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先睹堂主的BLOG
Viewing all 124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曾培鑫:煮雪待春来

$
0
0


图1

飞雪散落漫天舞,美丽的雪花如同精灵般纯洁透明,代表了美好的希望与洁净的梦想。传说北极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煮来听。(摘自林清玄《煮雪》这是个极度浪漫的传说,想来应是多情的南方人幻想出来的吧!

都说“瑞雪兆丰年”,雪花是冬季中最美的花朵,也是冬之精灵,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便有两个与雪有关: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时间是每年公历1122日或23日;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时间则是每年公历127日或8日。笔者收集了几枚与雪有关的日戳,现“煮”与大家分享:

广州市香雪邮政支局“香雪”日戳(图1,此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邮编510530)。据史料记载,萝岗地区(20142月黄埔萝岗归并为黄埔区)种植青梅源于宋代,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常梅开二度。及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园绵亘数十里,俗称“十里梅林”。每年冬至前后,遍地梅花怒放,洁白晶莹,芬芳盈溢,风拽花舞,不是飞雪胜似飞雪。郭沫若题诗:“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显然这里的“香雪”描写的是梅花。

图2

莱芜市雪野邮政支局“雪野”日戳(图2局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邮编271115)。“雪野”既是村名也是镇名,“雪野村”原名“薛野村”,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元朝郇谢等姓居于此,原名薛野村,大约220年前,薛野村因水患毁村,整修时挖出一泉一碑,碑上刻有“雪花泉”三个字,由此更名为雪野。

图3



图4

曲阜市小雪邮政支局“小雪”日戳(图3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邮编273150)。相传,战国末期薛氏后裔为避战乱,从滕县西南迁至今小雪村定居,名“薛村”。宋时薛氏分居,聚居成村,逐步分化为今大雪、西雪、南雪、北雪四个行政村。又传,明初鲁王从尚寨行宫回兖州时途经此村,适逢天降小雪,后人将“薛”字演变为“雪”字。

北京市门头沟“冬之情”临时日戳(图4,此戳由门头沟大峪邮政支局(邮编102399)于2017117日立冬日启用。“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冬总是跟风雪相连。莫说冬天总是荒凉萧条的,须知“梅花香自苦寒来”,冬天是蕴藏着生机的时节,万物在冬季积蓄着各自的能量,为的是有一个更艳丽更明媚的春天啊!

图5



图6



图6a



图7

中国雪乡童话邮局,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长汀镇(邮编157125),以“童话世界 冰雪奇缘”为主题于20171225日开业,启用日戳(图5、邮资机宣传戳(图6,牡丹江市邮政刻制了纪念图章(图7

有人云下雪与冬天没多大关系,一年四季都在下。只是别的日子里的雪在落下的过程中渐渐变成了别的事物,有时以雨的形象出现,有时则是一些落叶,有时则是一场灾难,更多的时候则是无边的寂寞。只有冬天的寒冷才能将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洁白剔透地降临人间。

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居暖室闲看封片;煮一壶白雪,煮一个寂寥的冬天,我自待春来。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杜明明:西天取经路上谁牵马?谁挑担?

$
0
0

中国邮政于1979年发行的T438《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取经路”上(图1)猪八戒肩扛上宝逊金钯,沙僧挑着行李。中国澳门2007年发行的《文学与人物——西游记(二)》中第1枚“师徒取经”(图2)上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僧肩扛降妖宝杖紧跟其后。那么,西天取经路上,究竟是谁牵着马?谁挑着担呢?

在《西游记》文本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惠岸行者(托塔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奉法收沙悟净时,三藏只是将徒弟们分了次序大小,并没有明确指出分工多少,八戒见状,并未吱声。事态发展比八戒预想的要糟糕,不知是按照作孽轻重分工还是另有隐情,导致了从第二十三回开篇八戒就抱怨身负重担的苦衷,“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猪八戒此时提出歪点子,想让白龙马带几件儿,但被孙行者以“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而劝阻。

八戒每日挑着行李,倒也不知有多重了,直至第三十九回,孙行者将真乌鸡国王救活,准备带着他进城去,要辨明邪正,此时唤起了八戒寻找“替身”的想法。行者让八戒把一担行李分为两担,将一担儿八戒挑着,将另一担儿与这皇帝挑着,赶早进城干事。可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向寺中取了一条扁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只可惜行者的意图是“待捉了妖精,你还做你的皇帝,我们还取我们的经也。”八戒听言道:“这等说,他只挑四十里路,我老猪还是长工!”

即使到了第八十五回,八戒在艾叶花皮豹子精面前再次爆料:“教吾立志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正在高庄喜结亲,命低装着孙兄在。金箍棒下受他降,低头才把沙门拜。背马挑包做夯工,前生少了唐僧债。铁脚天蓬本姓猪,法名改作猪八戒。”在妖怪面前,八戒从身为妖怪直接跳到了高老庄结亲,省略了菩萨与他摩顶受戒,在菩萨的点化下从正,随取经人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将功折罪,脱离灾瘴,反而倒打一耙,说是前生欠着唐僧债,才背马挑包做夯工,他压根儿就没把取经事业与自己的命运融为一体,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使保护师傅的效率陡然下降。

第一百回,五圣径回东土,复转灵山近前受职,猪悟能因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挑担有功,加升职正果,做净坛使者。而沙悟净,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由此可见,白龙马是神马,平时并不需要沙悟净过多的牵引,便能自寻道路,有点像现在的无人驾驶。而猪悟能则是一路上挑担过来的,相比于沙悟净只是在登山的时候牵一下白龙马,工作量之大,堪称辛苦!所以,T43—8取经路邮票上,师徒行走在云雾缥缈深山间,沙悟净挑担,猪悟能谈笑风生、轻松自在,白龙马缰绳无人牵挂,完全与《西游记》原著情节不符。而中国澳门的师徒取经邮票上,师徒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自然不需要沙悟净牵马。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2期

    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乐明:2019年2月新邮介绍

$
0
0


图1: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中葡建交四十载友好合作新阶段

宜兴茶具五百年紫砂珍品誉全球

2月8日《中葡建交四十周年》  邮票由中国和葡萄牙两国邮政联合发行。2枚邮票分别表现了中葡两国的茶具,中国题材为宜兴套壶。

葡萄牙共和国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东北连西班牙,西南濒大西洋,面积9.20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9.37万(2017年),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里斯本。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葡萄牙语是世界上2.4亿人的共同母语,也是世界第六大语言。

1974年葡萄牙政府宣布放弃殖民主义,公开承认澳门主权属于中国,促进了中葡关系的发展。19751月,葡萄牙宣布同台湾国民党政权断交,为中葡建交奠定了基础。197928日,中国和葡萄牙在法国巴黎签署《中葡建交联合公报》,开启了中葡友好交往的新历程同年9月两国互派大使。葡萄牙驻华大使馆地处北京朝阳区三里屯东五街8号(三源里邮政支局,100027)。1999年,中葡妥善解决了澳门问题,同年12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001229日,中萄牙友好协会在北京成立,协会设在地处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大街一号(东单邮政支局,100005)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2005年,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葡传统友好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8124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紫砂是宜兴特有的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的自然特殊矿土,有良好的可塑性,颜色绛紫,故名。这种在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紫砂泥矿源主要分布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丁蜀邮政支局,214221)黄龙山和青龙山。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茶具,500年以来产品畅销国内外。

由于宜兴紫砂茶具特殊的材质,使其具备独有的特点,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宜兴紫砂茶具既是实用的,又融合了数千年文化的精髓,形制优美,极具观赏价值。历代名家辈出,不断有精品传世。明代时大彬匠心独运,朴雅坚致;清代陈鸣远,出神入化,生动活泼;晚清邵大亨,一壶千金,极不可得;近代顾景舟潜心紫砂60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他们将诗书文画、金石篆刻、雕塑含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朴质、典雅、纯美、精粹,映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和时代的特色。中国邮政曾于199455日发行1994-5《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4枚邮票图案分别选用了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和顾景舟4位壶艺泰斗制作的紫砂珍品。

紫砂壶样式众多,运用点、线、面可组合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圆形等造型轮廓,变幻奇巧。由身、首、底足、盖、流、把组成的紫砂壶,主体严谨完美,附件相辅相应。线型纷纭,盖式变化,口盖紧密,吻合通转,把手多样,壶流多款,壶钮精妙,壶足奇巧。刻、塑、雕、琢、贴、绘、彩绞、嵌、镂,釉、堆、包、镶漆,装饰手法丰富。

地处宜兴市丁蜀镇丁山北路150号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图1从建国初期设立的陶瓷陈列室发展而来,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3千多平方米。馆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陶瓷博物馆。
图2:紫砂历史馆



图3:中国紫砂博物馆牌楼

在紫砂历史馆(图2常年陈列的数百件名家名作紫砂茶具,展示了灿烂的宜兴紫砂文化和巧夺天工的紫砂艺术。从2012年起,陶博馆积极申报中国紫砂博物馆,201311月正式获批为中国紫砂博物馆(图3,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座国字号博物馆,为提升紫砂技艺、展示紫砂文化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2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纸质版因经最后修改,故与本博不尽相同),凡需引用务请注明出处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一)黄浦、长宁、静安、杨浦

$
0
0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一)

黄浦邮协

一季度  15日举办第20届迎春集邮活动日:己亥生肖邮品首发、黄浦集邮护照首发、集邮家签名和高级绿卡会员发证。举办黄浦邮协2019年会、各界集邮人士迎春团拜会。办好上海集邮节黄浦分会场活动。

二季度  召开专题研讨会;召开会刊工作座谈会;召开社区集邮工作研讨会。

三季度  与五里桥街道文化中心等社区单位合办邮展;开展会员服务日活动,壮大集邮队伍;召开邮协历年活动史编委会议;举办第33届中秋集邮系列活动。

四季度  有奖征集2020年协会生肖卡、贺卡、首日封画稿。召开2020年发行员动员会议:集邮报刊征订要有新突破,会员证摇号前期准备工作。总结全年工作,征询制订明年工作计划。

 

长宁邮协

一、办好上海集邮节长宁分会场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迎接中国2019世界邮展。

二、围绕建国70周年和世界邮展重大主题,开展各类集邮文化活动。

三、办好第11届集邮进社区邮展,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和“我爱您,祖国”。

四、做好会员服务工作,为会员提供精美的集邮文化产品,满足会员需求。

 

静安邮协

一、红红火火的迎春活动:1.80岁以上高龄会员及集邮骨干邮寄拜年贺卡;2.举办“迎新春民风民俗年历片展览”;3.举办迎春联谊会。

二、举办上海集邮节静安分会场活动暨2018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拟与上海专题集邮研究会、上海邮缘联谊会、上海集邮文献研究会合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邮票学术研讨会。

三、四方集藏沙龙、邮戳沙龙、钱币沙龙举行每月例会,弘扬集邮收藏文化。

四、5月下旬举办“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集邮收藏展”;9月下旬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集邮展览”。

五、参加各类大型集邮活动,包括市邮协、总工会系统组织的展览、比赛等活动。

六、坚持打造“静工邮市”品牌,做好每周一次的“静工外邮”交换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

七、做好邮票发放和2020年新邮预订工作。

八、做好会刊的编辑、发行、全年六期。

九、加强协会规范化建设,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做好会员登记、会费收缴等工作。

 

杨浦邮协

一、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主线贯穿全年工作。1.上海集邮节杨浦分会场举办“我喜爱的国庆邮票——新中国国庆邮票赏析”活动;2.9月份举办“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集邮展览”;3.积极组稿,在会报上推出歌颂新中国党的邮文。

二、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已与区文联、区文明办、区学习办和相关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对接,联手开展集邮活动。

三、青少年集邮:1.把颁奖活动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邮票赏析进校园结合起来,激励先进。2.在国庆前开展本区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特色活动集中展示活动。老年集邮:1.抓好邮集编组,加强培训,促进提高。2.以邮会友,组织观摩武汉世界邮展。3.抓好“老少携手,帮扶青少年集邮活动”工作。

四、召开区邮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二)闵行、嘉定、松江、青浦

$
0
0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二)

闵行邮协

一、加强和完善协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构建;日常工作制度化;创建发展服务多营模式。

二、紧贴形势传递正能量:1.联合政府、党建等部门,渗透集邮宣传载体。2.提升集邮宣传功能在本地区各类活动中的参与率。

三、继续打造邮票党课第三季1.坚持草根文化、提升课程内涵。2.创新活动内容、扩大受众范围。3.服务多个层次、发展多营模式。

四、增强服务意识:1.更多地打造集邮宣传载体,服务社会发展需求。2.让更多的人喜欢集邮、参与集邮,助推集邮文化的发展,为新时期中心工作服务。3.坚持基层协会工作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更进一步地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对各个方位的服务。

五、聚焦建国70周年:1.注重挖掘和培养邮集作者。2.邮集制作层面扩大和培养精细对接。3.联合、联动兄弟协会的合作发展。

嘉定邮协

一、精心筹备组织换届改选工作。

二、继续做好共建联谊活动,做好“三进”工作,创新活动内容,做到多样化。

三、在邮集制作和邮识普及上下功夫,在普及中提高,庆祝建国70周年邮展中,让会员参展邮集的质量有所提高。

松江邮协

一、组织会员参加全国(苏州)生肖邮票首发式和上海集邮节等重大集邮活动。

二、继续做好协会的基础管理工作,补短板,争创创建4A社团组织。

三、外请集邮专家举办两次以上编组邮集辅导讲座,提高会员制作邮集的水平。

四、组织两次与兄弟邮协交流,开展共建活动,取长补短,提高协会的整体素质。

五、组织会员赴湖北武汉,观摩世界邮展。

六、积极筹备,规范操作,适时召开区邮协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七、作为本年协会特色工作,与区老干部局对接,充实老干部局现有的集邮小组队伍,在每年重阳节联合开展集邮文化传播活动。

八、10月份举办主题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本区2019集邮展览。

九、认真筹划举办“集邮周”活动。

十、继续在本区中小学中开展“我爱集邮”系列活动,与区教育局和有关大学加强联系,做好集邮“年轻化”工作。

青浦邮协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集邮联2019年度工作计划,为会员做好服务。

二、召开新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三、重视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完成实名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信息资料。

四、发挥集邮骨干作用,宣传推广命题集邮和图画明信片集邮等新颖集邮类别。

五、组织学校积极参加第八届“我爱集邮”系列活动,争取取得好成绩。

六、推广制作一框邮集参加上海邮乐园。

七、配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庆,举办邮学研讨会、集邮展览等活动。

八、积极参加武汉世界邮展。

九、做好组织建设工作、扩大队伍建设,特别是老年和青少年会员。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三)老干部、化工、交运、医药

$
0
0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三)

老干部邮协

一、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使我们在发展新时代集邮文化中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二、积极参加市邮协和本邮协及兄弟邮协组织的各项集邮活动。

三、继续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办好青松城集邮沙龙和丁香园茶座活动。本年会刊编印2期。

化工邮协

一、围绕建国70周年和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宣传,结合党课题材宣传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史巨变;以方寸画卷展示上海城市文明进程和建设成就。

二、8月份建会33周年,通过举办各项集邮学术和文化活动,提升和增强会员的兴趣爱好,培育职工集邮文化情操。把集邮活动与希望工程教育事业结合起来。

交运邮协

一、春节问候,协会为每位会员寄一枚明信片。

二、3月份,组织会员观摩上海集邮节邮展。

三、组织举办上海集邮节交运分会场活动。

四、6月份,组织会员参观武汉世界邮展。

五、10月份,参与第七届邮乐园班组一框邮展及第四届生肖一框全国邀请展,并借此机会组织一次员工子女集邮亲子游,结合邮展内容,由协会骨干讲解、传授邮识,并向小朋友赠送集邮小礼品。

六、年底,组织理事及联络员集邮工作交流会,总结本年工作,商量明年工作。

医药邮协

一、召开新春茶话会,邀请各基层集邮负责人和部分爱好者参加,为今年工作集思广益。

二、办好上海集邮节医药分会场,主题是集邮的记忆

三、9月份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职工集邮巡回展

四、继续做好为基层服务,搞好培训指导工作和2020年新邮预订工作。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四)港务、体育、海军封片、华夏

$
0
0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四)

港务邮协

一、以上海集邮节为着力点,进一步搞活分会场活动。召开今年计划工作会议,印发“上海港与祖国同行”主题纪念封。

二、以集邮文化为切入点,烘托企业重大活动纪念意义。制作“我心中的洋山港”主题明信片,以此纪念上海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历程。

三、以服务职工为落脚点,维持邮协良性运作。落实邮品预订和集邮信息报送等工作。

体育集邮研究会

一、办好上海集邮节分会场。配合《马拉松》邮票发行,举办“马拉松集邮收藏文化鉴赏研讨会”。

二、8月份集邮周期间,举办“庆国庆70周年——新中国70年体育成就展”或“回顾新中国70年体育成就”座谈会。

三、办好会刊。

四、继续办好月度例会,提高例会质量并安排各种集邮讲座。

五、组织会员观摩武汉世界邮展,并在邮展结束后,举办若干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六、结合上海将举办的多项体育赛事安排相关活动。    

海军封片研究会

一、办好上海集邮节分会场——海军封集邮论坛;协助办好普陀社区集邮巡回展。

二、适逢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拟在海军诞生地——泰州白马庙与泰州市邮政、泰州市邮协、泰州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合办集邮联展。

三、做好海军封集邮学术研究工作。

四、做好集邮培训工作。

五、做好集邮宣传工作,继续办好会员沙龙活动和会刊。

华夏邮会

一、积极参与市邮协各项活动,协助搞好上海集邮节等邮展活动的布展、撤展工作。

二、举办上海集邮节华夏分会场,围绕建国70周年主题开展“命题集邮”的学术研讨。

三、成立邮会邮集翻译工作组,帮助会员组集参加国际邮展。

四、积极参与观摩武汉世界邮展,组织研讨本会会员参展邮集。

五、继续组织对会员邮集的剖析、交流。

六、加强与各兄弟邮会的学习交流,提升集邮活动水平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五)东联原地、东方封片戳

$
0
0

上海市集邮协会团体会员和社会集邮研究组织2019年工作展望(五)

东联原地集邮研究会

一、做好邮会的基础工作。

二、做好原地集邮的学术研究,办好会刊。

三、指导会内外原地集邮者制作原地邮集。

四、向市邮协推荐原地邮集作者为省级邮展评审员定向培养对象。

五、办好上海集邮节分会场,举办“常州国展获奖原地邮集制作技巧及体会”专场研讨会。

六、组织编辑《中国邮政原地邮品鉴赏》。

东方封片戳研究会

一、1月份,召开迎春茶团拜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会友。

二、2月份,积极筹备上海集邮节东方会分会场活动,主题为普通邮资封片学术研讨。

三、组织去高邮参观中国集邮家博物馆。

四、组织观摩武汉世界邮展,学习和提高组集水平。

五、举办会庆32周年纪念活动。

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合或独立举办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集邮研讨或讲座。

七、组织一到二次集邮旅游活动。

八、年终前举行年度总结和表彰优秀会员。

九、继续编印会刊。

十、扩大宣传壮大会员队伍。


 

这算带厂铭么?好纠结!

$
0
0

赵涌在线邮品部业务经理肖智霆在朋友圈发帖(如题)并晒图:

邮海捕手:算的。邮票带边纸,边纸上印有厂铭。你是专业人士吗?[偷笑] [偷笑] [偷笑]

易斌:隔壁带厂铭[呲牙]

龚振鑫:难得一见!

黄定光:加两个字,边纸带厂铭[呲牙]

先睹堂主:邻位厂铭


 

卢云:“天眼”目睹记

$
0
0

“天眼”建设前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原貌(网络照片)



“天眼”建成后的大窝凼(网络照片)



克度镇

 


安置移民的克度镇天文小区



天眼景区大门



天眼景区内木栈道局部



胶卷拍摄的天眼景区留影



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



2018—34—2伟大实践图邮票原地封

2017231《科技创新》邮票上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南部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这里原是群山深处,布依族、苗族住民的居所,一向默默无闻。2008FAST项目落户克度,2016FAST建成,正式启用。

FAST为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约有30个足球场大小,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现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单口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来自宇宙边缘的微弱电磁波。

FAST建成后,克度已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FAST被俗称为“天眼”。201834《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伟大实践图的背景上再次出现“天眼”,笔者因受邮会委托办理原地封,前往克度,有幸目睹“天眼”。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贵阳火车站,离克度虽仅100多公里,但附近的汽车客运站都没有直达克度的班车。要去克度,必须到同它相反方向约40公里的金阳客运站上车,且每天只有两趟车。克度镇上有穿梭中巴,约半小时一班,每人3元,可以到达“天眼”景区大门。景区每天开放,但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每天不超过2000人。景区开门时间是上午9点,笔者一早就在门口等候,作为第一批游客进入。

景区大门其实只是一个道口,不售门票,到“天眼”还需经过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为了保障“天眼”的正常运行,在其外周5公里范围内必须屏蔽所有移动通信信号,使之成为永久的“静默区”。因此,游客在这里需要换乘经过特种处理的旅游大巴,以确保车辆运行时不产生影响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每40分钟一班,往返每人50元,应已包括门票价。上车时不能携带手机、照相机、电子手表等所有数码产品,以及火柴、打火机等,而须暂时寄存。之后还有两道关口,一道安检,其严格程度绝不逊于机场。这就带来很大的遗憾——不能拍照,虽然景区允许拍照,但必须使用手动的胶卷相机。整个“天眼”景区在观景台设有摄影服务点,但相机位与被摄者的站位全都无可选择,每张25元,而拍摄结果需待寄达方可知晓。几乎每位游客都会拍摄一张,因此出现它处少有的拍照排队现象。

“天眼”在青山包围的大窝凼里,周围耸立着六个高架塔。若要参观“天眼”,必须登上大锅盖山顶上的观景台,山有多高,没有数据,但在一般景区,这样的高度都会设置索道,由于“天眼”附近不允许有电动设备运行,游客只能经过木栈道爬上山顶,上行有789道台阶,下行有765道台阶,只见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台阶,一眼望不到头,令人望而生畏。若无勇气、体力和毅力,确是爬不上去的。只因事先笔者并不了解登“天眼”有如此艰难,否则有可能会打“退堂鼓”的。

登上了最高的大平台,一览“天眼”的风采,自豪感油然而生,整个建筑以透明材料覆盖,隐约看得到里面的塔架,在连绵的群山之中,明亮的天眼遥望苍穹,持续探索宇宙未知的世界,以期解开更多的秘密。

尽管只是走马看花,但还是深感满足,毕竟亲眼目睹了“天眼”。


 

张华东:世界最早法文邮刊《邮票》上的中国邮票(上)

$
0
0

图1 让·巴蒂斯特·莫昂

去年初,笔者与刘佳维合作撰写了有关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的论文,文章的第一部分刊登在《天津文献集邮》[1],全文刊登于台北《中华邮联会刊》[2]。文中提及法文《邮票》杂志(Le Timbre Poste)有关大龙邮票的报道。《邮票》是世界上最早的法文邮刊,它创刊时就报道香港邮票,随后又多次报道早期在中国发行使用的邮票和明信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与邮友在此分享《邮票》杂志及其早年刊登的涉及中国邮票的信息。本文所涉时间始于《邮票》的创刊,直至中国首套邮票诞生的1878年。

一、《邮票》的创办人、地点和日期

1.创办人

《邮票》的创办人是让·巴蒂斯特·莫昂(Jean-Baptiste Moens1833.5.271908.4.281)。他是世界最早的邮商之一,也是最早被誉为“集邮之父”(Father of Philately 出集邮家之一。他生于比利时西部一个古老的城市图尔奈,很早就表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和热情。1848年,作为一个15岁小男孩的莫昂就已经喜欢邮票和硬币。1852年起,他开始了从事邮票买卖的小生意,这也使他为日后编辑邮票目录打下了基础。18623月,他同妹夫及合伙人路易·费朗索瓦·汉修Louis rancois  Hanciau,比利时著名集邮家,1921年《世界卓越集邮家名册》签署人,他为莫昂出版的邮刊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合作出版了一本名叫《邮票收藏家手册》的邮票目录这是比利时第一部邮票目录世界第二部法文邮票目录同年,他还出版了邮票赝品》,用以提醒集邮爱好者:世上存有大量的邮票伪造品。1863年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集邮杂志——《邮票》。此后,他还出版过多部有关邮票的著作,如《18401864邮票图鉴》邮票年鉴》等。莫昂还对毛里求斯“邮局邮票”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发表过有关文章,他经手了19世纪60年代后期由博查德夫人(Madame Borchard)发现的大部分“邮局邮票”[3,4]

2.创办地点和日期

2 1863215日出版的《邮票》创刊号,图片来自网络



3 1897年重新命名的《邮票和税票》月刊

《邮票》杂志于18632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创刊(图2,每月15日出版,全年12期为一卷,从1863年至1896年共出版了34卷(408期)[5]。首卷尺寸约13.5×8.5英寸(约34×22厘米)(对开),后改为约9.5×6.5英寸(约24×17厘米)。在1867年,尺寸不同的第1卷按照其后的统一尺寸重新排版印制,并加上标题页和目录。在总70期刊出12页马尔雷迪漫画封的图片。1897年第1期起,将《邮票》和《税票》合二为一,重新命名为《邮票和税票》杂志(图3,到1900年已出版了4卷(48期)[6]。至此,《邮票》和《邮票和税票》共出版了38卷(456期)。18661900年间,还出版过特刊,用过不同颜色的纸张[7]

二、《邮票》多次报道在中国使用的邮票和明信片

《邮票》创刊时就与中国有缘,在第1期的右下角(2框线内)刊出在中国土地上发行邮票的消息,即英国于1862128日在香港发行邮票。随后,《邮票》还多次报道了上海工部书信馆发行上海大龙、上海小龙邮票和明信片,中国海关大龙邮票的印制、发行及研究等消息。

1.《邮票》创刊号报道香港邮票

图4

1863215日出版的《邮票》创刊号就报道了英国在香港发行维多利亚女王像邮票,并3配上图片(图4,其概要为:(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面向左方,邮票的左右两侧有汉字,(纸张)颜色为白色有光泽,彩色印刷,矩形,有齿孔。在邮票的顶部有HONGKONG’字样,而底部的‘CENTS’是面值(单位)。

《邮票》应是世界上最早报道香港发行邮票的外国邮刊之一。此后,还多次继续报道(表1)。

1 《邮票》述及的香港邮票

 

卷号

总期号

页码

内 容 概 要

1863

1

1

7

不同面值(281218244896先时)的刷色

1863

1

1

1415

8月发行4630先时邮票,带王冠水印

1865

3

26

10

橙色8 先时邮票

1865

3

28

25

所有面值的邮票色调或多或少偏深

1867.2.15

5

50

16

邮票的齿度为14

1867

5

51

14

香港邮票价格表

1868

6

61

1

Roussin给杂志社看了蓝色12先时邮票

1871

9

107

82

原朱红色的30先时票现用鲜紫色印制

1874

12

144

93

香港发行3种面值的税票2310元票及其刷色、纸张、王冠水印和15度齿

1876

14

168

92

M.K.给杂志社1枚黑色加盖 28 cents(斜体字,2行)/紫色30先时票

1877

15

173

34

香港将发行16先时邮票,尚未知刷色

1877

15

175

50

加盖“16 cents”(2行)/紫色18先时邮票,用于寄往万国邮联成员国的信函

1877.10.15

15

178

76

黄色16先时邮票开始使用

 

2.有关中国商埠邮票的报道



5 《邮票》报道中国最早的商埠邮票

1865115日《邮票》第25期出版,在第3页上报道了中国商埠邮票(图5,其概要为:“一家船运公司发行了供上海、厦门、宁波和香港使用的邮票,有两种面值:5分(朱红色)和10分(黄色)”。

这也许是世界上有关中国商埠邮票的最早报道,但现已被证实为假票[8]

3.有关上海大龙、上海小龙邮票和上海工部书信馆明信片的报道

图6 《邮票》报道上海工部大龙邮票

1866115日发行的《邮票》第37期第5页上,刊登了上海大龙1版票(两分银)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图6。先对邮票进行了描述,然后介绍了上海及其历史。提到上海是在5世纪建城,1074年使用现名。还提及上海是根据1842829日的“和平条约”(史称《南京条约》)对英国开放通商的,然后在1843910日对法国开放,在1843108日对其他外国列强开放。自从上海租界由外国人管理以来,成立了一大批欧美商行,还有欧洲和中国的银行及海运保险和火险公司的代理。

图7 《邮票》报道上海工部小龙邮票

1866315日发行的第39期,对上海小龙1版票(图7进行了报道,说邮票印版是在英格兰雕刻的,据说将取代上述第37期提及的(上海大龙1版)邮票之一,还提及“银两分”“银四分”、“银八分”和“银一钱六分”的面值及其刷色和所用纸张。

图8

1873年第125期的第35页首次提到了187311日使用的上海工部书信馆明信片(《邮票》称其为“Correspondence card”),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还附上了此片边框的图案(图8。这是上海工部局书信馆首次发行的明信片。其报道为:此片的正面共有四行文字,最上面印有“SHANGHAI LOCAL POST CARD.,下面印有“ISSURED TO SUBSCRIBERS ONLY”,然后横线下有 “THE ADDRESS ONLY TO BE WRITTEN ON THIS SIDE”,最后一行为“To”。背面印有“Note for Receiver”等字样,然后有1厘米的空间,下有一横线,横线下有 “Shanghai187…”字样,此片在白卡纸上用紫色印制,面值如未表明的话,为1分银(1 Candareen)。
                                                                             (未完待续)


 

张华东:世界最早法文邮刊《邮票》上的中国邮票(下)

$
0
0


图9

在后来出版的《邮票》(包括上面提及的3期)中多次报道了上海大龙、上海小龙邮票和上海工部书信馆明信片(表2

2  《邮票》述及的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和明信片

 

卷号

总期号

页码

内 容 概 要

1866.1.15

4

37

5

上海大龙邮票第1

1866.3.15

4

39

18

上海小龙邮票第1

1866.4.15

4

40

26

上海大龙蓝色1分银票和4分银票的一处变异

1866.5.15

4

41

39

上海大龙邮票面值单位Candareen的单复数等

1866

4

48

96

1867年上海小龙第213612分银票的刷色

1867.1.15

5

49

2

上海小龙第2版用“CAND”(分银)代替“Cents”(分),13612分银票的刷色,纸张和15度齿。伦敦的敦尼生和派克公司雕刻版印刷,图案说明和“龙”的含义

1867

5

50

16

面值单位为“cents”(银分)的为12度齿(第1版),面值单位为为“Candareens”(分银)的为15度齿(第2版)

18673.15

5

51

15

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价格表

1867.9.15

5

57

66

1867719H.B.来信,解释了面值单位“Cents”和“Candareens”代表的具体价值及“Cents”面值邮票的发行原因。这些邮票供英国控制的地方邮局使用,如上海以北的港口、宁波、Nagarabi、香港、Dokohama和其他城市。由此寄往欧洲的信函,或由英属邮局寄香港,或经法属邮局。中国人不使用欧洲邮政,中国人自有正规和完善的邮政体系。

1868

6

65

34

Mahe提及上海大龙第1版邮票

1868

6

66

42

汉字“分银”和“钱”的写法,附上海大龙2分银票图

1868

6

68

6061

薄、厚纸上海大龙不同面值邮票的刷色,各种面值邮票的特点

1868

6

69

67

提及Mahe

1869

7

83

82

收到上海小龙淡绿色16分邮票

1872.3.15

10

111

19

2分银

1872

10

115

55

PALTZER在布鲁塞尔仿制了上海大龙邮票,这不是他首次做这样的尝试,他出售这些邮票给没有经验的买家

1873

11

122

14

1 Candareen不再有复数的差错

1873

11

124

29

12度齿的上海小龙邮票

1873

11

125

35

首次提及187311日使用的上海工部书信馆第1版明信片

1873

11

131

85

上海小龙邮票的印制

1874

12

133

34

2版明信片

1874

12

134

11

“银二分”将暂用作1分银

1874

12

134

16

Magnus谈了上海大龙邮票的特征,如龙须、图案等

1874

12

135

19

3版邮资片,Shanghai Local Post Card下印有“工部书信馆”、“THE ADDRESS ONLY TO BE WRITTEN ON THIS SIDE”和 “To”,邮资图在右上方,背面无字。提及不同面值的刷色

1875

13

148

25

上海小龙邮票加盖1 CAND/12 CANDS,加盖3 CANDS/2 cents

1875.8.15

13

152

57

1分银和3分银用彩色纸印制,齿孔为15

1875

13

155

8788

再次提及187311日发行上海工部书信馆第1版明信片,并提及第一种的尺寸、正反面字样,第二种与第一种的不同点等

1876

14

161

35

面值单位为“CAND”(分银)的上海小龙邮票并附图,187621日发行新邮票为纯白色纸张,14.5度齿,136912分银票的刷色

1877.6.15

15

174

42

L'Ami 看到了3分银上海小龙加盖蓝色1分银票

1877.7.15

15

175

52

1876年发行的6分银票加盖蓝色“银壹分”。提及SCHMIDT DEVILDE收到了20406080100文新面值邮票及其刷色,白色纸张,15度齿

1877.8.15

15

176

60

收到了新发行的紫色20文上海小龙票,提及其他加盖改值邮票

1877.10.15

15

178

74

洋红色1分银和洋红色3分银上海小龙票加盖蓝色“银壹分”,并说洋红色1分银票可能仅用1天,《邮票》认为这是一个广告

1877.11.15

15

179

82

20文上海工部书信馆邮资片并附图(图9,邮资图上端印有 “SHANCHAI L.P.O.”字样,共有3种刷色。提及前述洋红色1分银上海小龙票,收到样票,证实此票存在



图10

4.18771115日第179期报道中国首套邮票的印制信息

如本文开始所述,笔者与刘佳维曾合作在天津和台北发表的纪念大龙邮票140周年的邮文中提及的法刊邮文,以及其后《邮票》在1878年的有关报道,配有5张截图(图10

18771115日,邮票》提及《纽约先驱报》101日在旧金山报道,中国政府计划重组部分邮政服务,将委托负责海关的外国人承担此项工作。据说邮票已经放在英国(印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邮票》应该是国外最早报道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印制的邮刊,而《纽约先驱报》则为国外最早报道中国首套邮票的报纸。这是国内外研究大龙邮票研究者共同关心的信息。

图11

邮票》在其后还多次报道了中国首套邮票的信息,如187810月第190期第77页提及:我们刚拿到邮票(指大龙票),而后报道细节和类型(图103)。187811月第19183页刊登了3分银大龙票并评论了大龙票10411,描述了大龙票的2种面值、纸张和刷色,其中提到菲尔布里克(M. Philbrick)知道大龙票的详情。187812月第19291页提及菲尔布里克已经拿到了1分银的大龙票,刷色为绿色,淡黄色和苹果绿(图105)。虽然邮票》多次提及中国大龙邮票,但遗憾的是只字未提具体发行日期。

结语

笔者希望上述信息能对国内外研究香港早期邮票(含税票)、中国商埠邮票和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的邮友有所帮助。因为拙文仅仅涉及从《邮票》创刊日到大龙邮票诞生的1878年底这个时段,未就1879年后《邮票》报道的有关中国邮票信息进行进一步探讨。如1879年的第196201204期,1880年的第205期等其后的杂志上还有大量有关中国邮票的报道,有兴趣者可以抽时间阅读,估计一定会发现有用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此说明一点,因不懂法语,《邮票》刊文的翻译只能借助字典和“谷歌翻译”来进行,难免差错,望邮友多作指正。同时,上面的信息也可能有所遗漏,还望各位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李国庆:《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纪念邮票的传奇(四)

$
0
0

二是北京邮票厂关于销毁“井冈山”票的单据。从销毁数量看,由于该套票没有下发,都在邮票库和北京邮票厂里,所以成品销毁数与印刷数大致相同。其中第一图完全一致,销毁数为5650张(每张28枚)=158200枚,并标明为废品。其他三个图的成品销毁数还大于交货数。具体数字如下:

据北京邮票厂记载,第一图销毁5650×29=158200枚(废品);第二图销毁43150×35=1510250枚;第三图销毁251200张×50=12560000枚;第四图销毁217700张×50=10885000枚。

据北京邮票厂印刷技术专家董纯琦介绍,在新邮票印版制成后,首先要印刷打样,直至印刷样张基本符合原稿,经设计者同意和上级领导批准后,制版部门把印版进行修整,然后印刷车间按批准样张正式开印,印出所有样张必须经过检查车间逐张逐枚检查,符合批准样张的为合格品,计数送交邮票发行局,开列清单进行结算。废品则全部清理,定期销毁。邮票在打样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印张,均称为“打样票”,必须经过单独统计数字、打包、入库存放,最后与邮票废品一起销毁。以上内容摘自魏裕民《“井冈山”邮票问答》一文,原载于《中国集邮报》。

第一图“大蓝天”尽管已经印出5650张(邮局全张),但是仍被称为“打样票”,原因在于没有获得印版签样的批准,这点与二三四图有根本区别。数量多寡不是决定因素,获得批准才是关键。那么“大蓝天”票为什么没有来得及取得印版签样呢?

我们看到,“井冈山”的4枚邮票,从开始,对第一二图的设计图稿就产生不同意见。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邮票厂在安排生产时就将印刷顺序设置为,先印第三图“枪杆子”(1967828日)、其次印第四图“西江月”(98月)、然后再印第二图“星火燎原”(918日)。按时间推断,“大蓝天”应该很快取得印版签样,赶在928日前就可以开机正式印刷了,但是情况突然发生重大变化。

1968920日凌晨,刘广聚的一个电话,令“井冈山”邮票的印刷工序戛然而止。邓连普当日上午1045分电话通知邮票厂停止印刷,通知邮票库停止发票。此时,第二图“星火燎原”才开机印刷了不到两天,才印了150万枚左右,这是邮票厂一天半的印量。此时,二三四图已经印刷很多成品票入库,而“大蓝天”未来得及履行印版签样的手续,只印刷了5650张就停止了。所以说,“大蓝天”不是不想印,而是没有来得及印。

邮票撤销发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井冈山”邮票撤销发行的原因,目前流行的说法有下列几种:

一是林彪本人心虚论。多数学者都持有这个观点。

图10



图11

井冈山会师的时候,林彪还只是一个连长,将历史上著名的“朱毛会师”篡改为“毛林会师”,怎么也说不过去。但是,在“文革”期间混乱的局面下,混肴视听的情况很多,记得江西就出版过一本《井冈山画刊》,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连环画刊物。于19704月发行试刊号,原名是《井冈山画报》,由江西新华书店出版发行。19705月,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的指示,更名为《井冈山画刊》,极力突出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崇拜。在全部26期中,以毛主席像为封面的有16期,占2/3,其中毛林的正面合影像有2个封面1011,图中反映的就是毛林在井冈山并肩战斗的场景,而根本见不到朱德的任何身影。

“井冈山”邮票第一图就是毛林合影,倒是完全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但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本无法回避朱德这位重要人物;而且“井冈山”第二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句话,又恰恰戳痛了林彪的内心,揭了他以前的旧伤疤。所以,就这两点而论,林彪不同意发行这套邮票是极有可能的。

二是江青集团阻扰论。有部分学者亦持有这种论断。“文革”期间,设计和发行邮票,尤其是重大事件题材,需要由邮电部上报“文革”小组审批,具体归口宣传组管理。“文革”小组19665月成立,19694月撤销,下辖有办事组、接待站、宣传组、文艺组、理论组等,办公地点设在钓鱼台14号楼。其中宣传组由姚文元具体负责。“文革”期间部分邮票上报函的批示中,偶尔能见到姚的签名。有学者认为,从审批流程上分析,“井冈山”邮票涉及到林彪,必定要送到“林办”,也有学者认为,这套邮票根本没有走出“文革”小组的大门,就被姚文元否决了。因为在此期间,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既有勾结也有摩擦,姚深谙邮票发行对人物的宣传作用,在审批环节上做点小动作,用暧昧的态度拖垮“井冈山”邮票的面世,也是极有可能的。

三是刘广聚擅自做主论。在“井冈山”邮票的审批过程中,我们会反复看到刘广聚这个人物。表面上看,他只是有关领导的“传声筒”,领导的批示,他原样照搬,邮电部主要通过他了解邮票的审批进度和结果。有学者认为,他其实起到关键作用。他一开始说同意,紧接着又说不同意,前后态度截然相反,令人生疑。在邮票发行方面,他说的话,他的态度,应该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学者推测,林彪的态度模棱两可,心里想发行,又觉得不妥,江青集团的态度也颇为暧昧,实际上想阻扰,面子上又过不去,刘广聚夹在中间,揣摩领导的意图,实在是左右为难。处于政治风浪中的他,借等待领导审批为由,用一种拖延战术,将该套邮票撤销发行,是一种政治权术的表现。

存世情况、市场价格和拍卖纪录    世界上的邮票,只要印出来了,就有可能会流入社会,这是铁律。《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邮票,由于“文革”期间邮票发行管理上的混乱,亦有少量成套新票和单枚、半枚流进了集邮市场,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尊神。

这套邮票实在是太珍罕了,如果按十星来划分新中国珍邮,该套邮票则是唯一的一套可以归入“十星”级的珍邮。很多集邮者,包括资深集邮家,甚至一辈子都无缘得到它,包括它的清晰图片。

在国内外公开拍卖会上经常露面的是半张“大蓝天”(林彪手持红宝书像),存世量大约有20枚左右。原来少一些,大约10枚,后来为什么一下子冒出来十枚呢?这里有故事。大约在2012年冬季的一天清晨,马甸邮市的门脸包房都还刚刚开门,来了一位神秘的中年大叔,随身携带的小本本里夹着半张邮票,先是询问了一个正在门口打扫卫生擦拭柜台的女邮商,“我有半张邮票,你能收吗?”“什么?半张邮票?不收!不收!”这个人又进了“中邮网”的包房,接待他的是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拿着这半张邮票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看不懂,也从没有见过,问对方多少钱卖,对方说五万,小伙子犹豫了一下,临末了说了一句话:这不可能是真的!要是真的票,肯定不止这个价钱!说完,将邮票毫不犹豫地递还给这个人。大叔继续在马甸这一条街溜达,神使鬼差地进了一家玩钱币的包房,玩钱币的不懂邮票,但是可以请来懂邮票的人。此人是笔者的一位好朋友,马甸邮市著名于姓邮商,他仔细看后,断定邮票是真的,双方很快成交,而且此人手里有多枚半张“大蓝天”。201362日,北京“大晋浩天拍卖公司”2013年春季拍卖会拍出半枚“大蓝天”,拍目的封面就是“大蓝天”,成交价是230万(不含佣金)。而这枚“大蓝天”恰恰就是出自马甸邮市门口流出来的其中一枚。2017125日,香港国际亚洲拍卖公司,上拍半枚“大蓝天”,底价190万港币,流拍,说明价格跌了。坊间亦有少量“大蓝天”半枚邮票的现货在寻求合适的买家,开价大约在160170万元人民币左右。

截止20188月,半张“大蓝天”(林彪像)的拍卖纪录有以下五件。

12002928日“中邮大地”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拍卖会第1175项拍品,估价1015万元,成交价9.9万元;2010131日香港“国际亚洲”拍卖会第1173项拍品,估价6080万港元,成交价218.5万港元;20121217日香港“国际亚洲”拍卖会第2518项拍品,估价300350万港元。2017125日香港Interasia Auctions公司第号拍品,估价220280万元,当时笔者在现场,记得主拍人杰弗逊开价190万港元起拍,竟无人应价,最终流标。以上三项都是同一件拍品。价格之所以走低,是因为货源涌出,买家捂资观望所致。

 
图12

邮票描述:“大蓝天”右半枚新票,可见半个“山”字,颜色鲜艳,未贴,原胶,轻度斜线折痕,上品(图12

图13

22013620日北京“大晋浩天”2013春季拍卖会第8259项拍品,底价50万元,成交价230万元(图13

邮票描述:“大蓝天”右半枚新票,可见完整一个“山”字。邮票右边齿有一个短齿。上下齿孔估计是P图的原因,导致齿孔形状呈不规格状。

32012年香港“布约翰”2012冬季拍卖会拍品;20131224日上海泓盛2013秋季拍卖会第6300项拍品,底价120万元,成交价213.9万元。

图14

邮票描述:“大蓝天”右半枚新票,可见半个“冈”字和一个“山”字,可见毛主席少许肩膀,原胶,为目前所见票面面积最大的半枚,邮票正面自右上角到左边有一道折痕(图14

42014525日嘉德2014年春季邮票钱币拍卖会拍品。估价120200万元,流拍。

图15

邮票描述:“大蓝天”右半枚新票,也是号称为目前所见票面面积最大的半枚,可见半个“冈”字和一个“山”字,可见毛主席少许肩膀,原胶,在放大镜下面比较,与第三枚略有几处不同,最明显的区别是此枚邮票左上角有剪刀剪出的斜角(图15

52015620日上海泓盛春季拍卖会第1046号拍品,底价135万元,流拍。

图16

邮票描述:“大蓝天”右半枚新票,这枚邮票的形状最特殊,还带着一点残留的右边纸,左侧剪刀剪得不好,剪出一个向内的曲线来,下端留着较宽,可见毛主席的部分左肘,几乎可以看到整个“冈”字和完整的“山”字。原胶未贴,有一道明显的横向折痕(图16

半张“大蓝天”(林彪像)尚且如此珍罕,那么另一半“主席像”则更是凤毛麟角。据笔者这么多年参加的大大小小300多场邮票拍卖会,,竟没有遇到一次半张“大蓝天”(主席像)的。林彪的这半张邮票,大约也就遇见了六次。查阅相关文献记载,“毛主席”的半枚极其罕见,至今没有在任何拍卖会上露过面。

“井冈山”邮票之所以没有大量流出,是因为邮票根本没有来得及下发至省库,只停留在邮电部的邮票库里,还有就是北京邮票厂的生产车间。目前没有发现任何文件表明邮票下发的过程和邮票回收的过程。设想一下,中国地域广阔,信息沟通不畅,邮票一旦发至省库,甚至县市邮局,要想全部收回一枚不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小一片红”“全面胜利”和“黑题词”就是前车之鉴。


 

 


图17


图18

尽管半张的“毛主席”邮票从未露面,但是完整的“大蓝天”邮票最早亮相是在19811012日至13日日本东京的邮票拍卖会上,由美国著名邮商George Alevizos公司举办。当时1枚完整的“大蓝天”邮票露面,拍品编号是751,底价为1万美元(图17,不仅轰动了日本集邮界,中国邮坛也为之震惊。当时在香港出版的《邮票世界》还特意报导了一则消息,“这次拍卖推出的邮品中,编号751的一枚不见经传的毛林邮票特别引人注目。这枚名为‘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的彩色影写版邮票,面额人民币八分,估计面世于一九六八年十月至十一月间,据拍卖资料指出,目前存世量仅一或二枚。” (图18由于当时研究水平有限,连邮票发行时间都搞错了。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绝大多数集邮者根本无缘这枚珍邮。这枚“大蓝天”邮票是不是完整,是不是没有经过拼接,目前不得而知,它就从来没有再次出现,像谜一样地消失了。


图19



图20

19971121日,上海花园饭店二楼百花厅,1枚完整的“大蓝天”邮票出现在中邮大地拍卖公司在上海举行的拍卖会上,编号是1230,品相定为“上品”,底价为150万元,但未能成交(图19)。图20是当时拍卖会目录的封面。这个价格在当时的北京回龙观,大约可以购置十套两居室,而现在回龙观的两居室房价大约价值450万一套。这是内地第一次拍卖完整的“大蓝天”记录,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记录。很多人对这枚邮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这枚看似完整的“大蓝天”是手工拼接出来的,当时在现场的集邮家告诉笔者,不借助放大镜,凭肉眼就能看出邮票中间隐约一条竖线,是人工拼接的痕迹。原来这是一枚用半张“毛主席”和半张“林彪”左右拼接而成。可惜当年的拼接技术还不那么完善,如果放在现在去做,那么效果会好很多,邮票会大放异彩。当年掌握这门技术的只有上海一位著名邮商。

这一枚看似“完整”的“大蓝天”邮票在流标之后,又过了两年,连同嘉德1999年世界邮展拍卖会上流标的“大一片红”一起(底价120万元,有曲别针印迹),改为私下成交,由北京的夏先生收藏,至今没有露面。夏与北京当时著名邮商、邮雅斋的老板鲍克强交情甚好。邮雅斋就开在北京雍和宫对面,我记得九十年代中期经常去光顾。

第一次在上海露面的这一枚“完整”的“大蓝天”邮票,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不是凭空就出现的。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19885月末,月坛公园邮票市场宣布开业,每个周日吸引了大批的集邮爱好者,邮票交易繁荣昌盛,很多邮商也穿插其间,寻找机会。这年冬季的某天,邮市上突然冒出来3件半枚的“大蓝天”邮票,2件半枚“林彪”,1件半枚“毛泽东”,成交价仅仅7元人民币。一位姓岑的邮商买下,被集邮总公司保卫科的干事获得消息并暂扣,还开具了暂扣条,后来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就归还了本人。其中“林彪”这半枚邮票被北京鲍姓邮商买走,转手去了香港,作价5万元,在当时也是天价。另外的一对,两个半枚,“毛泽东”和“林彪”被北京的薛姓邮商买去,当时的“毛泽东”半枚邮票还残存着一小窄条的左边纸,大概觉得不好看,撕了边纸显得整齐。过了若干年后,这两个半枚邮票就被拼接成一件“完整”的“大蓝天”,上了1997年上海拍卖会。这是国内唯一一次“完整”的“大蓝天”邮票的拍卖纪录。“毛主席”的这半枚邮票目前仅仅见过这一次,再也没有见过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完整的、没有拼接的“大蓝天”存世呢?答案是肯定的。

据北京著名薛姓邮商回忆,约在1988年前后,好像是美国的罗杰斯邮票公司,曾经出现过1枚完整版的“大蓝天”,没有任何修补和拼接的,最终由台湾一位李姓名人得到,当时成交价格是4万美元。这是民间唯一一次完整版“大蓝天”的成交记录。这枚“大蓝天”目前还在台湾。

1989年前后,第二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1枚完整版流出,地点就在北京。由北京王姓邮商(已去世)以25万元的价格售给了新加坡著名周姓邮商。这枚珍邮目前应该还留在新加坡。

真正稀缺的恰恰是第三图“枪杆子”和第四图“西江月”,单枚的完整版从未见过单独流出。集邮界传闻有,一直没有露面。

很多人一定想问,有没有全套的“大蓝天”邮票存世呢?答案也是肯定的、确切的。全套的完整的“大蓝天”邮票,目前只有一套流出,这个坊间很多朋友都知道的。1997年,北京的于姓邮商通过当地某姓邮商卖给香港章姓邮商,成交价据说是110万元人民币,该票一直由章珍藏。期间,有一次,章曾开价300万元,欲出让给薛姓邮商,薛嫌贵没有要。结果过了若干年,章突遭车祸不幸离世,这套邮票目前还在他遗孀的保险柜里珍藏,从未露面。

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套完整版的全套“大蓝天”邮票的交易记录。

图21

    四川集邮家洪澍的“文”字邮票邮集很精彩,其中就有一枚“完整”的大蓝天,他的这枚“大蓝天”也是拼接的,其中右边的“林彪”是真票,左边的“毛主席”是彩色复印件,左右拼接成的,估计是为了提高邮展的展示效果(图21。所以,实际上就是半张“大蓝天”(林彪像)邮票。

    那么到底有没有完整的、没有拼接的“大蓝天”存世呢?答案是肯定的。

       据北京著名薛姓邮商回忆,约在1988年前后,好像是美国的罗杰斯邮票公司,曾经出现过1枚完整形的“大蓝天”,没有任何修补和拼接的,最终由台湾一位李姓名人得到,当时成交价格是4万美元。这是民间唯一一次完整版“大蓝天”的成交记录。这枚“大蓝天”目前还在台湾。

       1989年前后,第二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1枚完整版流出,地点就在北京。由北京王姓邮商(已去世)以25万元的价格售给了新加坡著名周姓邮商。这枚珍邮目前应该还留在新加坡。

       真正稀缺的恰恰是第三图“枪杆子”和第四图“西江月”,单枚的完整版从未见过单独流出。集邮界传闻有,一直没有露面。

       很多人一定想问,有没有全套的“大蓝天”邮票存世呢?答案也是肯定的、确切的。全套的完整的“大蓝天”邮票,目前只有一套流出,这个坊间很多朋友都知道的。1997年,北京的于姓邮商通过当地某姓邮商卖给香港章姓邮商,成交价据说是110万元人民币,该票一直由章珍藏。期间,有一次,章曾开价300万元,欲出让给薛姓邮商,薛嫌贵没有要。结果过了若干年,章突遭车祸不幸离世,这套邮票目前还在他遗孀的保险柜里珍藏,从未露面。

       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套完整版的全套“大蓝天”邮票的交易记录。

图22

以上就是全部“大蓝天”邮票的存世情况、民间交易情况和公开拍卖情况。网上百度搜索出来的完整的“大蓝天”邮票(图22,图片看似清楚,其实它是一枚彻头彻尾的赝品,根本不是真的,它被很多网络文章、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引用,大家都以为是真品。台湾伪造了一批“大蓝天”完整版,这枚图片不过就是其中的1枚而已。所以目前集邮界都没有见过完整版的“大蓝天”邮票,哪怕是图片,只有1997年上海拍卖会的图片,还勉强可以看看,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图片的清晰度欠佳,但好歹是真的东西19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会发现,仅有极少几个人见过和经手过真正的“大蓝天”邮票,网上流传的图片,除了半枚的“林彪”邮票是真的,完整的“大蓝天”邮票不是P图,就是台湾版赝品的图片,不是真品。全套的“井冈山”邮票的图片,全部来自《中国邮票史》第8卷彩页的存档样张,或展示全部,或展示局部。

截止到20188月,“井冈山”邮票的存世情况如下:

1.全套4枚“井冈山”邮票,存世1套,目前在香港;

2.第一图“大蓝天”邮票完整版存世仅2枚,目前1枚在台湾,另1枚从1981年东京拍卖会结束后已不知去向;

3.第一图“大蓝天”拼接版存世1枚,目前在北京;

4.半枚“大蓝天”(林彪)目前存世约20件左右,公开拍卖会出现5枚,余散见于民间,半枚“大蓝天”(毛泽东)只有1988年出现过一次,后被拼成整枚邮票,目前再没有见到第二个半枚;

5.第二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邮票完整版,存世仅1枚,现藏新加坡;

6.第三图“枪杆子”未见单独流出;

7.第四图“西江月”未见单独流出。

在“文革”期间,北京邮票厂和邮票发行局邮票库在管理上是十分严格的,加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跟现在完全不同,人们普遍对邮票的珍罕性没有概念,所以流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井冈山”邮票是如何流出的呢?最有可能是送审环节。邮票在正式印刷之前,要经过设计、修改、打样、送审、审批、再修改、再审批等多个环节和工作流程,不停地需要提交样票供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审阅。跟“大一片红”邮票一样,都是在送审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将样票收回。后来经过沧桑巨变,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些邮票也不知道夹在哪一个文件里或者书本里,就这样度过了很多年的时光,改革开放之后,邮市空间繁荣,这些珍邮渐渐浮出水面,是有可能的,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你热衷于收集“文革”期间发行的物品,就会发现“文革”初期发行的毛主席语录和很多文献,绝大多数都会刊有林彪题词和毛林的合影。1971913日林彪叛逃,所有的文献都需要撕掉、剪掉林彪的所有题词和照片,消弭一切关于林彪的痕迹,很多物品上我们会发现林彪的脸部被圆珠笔或钢笔涂抹得面目全非。至于后来邮票市场上出现的“大蓝天”半枚邮票(林彪),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被人为剪为两半,销毁得并不彻底,极少量的半张林彪像和更加极少量的半张毛主席像被北京邮票厂的印刷工人从废品堆中捡出来的,带出了邮票厂,留存到现在,然而,为什么半张林彪像多,半张毛主席像罕,这个问题令人费解,至今是谜。文革”期间发行的物品,就会发现“文革”初期发行的毛主席语录和很多文献,绝大多数都会刊有林彪题词和毛林的合影。1971913日林彪叛逃,所有的文献都需要撕掉、剪掉林彪的所有题词和照片,消弭一切关于林彪的痕迹,很多物品上我们会发现林彪的脸部被圆珠笔或钢笔涂抹得面目全非。至于后来邮票市场上出现的“大蓝天”半枚邮票(林彪),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被人为剪为两半,销毁得并不彻底,极少量的半张林彪像和更加极少量的半张毛主席像被北京邮票厂的印刷工人从废品堆中捡出来的,带出了邮票厂,留存到现在,然而,为什么半张林彪像多,半张毛主席像罕,这个问题令人费解,至今是谜。

    以上是关于“井冈山”邮票的全部论述,笔者才疏学浅,难免挂一漏万,希望各位行家批评指正。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史料挖掘和档案的披露,让我们完全解开围绕着“井冈山”邮票的所有谜题。


 

《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读作编》

$
0
0

张达太读者来稿,称在1996年时收集到一枚195754日由安徽砀山寄往山东黄县(现龙口市)的实寄封,贴有32分面值的8邮票,但不是常见的绿色,而是浅绿色。为了搞清原因,曾写信向集邮家张文光请教,得到的回复是:浅绿色2分票在邮局买到过,还有过大量来自不同地区邮友提供的旧票,他认为这种变色不可能是人为故意制造的。近期,张先生又收集到一枚安徽省内的实寄封,1958713日由屯溪寄往歙县,封上也贴有一枚浅绿色的2分面值票。因此张先生判断浅绿色2分票出厂前就是一种错色票,而非受到光照或化学物品污染所致。

编者查阅《中国邮票史》看到,8印量巨大,且用纸多样,全套邮票分3次发行。2分面值票首发日期为1955113日,1955年的计划印量4亿枚。从1956年至1961年,8是邮政业务主要使用的邮资凭证,曾多次重印。2分面值票共重印11次,总印量5.1亿枚,分别为:19582211亿枚;19587315000万枚;1959153000万枚;19592181000万枚;19594235000万枚;1959855000万枚;195910314000万枚;1960397000万枚;19607223000万枚;19608273000万枚;19614295000万枚。在网上查找各种拍卖记录,不仅看到了绿色深浅不同的2分票,而且其他面值邮票也有类似情况,所以编者更倾向于相信此为不同纸张、巨量印刷而引起的色差,而非错色。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张兰青荣获美国春季全国邮展大金奖

$
0
0


大金奖

 

特别奖

 

 

2019全美春季邮展

张兰青荣获大金奖

 

本刊讯  上海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张兰青以《1897年大清红印花加盖邮票及其邮戳》传统邮集参加215日至17日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办的2019美国春季全国集邮展览,荣获大金奖和“1900年前最佳邮集特别奖。

美国集邮协会按“1900年前”“1900—1940”“1940—1985”“1985年迄今四个时期为本次邮展颁发最佳邮集特别奖。张兰青的邮集展出了红印花小一元、绿衣红娘、红印花原票、红印花5元倒盖等著名中国珍邮,叙述了红印花邮票各个品种的加盖顺序,并有5个品种的复组,以及使用邮票和实寄封展示了各类邮戳。



 

黄山:蚊子传染的疾病

$
0
0


图1

疟疾

疟疾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过去认为是瘴气造成的,疟疾的英文中为“malaria”,来自意大利语“Mara aria,意思是坏空气。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疟疾,它是如何传播的,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搞清。

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药品,它的发现有很多传说,有的说是病人喝了被金鸡纳树浸过的池水而发现该树的疗效;有的说是有一个医生发现狮子啃金鸡纳树皮而联想到的;流传最广的是,1638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的夫人安娜不幸染上了疟疾,服用了印第安人给的金鸡纳树皮制成的粉末而得痊愈。但是,医学史学家并没有证实这些故事。比较可靠的事实是秘鲁的印第安人最早发现金鸡纳树皮可以治疗疟疾,西班牙人知道后将金鸡纳树皮带回西班牙,流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1693年,康熙皇帝得了疟疾,太医们束手无策,幸亏有两个法国的传教士带了金鸡纳树皮粉,治好了康熙的病, 后来康熙向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大概与此有关。11963年的刚果邮票,金鸡纳树和树皮。

图2



图3

1820年时,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尔和药剂师卡文顿首次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萃取出了奎宁单体,并证明奎宁就是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他们没有申请专利,而是让许多公司生产奎宁。1970年,法国发行邮票纪念发现奎宁150周年(图2,票图上是他俩的头像、奎宁的分子式和细胞图。2011年,为纪念国际化学年(IYC),秘鲁发行了一枚有各种与化学有关素材的邮票(图3,其中包括奎宁的分子式(右)。

19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被称为金鸡纳霜。20世纪,各国科学家努力研究奎宁的合成法,合成了抗疟药氯喹,但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耐药性

显微镜的发现,使得人们对疟疾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深入的认识。

图4

1880.法国医生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发现疟疾患者的红血球里有寄生虫,这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经过对几百个疟疾病人的血液检查,他确认正是这种寄生虫导致了疟疾,后来称之为疟原虫。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的原生动物,而不是细菌。他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4

图5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1897年,在印度工作的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在一种蚊子中发现了疟原虫的存在,证实了蚊子是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图5。疟原虫的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在蚊子叮咬的过程中进入人体的是疟原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先在人的肝脏内长大,产生数千个裂殖子,然后进入血液,入侵红血球,并进行裂体生殖,周期性地由红血球破出,然后入侵更多的红血球(图6,这是英国2010年《医疗突破》一套6种邮票之一,显示红血球被疟原虫入侵后的电子显微镜彩照。当人体再次被疟蚊叮咬时,疟原虫进到疟蚊的肠道,进入有性生殖形成卵囊。再产生子孢子进入蚊子的唾腺,准备再感染新的人或其它脊椎动物。1902年,罗斯因其在疟疾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3年,罗斯把这种传播疟疾的蚊子称为按蚊又称疟蚊。虽然知道了病因,但疟疾依然肆虐。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年各国在世界卫生日共同发行邮票,宣传抵抗疟疾(7,联合国)。世界各国发行的抗疟邮票不计其数,如:巴基斯坦(图8、印度(图9、古巴(图10、南斯拉夫(图11,等等。所有的邮票上都用各自的文字写道:全世界联合起来抵抗疟疾。

图12



图13



图14

曾经用于灭蚊的DDT,因为污染严重而停用了,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一度被控制的疟疾又卷土重来,特别是在非洲和东南亚。1972年,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为主的课题组研制出了抗疟效果良好的药物青蒿素。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神药”。2004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屠呦呦40多年为研制青蒿素不懈的努力,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年,马里发行了屠呦呦的圆形邮票小型张(图12。小型张边纸上方是裂殖子入侵人体红细胞的情况,下方是两株青蒿和青蒿素分子结构式。

疟疾在有些地区仍然猖獗,13是利比里亚2013年的抗疟疾邮票。14是布隆迪2013年世界疟疾日的抗疟疾邮票。

黄热病



图15



图16

19世纪末,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工程区发生了大规模的传染病。运河工程开始于1881年,由曾经建造过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负责,但是他们低估了工程的难度,而且当地肆虐的黄热病、疟疾以及其他热带疾病共夺去了数千名工人的生命,工程被迫于1889年中断。15是巴拿马1915年邮票,显示了运河区的地形图。1904年,美国接管了巴拿马运河工程,这时候已经知道,夺去无数工人生命的黄热病、疟疾是由蚊子传染的。巴拿马位于热带地区,气温和湿度都相当高,有丰富的雨林湿地和动植物,也适合蚊子滋长。因此美国在工程重新开始前执行了一系列“巴拿马运河开凿期间新卫生措施”,向蚊虫滋生区域喷洒杀虫剂、安装窗纱和净化污水等,花了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消灭了黄热病,再加上采用新的施工方案,最终在1914年完成了巴拿马运河工程。161939年运河通航25周年纪念邮票,全套包括航空邮票共17种,还有几种加盖邮票。

图17

黄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无特效药,死亡率高。最初由非洲传入美洲,亚洲则没有。古巴科学家卡洛斯·芬利博士在揭示黄热病的原因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物载体理论。17是古巴1981年的邮票,纪念他在一百年前提出的这种理论。邮票上除了他的头像和蚊子背景图外还有一段文字,这是他在18812月出席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5届国际卫生大会”上的讲话,在当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他说:“黄热病蔓延需要三个条件: 1.先前存在黄热病的情况,包括现在之前的某个时间段。 2.容易感染疾病的带病者的存在。 3.存在完全独立于疾病和患者的载体,是它将病人的疾病传染给健康人。” 在第三个条件中,他只说黄热病是由载体传播的,虽然他已经怀疑这个载体是蚊子,但没有明说。回到古巴后,从1881年到1898年,他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确定了这个载体或称病媒不是所有的蚊子,而是埃及伊蚊,但是他的结论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图18

1900年,美国在古巴建立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热带疾病,美国部队医生沃尔特·里德访问了芬利博士,了解了他的蚊子致病学说。并通过进一步的试验,证明埃及伊蚊是传播黄热病的载体,18是美国1940年美国名人系列邮票中的里德头像。

图19

克拉拉·马斯是美国军队的一名女护士,她被召到古巴参与这项热带疾病研究。19013月,作为志愿者她被感染的蚊子(埃及伊蚊)叮咬,患上了黄热病,但很快康复。为了知道她是否获得免疫,同年814日,马斯再次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不幸的是,马斯再次患上黄热病,并于824日去世,芳龄25岁。她的死亡引发了公众不满,从而结束了黄热病实验。为了纪念她,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医院更名为克拉拉马斯医疗中心。1976年,美国发行一种邮票,纪念克拉拉·马斯诞生一百周年(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古巴的芬利博士对黄热病的研究结论被证明是正确的,1934年,古巴发行一套2种纪念他诞生百年的头像邮票(图201965年又发行纪念他去世50周年一套7种邮票,其中之一为传播疟疾的按蚊(但不是感染黄热病的埃及伊蚊)(图211983年,芬利博士诞生150周年之际又发行这2种邮票的票中票(图22

图23


图24

传染黄热病的埃及伊蚊可以看23,这是1983年加蓬发行了一套4种有害昆虫邮票之一。邮票上是一只雌性蚊子,正叮在皮肤上,埃及伊蚊的特征是在身上和腿上有白色的斑纹。1937年,南非病毒学家马克斯·泰勒尔通过白鼠一代代感染,获得了减毒的黄热病疫苗17-D疫苗,从而成功地结束了黄热病肆虐人类的历史。泰勒尔为此荣获1951年诺贝尔奖(图24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戴定国:梅纽因音乐邮票奖

$
0
0


图1



图2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集邮世界里出现了5个音乐研究小组,他们彼此间互称为姐妹小组。其中成立于1969年的音乐集邮圈(PMC)规模最大,其他4家分别位于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以德国为大本营的“创意团体音乐”(Motivgruppe Musik)成立于1959年(以下简称“创意”),是德国集邮协会(BDPh)和美国专题邮协(ATA)下属最大的专题集邮研究小组之一,最初由20位志同道合的音乐邮票爱好者组成。到2005年,PMC因为无法找到主席和理事会的候选人而宣布解散,法国小组也不复存在,他们的成员在2006年加入“创意”。“创意”目前有来自35个国家的约250名成员,以欧美会员为主,亚洲会员中有1名来自上海,就是大家熟悉的集邮家施邑屏,另1名来自中国香港。本文对“创意”网站和最佳音乐邮票评选作一介绍。

“创意”的网站

“创意”有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网站:http://www.motivgruppe-musik.com/en/ ,分为6个栏目:主页、我们的研究小组、邮票上的音乐、新闻报道、版本说明、语言选择(可选德语或英语)。主页的欢迎词说,“我们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邮票研究小组,在我们的网站上,您可以找到音乐集邮多方面的资讯,其内容并不限于作曲家和乐器。希望您在这里找到一个迷人的爱好。”

“我们的研究小组”栏目下有11个子项目:(1)“我们是谁?”引用了罗伯特·斯托兹(18801975)的话说,“集邮是最美丽的激情之一,它满足了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对浪漫的渴望”。斯托兹是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写过许多歌剧和电影音乐,也是一位热情的集邮家。他发现了音乐和集邮之间迷人的联系,甚至还创作了《集邮家的华尔兹》。在这个页面上,放置了一枚奥地利1980年发行的纪念斯托兹诞生100周年的邮票(图1。圣马力诺、德国、韩国、匈牙利等国均发行过纪念斯托兹的邮票。正是在1980年,PMC开始每年评选“罗伯特·斯托兹杯”(Robert Stolz Trophy)世界最佳音乐邮票,直到2000年改名“耶胡迪·梅纽因杯”奖(Yehudi Menuhin Trophy)(下面细说)。(2)我们做什么?介绍了“音乐集邮”的3项工作内容,包括收集与音乐有关的邮票和其它邮资票品;记录并探索音乐邮票;支持收集音乐邮票的集邮者。(3)我们的服务,包括每季度出版64页的会刊《音乐》(德英法语),在会员专区中每周发布新闻,基于电子邮件的全球交换服务,在线访问音乐集邮文章和目录,支持音乐邮集的制作,支持音乐邮票的展览,音乐题材的邮戳服务,以及内部拍卖等。(4)我们的会刊,德国以外的会员订费每年25欧元。(5)我们的活动,预告展览等活动日程。(6)我们的商店,出售音乐题材的个性化邮票、CD等。(7)理事会由6位成员组成,德国的皮特·朗(Peter Lang)任主席(图2,荷兰的阿诺德任副主席,此外在美国和英国各有一位秘书。(8)我们的会员。(9)青少年集邮,其中包括收集乐器邮票的7岁男孩克里斯汀、收集钢琴和小提琴邮票的13岁女孩妮娜等。(10)耶胡迪·梅纽因杯奖。(11)奖状。

图3



图4

“邮票上的音乐”栏目下有6个子项目:(1)虚拟邮册,展示德国1997年以来发行的所有音乐邮票,音乐题材的纪念邮戳,其中包括中国温州2010年的“外国音乐节”邮戳(图3,音乐题材的机盖戳等。(218部音乐题材的邮集。(3)邮票与音乐的对接,例如4左侧是爱尔兰2009年发行的肖邦邮票,右侧是1980年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期间演奏的肖邦F大调第2叙事曲的视频。(42003年以来的音乐邮票报道。(5)音乐集邮的专著。(6)与德国邮协、德国集邮研究小组协会、美国专题邮协的链接。

会员专区的内容

网站主页设置了会员专区,必须由会员登录之后才能进入。非会员的要想进去逛逛,可以注册申请账号,一旦批准,便能进入会员专区,但只允许进入两个月。对一些涉及隐私的敏感区域,例如会员名册的那部分,必须是会员才能进入。

图5

会员专区里有哪些内容呢?进入后可以看到12个板块。(1)“你可以出力”,提供你了解的新邮信息,扫描以往的音乐邮票图和文献。(2)新鲜新闻,又细分为新邮票(在这部分可以看到中国2018年发行的《诗经》邮票)、新邮戳、新邮资票品等。(3)新邮档案,可以查阅到2007年以来各国发行的音乐邮票。(4)每月一邮,目的是定期更新网站内容。皮特主席告诉笔者,这个栏目由比利时会员彼得·范德塞尔(Peter van Dessel)负责,每月挑选一枚与当月有关的(例如出生周年)音乐家邮票。520184月-6月的每月一邮,选择了摩纳哥、奥地利和美国发行的作曲家和黑人歌唱家邮票,点击每一枚邮票,都会带领你进入新的页面,详细介绍这枚邮票的背景,还有相关音乐家的录像,以及加盖了纪念邮戳的这枚邮票等。(5)每月米歇尔目录回顾,由瑞士会员沃特·伊姆格瑞斯(Walter Imgrüth)负责将每月米歇尔目录中的音乐邮票资料列成表格。(6)图书馆,包括在线阅读、会员文章、音乐邮票著作、邮票上的音乐符号(可按国名或人名检索)、邮展目录等。(7)检索目录,将音乐邮票细分为作曲家、演出、舞蹈、乐器、其他等几个部分,方便会员检索。(8)仅供会员观摩的音乐邮集。(9)活动日程和以往活动报道。(10)邮展信息。(11)会员名册。(12)会议报告和有关协议。

网站主页中,与会员专区并列的还有会员论坛,供会员讨论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小提琴家梅纽因

著名美国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梅纽因(19161999)为中国音乐人和公众熟知。他7岁时因出色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9岁时举行了他的第一次个人演奏会,13岁确立了巡回演奏大师的声誉。他16岁首次在德国担任音乐会指挥,爱因斯坦走到后台激动地拥抱他,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叹:“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 同年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

梅纽因的足迹遍布全球,曲目囊括了古典和现代所有小提琴曲,他的演奏具有辉煌的技巧、独特的气质和动人的魅力,被称为小提琴“权威诠释者”。晚年的梅纽因主要作为指挥家活跃在舞台上,同时致力于音乐教育,曾三次来华演出和讲学,给中国音乐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梅纽因本人也收集音乐邮票,经伊利娜·劳福德(Irene Lawford19352007)的联系,梅纽因从1969年开始成为PMC的赞助人。伊利娜在1987-2005年的16年间出任PMC的第二任主席,在她离职后PMC解散。

图6

梅纽因曾多次登上邮票。最近的是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快递邮政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发行的邮票小版张(图6,邮票下方有梅纽因的签名,小版张中间一排的过桥图是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梅纽因杯音乐邮票奖

梅纽因去世后的第二年,PMC决定用他的名字来冠名年度音乐佳邮为“耶胡迪·梅纽因杯”奖(以下简称梅奖)。事实上,在梅奖冠名之前,梅纽因就一直是PMC音乐邮票奖的赞助人。从20012005年,投票在PMC每年9月的伦敦年度大会上举行,每年评出1套佳邮。

图7

2001年首次评选的梅奖得主是比利时200055日发行的《作曲家巴赫逝世250周年及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小本票(图720022005年评出的上一年度梅奖得主分别为乌拉圭发行的《理查德·瓦格纳4部歌剧系列125周年》全套4枚、巴西的《乐器》10枚、土耳其的《乐器》2枚,以及圣马力诺的《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翻新后重开》小全张3枚邮票。

图8



图9

PMC与“创意”2006年合并,“创意”接手主办音乐佳邮评奖。评奖产生两个变化,一是开始通过互联网举办,向社会开放,二是每年评选出3套获奖邮票。2006年的网络评选收到大约100张票,到了2018年,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3123张选票。在2006年的评选的2005年音乐佳邮中,奥地利发行的《国家歌剧院重建开幕50周年》小全张荣获第一(图8,阿根廷的《阿根廷与泰国友好关系50周年》获第2名,中国香港的《纪念香港邮政参与澳洲2005世界邮展》小型张排名第3(图9。获奖者为这3套邮票的设计师。这个评奖结果使我们看到,歌剧院在音乐邮票中受到的好评。

2007年评出的前3名来自比利时、爱沙尼亚和英国、奥地利(并列第3)。2008年的评选中,卢森堡有两套邮票分获第1和第2,亚美尼亚第3。瑞士、英国和阿根廷在2009年获得梅奖前3

图10



图11

20102016年获得梅奖第1名的依次为比利时2009年发行的《5位音乐大师》,奥地利2010年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诞生150周年》,塞浦路斯2011年的《18世纪作曲家》(10,依次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瑞典和法国2012年联合发行的歌剧《古斯塔夫三世》与《化妆舞会》,德国2013年的《德国美景:柏林音乐厅》,奥兰群岛2014年的欧罗巴邮票《芬兰钢琴家林德伯格》(图11,以及挪威2015年纪念《卑尔根爱乐乐团成立250周年》。

图12

20152016年的梅奖评选结果还公布了前8名的名单,122016年评选的2015年音乐佳邮前8名。它们彼此之间的得票率没有悬殊的差别,例如第1名得票率在7.19%,第8名为2.72%,可见会员是根据自己喜爱投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会员的看法。从获奖情况来看,除了中国香港在2006年评选中获得第3,其余全部是欧美音乐邮票。

2017和2018年的梅奖评选

在“创意”网站,可以看到20172018年评选时的60套候选邮票图。皮特主席回答笔者提问“由谁挑选出这60套邮票”时说,音乐邮票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话题,每年大约有300多套音乐邮票,给投票带来困难。为了方便大家投票,由理事会成员先挑选出60套候选邮票,每个国家最多限制3套。60套候选邮票图中,每套只选一枚邮票展示,如果在图片下方的国名后有(+)号,可以通过点击看到全套。

图13

获得2017年梅奖第1名的是法国为2016年邮票节发行的芭蕾舞《天鹅湖》小型张(图13左),设计师是1946年出生的让·克拉维里(图13右)。法国另一枚来自《听觉》小本票的邮票获第2,联合国维也纳邮局发行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小全张排名第3

2018年评选2017年音乐佳邮的60套候选名单中,可以看到2套中国邮票。它们是第7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和第8号《外国音乐家(二)》。点击第7号图“亮丽北疆”,可以看到2枚邮票:“亮丽北疆”加“民族和谐”,全套中的第1枚“守望相助”与音乐无关,没有列入评选。点击第8号图“肖邦”,则可以看到全套4枚外国音乐家邮票。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荣获梅奖第1名的是美国《密西西比州庆200周年》邮票(图14左),设计师格利克·布里丁(图14右)被授予2018耶胡迪·梅纽因杯”(图15。美国密西西比州是现代传统蓝调音乐的发源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美国音乐流派。邮票展现的是蓝调音乐家吉米·福尔摩斯的手在弹奏吉他。匈牙利纪念意大利作曲家《迪奥·蒙特威第诞生450周年》邮票获取第2(图16。法国为2017年邮票节发行的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1878年的画作《明星》小型张被选为第3(图17

2019:“创意”60周年

图18

2019年是“创意”成立60周年,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走过了一个甲子。有一系列纪念活动陆续展开,其中一项活动在会员专区举办,叫做“60年-60枚邮票-60名会员”,希望有60位会员对1959年以来的每一年选取1枚有代表性的音乐邮票。18表现最早的6年-6枚邮票,前3年已有3位会员提出建议,会员的名字标记在邮票上方,例如德国会员选了1959年的奥地利邮票,香港会员选了1960年的苏联邮票,德国会员选了1961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邮票。1962—1964年的画着问号,表示尚待会员推荐。

201812月上旬为止,已有美国、法国(3位)、比利时、墨西哥、德国(7位)、巴西、荷兰、瑞士、英国、西班牙会员推荐了196719691979198019841986198719911995199819992002200520062008201020142017年的代表性音乐邮票,尚有许多“问号”有待填充。

图19

201968-10日,在卢森堡巴德蒙多夫举办第61届国际邮展期间,将同时举办“创意”成立60周年“音乐集邮19”邮展(图19。邮展期间,将组织访客参加2019年梅奖的投票。

梅奖每年的评选活动从31日开始,到731日结束。本期《上海集邮》出刊之时,正是2019梅奖评选启动之日。“创意”欢迎对音乐集邮感兴趣的中国集邮者到本文开始时介绍的网站投出你的一票,并欢迎大家到他们的网站去逛逛。

一个只有250名成员的音乐邮票研究小组,把集邮活动搞得如此有声有色,实属不易,对我们许多专门性集邮研究团体开展工作有积极的参考意义。皮特主席今年66岁,几乎是“创意”的同龄人。他退休前从事电信开发和质量保证工作,自己兼管网站,对“创意”的发展和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与皮特主席有22封电子邮件往来,我问他答,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此向他表示衷心感谢。也对施邑屏的支持表示感谢。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张建伟:畅“邮”陕西历史博物馆

$
0
0

图1



图2

2018年立冬,我随团取道西安,开启陕北游。飞抵西安后有半天空闲,导游带我们去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200225《博物馆建设》1邮票问世(图1,是我第一次见到“陕历博”。西安邮政为配合201811《丝绸之路文物(一)》邮票发行启用风景日戳(图2,是我第二次见到“陕历博”。这是一座充满盛唐风采的建筑,站在馆名碑池前无论如何都拍摄不全整个“陕历博”,于是我穿过小寨东路,退到退无可退之处,才勉强摄下同邮票视野一样的景色(图3,但左右两个角楼只拍摄到一半。

“陕历博”之大可想而知,无愧于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之誉。然而不少人喜欢在陕西后加个“省”字,这是错误的。因为其建设之初就被认定为国家级博物馆,于 1991620建成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陕历博”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被誉为“华夏珍宝库”,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这次让我爽快的是,亲眼见到了201811《丝绸之路文物(一)》13邮票上文物的原物,也是“陕历博”的两件镇馆之宝。

图3



图4



图5

我先在第二展馆见到了鎏金铜蚕,长5.6厘米,腹围1.9厘米,呈仰头吐丝状,造型逼真,制作精致,小巧可爱,它证明了陕西石泉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开始养蚕(图4。我左右两边仔细端详,并请值班的保安为我拍照留念(图5

图6



图6a

我在第五展馆的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又见到了镶金兽首玛瑙杯,此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深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夹有一层淡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图6。兽首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炯炯有神。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图7



图8



图9

第五展馆与第四展馆过道上设有中国邮政“丝路驿站”(图7,靠墙排列着展柜,里面陈列着邮票和册折,中间摆放着展台,上面排列着与馆藏文物有关的明信片上百种,还有“陕历博”3D明信片自动售卖机,等等(图8。“丝路驿站”备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普通日戳,“丝路驿站”图邮戳,供游客选用。我挑选了鎏金铜蚕和镶金兽首玛瑙杯明信片各一枚,拿出自带的《丝绸之路文物(一)》邮票在明信片上试放,总觉片上文字太多,邮票只能遮挡住一部份。女营业员看在眼里,转身拿来一套邮资片,每枚只要2.5元,我刚才挑选的是每枚5元的不带邮资的图画明信片,两相比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图案更适合制作极限片(图9,虽然盖的日戳不是邮票发行首日,却是我参观“陕历博”的日子,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图10



图11

我又制作了现在十分热门的“双票封”,由于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参观,我就没有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的门票,只能“缴获”同行团友的五人票,票上印有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图,这个壶曾出现在67邮票上(图10。我把门票贴在信封左下边,右上角贴了2018113镶金兽首玛瑙杯邮票,然后用“陕西历史博物馆”普通日戳销邮票和门票,并加盖了“丝路驿站”图案邮戳,制成了双票封(图11。最后,我又拿出30多枚写好名址的普通邮资片,用“陕西历史博物馆”普通日戳销邮资,寄给各地的邮友。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李圣恺:上海第一套风景明信片:永昌洋行片

$
0
0

先睹堂主言:201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设“图画明信片集邮展品”为竞赛性展品类别之一,为此堂主特将李圣恺先生提供《上海集邮》发表的本文原稿在本博刊出,以飨读者。

图1  位于南京路外滩的永昌洋行

上海早期的图片明信片(picture postcard,简称PPC)由于多选材现已消失的老上海风景且印刷精致、内容丰富,自上世纪末的怀旧风兴起后,对城市历史感兴趣的收藏爱好者对其收集的兴趣持续不减。笔者十分感兴趣于这些明信片的发行历史,在此根据自己多年以来所收集实物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所见最早一批上海风景图片明信片。

 


图2  《字林西报》行号录里的记载

 

永昌洋行

风景明信片的发行商,除了大家可能容易想到的书店,比如璧恒洋行(Max Nössler)和别发洋行(Kelly & Walsh)外,其实还有许多古玩商店或是进出口商。发行明信片是其作为附带产业产出的。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烟草行如福和烟号(Tabaquira Filipina)者、旅游纪念品兼古玩行康茂洋行(Kuhn & Komor)。瑞士商户永昌洋行其实也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其主要营业项目为钟表、珠宝、酒类和烟草等其他进口业务。

据《申报》上该行的广告[1]可知其自1860年代起在上海开张。在目前常见的文献中,永昌洋行最早出现在字林西报行名录的1872年卷[2]中。其当时位于在福州路14号,是一家很典型的上海开埠初期为西侨进口西方商品的商号。逐年翻阅行名录可知其之后于1875年搬迁至南京路11号,又于1882年搬迁至南京路1号即南京路外滩。其1896年在行名录中的介绍如2所示。发行这批早期风景明信片时,永昌洋行即在此处。1所示为1910年代的南京路外滩照片。镜头自南京路外滩向西拍摄,中央的道路为南京路,左侧为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道路右侧建筑上可清晰地看到永昌洋行的招牌HIRSBRUNNER & CO.



图3  1897年自上海寄往福州的样片

不知是否由于前一年中国国家邮政的建立而嗅到商机,永昌洋行于1897年秋开始发行带有上海景色的图片明信片。发行之初,永昌洋行为这批新产品做了不少广告,例如给潜在客户寄送样片。3即为发行初期发行的一枚样片。图案面上除了跑马厅观台的图片为还印有花体字:“可在永昌洋行获得有上海景色上色照片的漂亮邮政明信片,此片为样片(Postal Cards with beautiful colored Photographs of Scenes in Shanghai, of which this card is a sample, can be obtained from Hirsbrunner & Co.”。该片贴石印蟠龙票1分,销上海大圆戳,于1897.10.15自上海寄往福州,于5天后到达福州并销有福州大圆戳。这枚样片由永昌洋行最早制作的一套片(下文称紫背片)制作。在此之后永昌洋行还发行过两套类似的片。以下笔者对这三种片依次进行介绍。

 

紫背片



图4  紫背片及11种片背图

三种片中使用最早的是一种印有添有水彩的上海风景小图片。如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发行的早期风景明信片,明信片图案面的画面只占据片面积的一小部分,剩下之处以供寄片人书写信文。背面亦不分栏,只供填写地址(CARTE POSTALE下有注文Ce côté est exclusivement réservé à l'adresse)。这一套片的背面底色为淡紫色,少数为白色。图案面仅在左下角标有永昌洋行的标识,对于所展现景色无任何注解。在笔者收集的资料中,共找到十一种图案(4)。之前介绍的样片即属于这套片。

当时的《字林西报》对这套明信片进行了报道[3]。根据报道内容,永昌洋行应是赠送给报社若干片作为宣传所用。报道中报社对这套发行的明信片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中既有称赞,也有俏皮的揶揄。文曰:我们从永昌洋行收到了一套有彩色小插图的明信片。其中包括了多种上海景色。这些片做得很整齐,适合那些想给家里写几句话并能同时让他们了解我们所住地方长什么样的人。插图中的景象一定是很久之前拍摄了。因为其中外滩公园的水岸还没有开垦整修过,法租界外滩上种的树也只是幼苗。其他的景色中有一张很棒的上海总会俱乐部,还有一张跑马厅观台。然而美工似乎在一张中发挥了他自己的想象。在一张苏州路上华人公园的片上他的上色似乎让公园中间变成了一座湖。(We have received from Messrs. Hirsbrunner & Co. a set of postal cards with coloured vignettes of various views in Shanghai, which are very neatly done, and should be in demand for those who wish to send a line home to friends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them an idea of the place we live in. The photographs from which the vignettes are printed must have been taken a long time ago, as the Public Garden is shown as it used to be before the reclamation and bunding was made, and the view down the Bund from the French Concession shows the trees there as mere saplings. Amongst other good views is an excellent one of the Club, and another of the Grand Stand. The artist has rather drawn upon his imagination in one case, as he has made a lake to appear in the view of the Chinese Garden on the Soochow Road.

这篇报道共提到了紫背片中的五张:外滩公园片为4中第一行最右者,我们可以看到此景中外滩公园黄浦江和苏州河交界处的河岸(今人民英雄纪念塔处)还没有修整成经典的三角嘴状;法界外滩片为第四行左二者,其展现的是自外洋泾桥(今延安东路外滩处)向北望外滩之景色;上海总会俱乐部片如第三行左一所示;跑马厅观台在第二行左二;苏州河畔的华人公园在第一行左二,可以看到美工把公园里的草坪部分上了蓝色,怪不得《字林西报》说似乎给公园中间添了一座湖。剩下的其余六张依次为虹口小菜场、龙华塔、南京路、雪中南京路外滩、苏州河、黄浦江。这些景色或为外侨常去之处(跑马厅、上海总会),或为典型的东方景色(虹口小菜场、南京路华商段、苏州河上的船只),应是成功起到了满足外侨家人好奇心的作用。当时这些真实的东方影像(而非绘画)在西方的出版物中都是几乎看不到的。

这套片印刷的方式是先用珂罗版印刷黑白影像,再进行上色。这种流行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方法在之后二十年的明信片上被不断发扬光大。然而由于早期缺乏将来才成熟的批量上色技术(例如十年后发行的蜻蜓版珂罗版片上一致、精准的上色),永昌洋行的这套片使用的是手工上色,经过同图对比可以发现这套片中即使是同一个图案,没有两张片上的云的细节是一致的(可参照同为虹口小菜场的45中云的细节)。



图5  紫背片最早使用例:1897.10.6

在笔者所见紫背片的使用例中,最早者为1897.10.6使用的的虹口小菜场片(5)。其贴石印蟠龙半分两枚、1分一枚、2分一枚,计银元4分,符1897.2.20-1921.12.31间国际明信片邮资。蟠龙票销光绪卅三年九月十一日上海大圆戳,后于同日(阳历106日)加贴法国普票Peace and Commerce加盖Chine10生丁,销法国客邮戳寄往奥匈帝国Tetschen(今属捷克),最终于同年1211日抵达目的地。此片使用比之前介绍的样片还早了9天。

紫背片似乎很受欢迎,笔者目前所见的43张片中仅有一张未曾实寄(4中部分为实寄片经处理的白片效果图)。

 

装饰花纹片

在紫背片发行后,永昌洋行继而又发行了一种对插图图案进行花边装饰的片。除了花边之外,这套片对图案内容也增添了文字说明。左下角的永昌洋行的标识换成红色,有些在前面还加上sold by(发售)字样。图案面的右上角还预印年份前两位18__或是19__字样以便寄片人填写年份(以下称预印年份片)。



图6  装饰花纹片:中国人的晚餐

6所示即为其中一种的使用例。图片为正在吃饭的国人。图案上方加上了花朵和色块组成的花边,下方标注Chinese Dinner(中国热的晚餐)。寄信者在右上角的18字样后补填了99并在前补全了月份和日期。该片贴伦敦版蟠龙票1分两枚、2分一枚,亦计邮资银元四分。票销1899.7.20上海英汉半切戳,经英国客邮局补贴2仙维多利亚像通用邮票两枚销7.26上海英国客邮局戳和IPO骑缝戳寄往德国,于7.30在香港中转。此套片的背格也有了改变,将原先仅有的法文“明信片”改成了法文和德文并行的“明信片-万国邮联”字样。



图7  工部局大花边片加印的“中式大街”片

相对于第一套片注重上海风景,第二套片着重展示中国民俗特色。除了6所示的“中国人的晚餐”外还有:中国的内地(Chinese Inland)、中国的法庭(Chinese Court)、中国的行刑(Chinese Execution)、中式大街(Chinese Street,见7,取景河南路口广东路)、吸鸦片的人(Opium Smokers)。此套片中意图展现风景的仅见一种上海风景集合(合并了紫背片中外滩公园、黄浦江和龙华塔三图,且增加了预印年份19__)、一种伊尔蒂斯纪念碑揭幕(Unveiling of the Iltis monument,见8)和一种上海的问候(Greetings from Shanghai,片面图案为湖心亭、独轮车和舢板的蓝色绘画)。限于篇幅,在此暂不列出所有品种的图样。目前发现最早使用例为1898.9.8自上海寄往德国基尔的“上海的问候”实寄片。



图8  清一次片加印的“伊尔蒂斯纪念碑揭幕”片

装饰花纹片一个很大的特色是有不少片并不自印背格,而是直接将图案印在邮资片背面。载体来总有两种,其一为当时(1898年)已经失效的工部书信馆大花边片,其二为清一次片(邮资图铭文Imperial Chinese Post)。7所示即为使用工部片加印的“中式大街”片。片贴伦敦蟠龙棕4分一枚,销上海半切英汉1899.10.5戳,后经英国客邮局加贴两枚香港维多利亚像通用邮票胭脂红2仙两枚,销同日上海英国客邮戳寄往奥匈帝国Schluckenau(今为捷克境内什卢克诺夫),于同年11.8抵达目的地。8所示为使用清一次片的“伊尔蒂斯纪念碑揭幕”片。此片并未使用邮资片上邮资,而是于庚子拳乱期间由德国军邮局寄往德京柏林。该片销长框型德国军邮戳FELDPOSTBRIEF和上海德国客邮局1900.10.26戳,于同年11.30抵达柏林并销落地戳。

装饰花纹片版式多样,每种图案可以进行详细细分,分别有加盖18__者、加盖19__者、加印于工部书信馆片者、加印于清一次片者和图案单色印刷者(11)。另外,笔者还发现除了上海景色外,这套片中还有一种“胶州的问候(Grüsse aus Kiaochow)”。

其中的邮资片加印片让笔者想到了专题集邮中颇受欢迎的德国早期私人订购片。其因既有专题信息,又是邮资片属邮政用品而成为专题集邮者的心头好。不少系列价值不菲,如1900年左右发行的精美的“十则德国童话(10 Deutsche Märchen)”片,其旧片的市价已过500欧元一枚。永昌洋行发行的这套利用正规邮资片批量制作的美术片或可成为中国第一套私人订购片。

 

黑白图案片



图9  黑白片最早使用例:1898.7.21

据最早使用例和平均使用年份推断,装饰花纹片的发行晚于紫背片约一年。可能是由于装饰花纹片基本仅展示了民俗,永昌洋行几乎在同时又发行了一套黑白图样、侧重展现上海景色的片作为对应。这套片中较早者除了没有图案面左下角的永昌洋行标识且图案没有花边装饰外,其余格式和装饰花纹片几乎完全一致。稍晚些再版的片背格有所变化(10)。

9所示为此套中最早使用例:18987月实寄的“德国总领事馆”片(该领事馆原位于黄浦路上,1970年代末为造海鸥饭店被拆除)。该片上的票已不完整,应原贴有香港维多利亚像通用邮票胭脂红2仙两枚,于1898.7.21自上海寄往奥匈帝国Triste(今为意大利境内的里雅斯特),于同年8.30抵达目的地并销有落戳。

这套黑白片的种类颇多,目前所见计有十七种:上海老城厢著名茶楼(Berühmtes Theehaus – Chinesenstadt Shanghai)、花园桥(Gartenbrücke,笔者注:第一代外白渡桥)、跑马场看台(Grand Stand – Race Course)、伊尔蒂斯纪念碑(Iltis-Denkmal)、德国总领事馆(Kaiserlich Deutsches General - Konsulat)、外滩公园(Public Garden)两种、外滩巴夏礼铜像(Sir Robert Parker’s Monument on the Bund)、中国搬运工(Chinesischer Lastträger)、中国美女(Chinesische Schönheiten)、中国舢板(Chinesisches Boot (Sampan))、中国市场(Chinesischer Markt,笔者注:三角地小菜场)、中国音乐家(Chinesische Musiker)、中国婚礼游行(Chinesischer Hochzeitszug)、中国妇女和儿童(Chinesische Frau mitKind)、中国妇女和女孩(Chinesische Frauen und Mädchen)、独轮车上的中国妇女(Chinesische Frauen auf chinesischer Schiebkarre)。



图10  黑白图案片新背格使用例:外滩公园

10所示为使用新版背格(仅法文)的一例:景为外滩公园一隅。片贴斜加盖德国客邮票5分两枚,销上海德国客邮局1898.11.12戳,寄往德国海德堡并于次月18日抵达目的地。

相比前面介绍的紫背片和装饰花纹片,此套片可见不少空白未使用片。亦未见有加印于邮资片者。

永昌洋行除了发行这些常规的明信片外还发行印有类似图案的菜单等[4]。2017年在华宇春季邮品拍卖上更见到一片奇大无比,约有五倍于正常片之面积的永昌洋行片实寄片(LOT 1116 - 1899年上海寄柏林风景明信片,拍品编号3610511),展现的景象是伊尔蒂斯纪念碑揭幕(图案不同于装饰花纹片中伊尔蒂斯纪念碑),令人印象深刻。若说此片应归为以上三套片中一套,可能可以归入黑白图案片之中。

 

后来的永昌洋行



图11  极晚使用例:装饰花纹片,1931年

永昌洋行在十九世纪末发行了这三套风景明信片之后似乎就停止了这项生意,而继续专注于本行钟表、首饰和珠宝的业务。1900年,随着璧恒洋行片等风景片的盛行,上海风景明信片逐渐进入黄金时代,珂罗版明信片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照相版明信片和网点彩色印刷片逐渐加入并占据明信片市场。到了1910年后几乎已经不再看到永昌洋行片的使用。不过笔者也看到过一张在发行33年后的1931年还在使用的例子(11)。然而此时的上海市民早已不再竖着长辨、手执纸扇,在狭窄的马路闲庭散步了。收信人收到此片应就如同今天收到一枚1985年的上海明信片一样吧。


图12  夜色中的永昌洋行(约1930年)

永昌洋行所在南京路外滩口的这块地之后由于拆迁建造沙逊大楼,洋行在1926年曾暂时搬至江西路36[2](今中央商场处),一俟沙逊大厦造好又于1930[2]搬到南京路外滩老位置沙逊大厦一楼靠近南京路的一侧,直至1936年又搬至四川路659[2]12所示即为永昌洋行在沙逊大厦一楼时的夜景照片(箭头所指处即为永昌洋行,右侧附有店面特写)。此时永昌洋行已早不做明信片生意了。永昌洋行最后一次在字林西报行号录上出现是1941年。

永昌洋行发行的这一批三组片虽没有官方记载为上海地区的第一批风景明信片,但在笔者收集上海风景明信片的八年以来,所见最早的一批即为这批。另由于其年代较早,发行年份距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尚有时日,故留下不少贴石印蟠龙和伦敦水印蟠龙票的客邮华邮混贴佳片。其中加印于清一次片和工部局大花边片的装饰花纹片这一组更是可能开创了中国早期私人订购片之先河。笔者认为这批非官方印制的明信片很有潜力,有待和同好们继续挖掘。

 

参考资料:

[1] “永昌洋行 本行開設四十餘年專售各色金銀首飾各色鐘表千里鏡眼鏡打樣量天尺機器一切俱全 並修理打樣機器鐘表等物凡仕商賜顧者請至英大馬路黄浦灘第一號便是”,《申報》,1904-09-02,第12

[2] The 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 North-China Daily News & Herald (字林西报社), 1872, 1896, 1926, 1930, 1936

[3]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字林西报》),   1897 9 24 3

[4]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字林西报》),   18994 5 3


 

君弟:汉白玉

$
0
0

大理石,又名大理岩。质量上乘,硬度高、耐风化、色泽美、有方解石结晶的白色大理石俗称汉白玉,产于云南大理、河北曲阳等地,以北京房山大石窝镇高庄村所产者最受追捧。汉白玉非常适合作建筑材料与雕塑材料,需求量极大,现已限额开采,非重要工程不得使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明清皇室建筑大量采用汉白玉,至今仍然是美丽北京的一部分。无论是故宫的三大殿(J12021)、乾清门(J120322015214)、太和门(J1201),还是天坛的祈年殿(19971813154)、皇穹宇 (19971824)、斋宫(19971845)的台基、台阶和栏杆等,无论是天安门前的华表(94,图6J1201)、金水桥,还是是圆明园的大水法(FP1187)、远瀛观,或是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2008101589),都是用汉白玉或主要用汉白玉建成。此外在地坛、十三陵等处,汉白玉建筑也随处可见。


图10

皇家建筑讲究高、大、上,故宫三大殿坐落在一个超大的、高高的“工”字形台基上。三层台基连同精美雕栏、龙凤望柱等,皆是一色的汉白玉。保和殿(J1202)后面,三层须弥座高台正中,有一条皇帝专用的御路,或称云龙阶石。它用一整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长16.57米,宽3.07米,厚1.07米,重量超过200吨,为紫禁城石料之王。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太和门前广场的内金水桥(J120110),全系汉白玉结构。


图11



图12

天坛圜丘(199718311)分为内外两圈,四个方向均有汉白玉雕刻的棂星门,每组有三门,共八组二十四座,雅称“云门玉立”。还有故宫太和殿(201521212155)、天坛祈年殿)前一排排汉白玉的栏杆、一层层汉白玉石阶,都给人以强烈印象。


图13

北京香山琉璃塔(柬埔寨《北京古塔》第6枚,13)底座呈八角形,系汉白玉雕刻的须弥座。基座以及八角形塔座周边,还有汉白玉栏杆围绕。


图14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FP11914)为全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全部用汉白玉石建造。分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塔基外砌虎皮石)。在碧云寺内,还有孙中山汉白玉雕像。


图15

清华大学(2011-815)的二大门被视为其象征。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整体呈中式牌坊样式,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则矗立着两根陶立克式汉白玉立柱。


图16



图17



图18

从人民大会堂(41200915),人民英雄纪念碑(47,普1614),毛主席纪念堂等现代建筑中,也都可以领略到汉白玉风采。尤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的八幅浮雕:《虎门销烟》(J115216)《金田起义》《武昌起义》(90117JP99)《五四运动》(J37118JP77)《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全部采用房山汉白玉雕刻。


图19



图20

 


图21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成,也有汉白玉的赫赫功劳。如南北大门上方,均镶嵌着汉白玉雕刻的匾额(J22219)。纪念堂外面(J22120),不仅有汉白玉制作的平台栏板、平台石桥扶栏,还有在南北两面的台阶上,各有两条用汉白玉雕刻的垂带。纪念堂北大厅毛主席坐像(21)也用汉白玉雕刻。南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镌刻着毛主席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瞻仰厅也有一堵汉白玉墙,上面镌刻的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图22

北京宋庆龄故居第二展厅门口,有一尊端庄雅静的宋庆龄塑像(PP9822)正亲切地朝向观众。该半身像材质为汉白玉。故居汉白玉雕像不只一尊,在宋庆龄生平展序厅,就还有一尊坐像。


图23

国内许多地方都有采用汉白玉的古今建筑。如挺立于武汉汉口江岸的二七烈士纪念碑(J89123),主体材质为花岗岩,通高12.6米。高12米、宽1.5米的碑心石则是汉白玉。碑座四周,亦为汉白玉雕塑。


图24



图25

又如八一起义纪念塔(24PP70等)高高耸立于南昌八一广场中心,它是八一广场的灵魂,也被誉为英雄城城徽。北面以汉白玉镌刻着叶剑英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南面碑身用汉白玉雕刻的八一军徽,以井冈杜鹃石刻环绕,象征着美好的军民关系;广场中心南面,高高的升旗台非常显眼。升旗台北侧,有一方高大的汉白玉碑刻,碑刻上江泽民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25)彰显八一起义伟大的历史意义。


图26



图27

在海河的起点,高耸着一座26.4米高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此碑以18米高的大理石三角形碑座,连接着伫立于碑顶的汉白玉妇女——《海河的母亲》雕像(T97126)在河北省迁西县景忠山下,大黑汀水库引水隧洞九号支洞口旁,也挺立着一座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纪念碑用汉白玉建造,碑上引滦入津工程建设英雄群像(T97327)令人心生敬仰。


图28



图29

再如炎帝陵行礼亭前矗立的汉白玉碑上,镌刻着江泽民19939月题写的“炎帝陵”(199823228)。大理千寻塔(21229200082)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汉白玉佛像一尊。龛心还嵌着汉白玉梵文经一片。


图30

安徽祁门历溪五凤楼(30)原主人系明代御医王典,皇帝不但准其按圣济殿五凤楼形制建构,而且还亲赐汉白玉抱鼓石一对,以示恩宠。

隋唐时期,汉白玉就已被开采和利用。南唐李后主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玉砌,就是汉白玉砌筑的台阶。由此可知,南唐时,江宁(今南京)的皇家建筑已使用汉白玉这种建筑材料。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2期12—15页,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Viewing all 124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