奥地利的走马看花,却对这一段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从感性到理性的些许认知。茜茜和玛丽亚·特蕾莎在维京游轮上脍炙人口。
导游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天真烂漫的茜茜嫁了一个白胡须高翘的老头?是女子追求虚荣而甘愿牺牲青春吗?其实是人们的一个错觉。茜茜允婚时,与窈窕淑女相配的,也是芊芊君子。但她一生节食瘦身,精于修饰,企望永远保持豆蔻年华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她死于62岁,而在她53岁的时候,独子鲁道夫殉情自杀——这个儿子还是奥匈帝国、奥地利王国的皇储呢。老爸可为重立皇储而分心,老娘却只能为失去儿子而伤心。从此她只穿黑色的衣服。她留下的那些照片、画像,绝大多数应是在此之前的作品,即使已非豆蔻年华,但必风姿绰约。而她老公虽较她只大7岁,但比她足足多活了25个年头。从他们各自的画像来看,自然给人以“老夫少妻”的感觉。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6)第二天下午,美泉宫——维也纳的凡尔赛宫
玛利亚·特蕾西亚(图片取自网络)
凯旋门近景。这座凯旋门所在的山坡虽然不高,但因时间和本身体力的限制,我们没有轻易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
美泉宫沿街一面的正门在修缮,入内参观必须经过相邻的一个院落,两旁分布着这样的水池
没有正门的摄影位置,姑且以此作为背景留念
美泉宫门外的集市摊档
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外国旅途,午餐后还可以上床“眯脱一歇”。午后,游览著名的美泉宫。大巴就停在码头上游轮靠岸这边的前方,又一位当地导游姚希恩和我们同时上车,原来,他才是正宗的,上午因事请假,找了“替工”,那是一位在维也纳生活了至少30年的女性小提琴家。正因为有了比较,所以姚导娓娓动听的讲解羸得游客一致赞赏,他的从业态度令人肯定,业务水平高人一等,历史知识丰富并善于表述,体现在他可以不停地补充和延伸背景知识,在大家排队等候的时候,让其他团队先走的时候,他的语音传播从不停顿、间断,没有明显的“调档”。
美泉宫是奥地利皇室的夏宫。这是在旅行之前在网络上就查知的,同时还知道了许多关于美泉宫的其他知识。但就是没有姚导说的,为什么要造夏宫?因为卫生条件关系,城里人多,遍地垃圾,臭气薰天,皇帝们受不了,所以要造避暑山庄。
进入美泉宫,才体会它配得上称为“奥地利的凡尔赛 宫”,凡尔赛宫所有的建筑构件,在这里都有,美泉宫就是跟凡尔赛宫学的嘛。可是美泉宫内不准摄影,我还是只能在网络上“借”。
凡尔赛宫的主人是路易十四,美泉宫的主人则是玛利亚·特蕾西亚(1717-1780),但导游说了她的一个绰号“欧洲丈姆娘”,更加令人难忘。她是奥地利大公国的女大公,是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妻子,号称“奥地利女皇”。女王是皇帝的妻子而不称皇后,奇怪吗?她不是夺了李治权力的武则天,而是给了他丈夫皇位的政治女强人,中国历史上无人可与其比拟。我查了一下书本,她在位期间,正是清朝乾隆执政的年代。
太像凡尔赛宫了,同样的金碧辉煌,同样的镜面照亮,同样的天顶画、整堵墙面的油画、雕塑,乃至室外的法国式花园、雕塑、草坪、绿篱、喷水池。当然,图画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当时,摄影术还没有应用,皇帝们要用图画把他们的丰功伟业记录和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档案。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得意杰作是把她的女儿们一个个嫁为各个国家的皇后、夫人,特别是路易十六的皇后,她要求出席婚礼的宾客提供自己的画像,让她的画师用作素材。当前的展出中,一幅超大型的“集体照片”上有一处专门用凸透镜显示了细部,原来是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名字叫莫扎特。导游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处故意的造假,玛利亚·安托瓦内特的结婚在1770年,莫扎特(1756-1791)已非6岁的小孩。由此可见,档案未必可以全信。
适逢西方的复活节,当地商人在美泉宫门口举办集市,摆摊。
游览这些时间,对我们老年人而言,可谓劳逸分寸恰当。回船后,休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的强制性安全演习,然后晚餐。这时疲劳已经腿去,观景廊开始音乐会,由当地一个“大男孩乐团”上船表演,六七个大男孩,吹拉弹奏,唱歌跳舞轮番着来,而每人又都各有拿手的乐器。游客中的中老年妇女们跟着跳,气氛相当热烈。这时回房上床,已无须安眠药了。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 |
|||
序号 |
篇名关键词 |
旅游日期 |
发博日期 |
1 |
序曲 |
3.25-4.4 |
2017.4.11 |
2 |
维也纳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纪念教堂 |
3.25pm |
2018.4.12 |
3 |
维也纳市立公园、环城大道 |
3.26am |
2018.4.15 |
4 |
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英雄广场 |
3.26am |
2018.4.20 |
5 |
维也纳茜茜公主博物馆 |
3.26am |
2018.5.5 |
6 |
维也纳美泉宫 |
3.26pm |
2018.5.6 |
7 |
维也纳美景宫 |
3.27am |
|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6)第三天上午,美景宫
维也纳金色大厅
美景宫入口处的玛利亚·特蕾西亚雕像
美景宫内最负盛名的绘画作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油画《吻》。这是一幅正方形的画作,表现一对相拥而吻的恋人,他们的身体借由长袍缠绕在一起。这种表现手法同时受到同时期的新艺术运动及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作者在传统的油画上覆盖金箔,让画作的现代感更加突出。《吻》被广泛视为20世纪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也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最受欢迎的作品。
美景宫藏画
旧天文台的球形屋顶
(6)第三天上午,美景宫
从码头进市区,必经的纪念教堂、大转盘、施特劳斯故居、保险公司、多瑙运河……两天内已往返多次,只可惜乍熟即离,第三天的维也纳,已是最后一天的逗留了。大巴先载我们到金色大厅,这是宋祖英她们来此举行演唱会的音乐圣地,中国游客必到之处。下车,拍照。音乐厅早上不开放,只能在麻花小雨中“外观”。
全部游客尽兴,才直奔美景宫。在大巴上,导游开讲欧根亲王(1663-1736)的故事,车到终点,人物也就栩栩如生了。那是中国康熙王朝的年份,没有一位同时代的中国武将可与他的名声相比,甚至关羽和岳飞也没有他“完美”,他是欧洲第一名将。他是一个战争狂人,天生会打胜仗的战神,上帝给他的外形却其貌不扬、瘦弱矮小,完全不像一个将军,甚至不像一个士兵,他效忠于奥地利帝国,打败土耳其人、法国人,但意大利和法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都以他为荣,成为奥地利最有权力的人。他还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素养,收藏了大量文物,却终生未娶,没有后嗣。
美景宫是欧根亲王的夏宫。按照中国的说法,有前后两进,前面是上宫,后面是下宫,中间是花园。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下宫是他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上宫是举行仪式和接待宾客所用,现在作为美术馆对外开放,就是我们参观的主要对象。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8)第三天晚间,在世界音乐之都听音乐
维也纳步行街上的施瓦洛世奇旗舰店,厉害的在他家店内取用wifi,登录上网,竟然跳出中文页面的支付宝付款页面
进去看看。堂主夫人是基督教徒,她有话要同上天沟通,默默地在座位上祷告,堂主在旁等候。(图片取自网络)回家后在网上查找,方知这座外观并不起眼的教堂,原来是相当于中国“乾陵”加上“清东陵”的重要文物,名叫圣卡普齐纳教堂,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的陵寝
下午两档节目,一档是随“小红人”去名店喝下午茶,每人28欧元。28欧元相当人民币210-220元,吃一趟点心,喝一杯咖啡,更需搭上两三个钟头的宝贵时间,所以我们就不参加了。另一档是自由活动,敝友沈柏松夫妇决定去联合国大厦;我们之中的两位女同胞爱去市中心逛街,男同胞只得随行。去联合国大厦不打车就步行,去市中心则有大巴接送。
“小红人”把我们带到施华洛世奇的旗舰店,稍作交代后就让游客自行活动。我与宋琛进店不久就到街上东张西望。待她们挑好买好,我们参观教堂,欣赏雕塑,还经过一家邮票店(店主下班了),参观了当地的超市。没有带伞,阵雨倒来了,只能边躲边行,终于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赶上返船的大巴。
晚8点在船外集合,一起去音乐厅听曲。事先被通知着正装,我没有带西服,而且夜里有些冷,仍穿夹克衫和羽绒服。所到音乐厅很有气派,大厅内就有贝多芬塑像,这个是在施邑屏邮集上已熟识了的,果然,羽绒服不算正装,统统需要寄放。
本场音乐会是游轮包场,不凭票、不对号,但场内听众也有陌生面孔,可能是音乐厅方面或演出单位方面的熟人。没有印发节目单,只能来一个听一个,舞台宽度还可以,唯纵深局促,但也像模像样,指挥、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鼓、管、贝斯齐备,男声、女声、男舞、女舞则反复登场。主要演奏施特劳斯父子和莫扎特的作品。故曰施特劳斯和莫扎特音乐会。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9)第四天,施皮茨小镇
从河边小道、山间小道址到第一个空旷地带,便 有招待旅客的旅馆
游轮相当于旅馆和代步的工具,维京游轮的游客可以离团。无论集体或个别活动,离船都需领取标记房间号的小卡片,每人一张,回船交回。这样船方可以随时掌握哪些人已回来了。第三天特别告诫游客,当晚23点半开船,再晚回船就要自行乘车到下一站了。果然,到时“启锚”,由东向西,往上游方向,直到第二天早上我们目睹它停靠在一个小山坡的岸边。这里没有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山麓小路也不容停靠巴士。游客们一个个被搀拉上岸,开始奥地利第二个城市的旅游。
所谓“城市”,实际是一个河谷地区,叫作“瓦豪河谷”。我们第四天游览的是河谷的中心,施皮茨小镇,一个种植葡萄的山区小镇。
我的11日多瑙河之旅(10)第5天,三河汇流的帕绍
船顶甲板比房间窗户的视野更广阔,起身就上甲板拍摄对岸的房舍
对岸山顶上的韦斯特城堡,标有建设的年代“1X99”,第二个阿拉伯数字既不是0又不是8,是一个不完整的8字(“8”的上方四分之三)。小红人让每一位游客猜测,没有人猜对,原来是“8”的一半“4”,1499年
爬了一个上午的山,第4天下午没有安排岸上的旅游。游客可在船上观看两岸风光,包括观看轮船过闸的全过程,游轮公司在船上组织了不少活动,参观船长驾驶室、德语小课堂教学入门级德语、演示苹果卷制作。
第5天早上,打开窗帘,阳光与岸边景色一起出现,面前一排五颜六色的房屋,犹如童话世界的色彩,屋后不远处山峦掩衬,前水后山,“风水”好极了。此处名叫帕绍,已在德国境内,那是邻近奥地利的边境的文化古城,我们在睡梦中过境,从景色、人物方面观察,德、奥两国没有明显的差异。
帕绍是德国的一个城市,不如说是欧洲的一个小镇,才5万人口,从上海人的眼光下,不就是一个镇吗?旅游资料上说它是巴伐利亚的威尼斯,有些夸大其词。我们的大巴没有跟到码头,游客们的漫步没有超越前面是茵河后面是多瑙河的一个狭长形半岛的范围。
徐金德:在位34天的意大利末代国王
意大利末代国王尚未等到为他发行登基纪念邮票,就因废黜君主制而走下御座,在位仅34天。不过,早在16年前凭借王储身份,他的肖像就已印上邮票,其中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珍邮。
近代意大利及其邮票简史
图1
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出兵,1859年4月再次对奥地利开战,拉开第二次意大利统一战争序幕。获胜后,1860年一些邻近邦国陆续并入撒丁王国。1861年3月17日,以撒丁王国为主体初步实现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在都灵宣告成立,并改首都为佛罗伦萨。撒丁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 di Savoia)成为首个意大利国王,又被意大利人称为国父。撒丁王国邮票早在1851年1月1日开始发行,是意大利境内第2个使用邮票的区域,图1为撒丁王国第一种邮票,无国名铭记,主图为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左右边框内的意大利文FRANCO BOLLO(邮票)。各邦国原先发行的邮票,在并入意大利后相继停止使用。图2是意大利1862年2月14日开始发行的全国通用邮票,样式同当时的撒丁王国邮票,无国名铭记,中心主图为凹凸压印的国王肖像。图3为1863年2月10日首次发行的ITALIANO(意大利)铭记邮票,主图为国王头像。罗马1870年被攻克,教皇国并入意大利,翌年1月首都迁往罗马,标志意大利完全实现统一。图4为1970年意大利定都罗马100周年邮票,在版图上展现国都从北向南依次由都灵改为佛罗伦萨再迁至罗马的示意图。
图5
1878年1月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去世,其长子继位后称翁贝托一世。图5为1879年8月15日首次发行的翁贝托一世国王邮票。他在位期间,意大利开始对外殖民扩张。图6为1893年末发行的他与玛格丽塔王后银婚邮票。1900年,国王遇刺身亡。
图7
1946年6月18日,意大利共和国正式成立。1947年通过《宪法》,规定意大利为议会制共和国。图10为《意大利共和国宪法70周年》小型张,主图为70年前临时国家元首德·尼科拉(1877-1959)签署新宪法,4天后他成为首任总统。
翁贝托在葡萄牙定居30多年, 1983年在瑞士日内瓦去世。
图11
图13
图16
图17
图18
林霏开:保加利亚邮记
图1
索菲亚·教堂·玫瑰
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其美丽不亚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从索菲亚广场到鹰桥的俄罗斯林荫大道,不到1公里就有4座大花园。菩提树、阿拉伯橡胶树、法国梧桐、加拿大白杨……“智慧女神”索菲亚到处播下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历史的漫漫长夜里,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留下了丰富的古迹,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不同文明,景观交汇,令人眼花缭乱(图1,1921年;图2,1979年,定都索菲亚100周年)。
图3
赫赫有名的东正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是为纪念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牺牲的20万名俄罗斯官兵,从1909年起,经10年而建成。占地3170平方米,镀金的大圆顶高达45米;钟塔高达53米,有12口钟,总重量为23吨;重叠的圆顶配以绿色瓦檐与高耸的拱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图4,1985年,小全张右;图5,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大会)。教堂内部用意大利大理石、巴西缟玛瑙、汉白玉等装饰,闪现翠绿、黑、紫、蓝等不同的光泽,中央穹顶标有金色的主祷文。这座教堂可容纳1万名信众在内礼拜。
图6
保加利亚盛产玫瑰,品种达7000多,号称“液体黄金”的玫瑰精油的出口量,占世界的40%,据说4000公斤玫瑰花才能萃取1公斤玫瑰精油,可见在那片不大的国土上,玫瑰是如何到处飘香的。保加利亚的民族服装瑰丽多彩,少女们在玫瑰地里劳作,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玫瑰——它是保加利亚邮票永恒的主题,也是保加利亚邮票赏心悦目的秘诀(图8;图9,刺绣;图10,民族服装)。
里拉修道院
图11
里拉修道院令人惊叹!离索菲亚10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1000多年以前,里拉修道院起源于1个岩洞、1名修士。后来,陆续扩建出11座教堂,由拜占庭式的建筑、文艺复兴式的围廊,构成一座封闭式的城堡。从14至19世纪,建起了高高的防御塔,还有300间房间的半圆形4层楼,可供1万名修士或朝圣者居住(图11,1918年实寄片;图12,1946年极限片,雪景)。目前,修道院里只有8名黑衣男修士。
图13
墙、柱、拱、楼,白色与棕色的条纹交叉的装饰,使我恍惚置身于一大群斑马之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华丽的修道院!满墙遍布的彩色壁画,描绘了36个圣经故事,工匠们的艺术水准很高。幻想的地狱场景,就像但丁《神曲》一样惊悚。里拉修道院在1961年设立了博物馆,收藏了600多件珍贵文物,如保加利亚第一架地球仪、盲僧拉法尔的十字架、历代主教的权杖、织锦法衣、朝圣女捐赠的银带扣、修道院卫士的武器以及大量的手工艺品。里拉修道院的纪念品部,还向游客出售个性化邮票,更使我们感到不虚此行(图13)。
查雷威兹城堡
图16
图16与图11实寄片为同一系列,格式面上的人像为德国军官,票图为查雷威兹山顶的城堡,片背彩绘的山道,尚呈废墟的模样,经过近百年来的考古发掘,又垒砌恢复了12世纪的规模。步道起端有雄狮护卫皇家盾徽的石雕,山上有耶稣升天大教堂、主教府、王宫、塔楼等建筑,大教堂内的壁画出自保加利亚近代艺术家之手,与古代的宗教壁画迥然不同。图17为1916年保加利亚占领罗马尼亚期间发行的加盖邮票。
图18
江宇翔、李圣恺:史密斯协会与中国海关跨洋飞鸿的故事
图1
引子 史密斯协会(图1),喜欢博物馆和艺术品的朋友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就是那个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拥有19座博物馆的著名文化机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斯把毕生财产捐献给了一个从未踏足的国家,“旨在创立一个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协会”,从此谱写了一段文化史的传奇。本文另一个主角,赫德领导的海关却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这两个机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交集,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联系呢?
图2a
邮资片 图2是出现在去年12月亚洲国际拍卖中的一张邮资片,1892年美国史密斯协会寄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邮资图为自由女神像,所销邮戳为华盛顿1月26日,片上还销有旧金山1月31日戳,上海美国邮政代办所3月2日戳,以及上海海关同日英文戳。整个邮寄过程34天。除去时间稍长的跨洋船运,美国境内横跨东西海岸的邮程5天和上海本埠当天到达,整体投递效率与126年后的今天大体相当。
众所周知,当年总税务司署在北京,具体在东交民巷的领馆区内。那么,赫赫有名的史密斯协会又为何会张冠李戴,把收件人海关总署定位在上海呢?片背的信文为这个看似无解的悬案提供了线索。信文转录如下:
现收到中国海关1891年专刊#2(China Imp. Maritime Customs Spec Ser. No.2, 1891)。特寄上此回执,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
S.P. 兰利
史密斯协会会长
华盛顿,美国,1892年1月25日
值得一提的是,寄件人的职务“Secretary”,笔者并没有译成“秘书”或“助理”。在史密斯协会官网中明确指出“The Secretary of the Smithsonian is it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说白了就是整个协会的CEO,负责整个协会日常管理最重要的职务,因此翻译成“会长”比较接近其实际含义。
图3
图6a
造册处与海关刊物 笔者在撰写《海关造册处与徐家汇天文台》(参见本刊170944)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少海关出版物的基本规律,可以推断信文中提及的专刊#2是海关出版物中的年度贸易统计报告,由位于上海的海关造册处负责刊印和发行。这本每年出版的专刊,事无巨细,往往包含20余个分册,例如医疗报告、丝绸、大豆、鸦片、中国的生活等。笔者通过查索,试图在史密斯协会的馆藏中寻找这本刊物,可惜没有收获,却找到了海关当年寄赠另一个机构的副本——美国密歇根大学副本(图6)。兰利收到的这本第二分册为医疗报告分册,主要针对药品进出口数据编纂,统计截至1889年3月31日止。
更有意思的是,参考这个封面后笔者便弄清楚了史密斯协会张冠李戴的原因。这本出版物的封面上最醒目的信息在信文中都得到了体现,比如“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帝国海关)、“Special Series”(专刊号),封面下方的花体字“The Inspector General of Customs”(海关总署),显然要比底端的Statistical Department(造册处)醒目很多,加之该刊物也由上海寄出,史密斯协会不熟悉海关机构,犯这个小错误似也可以理解。
图7
笔者在完成此文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张邮资明信片的姊妹片(图7,见于《海关日戳(1875-1913)》),其在1893年寄出,日期紧接上述明信片,寄件人仍是兰利,信文内容依然是收到了海关刊物,这次是贸易报告分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收件人地址已经正确改为上海的海关总署造册处。
结语 历史的趣味往往记录并隐藏在片笺之间。史密斯协会与中国海关虽然相隔万里,两张距今百年的跨洋飞鸿,生动见证了这两个机构的交流。
图片来源:
图1:维基百科“史密斯协会”英文词条,无版权信息
图3:维基百科“兰利”英文词条,原照片由史密斯协会收藏
图4:维基百科“兰利号航母”英文词条,原照片由美国海军收藏,照片编号U.S. Navy photo 80-G-460108
图6:《中国海关》,II 专刊第二号 医疗报告,上海造册处,1891(美国密歇根根大学藏)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6期
第18届全国邮展在常州举行上海展品三分之二沾金
本刊讯 5月11-13日,2018第1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261部1073框竞赛类邮集、75部文献和281框非竞赛类展品参加展出。本届邮展主题鲜明,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军事等多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辉煌成就。上海市邮协选送展品20部,获大镀金奖8部,命题类一等奖1部,镀金奖5部,大银奖、银奖、镀银奖各2部,铜奖1部。
本届邮展新增原地类、命题类展品,上海在此两类的竞赛成绩斩获颇丰,获得命题类唯一的一等奖和原地类大银奖以上7块奖牌中的4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年来上海重视新颖性集邮活动的成果,为探索我国今后集邮发展的道路积累了有用的经验。
上海前往龙城参观本届邮展的集邮者人数众多,市邮协组织展品作者,各区邮协,周浦、桃浦、长寿街道、江苏路街道、化工、铁路、医药、交运、体育、宝钢、江南船厂等基层邮协,原地封、东方封片、上海华夏、上海文献集邮、上海邮缘、上海蜀陵、上海甲戌、上海海军封、上海签名封等民间邮会都分别组织会员前往观展。
上海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全国集邮联副会长李曙光为本届邮展评审委员会主任,上海集邮家施邑屏、羌陆明、廉新义和赵岳(实习)为本届邮展评审委员。
本届邮展期间,5月12日,江苏省邮协、常州市邮协和延陵邮学会主办海峡两岸邮学论坛,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胡不为会士在论坛上作了《上海地区国共政权更替时期邮政历史(1949.4.29-1949.5.31)》的学术报告。上海市邮协学术委名誉主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顾问刘广实会士应邀参加本次论坛。
表1 上海展品获奖名单
参展者 |
展品 |
类别 |
框数 |
分数 |
奖级 |
顾金花 |
乐器之王——钢琴和钢琴文化 |
专题B |
5 |
89 |
LV+SP |
周昇渊 |
华北解放区邮票(1945.9-1949.12) |
传统 |
5 |
88 |
LV+SP |
王振宇 |
建国时期的邮戳沿革(1949-1956) |
青少年B |
4 |
88 |
LV |
王晓舟 |
咖啡的历史 |
专题B |
5 |
87 |
LV |
薛小云 |
石油的来龙去脉 |
专题C |
5 |
87 |
LV |
张杰 |
紧急救治 |
专题C |
5 |
86 |
LV |
刘观锡 |
中国古典建筑 |
原地 |
5 |
86 |
LV |
张兰青 |
中美邮路(1867-1945) |
邮史 |
5 |
85 |
LV |
程宁静 |
拱桥 |
青少年A |
3 |
83 |
V |
朱勇坤 |
上海集邮文献史(1872-1949) |
文献A |
|
82 |
V |
童国忠 |
中国之国策——保护野生动物! |
原地 |
5 |
81 |
V |
徐智勇 |
人像摄影原图在邮票上的变化 |
极限 |
5 |
80 |
V |
顾国裕 |
邮政用品中的上海 |
原地 |
5 |
80 |
V |
刘偲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小版张原地实寄封(1980-2004) |
原地 |
5 |
78 |
LS |
金孝铭 |
鼓文化 |
专题B |
5 |
77 |
LS |
徐富强 |
中华邮政国际航邮(1945.10.4-1948.11.5) |
航空 |
5 |
73 |
S |
程良达 |
我的“卢浮宫”——欧洲绘画之旅 |
极限 |
5 |
73 |
S |
赵勇 |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
原地 |
5 |
68 |
SB |
汪耀华 |
上海华谊化工集邮史(2011-2016) |
文献A |
|
67 |
SB |
张伟国 |
中国普通邮资明信片(1952-1970) |
一框C |
1 |
61 |
B |
王如群 |
春天的故事——纪念改革开放周年 |
命题 |
5 |
86 |
一等+SP |
表2 获奖数分类汇总
(斜杠后是上海展品,“占比”指上海获奖展品在全国展品中的比例)
竞赛 类别 |
奖 级 |
||||||||||||
LG |
G |
LV |
V |
LS |
S |
SB |
B |
一 |
二 |
三 |
合计 |
占比 |
|
传统 |
1 |
3 |
2/1 |
7 |
1 |
3 |
1 |
|
|
|
|
18/1 |
5.5 |
邮史 |
- |
3 |
6/1 |
16 |
3 |
4 |
2 |
1 |
|
|
|
35/1 |
2.9 |
用品 |
- |
1 |
4 |
- |
1 |
3 |
|
|
|
|
|
9 |
|
航空 |
- |
2 |
2 |
1 |
3 |
2/1 |
|
|
|
|
|
10/1 |
10% |
专题 |
- |
3 |
14/3 |
9 |
5/1 |
5 |
1 |
|
|
|
|
37/4 |
10.8% |
印花 |
- |
- |
2 |
2 |
2 |
3 |
|
|
|
|
|
9 |
- |
极限 |
- |
- |
- |
2/1 |
4 |
3/1 |
1 |
|
|
|
|
10/2 |
20% |
一框 |
- |
20 |
- |
- |
- |
22 |
- |
5/1 |
- |
- |
- |
47/1 |
2% |
青少 |
- |
- |
12/1 |
11/1 |
5 |
1 |
- |
- |
- |
- |
- |
29/2 |
6.9% |
现代 |
- |
- |
1 |
2 |
2 |
8 |
3 |
- |
- |
- |
- |
16 |
- |
开放 |
- |
- |
1 |
3 |
|
4 |
- |
- |
- |
- |
- |
8 |
- |
文献 |
- |
- |
- |
5/1 |
20 |
34 |
9/1 |
3 |
- |
- |
- |
71/2 |
2.8% |
原地 |
- |
- |
2/2 |
3/2 |
2 |
9 |
4/1 |
- |
- |
- |
- |
20/5 |
25% |
命题 |
- |
- |
- |
- |
- |
- |
- |
- |
1/1 |
5 |
5 |
11/1 |
9.1% |
合计 |
1 |
32 |
46/8 |
61/5 |
49/2 |
101/2 |
21/2 |
9/1 |
1/1 |
5 |
5 |
331/21 |
- |
上海占比 |
- |
- |
17% |
8% |
4% |
2% |
9.5% |
11% |
100% |
- |
- |
|
6.3% |
黄山: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遗址
图1
去年3月,我们去了墨西哥的坎昆(Cancun)。说到墨西哥,也许联想到的是毒品交易、边境偷渡,但来到坎昆却让人耳目一新,这个位于尤卡坦半岛的滨海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度假胜地,阳光、沙滩、海浪和椰林,海边狭长的岛上布满了豪华旅馆,有美国的后花园之称。墨西哥国家旅游基金40周年纪念邮票以坎昆鸟瞰为图(图1)。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星期愉快的假日,但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附近原始森林中的玛雅遗址。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还记得2007年评出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吗?大多数人可能会记得中国长城、罗马竞技场、印度泰姬陵,还有呢?还有一个是墨西哥奇琴伊察的金字塔,离开坎昆只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图2
我们来看一张墨西哥2007年的玛雅遗址小型张(图2),上面有5枚邮票,左上角是附票,上面的白色文字写道:“奇琴伊察,考古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展示了玛雅文明如何丰富了中美洲的文化。在卡斯蒂略金字塔 (Piramide “El Castillo”)上,由于其建造的方位,在春分和秋分的日子里,日落的阳光会在侧壁投下像蛇身一样的光影。”
图3
说来也巧,我们这次到奇琴伊察正好是春分的第二天,导游说春分和秋分以及前后一天都可以看到这个光影,所以这几天游客特别多。小型张的图看不大清,还是看我拍的照片(图3)。金字塔底面是四方形的,其中一面的底部有两个蛇头(左上角放大图)。大概到了5点多,夕阳西下,金字塔的这一面已经完全处于阴影之下,只有台阶侧壁还留下长而曲折的光影,好似蛇的身子,光影的粗细有点不大均匀,在春分这天应该更均匀。这个光阴并不是碰巧,而是金字塔建造者玛雅人的智慧。玛雅人精通历法,比如金字塔每边中间的台阶数是91级,四面共364级,加上最上层的平台,正好相当于一年的365天。图3右上是2008年直布罗陀发行的世界新七大奇迹邮票之一。发行过世界新七大奇迹邮票的国家还有古巴、塞拉里昂、秘鲁、圣文森特、西班牙和葡萄牙等。
图4
在奇琴伊察并不只有金字塔,周围还有许多其它建筑遗迹,现在我们再回来仔细看一下图2小型张上的邮票,票图上景物的位置可参看图4。
小型张左下是前面说过的卡斯蒂略(意为城堡)金字塔,又称羽蛇神金字塔、玛雅金字塔,或墨西哥金字塔,它的顶上是为羽蛇神而建的神庙。
上中是美洲虎神庙(Templo de los Jaguares),此票左下角是美洲虎头的石雕,在小型张最左边也可以看到。
右上是武士神庙(Templo de los Guerreros)和周围的石柱,原来的木制屋顶在一次战争中被烧毁。
右下的埃尔卡拉天文台(Observatorio de caracol)是一个大平台上的圆形建筑。埃尔卡拉的意思是蜗牛,因建筑内部的螺旋石梯而得名。它和玛雅人通常的矩形建筑不同,圆的造形以及门窗的位置都和天文观察有关。
下中是一个坐卧的人像(Chacmool),在武士神庙的屋顶和其它地方都可以看到。
小型张上方的一个石雕圆环位于大球场,9米高的墙上,比赛时要把球穿过圆环的孔,比赛后,有的球员要被斩首用于祭祀,有说是失败者,还有说是获胜者。
邮票图上只展示了主要的古迹建筑,在图4上还可以看到几个小的金字塔和其它古迹。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美洲并不是蛮荒之地,在那里曾经有过3个文明:位于中美洲的马雅文明,位于南美西部的印加帝国和墨西哥中部的阿兹特克帝国。而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因此我们了解得比较多一点。
玛雅历史开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全盛期是公元3-9世纪,和欧亚文明相比,玛雅文明的发展比较缓慢,只达到新石器时代的水平,没有铜、铁的冶金术,农业也很落后,但是在数学和天文学上却很有成就。在数学上采用二十进制,是世界上最早有“零”概念的民族之一,数字由3个符号的组合构成:1 用一点,5用一横,0用贝形符号。
图5
天文学上,玛雅人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与现代极为相近。比如,玛雅人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现代的精确值为365.2422)天。玛雅人有几种历法,计算出各种周期。2012年12月21日很多人以为是玛雅人预测的世界末日,实际上它只是玛雅长纪历一个周期的結束。图5是库拉索发行的玛雅历法小型张,包含3枚圆形邮票,面值200c票含有奇琴伊察金字塔顶部,400c票是玛雅历法,600c票是长纪历周期结束的日子12-21-2012。小型张的背景是玛雅人的文字,文字呈方块图形,图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属“意音文字”。玛雅人的文字还没有完全被破译。
公元10-16世纪,不知什么原因,曾经繁荣的玛雅文化逐渐式微,很多城市被遗弃。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则完全摧毁了玛雅文明,其遗址被雨林覆盖了近300年,成为传说,直到19世纪才被考古学家逐步发现。
图卢姆(Tulum)
图6
从坎昆出发除了到奇琴伊察金字塔一日游外,还可以到图卢姆一日游。图6是2012年图卢姆的玛雅遗址小型张,也是包含5枚邮票,附票上的文字大意是:图卢姆(约公元800-1550年),图卢姆原名Zama(意为“黎明之城”),是尤卡坦半岛上13-16世纪玛雅人的主要城市之一。它位于科奇赫(Cochuah)和科苏梅尔岛(Cozumel)之间,海拔高,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玛雅人对外贸易和开采海洋资源的重要港口城市。图卢姆有美丽的寺庙和高雅的宫殿,直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才被废弃。其主要建筑有卡斯蒂略金字塔,带有绘画的神庙建筑是保留玛雅壁画的杰出典范。右上是守卫在图卢姆海湾入口的风神庙(Templo Dios del Viento)。左下是壁画神庙(Temple of the Frescos)。左上是壁画神庙的内部。下中是图卢姆的卡斯蒂略(城堡)金字塔(El Castillo),这是图卢姆最主要的祭祀神庙。 右下是壁画神庙一角的“神之父”(Itzamna)雕像。玛雅人崇拜很多神,神之父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神,他统治天堂,控制昼夜,也被认为是知识之神,发明了文字和日历。
帕伦克(Palenque)
图7
帕伦克是另一个玛雅人的遗址,被认为是古典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图7是该遗址2008年的小全张。右上角的白色文字意思是:帕伦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独特的,茂密的植被和宏伟的建筑是吸引旅游的主要景点。然而,在潮湿的热带气候自然环境下,文化遗址逐步风化被丛林覆盖,迫切需要加强保护。
小全张左上邮票是玛雅的象形文字,坟墓和坐像。上中是玉面具及装饰、骷髅面具,这枚邮票的右下是帕卡尔石棺盖子上的雕刻。右下是宫殿和塔,宫殿位于古城的中心,由几座相邻的建筑物和庭院组成,用于玛雅贵族居住、娱乐和进行宗教活动,现存许多雕塑和浮雕。宫殿内还有大型浴室,有复杂的供水系统。四层的塔楼是宫殿的最高建筑。下中是碑文庙,约建于675年,作为哈纳布·帕卡尔的殡葬纪念碑。寺庙上层的房中有已知玛雅第二长的字形文本(最长的是科潘的象形文字楼梯),碑文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在帕卡尔的墓室中发现有他的面具。左下是太阳神庙和另外两个较小的神庙。
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在墨西哥除了玛雅人的遗址外,还有很多其它印第安人的古代遗址,也发行过相应的邮票和小型张,例如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是和玛雅文明同时期的另一印第安文明,他们也建有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不能混为一谈。美洲的原住民总体称为印第安人,玛雅人是其中的一支。
图8
另一方面本文主要根据3张小型张谈及在墨西哥的3个玛雅人遗址,实际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玛雅人留下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遗址。而且除了墨西哥外,玛雅人活动的地区还包括与墨西哥相邻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国,例如位于危地马拉的蒂卡尔(Tikal)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都市,遗址中包括许多古代建筑,其中有6座是顶端有神庙的阶梯金字塔,图8左上是危地马拉邮票——蒂卡尔金字塔。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Copán)也是玛雅文明的重要城邦。从遗迹的规模来看,蒂卡尔、科潘和帕伦克被视为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大的3个城邦。图8左下是洪都拉斯邮票,一位玛雅妇女。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古老的玛雅文明被中断了,但仍有约700万玛雅人生活在这些地区,大部分人已经融入所在国的文化,也有人继续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图8下方是2012年邮票,纪念每年一次的神圣玛雅独木舟穿越之旅,它模拟了古代玛雅祭祀朝圣的传统。在坎昆,有一帮玛雅人专门为大家表演传统舞蹈,也有很多玛雅人在旅馆担任服务员,图8是我和餐厅工作的玛雅人之合影,他们的脸形特征很明显,脖子比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