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国:“世界蜜蜂日”和近期蜜蜂邮票
戴定国:推广集邮也要发奖
图1
今年第4期“海外网讯”的文章标题是“集邮网站也有竞赛”,本文题目是“推广集邮也要发奖”,两个题目之间有呼应的关系。前者评奖仅限于美国的集邮网站,后者包括了各国平面和数字媒体,只要有助于集邮推广,就有获奖的机会。前者举办过6届,后者也是6届。
谁来发集邮推广奖?
国际集邮推广奖似乎应该由国际集邮联这样的权威机构来颁发,但没有想到的是,组织评选和颁奖的是一家德国的邮票拍卖行克里斯托弗·盖特纳有限责任公司(Christoph Gärtner GmbH & Co.KG)。奖项全名是CG国际集邮推广奖(CG International Philatelic Promotion Award),其中的CG来自拍卖公司以及公司老板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克里斯托弗·盖特纳1964年12月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比蒂格海姆·比辛根,是德国的集邮家和著名拍卖师。他从9岁开始集邮,13岁参展,1983年还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邮票生意。1984年从高中毕业后开始创业,起初专注于卷筒票和小本票,并开发了邮资票品的报价系统。他的第一个报价表只有4页,但就像他的企业一样不断增长。1986年,他的邮集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辛德芬根邮展上展出。1989年,他第一次在巴黎参加了国际邮展。
从单打独斗到世界领先,他用了20年的时间。2004年,他在比蒂格海姆拥有了2700平方米的建筑作为公司总部后,正式创办了CG拍卖公司,从事邮票和钱币交易,并出任总经理。公司有60名员工,以及分布在美国、南美、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全球合作伙伴。他们的数据库中有来自140个国家的17.9万客户。2008年的公司营业额为900万欧元,仅仅过了8年,到2016年时已达到2880万欧元,是2008年的3倍。
在2006年6月28日和29日举行的第一次拍卖会上,盖特纳提供了5700件拍品,营业额达170万欧元。2007年9月的第四次拍卖会之后,他的公司成为中欧最大、以及全球第二大的邮票拍卖公司。2016年的纽约世界邮展共举办了6场邮票拍卖,CG公司是其中的第2场,在5月30日举行。这是CG公司历史上的第34场拍卖会,并于6月在比蒂格海姆·比辛根继续,提供拍品高达3.1万件,成交额达1200万欧元。图1是盖特纳的照片,CG公司供本刊专用。
盖特纳的胸怀和眼光在2013年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了促进集邮知识的推广,鼓励集邮媒体的发展,他在这一年首次设立了CG国际集邮推广奖。竞赛内容综合了印刷媒体、数字媒体,推广青少年集邮三个方面。CG奖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集邮界的呼应和认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参赛资格与奖励标准
图2
所有出版的集邮期刊(每个日历年至少发行一期)或新闻通讯都有权参加竞赛,出版方可以是研究小组、集邮社团、俱乐部、协会或出版社。参加者需要填写申请表(www.cg-award.com)。以2018年为例,提交的出版物必须是2017年11月以后发行的,应提交4份期刊给组委会。截止日期是2018年9月15日。组委会接受所有语言的集邮出版物,但如果是英语、德语或法语之外文字的出版物,必须提供以上三种语言之一的翻译。申请表必须用德语或英语填写。CG奖的标识有2种,一种是缎带背衬一本打开的书,突出此奖与印刷媒体的关联(图2),另一种简化的只用缎带(图3),后者也成为奖牌的构成部份。
评奖工作由德国、瑞士、比利时、南非等4到5名集邮高层人士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担任,给每一个参赛项目打分。第1、3、5届颁奖典礼于2013年12月6日、2015年12月3日、2017年11月30日在摩纳哥举办,第2、4、6届颁奖典礼于2014年10月24日、2016年10月29日、2018年10月27日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辛德芬根举行。
综合印刷、数字媒体以及推广青少年集邮的CG国际集邮推广奖分为10个等级。每一等级都有奖金和证书,前三名还有奖牌但颜色不同。一等奖的奖金为2000欧元(约合2300美元),二等奖1000欧元,三等奖800欧元,以下逐次减少100欧元,直到第十名为100欧元。另有两到三个特别奖,分别奖给数字媒体、多媒体表现、青少年工作或创新内容,有获奖证书,奖金从200欧元到1000欧元不等。
2018年CG奖
美国专题邮协(ATA)在本文再次亮相,它荣获了2018年CG国际集邮推广奖一等奖(以下简称CG一等奖)。“海外网讯”在上一期专门报道了ATA成立70周年(参见190529),在第4期介绍的集邮网站竞赛中,它是唯一6次参赛并全部获得金奖的得主。至此它连续三次出现在了“海外网讯”的文章里。ATA的2018年参赛作品是会刊《专题时代》(Topical Time)以及一本精美的出版物《神奇的集邮世界》(The Magical World of Stamp Collecting)。会刊的情况已在上一期做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图4
《神奇的集邮世界》是一本24页全彩色小册子(图4),向青少年介绍集邮。ATA青年活动协调员马利安·鲍曼对这本小册子做出了重要贡献,青年活动助理协调员艾米·迪瓦恩设计了这本小册子,内容包括许多有趣的集邮教育。小册子的售价仅4美元(寄费另加),ATA会员有优惠折扣,用来送给青少年或家里的孩子们。
这本小册子的资源得益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中西部集邮协会(MPS)的贡献,MPS是ATA的分会。出版此书是为了纪念MPS终生成员汤姆·普尔森和庆祝该协会在1893年8月22日的成立125周年。
图5
ATA曾在2016年以会刊《专题时代》获得CG二等奖,得分为80.2分,比当年荣获一等奖的德国青少年集邮协会出版的《青少年集邮家》的80.5分只差0.3分,离登顶仅一步之遥。这次如愿以偿,用持之以恒的努力获得了评委会的青睐,以87分的好成绩夺得一等奖。图5是在颁奖仪式上,ATA收到2000欧元的奖金支票和获奖证书及奖牌,左边是盖特纳,右边的发奖人是国际集邮杂志协会(AIJP)秘书长雷纳·冯沙佩(Reinervon Sharpen)。
图6
巧合的是,获得2018年CG二等奖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原来就是今年第3期“海外网讯”刚刚介绍过的德国“创意团体音乐”(参见190322)。“创意”以64页的季刊《音乐》得86分,比一等奖的只少了1分。“创意”出版的季刊一直受到评委会好评,在之前就屡屡获奖,例如2013年的二等奖(图6为获奖证书,由“创意”主席皮特提供)、2014年的三等奖、2015年和2016年的八等奖、2016年的数字媒体特别奖,以及2017年的二等奖。6年间3次荣获二等奖,其实力着实不可小觑。
图7
《上海集邮》因为在今年第3期刊登了介绍他们的文章而进入他们网站的“媒体报道”栏目(图7),是该栏目2013年建立以来第一份来自亚洲的集邮刊物。点击中国国旗左侧的英文“梅纽因音乐邮票奖”,可以看到第3期《上海集邮》的封面和5页“海外网讯”全文。
图8
获得2018年CG三等奖的是北德邮政区研究社团,得分85.67。北德邮政区成立于1868年1月1日,只存在到1871年。图8是联邦德国1968年9月5日为北德邮政区成立100周年发行的票中票,其中上面一枚邮票被用作该研究社团的会标。四到九等奖的得分从85.33到80.00,其中荷兰和德国两家邮协得分同为80.00,并列九等奖。德国汉堡的一家邮政史小组出版的一本1963-1993的邮政史得分41.33,垫底排名第22。
参与2018年数字媒体评奖的共有10家,获特别奖的是美国经典集邮协会,得分28.00,奖金1000欧元。获青少年活动特别奖是德国赫尔福德的“青少年邮友”,奖金750欧元。ATA仍以他们的会刊《专题时代》和小册子《神奇的集邮世界》获该类别二等奖。
图9
成立于1972年的印度古吉拉特邦集邮协会(图9)获创新特别奖,奖金250欧元。获奖理由是他们的“集邮平台”(Philately Reckoner)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应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邮票数据库,可查阅1947年印度独立后发行的所有邮票的详细信息,包括邮票图像、发行日期、说明文本等,功能强大,方便了所有集邮者、学生和研究人员。
前5届CG一等奖回顾
图10
由于受到参赛出版物语言文本的限制,非英、德、法语国家或地区的集邮出版物基本被排除在评选范围之外,例如许多优秀的中文出版物。但对中国邮票的研究并未排除在外。以2013年第1届CG奖
戴定国:推广集邮也要发奖(续)
图11
第1届的仪式上一共只颁发了三个奖,涵盖了三个方面,获奖者有证书和奖章(图13)。平面媒体奖金3000欧元给了FCP。数字媒体奖颁给了德国的邮政史网站(Phila Historica),奖金1500欧元,领奖人沃尔夫冈·马斯森从2013年以来一直出版关于邮政史的免费数字期刊。青少年集邮推广奖颁给了日本的Stampedia,奖金750欧元。但实际获奖的共有10家,例如上面说到的“创意团体音乐”获二等奖等。
2014年的第2届CG奖首次公布了全部参赛者的得分和名次,其中印刷媒体49家,得分从84.67到34.33,完全拉开了距离。获一等奖的是美国经典集邮协会。芝加哥收藏者俱乐部和德国“创意团体音乐”以79.67分和79.33分获得二、三等奖。14家数字媒体的得分从29到15分,特别奖由德国的www.bollatrice.de网站摘取。参加青少年评奖的5家,得分从16.67到9.00。
2015年参加印刷媒体、数字媒体、青少年活动评奖的有52、11、2家。在上一年获得二等奖的芝加哥收藏者俱乐部,以83.83分夺得2015年CG一等奖,奖金2000欧元。美国邮协研究图书馆获颁数字媒体特别奖,奖金1000欧元。德国汉堡的“青少年邮友”获青少年活动特别奖,奖金750欧元。参评的65家分别来自瑞士、奥地利、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以色列、美国、巴西、哥斯达黎加、印度、马来西亚、香港、南非和德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体现了CG国际集邮推广奖的国际性。
图14
香港邮学会以77.5分获得2015年CG六等奖的好成绩,呈交的是第19期会刊(图14),会刊每年发行一期。其名次甚至排列在第1届获一等奖的中国集邮研究社团(七等奖)、德国“创意团体音乐”(八等奖)、美国邮协(九等奖)、以色列邮协(十等奖)之前。其实,在第1届CG奖评选中,香港邮学会的第17期会刊(图15)就获得过五等奖的好名次。
图16
2016年第4届CG奖有41、8、3家参与三个类别的评奖。德国青少年集邮协会出版的季刊《青少年集邮家》得80.5分,荣获一等奖,图16是其2016年第3期的封面,庆祝德国青少年集邮协会成立60周年。美国专题邮协和芝加哥收藏者俱乐部得80.2分和80.0分,获得二、三等奖。德国“创意团体音乐”获颁数字媒体特别奖。奥地利集邮俱乐部协会获青少年活动特别奖。
参与2017年第5届CG奖印刷媒体类别角逐的有35家,其中美国报名的8家中有4家进入前十。芝加哥收藏者俱乐部继2015年之后,再度登顶,以88.67分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这个成绩也刷新了他们自己在2015年获得的83.83分,是所有6届CG奖中得分最高的。成立于1928年10月13日的芝加哥收藏者俱乐部,这次的参赛作品是一本介绍美国铁路邮件合同(1832-1875)的专著,图17是其封面的局部,全书1096页,全彩色,售价97.50美元,是该俱乐部出版的系列专业集邮文献第32本。
图18
美国邮协研究图书馆的期刊获四等奖,美国一家研究俄罗斯邮票的罗西卡邮协的会刊获五等奖,美国邮协的会刊《美国集邮家》得十等奖。德国邮政史网站继第1届之后,在第5届再次摘得数字媒体特别奖。获得青少年活动特别奖的是德国迈宁格邮票收藏家协会,他们出版的一本书详细介绍了该协会如何说服议员,并最终在2016年9月1日发行《濒临灭绝的农场动物 》小全张(图18)。
邮商赢利自然离不开集邮者,而在赢利之后如何反馈集邮社会,推动集邮和集邮媒体的不断发展,反映的是邮商的眼界和襟怀。CG国际集邮推广奖的设立和实施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林霏开:重读教授题词(上)
图1
近日,忽接原学林出版社社长雷群明电话:“老林啊,你有一批明信片,放我这里几十年了,最近整理东西发现,该还给你了!”好事情!恍惚有个印象,这批明信片不知借给谁了?原来在他那里。想起来是出版1988年《世界邮票小型张》周历,大雷要增添一些格言,拿去翻拍。周历问世后,大雷也喜欢集邮,更因明信片里有他的老师赵景深的题词,他想“留下玩玩”。这一留,就是30年。如今完璧归赵(归林),岂不妙哉。
回想这批题词明信片,诞生在1982年。正当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教育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尤其是知识分子,都非常兴奋。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文教记者,早在1980年,经过上下统一策划,开始采写一组100名上海教授的报道。名单是请市高教局推荐的,由我独自一人操作。最终,完成了67人。除了在电台新闻节目里播出,我还利用自己的渠道,另外写了20多篇专访,寄给香港《新晚报》的《人物志》专栏发表,据说影响不小。
那时候我业余在写2本集邮书(《集邮与欣赏》、《集邮长知识》),在采访教授之余,顺便请他们为集邮题词。《集邮与欣赏》书前,有若干专题邮票的彩页,在《名画题材邮票》页上,历史学家、美学家周谷城题词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图1)在《音乐家邮票》页上,作曲家贺绿汀题曰:“世界上任何音乐家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图2)在《童话和儿童题材邮票》页上,张乐平特意画了带红领巾的三毛像,并题曰:“邮票会带给我们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在《动物邮票》页上,遗传学家谈家桢题曰:“从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中,正确认识我们又在又不在里面,对提倡精神文明是有好处的!”(该题词写了2遍)。(图3)
图4
记得1980—1982年间,我曾多次造访周谷城教授,在他泰安路的小书房里相谈甚欢。屋里到处是书,书柜门上,还夹挂着好些等待晾干的、他应人之约而书写的条幅。那时,他还没有荣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起他同毛主席交往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我写了《周谷城其人其事》一文,连续两天在香港《新晚报》上刊登。之后,他接到海内外许多电话,十分高兴。知道了我集邮,他就写了挺大的1幅字送给我:“玩物不丧志,集邮亦成家。”(图5a)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上海举办个人邮展,就在周谷城的题词前留了影。(图5)
1982年的那批明信片,说明我开始重视“实寄”的意义。我请教授们在明信片上亲笔题词、签名、盖章,书写收信人姓名、地址,然后由我贴上普18面值2分(港口)邮票,寄给“林霏开”或“林霏开同志”收。您看,这些大教授,一个个做得多认真、多细致、多耐心呀。今天重读,觉得他们就像在陪小孩“玩家家”,令我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记者,既感动,又惭愧。
邮票是什么?集邮是什么?每一位教授题词,都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绝不像现在有的领导,题词还要秘书拟好若干条“套话”,挑一条,依葫芦画瓢。
下面介绍几位教授的明信片题词:
图6
赵景深(1902—1985) 作家、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1982年4月16日题词曰:“微型艺术是邮票,悦目赏心搜采劳。玩物不能丧志气,还须本职赶帮超。” (图7)同样的题词明信片,他寄了2次。
图8
谭其骧(1911—1992) 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4月13日题词曰:“扩大知识,陶冶性情,增进友谊,丰富生活。”(图8)
邝安堃(1902—1992) 内科学家,内分泌学家。1982年5月3日题词曰:“集邮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培养情操。”(图9)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5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
林霏开:重读教授题词(中)
图10
卢鹤绂(1914—1997) 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4月11日题词道:“开展集邮,欣赏艺术,了解世界发展概况,增进世界人民友谊。”(图 12)
图13
范绪箕(1914—2015) 力学家、航空教育家。中国无人机之父。享年102 岁。1982年4月13日题词曰:“通过集邮熟悉世界各地的史地、经济、文化、艺术,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图14)
图15
魏文达(1905—1994) 海商法学家。1982年4月25日题词道:“集邮是一项业余娱乐活动。邮票的图案是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文艺和其他各方面的集中表现。集邮者在集邮方面获得的学知等于熟读世界各国的大百科全书。”(图16)
图17
张作人(1900—1991) 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1982年4月14日注明“83岁”题词曰:“研究各国政治、文化、历史,邮票也是重要资料。”(图17)
杜明明:联袂绘封花开并蒂
图1
去年 “五一”刚过,丽水市邮协嘱我设计丽水绿谷少年邮局成立纪念封。我直接使用矢量软件手绘,一般来说,电脑手绘不易挖掘内涵,作品很容易出现空洞、呆板与枯燥,为使画面多一些生命力,少一点数码、机械时代的味道,优化艺术效果势在必行,我立刻想到了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会员、省邮协前专职副秘书长范征南。
我请求他帮忙绘制几个小学生的集邮形象。因我知道他擅长将人物和集邮元素进行艺术加工,这种匠心独运的手绘作品鲜艳明快、情趣盎然。范先生很快就发来了绘有九个学生的草图(图1),姿势活灵活现,切题而风趣。
图2
纸面手绘草图与范先生的设计创意是同步的,不过,我还是提出了一些想法:一是人物的上方最好画一些云彩,因为学校原名白云山小学;二是最右边那位应有一个人物与之对应一下,送信的小投递员为什么那么高兴,是不是应该有个收到信的小学生比他更高兴。当我收到成品时(图2),果然加了一个人物和白云。这样我可以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利用电脑软件,随意拆分,将人物安排到我预设的故事情节等背景图中了(图3)。
图4
其实,纸面笔绘难免存在一些偶然性,草图一旦定型,绘图者往往定势绘制出图像,而且不方便修改。去年6月,火车邮戳研究会请我与范先生合作设计一枚火车邮戳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封,当我收到范先生的纸面手绘作品(图4),除了火车头略有缺陷,有点像汽车头,其余都很满意,尤其是邮政车厢搬运邮包的工作人员绘制得细致入微,但仍需添砖加瓦,尽善尽美。电脑单体手绘是基于一定的实际图片素材,所以电脑手绘效果图会更逼真,而纸面手绘反映设计者当下作图的心情,所以纸面手绘效果图更具有艺术性,当修改后的电脑手绘火车头与后面两节纸面手绘车厢连在一起时,相当于将位图与矢量图连接在一起,反差过于明显。于是,我就将范先生的纸面手绘局部进行了电脑手绘处理,经电脑上色后,尽量使画面保持格调一致,颜色均匀。虽然将火车头修改成东风系列车头,但我还是让范先生画的火车司机坐在了里面,我要的就是纸面手绘这种生动、亲切、自然的感觉(图5)。
不论是纸面手绘还是电脑手绘,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各取所长,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共同的设计灵感和思维,各自独特的个性与情趣也分别被虚拟与现实的笔端记录下来。俗话说,事不过三,我又逢机会再请范先生出马。去年10月,丽水学院集邮协会请我设计丽水学院荣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纪念封,这次我请范先生根据丽水学院大学生邮局成立前的内景照片,绘制几个大学生营业时的形象,包括收寄信件、收寄包裹、集邮等(图6)。今年4月浙江省集邮协会邀约范先生设计“浙江省第五批‘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授牌”纪念封,范先生想到之前合作的设计图应该可以使用,上面加上活动标题即可。但是,两个活动同时安排在丽水学院举行,同一枚纪念封上不宜出现两个活动的名称,因时间紧来不及再设计新的纪念封,此时电脑手绘便可以迅速“救场”,我们分别以无人航拍机(图7)和无人直升机(图8)为区别设计了2枚纪念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一直好奇范先生绘制漫画时使用的工具,以及他对于纸面手绘与电脑手绘各有什么优势的看法,于是我向他作了采访,他说:“我平时画漫画,用签字笔勾画线条,之后彩铅加色,这是较为简便的方式。纸面手绘的造型可随心所欲,并具有生气即灵动性,但表现形式较单一。而电脑手绘的表现手法丰富,如色彩、图层的平铺及渐变等效果,用纸面手绘无法达到的。”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从这一方面来说,彩铅的效果图看起来更柔和,这也符合他的风格。
与范先生合作如此默契,关键在于他的纸面手绘就像是万能的空间解析图,不论是从造型、透视都可以奇迹般与电脑手绘配搭,这不能不说与他良好的设计修养有关,从他纸面手绘的留白可窥见一二。手绘封最大的乐趣在于“分享”,这种分享不是拿出手绘封展示它的独特性、唯一性、珍罕性,我们知道,相对于电脑手绘,一件精品的纸面手绘完成,需要倾注手绘者大量的前期准备和构形时间,作品又不能轻易复制,而经电脑手绘处理后,便能容易保存传播,经批量印刷成品后,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在纸面手绘与电脑手绘合作之路上,我在快乐协作中学习,在联袂绘封中成长,这也是我寻找范先生合作的初衷。
林霏开:重读教授题词(下)
图18
周志宏(1897—1991) 冶金与金属材料专家。中国金属学与金属热处理的带头人之一,中国合金钢与铁合金生产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4月19日题词曰:“小小的一张邮票,不仅是艺术品,而且是政治、经济以及古今人物的历史纪录。无怪集邮者爱不释手。”(图21)
图22
周原冰(1915—1995)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1982年4月注明“病中”题词道:“集邮不只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可以培养认真、好学、深思、爱美和科学态度等情操。但若是集邮的出发点不正确,也可以走向反面。”(图23)
您看,上述知名教授,无论文科或理工科的,都是思想界的精英,每一条题词都值得集邮者细细咀嚼,只有认真消化,才能获得营养。
这些前辈都到天上去了。周谷城(1898—1996)、谈家桢(1909—2008)、贺绿汀(1903—1999)、张乐平(1910—1992)都已作古。
在整理这些老前辈的题词与明信片时,不禁回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每一位都那样的亲切友善,诲人不倦,谆谆善诱,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譬如蔡尚思,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学术权威,高屋建瓴,见解独特,从不人云亦云。我在《新晚报》上发表了《蔡尚思快人快事》一文,他接连给我写了3封信。信中说:“我对港报刊出的大作《快人快事》一文,觉得内容较全面,合事实,而文笔也很流利,在近来报刊上出现关于我的问题的十多篇文章中是很突出的!承寄赠此文,我很高兴!”此人高头大马,声若洪钟,禀赋奇异,在厨房里置一农家大缸,一人深,每天入缸洗冷水澡,寒冬腊月,赤膊在院子里跳跃锻炼,因此,活到104岁。他以皇篇巨著如椽之笔,题写小小的明信片,令我诚惶诚恐。
此处删去238字,详见纸媒
譬如贺绿汀,谁不知道《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上海人谁不知道,“文革”中,他在电视实况转播的批斗会上,怒怼造反派,铮铮铁骨,大义凛然……1982年,他在家里接受我采访,爱妻姜瑞芝陪伴身边,在面向院子的客厅里,贺绿汀兴致勃勃地在钢琴上弹起了《牧童短笛》……最近整理他的题词,我发现,除了《集邮与欣赏》彩页刊登的那一句话,他还另外写了较长的一段:“音乐文化建设是建设我国精神文明很重要的一方面,要提高我们后代的音乐文化水平,就必须从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作起,因此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教学水平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图24)
图25
又如周谷城,他说做人要豁达,兴趣广泛非常好。他笑谈自己年轻时怎么爱玩,解放前在上海的大学里教书,每个礼拜天,他都要都坐火车去苏州、无锡游山玩水。看我听得入神,他哼哼唧唧地背诵起自己写的旧诗。背完不算,还找出宣纸,用毛笔写下,郑重地签名盖章送给我。这就是《游虎跑》:(图25)
二十年前作小游,西湖胜景此寻幽。风光今有添如许,岂止清泉引士流?
右旧作游虎跑七绝一首,书赠苗苗名记者,即祈指正。
一九八O年四月周谷城
“苗苗”是我儿子的小名。香港《新晚报》发表《周谷城其人其事》一文,我署的笔名就是“苗苗”。后来,周谷城手写的这一帧《游虎跑》,也被《新晚报》拿去制版刊登了,不过,抠掉了“名记者”3个字,显然他们对这玩笑的说法不以为然。
由于《游虎跑》,我才懂得周谷城对业余生活的一贯态度。会休息,才会工作。旅游、集邮,都是相通的。由此我才明白,为什么他那么快就理解我的兴趣爱好,并对集邮活动表示热情的支持。
周谷城说过:“当智慧超过需要时,幽默风趣就出现了。”与他谈话从来都不沉闷,他思维的敏捷令人佩服。“玩物不丧志,集邮亦成家”——他很容易地写出这么一句,不正是可供集邮界学习与遵循的至理名言吗!
市外集邮报刊对2019第二十二届上海集邮节的报道
《集邮》
2019年第4期 报道(配照片)
《集邮博览》
2019年第4期 报道(配照片)
2019年第5期 报道
《中国集邮报》
2019.3.08 第17期 头版头条 (配照片2张)
2019.3.12 第18期 头版 报道(配照片)
2019.3.19 第20期 二版 报道(配照片)
2019.3.26 第22期 头版 评论
二版 报道
2019.4.02 第24期 二版 报道(配照片)
2019.4.12 第26期 二版 报道
2019.4.16 第27期 二版 报道
2019.4.19 第28期 二版 报道(配照片)
2019.4.23 第29期 二版 报道
2019.4.30 第31期 头版 报道(配照片)
《集邮报》
2019.3.06 第9期 头版头条 报道(配照片)
2019.3.13 第10期 头版头条 报道(配照片)
2019.3.27 第12期 中缝 报道
2019.4.10 第14期 二版 报道
(云卿 整理)
《上海集邮》的老领导、老编者和老作者
儿童节前夕,《上海集邮》的老领导、老编者和老作者作午间小聚,闲谈没有预设的主题,但“三句不离本行”,免不了涉及邮政、邮票、邮刊、邮展、邮人的方方面面。
五人中,唐兄年事最高,本命年,属猪。我们谈到了生肖集邮研究会,唐兄是此会的顾问,定国是其会刊《生肖集邮》的专栏作家,会长兼主编曾要求他将外国生肖邮票发行的报道全部包揽下来,他认为应当发挥更多会员的作用,没有应承,却因支持邮会,主动放弃稿费。席间有人提到,就会员数而言,此会应是中国民间邮会之首,每年的会费收入也必然最高,属于邮会中的富豪,撰稿作者其实并无必要放弃劳动所得,哪怕当前中国邮刊的稿费对于像定国这样的人士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们五人中,当前“产量”最大的是定国,唐兄多年来一直赞赏他的多产,这次定国还透露了他不仅量多,而且速度也快。《集邮》第5期指定题目,要他写“世界遗产”,他要我们猜,是哪天给他通知的,我们都猜不着,原来,半万余字的邮刊文章是一天内完成的,他收到通知是4月17日,他交稿日期是4月18日。作为编者,既已要求作者“急就”,是不宜再限定交稿日期了,而作为作者,越是没有“截稿日期”的救急差使,越是不敢怠慢。
定国十分重视每年回沪来同我们四人会晤,毕竟他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情系集邮,世代集邮,已为集邮和还在为集邮倾注大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人,他以同我们会晤,作为一种享受。他每次都准备好现炒现制的纪念品,让我们签名,每人一份。
这次的签名引发了“品种论”。原来,除我之外,他们每人的姓名都是我的一倍半,有三个字,而且其中都有繁体字,又唯独“刘广实”三字,是全部都有繁简两种写法的。近年来,广兄在纪念封上签名,自有他独特的风格,三字竖写,放在信封的左下边。每次集邮活动,因为要求签名的人多,他的签名便拣笔画少的做,不知什么原因,这次的签名中,出现了个别繁体字,于是我们就说,他的签名有两种“版式”。具体一琢磨,何止是2种,“全简”、“全繁”是2种,三个字中,仅一字繁的,还有3种;二字繁的,又有3种,总共可有8种,现在不是有人在搞“签名集邮研究”么?收集广兄签名,大全套要追求8种,但这还只是竖写的,加上横写的,还可以有8种。汉字从前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果广兄的签名再玩这个,共有几种呢?你自己算吧!
定国准备的纪念封上贴了美国的“猪年生肖邮票”,邮票上有占据票幅地位不大的金色“猪”字和一头像狗一般地在欢快奔跑中的猪。但从首日戳上可见,美国的“年猪”不是pig,而是boar,他们引进东方文化,没有生搬硬套,而有自己的创造。
我们谈了许许多多,我来不及,也已没有精力在此和盘托出。只能跳过,直接写下本文的结尾,是一个注解:老领导是《上海集邮》创刊时,上海市集邮协会的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过这一职务的领导有过多位,但是作为集邮家的,仅此一位。老编者是我和广兄,我从创刊伊始就担任副主编,已届38年,虽有隐退的愿望,尚无歇息的日程,也许可创中国邮刊担任这一职务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广兄两度担任副主编,其实他是最早的策划者。
唐、李(或称林)、戴三位都是《上海集邮》的专栏作者,一位是持续最长,一位是产量最大,还有一位是海派味道最浓。其实我们五人又都是作者,只是都老了,希望能有新人“胜于蓝”。
多人赞赏了年初《上海集邮》李国庆研究半枚邮票的文章,从而也勉励了编者的胆识。
程宏谊:美国艺术三百年(一)
本世纪初,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当代艺术馆曾先后举办过一个名为“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的大型展览。展览汇集了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近120位艺术家的130余件作品。跨越了从18世纪初北美殖民地时代至21世纪初当代美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系统地勾画了美国艺术300年的发展轨迹。此次展览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从美国艺术自身的文化逻辑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认识美国艺术的机会。而从美国及世界各国发行的有关美国艺术的邮票上,也能让我们从另一个途径了解这个国家300年来走过的艺术繁荣之路。
生于1778年的伦勃朗·皮尔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成员,他擅长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创作,所描绘的人物多为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图1)。艾米·菲利普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作品中那种沉静安宁的气氛耐人寻味,他对画面色彩的处理也十分自信(图2)。当今研究美国民俗的收藏家们对菲利普斯的作品非常推崇。乔治·卡特林以表现印第安人题材闻名于世,他从1830年起陆续访问了多个印第安人部落,并在欧美举办印第安人专题画展,作品在英、法等国比在美国更受欢迎(图3)。作为一名作家,卡特林还出版了许多有关印第安人生活的插图书籍。约翰·詹姆斯·奥杜邦是著名的画家和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图鉴被称为“美国国宝”,其作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图4)。奥杜邦的画谱《美洲鸟类》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埃曼纽尔·鲁兹出生在德国,童年时期在美国度过,成年后回到德国。从1848年革命期间开始构思到1851年,鲁兹完成了巨幅油画《华盛顿渡过特拉华河》,他希望美国独立战争对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189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华盛顿渡过特拉华河》(图5)。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画家约翰·特伦布尔以油画的方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图6)。吉尔伯特·斯图阿特出生在一个苏格兰移民家庭,1792年定居美国。他是18世纪至19世纪美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创作题材主要是合众国新贵们的肖像,作品强化了所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笔法自然流畅。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玛蒂尔德·乔登斯肖像》(图7)和《约瑟夫·内博特肖像》(图8)都是他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斯图阿特创作于1797年的独立战争英雄和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肖像在美国广为流传,也是1美元钞票上那个华盛顿肖像的原型(图9)。以至于让人无法联想起另一个模样的华盛顿。作家约翰·尼尔曾说过:“我们现在一想到乔治·华盛顿,脑海中只会出现斯图阿特所画的华盛顿。”
威廉·哈内特专攻形象逼真的静物,特别是武器和乐器(图10、11)。批评家赞赏他在构图张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阿尔伯特·比斯塔特是一位出生在德国的风景画家,后移居纽约,曾多次到美国西部,专攻西部宏伟的山景,画幅尺寸宏大,在美国风景画领域有很大影响(图12)。出生于英格兰的托马斯·莫兰是一位风景画家和融刻家,他的众多风景画作品都是在美国的探险途中完成的(图13)。托马斯·埃金斯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早年在欧洲接受艺术教育,师从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热罗姆,擅长使用人体模特进行创作,他的肖像画作品以深入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内在真实见长,戏剧性的光线处理让人联想到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图14)。埃金斯最著名的作品《格罗斯的临床教学》因对外科手术的直观表现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图15)。约翰·辛格·萨金特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母是美国人。他先后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学习,跟随当时著名的肖像画家卡卢斯·杜朗专攻油画。在西班牙和荷兰旅行期间,他对委拉斯凯兹和哈尔斯的作品深入研究,受益匪浅。同时,他也对法国刚兴起的印象派艺术产生了兴趣。他擅长用欧洲学院派的高超技巧表现当时中产阶层生活的优雅和奢华,并尝试以简约、豪放的“印象派笔触”塑造形体,使画面显得生动而华丽(图16—20)。温斯洛·霍默与埃金斯一样,都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他还被称为“美国化”的画家。霍默早年以插图为生,记录过美国的南北战争。1875年以后才开始油画创作,主要表现海洋、捕鱼等题材(图21—23)。他的风俗画选材来自典型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平凡的题材中蕴含着美国人的先辈征服自然的精神力量(图24、25)。
19世纪末,美国的绘画创作开始受到来自欧洲的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西方艺术史上的“美国印象派”。学成于慕尼黑的威廉·蔡斯受印象画派的影响,画风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图26、27)。蔡斯还开办了艺术学校,培养了包括乔治娅·奥基夫在内的多名艺术家。查尔德·哈桑是美国印象画派的重要成员,他的艺术生涯是从插图画家开始的。作为印象主义的画家,哈桑的创作风格以温暖明亮的色调为特点(图28—30)。艾伯特·柯林斯是美国印象画派的早期画家,他的作品展现的是肖像绘画的光影表现力(图31)。与柯林斯同期的印象派画家还有西奥多·罗宾逊(图32)。来自俄亥俄州的约翰·特瓦赫曼早年曾在德国的募尼黑美术学院学习,景观和人体是他的专长,作品大多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辛辛那提美术馆收藏(图33)。爱德华·波特哈斯特在美国印象画派团体中是一位特色鲜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表现海滩度假人群为主要题材(图34)。工人出身的印象派画家威拉德·梅特卡夫以风景画见长,《更衣室里的芭蕾舞演员》(图35)是他为数不多的人物画之一,而画中人玛格丽特·海尔后来还成了他的妻子。美国印象画派的资深成员弗兰克·本森的作品则以阳光和色彩展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图36—38)。
在美国不算太长的艺术史中,像玛丽·卡萨特(图39)这样具有杰出成就而得到世界公认的女画家寥若晨星。1871年,29岁的卡萨特离开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定居巴黎,开始以印象主义画家的身份参加展览,作品的艺术风格特点鲜明(图40—43)。《莉迪亚在包厢》一画的模特是画家的姐姐,在表现剧院场面时,卡萨特会有意捕捉灯光明亮色彩生动的景象。此画展出后好评如潮,并被刊载在法国《现代生活》杂志上(图44)。收藏在波士顿美术馆的《午后茶》表现出卡萨特对安闲舒适、平易恬静的中产阶级生活的眷恋,画面和谐统一、温文雅致(图45)。被私人收藏的《床上的早餐》也许是卡萨特作品中最富柔情的(图46),完成此画时她已年过半百,但还没有结婚。虽然艺术造诣誉满欧美,步入晚年时,卡萨特却哀叹:“毕竟,女人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
程宏谊:美国艺术三百年(二)
图47
此处668字被指有XX词,只得删去(纸媒上完整)
理查德·安努斯基维茨是艾伯斯的学生,作品用紧密控制的几何形状和微妙滑动的色彩图形,创造出强烈而闪动的视觉效果,他的创作是后来的“光效应”艺术的前兆(图71)。作为现代派艺术的先锋,斯图阿特·戴维斯曾在“军械库展览”中展出水彩画。此后,他从写实风格转向抽象风格(图72)。20年代开始尝试拼贴艺术,追求简洁的轮廓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图73)。被称为“牛仔”的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主将(图74)。1947年,波洛克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就是将画布摊在地上,自己拎一罐颜料,拿一把刷子,然后在画布上走动,让颜色滴、洒或甩在画布上,形成他所谓的“滴画”(图75)。评论家指出:这种独特的风格具有自由的、忽视客观的、空间划界的特点(图76、77)。它们还认为是波洛克创造了“行动绘画”。生于拉脱维亚的马克·罗思科(图78)发展了一种完全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格,作品有两个或三个长方形,而边线则模糊不清,色彩也用得很有限。罗思科的作品画面很大,能够营造一种沉静、玄想的氛围(图79—81)。弗兰茨·克兰的画风具有独特的个性,画面以有力的黑、白、灰构成强烈的扩张感(图82)。
荷兰出生的威廉·德·库宁作为一个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被“行动画派”誉为创新者。他的作品色彩鲜艳,风格自由(图83)。正如画家自己所说:最令我满意的画都是闭着眼睛画出来的。在纽约土生土长的女画家海伦·弗兰肯泰勒于50年代第一次接触波洛克的艺术之后,就开始了抽象风格的创作,并发明了薄染技法,即在未上过浆的粗棉布上使用薄薄的颜料,创立了“大色域绘画”。该技法被诺兰﹑路易斯等众多美国艺术家采用,成为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色域绘画的过渡(图84)。罗伯特·马瑟韦尔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过美学教育,他的美学论文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理论的建立至关重要。他的作品画面色块巨大,体形抽象。作于60年代的《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图85)从文学、历史和个人生活中寻找灵感。1958年,43岁的马瑟韦尔在纽约与30岁的弗兰肯泰勒结为夫妻。阿道夫·戈特利布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这种倾向导致他的创作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作画过程中形成象形文字式的半抽象风格,用分割开来的剪影及神秘的符号,将平涂的形状与线条融为一体(图86)。
图91
生于德国的汉斯·霍夫曼也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领袖之一。1934年,他在纽约开办艺术学校,培育了众多年轻的艺术家。霍夫曼的艺术家箴言是:绘画意味着用色彩进行创造(图87)。女画家琼·米切尔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作品的特色是笔触短小交错,色彩非常鲜艳(图88)。在经过了众多风格的试验后,克莱福德·斯蒂尔选择了抽象表现主义。他的画往往作于巨大的画布上,形态完全抽象。乍看之下像是宁静的,但与光线交搭,会引起有迷惑力的紧张情绪(图89)。巴内特·纽曼的创作对后来的“色域绘画”影响很大,他的绘画是在巨大的画面上涂抹强有力的单色,中间并排的隐形线条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向通过画面(图90)。来自格鲁吉亚的阿希尔·戈尔基曾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布朗大学,定居纽约后,他学习图形设计并从事艺术创作。30年代,他从毕加索的现代风格中受到启发,用强烈的轮廓和明亮的色彩创作具有立体主义韵味的抽象画,从而被评论家称为第一代抽象表现主义者(图91)。
程宏谊:美国艺术三百年(三)
图92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艺术步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时期。新潮绘画、雕塑以及各种新奇的艺术形式纷纷登场亮相。乔治亚·奥基夫是美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表现半抽象风格的花卉著称,作品色彩鲜明,层次柔和(图92)。1917年,奥基夫在纽约的291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展,291画廊老板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是一位资深摄影家,他对奥基夫的才华给予了全力支持,1924年,两人结为夫妇。施蒂格利茨的摄影代表作中就包括了为奥基夫的双手拍摄的照片(图93)。奥基夫对都市景观和新墨西哥地形风貌的描绘画面新颖简洁,很受大众的赞赏(图94、95)。青年时期的查尔斯·德穆思是一位水彩画家,后受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成为美国的先锋派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词语、数字、图形等标志性元素,代表作《金色数字5》现被收藏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96)。马斯登·哈特利曾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到了1913年,他受到康定斯基的影响,完成了“自发的、下意识的、或宇宙般的抽象作品”。1915年,哈特利的好友、德国军官卡尔·冯·弗赖贝格在一战中阵亡。作为对好友的哀悼,他创作了一系列色彩艳丽的半抽象作品,将铁十字勋章、军旗、字母、数字等象征物混合在一起,这些被命名为《命运》的画作使哈特利成为了美国抽象画派的先锋之一(图97)。阿瑟·多弗是美国较早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画家,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美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抽象主义者(图98)。1958年,弗兰克·斯特拉从抽象表现主义转向一种极度简化、严格排列的风格,成为60年代极简艺术的前奏(图100)。阿伦·道格拉斯的创作受到《圣经》、黑人神明和非洲裔美国人历史学的启发,他将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和非洲雕塑进行融合,绘制的形体经过简化,并在风景或几何形式结构的建筑物中发生变化(图101)。吉姆·丹恩是美国环境艺术及偶发艺术的创始人,曾师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霍夫曼,他的作品通常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树木和“作为情感语汇”的心形标志,用以表达自己的独创性(图102)。
图103
“构成主义”雕塑家戴维·史密斯是铆工出身,受毕加索的启发,他成为美国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第一人,史密斯反复用隐喻手法刻画干枯、瘦削的形象和结构,表现贪婪、暴力等丑恶现象(图103)。生于希腊的卢卡斯·萨马拉斯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拜占庭艺术史,他的作品充满了痛苦、残忍和毁灭的幻想,并使用了针、刀片和其他可以穿孔和切割的物体,在感觉上高深莫测而又十分猛烈(图104)。唐纳德·贾德是“极少主义”的代表,他的理论是“单纯就是庄严、肃穆、凝重,从而获得震撼人心的力量”(图105)。乌克兰裔女雕塑家路易丝·内维尔森于1905年移居美国,1932年起作为墨西哥画家里维拉的助手参与壁画的创作。50年代起,内维尔森开始雕塑创作,她以制作雕塑化的墙面而著称,盒子、椅子等日用品成为她最常用的材料。她很重视作品的形式美,也强调宗教的奇异力量。60年代后,她还制作了大量室外环境雕塑,材料运用上扩展到钢材和铝合金,她在美国被誉为合成和环境雕塑的代表人物(图106—109)。
图110
日裔美国雕塑家野口勇(图110)热衷于抽象艺术创作,并涉足环境设计及室内装饰设计领域。他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纽约的曼哈顿广场等公共场所设计了雕塑公园,开创了大地雕塑实验的先河(图111、112)。
图113
亚历山大·卡尔德在全球享有盛誉。1919年,他开始在新泽西州从事工程技术工作,1927年转向艺术创作,之后受米罗、莱热和蒙德里安等人作品的启发,成为制作“大型抽象结构雕塑”的大师。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创造出奇妙的形状,以及雕塑在空间具有活动性。他的艺术为雕塑家打开性体验领域,并为雕塑同建筑的联系开创新的机会,从而被誉为“活动艺术”的先驱(图113—115)。
图116
20世纪60年代,新生的波普艺术引起美国艺术界的激烈争论,美国现代艺术领域上演了最为壮观的一幕。有人主张将波普排除在艺术范畴之外,但波普艺术家的口号是: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而应该等同于生活。乔治·西格尔于50年代从绘画转向雕塑,他的雕塑作品有完整的场景,场景内的人物都由真人翻制成石膏人像,放置在诸如加油站、公共汽车等僻静地方。这些白色人物面貌特征模糊,无奈和孤立的形象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异化状态,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图116)。杜安·汉森的箴言是:只要时间停止,处处都是雕塑。他的作品从不表现生活中充满欢乐的人物,也不再现欲望和激情,人们称他的雕塑具有“真实的抒情性”(图117)。罗伯特·劳申伯格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把实物放进自己的作品,他是当之无愧的波普艺术先锋人物。作为一名波普艺术家,劳申伯格致力于各种试验,包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电子学,成为“艺术和技术试验社团”的创建人(图118、119)。
图120
罗伯特·印第安纳以文字和符号作为创作元素,他的公共环境雕塑作品《LOVE》于1973年被当作主题素材,登上了美国首次发行的《情人节》邮票(图120)。托姆·韦塞尔曼(图121)试图在真实的世界和艺术的世界之间造成张力,作品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性意识,常常让人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女人(图122)。来自瑞典的克莱斯·奥尔登伯格自1968年起使用木材、石膏等材料塑造属于美国文明的大型手工制品,他把汉堡包、羽毛球、木夹子、坐便器等都做成了“雕塑作品”,既有讽刺意味又有令人迷惑的效果(图123、124)。罗伊·利希滕斯坦(图125)的创作是从抽象主义转变为波普艺术的,他将杂志上被人随看随扔的连环画作为自己的创作元素。利希滕斯坦说:我运用的只是别人的作品,但这是一个属于我的作品,因为那是我的风格(图126—129)。波普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是来自匹兹堡的安迪·沃霍尔(图130),他的作品既像是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又像是杂志之类的印刷品。沃霍尔还利用丝网印刷技法制作著名人物肖像,包括猫王、切·格瓦拉、玛丽莲·梦露等(图131—133)。此外,坎贝尔汤罐也是他热衷于表现的题材(图134、135)。由于沃霍尔将艺术做得最不像艺术,他因此而成为知名度最高的波普艺术家。
图136
有人说乱涂乱画是小孩子的行为,但基斯·哈林却以此为乐,他把自己的画作涂抹到纽约的地铁和各种公共建筑的墙壁上,在警察眼里,这种行为与随地大小便没什么区别。哈林模糊了不入流的街头艺术和陈列在美术馆里的经典艺术品之间的隔阂。他的作品《儿童收容所墙上的涂鸦》(图136)还登上了法国的《艺术系列》邮票,成了自己的艺术名片。纽约是一个百态丛生、无奇不有的城市,海地移民让·米歇尔·巴斯基亚,一个游荡在纽约街头的小混混,一个从未进过专业美术学校、连高中也没有毕业的失学青年,竟然在20世纪80年代,奇迹般地成为西方艺术圈里炙手可热的大艺术家,成为迄今为止进入美术史的唯一一位黑人画家。20世纪70年代后期,巴斯基亚开始混迹于地下涂鸦爱好者的聚集地,他的艺术天赋在涂鸦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1980年,巴斯基亚在时代广场举办的反正统文化的画展中脱颖而出,开始了他毁辉煌而又短暂的艺术生涯(图137—139)。
波普艺术和涂鸦艺术的社会效应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即当代人敢于展示自己琐屑的世俗生活,鄙夷高雅,认同渺小。
黄敦:“黔1”汇票
图1
1949年5月贵州地区启用“银元汇票”,汇票利用旧国币D.一139x二联式汇票,所用汇兑印纸为加盖印纸,原票共5种,为中信版1分、1角、5元、50元、和香港商务版1元,加盖“银元/贵州邮区”,按国币汇票的方式贴用,汇票上的发汇专号,各发汇局都从“黔1”开始编号,也就是说每个发汇局都从“黔1”开始编号。“黔1”就是各发汇局首日首件汇票的编号,我收集到3张编号为“黔1”的汇票,供读者参考。
图1为1949年5月24日由瓮安汇贵阳,汇款银元4元,注明折收金元券1040万元,贵阳5月28日兑付。此汇票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銀元汇票。
图2
潘立勤:《旧时上海的城市发展(1899-1943年)》图画明信片邮集编组体会
图1
一、学习规则,在有限素材中,确立合适的主题与纲要
规则强调:参展者将所收集的素材,按照展出计划进行编组。展品须有一个包括标题和计划在内的前言页,显示展品结构和逻辑发展。展品的标题、计划及其内容应分类合理,文字说明紧密结合计划。在保持故事性和素材平衡的前提下,标题应贯穿于整部展品。
1,几经修改与斟酌,最后确立较为妥当的邮集题目;
本人目前收集的老上海明信片只有700枚左右,其画面无非是常见的外滩、南京路、苏州河、黄浦江、老城厢及龙华塔,还有一些有关交通发展、城乡风貌及其他街区的,五框邮集至少需要素材158片,编组邮集时挑选余地极其有限。
首先想到的题目是《那个年代的上海---晚清民国明信片集萃》,因为它可以涵盖任何一张描绘老上海的明信片;纲要分为8章24节,把老城厢、黄浦江、苏州河、外滩、南京路、其他街区、交通发展以及城乡风貌一一展示,而后感觉不妥,因为没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突出邮集的故事性,只是一种老上海题材明信片的堆砌与罗列。
同时觉得题目与有关书籍雷同,于是将主题范围缩小并修改为《晚清民国时,上海城市的拓展(1890-1940年)》,变为6章18节,但在摆放贴片时又发觉6章节在五框内展出时,阅读不很方便,于是再次把章节缩为5章15节,每一章一框,便于阅读。另外,对城市的“拓展”一词也进行了推敲,上海的发展并不是在老城厢上的拓展,而是在老城区郊外另行开拓的,用“发展”一词更为贴切。最后定稿为《旧时上海的城市发展(1899-1943年)》(图1)。讲“城市发展”,引申出上海今日的繁荣与发展,其实也是有基础、有根基的,是与“旧时的发展”一脉相承的。
2.预埋故事线,让纲要与前言的描述与素材一一对应;
在前言中写到“几经战乱以及不断改造更新的城区建设所体现出的包容性、持续性、流通性、开拓性,也同样表现在明信片的画面上” ,而后在纲要中的编组次序上,除了第1章介绍了上海开埠前的“上海的县城与郊外”来铺垫当时的现状,第2章用城市建筑来讲它的“中西包容”,第3章把交通工具来呼应“持续发展”,第4章写商业模式对应“并存流通”,最后第5章让城区规模印证了“逐步开拓”。
在选用素材时,发现老上海的明信片几乎都为当年在中国的外国人所拍摄、和印制,尽管反映一个世纪前外国人的视角和审美,但它却具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其实,老照片的价值是后人才发现的。而明信片上照片的价值在当时就已经被认定,因为只有记录了非常典型的生活画面,表现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主要的历史场景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世界摄影艺术水平的照片,才有可能被印成明信片。
3.完善六要素,才能全面展示邮集的展品
根据规则规定,“前言页—构思与计划(10分)”,在讲座上,老师举例告诉我们,完善六要素,才能全面展示邮集的展品。即:题目前言纲要重点提示 要点参考文献
在完成上述6项的基础上,再放一件能吸引眼球的素材就更加完美了。
在编写前言页时,考虑到所选明信片的珍罕性不够,就没注明“重点提示”的要素,同时感觉前言页上的文字太多也没标注“要点”,因而在北京展出时被扣分。
通过上海、北京的参展,我深深地认识到,对FIP规则学习理解的重要性。既然参加竞赛类邮展,就应该把握住各种加分机会和可能。因而在修改和翻译邮集参加武汉世界邮展时,就需要充分完善“六要素”、全面清晰展示邮集的展品。
二、学习规则,在有限素材中,挑选适用与主题有关联的明信片
评审规则明确告知“所有展品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政府相关规定,尊重国情民意”。
1.剔除违反规则的素材,选用合适的明信片。在老上海片中,有许多是日本军邮片,原来因缺少素材,就收集补充了一些。日本军邮明信片作为研究可以,但不能参展,这个容易理解;另外日本客邮局印制或贴用的邮票上,会印有小小的“支那”辱华字样,这也是不能用在邮集上的。因而我尽量不选用日本的明信片,实在要用时,就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坚决剔除类似的素材。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汪伪政权印制或使用过的明信片,同样不能用在邮集上。
图2 把明信片分门别类
三、理解规则,在大量文字资料里,挖掘有意义的专题知识
在编组邮集时,尽量做到让素材说话,同时让专题知识围绕明信片展开,两者相辅相成。
1.如第3章《旧时,交通工具持续更新》,用16页贴片分三个小节来叙述上海城市发展的持续性。
3.旧时,交通工具持续更新:
3.1水运,造就了民族工业
3.2港口,吞吐了南北货物
3.3汽车,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特别在表述车轮的滚动到推动城市快速发展时,第3小节用一组明信片的画面,可直观看到上海随着时光的推移,交通工具一步一步持续更新。
图3 独轮车涌进上海
1855年引进外国马车(图4),1862年苏北独轮车(图3)涌进,结束了上海“有舟无车”的年代,1869年自行车进入上海(图3);1873年从日本传入黄包车(图4);1901年汽车的引进,是上海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
图4 外国马车与黄包车
1901年汽车的引进,是上海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图5)的开通;1914年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图6)启用;1922年公共汽车(图6)在上海运行;1934年双层公共汽车出现在上海街头;……汽车的引进,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看到上海外滩停放的各式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俨然在参观世界汽车博览会一样。
2.编组第4章《旧时,商业模式并存发展》时,在查找权威资料后,消化并连贯表述“百货公司在南京路兴起”,向观众展示了南京路的发展过程,也看到南京路的东段、中段、西段在不同时期发展特色。
图7 南京路东段商店
如东段为早期的商业中心,惠罗、福利、汇司、泰兴(图7)被称为前四大公司;中段为传统有特色的店家;而南京路西段,1914年先施公司(图8)、
1918年永安公司(图9)、1926年新新公司(图9)、1936年大新公司(图10)四大公司相继开业。上海的百货业最后在广东商人的推动下,民族商业占据了“十里洋场”南京路。
3.反映旧时上海繁荣的重要场景还有:上海跑马场的不同画面,当时因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战争等原因,造成人口大量涌入,使租界地价不断上涨,跑马场的三次搬迁修建,租界范围越来越大,租界面积逐渐扩张。
据资料统计:1937年上海共有商店86,639家,商业繁荣的盛况前所未有。1843年上海开埠后的100年间,人口从20万增长到400多万。上海拥有很多工厂,并占据了当时全部外国在华投资的三分之一。那时的上海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重镇与经济中心。
1. 根据规则规定明信片知识和研究项目主要内容:出版发行者 图画摄影者印制方式 发行方式邮政使用
在对所选用素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明信片知识。
例:对右边拓展页上图明信片研究的表述
名称:理查饭店
出版:上海礼查饭店
版式:珂罗版
年代:19世纪90年代
格式:无分割线
邮政:贴德国客邮10分,
1900.12.2上海寄
往德国;1901.1.19
德国柏林落地戳(图15)上海理查饭店
无论对素材的专题知识,还是明信片知识,参展者都要有一定的研究,一定要在展页上写点什么,一旦出现空白,就会是:“无文字即无研究”,而面临评审员的扣分,编组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用图画说话,让人感觉选用的素材比较珍贵,同时写清楚实寄片的邮路。
3.我编组的邮集能得到较高的分数,个人认为除了采用的素材中早期实寄片比较多的因素外,还有就是在对贴片结构布局上文字所占比例在70%以内,素材的安排也比较统一:采用了两横式、两竖式、或上横下竖式、或上竖下横式。
图18 两横式贴片
图19 两竖式贴片
文字位置也相对固定,这样便于观众阅读,给人一种观赏的美感。
云卿:被称为浓缩版抗战史的家史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航空挂快信封,封面除了书写收、发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外,另注“航空快”字样。封背贴大东二版孙中山像10000元邮票1枚,符合1948年2月7日至2月29日间的邮资(信函2000元/初重20克,航空3000元/20克,挂快5000元,合计邮资10000元),销1948年2月24日 上海“廿三”中英文三格式阿拉伯数字日期点线戳,并盖有1948年2月26日 北平“(快)”中英文三格式汉字日期实线到达戳。背面也有一句附注“若已返津请转天津为荷”,还盖有不太常见的竖式有框“请寄航空邮件”业务宣传戳。但是仔细研看,你会发现这是一枚充满故事的信封。
发信人是抗战名将孙连仲将军的长子孙湘德,提起孙将军,很自然就会联想起血战台儿庄的故事。1938年春,日寇企图沿津浦线南下攻占徐州,孙连仲受命率第二集团军赶往台儿庄增援。3月24日,日军三个联队约五六千人在飞机、坦克和重炮配合下发起猛攻,孙连仲亲赴前线指挥,命令士兵坚守阵地,决不撤退。此后数日,敌军依仗其武器装备的优势,在白天开战,中国军队防御后则在黑夜发起攻击,双方由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4月3日,日军攻占台儿庄东南门后,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中国守军死伤惨烈。孙连仲的部队坚守南关,集合所有人员,连炊事兵和担架兵都一并参加,组成敢死队,夜袭敌军。4月6日,援军赶到,我军内外夹击,大败日军,获得全胜,史称台儿庄大捷。此役中,孙的西北军武器虽劣,但官兵勇于作战、不怕牺牲,2万余名将士牺牲14000多人,歼敌万余。
收信人是孙湘德的夫人宋景宪,宋哲元将军的二女儿。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三天,宋哲元便率领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命率29军移驻北平以东一带。 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并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分三路向热河进攻,宋哲元指挥全体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战士们以大刀与日军展开拼搏,消灭日军6000余人,喜峰口大捷威震全国。以此战为背景而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全中国,鼓舞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勇敢地冲上战场,加入抗战的队伍。
孙、宋两家的历史与抗战息息相关,卢沟桥事变,是宋哲元打响了第一枪;抗战胜利后,则是孙连仲在北京太和殿主持受降典礼。抗战时期,孙湘德在天津曾加入抗日杀奸团,并亲手暗杀汉奸。后来他进入黄埔军校成为十七期学员,并参军担任校官。抗日杀奸团的成员中,还有他青梅竹马后来成为妻子的宋景宪。他们的家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抗战史。
戴定国:猪年里发行的非生肖猪票
安邦:瑞典小全张纪念登月50周年
图1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成功登月。今年是登月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行邮票来纪念人类历史上这一重要里程碑。图1是瑞典5月9日发行的小全张,含3枚29.8×40.6毫米、面值21克朗的邮票,用于50克以内国际信件。小全张右上方为瑞典文“登月50周年”。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36层楼高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搭载了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3位宇航员飞向月球。小全张中的第1枚邮票记录了烈焰熊熊、火箭升空的瞬间,发射现场有上百万人共同见证,全球有创纪录的6亿人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第2枚邮票表现登月舱。7月18日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哥伦比亚号”指挥舱进入“鹰号”登月舱,科林斯留在阿波罗11号环月飞行。7月20日是预定登月的一天,登月舱与指挥舱实现分离,在美国休斯敦时间下午4点17分43秒着落月球。下午10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的靴子接触到了月球表面,他的名言从那一刻起永载史册:“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奥尔德林负责测试月球表面的风化层,其中需要他在细沙似的月面上踩出一个脚印并拍照记录。这张举世闻名的脚印照片成为第3枚邮票的画面。小全张的背景是从月球上看到的冉冉升起的蓝色地球。
在各国的登月50周年纪念邮票中,瑞典的独树一帜,3枚邮票中有2枚的照片(图1中、右)来自瑞典制造的哈苏相机。维克多·哈苏(1906-1978)是哈苏相机公司的创始人,1941年受瑞典军方委托,制造了第一台军用航空相机,1948年又推出第一台民用相机。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的重视。人类首次登月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而且从1969到1972年间的所有登月任务都使用了哈苏相机,它所捕捉到的月球以及地球的图像为人类前所未见。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见证并记录了人类发展史上许多永恒的瞬间。它和沃尔沃汽车一起,被称为瑞典哥德堡市的骄傲。
瑞典登月小全张的精彩演绎到此还没有结束。5月29日到6月2日,斯德哥尔摩2019国际邮展在斯德哥尔摩的海滨会议中心举行。这次邮展是伦敦皇家邮学会庆祝成立1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环,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该会会员受邀担任这次邮展的评审。瑞典为此发行特别小全张来庆祝(图见本期封面)。它并不是图1的加字张,尺寸和边纸装饰均不相同。
首先,特别小全张的右上角有两行文字,第一行与普通小全张相同,但颜色改为金色,增加的第二行用金色印刷的“Stockholmia 2019”(斯德哥尔摩邮展2019)。其次,特别小全张增加了上下边的胶片边饰,以突出哈苏相机在人类首次登月中发挥的作用,尺寸为130X90毫米。即使去除这两条边饰,特别小全张仍然要比普通小全张(130X70毫米)略宽。第三,特别小全张只在邮展会场出售500枚,但订购瑞典小本票/小全张的长期订户将会在8月22日与其它邮品一起收到。
瑞典邮政为斯德哥尔摩2019邮展准备了两种特别邮品。除了上面介绍的特别小全张外,还有一种名为“聚焦空间”的纪念信封(图2),编号发行1500个,售价249克朗。封上贴特别小全张外,另加2枚瑞典以往发行的空间题材邮票。其中上面1枚在1984年10月13日发行,纪念瑞典空间研究所的维京卫星项目。下面1枚是著名雕刻大师斯拉尼亚的作品,在1994年5月11日发行,纪念用于登月的瑞典科技和人类登月25周年。特别小全张和2枚老邮票均盖销2019年5月29日斯德哥尔摩邮戳。
武玮璘:上海中期邮资机改制为近期邮资机的实例
图1
我国邮资机业务从1980年至1999年为中期阶段,2000年至今为近期阶段。中期符志的邮资戳下格为“邮资已付”字样(图1),近期符志的这一部位已由机号取代(图2)。
1999年1月,国家邮政局决定逐步取消邮资已付戳,改用邮资机处理大宗邮件,并决定推行邮资机符志的新格式,开始了我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近期阶段。1999年7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邮政日戳有关规定变更的通知》,具体规定了新式邮资机符志的式样,并按“旧机旧式样,新机新式样”的惯例实行。
通常认为2000年后启用新型邮资符志,均由其后购置的新邮资机盖印,而1999年前购置的旧机继续使用旧式符志,直至报废。然而笔者发现,某些地区的一些中期邮资机虽在近期阶段继续使用中期符志,但不久它们即陆续被改制成新式符志。
图3
笔者之所以会注意到这类邮资机的改制,是因为时常发现“成对”的符志,其式样十分相似:机型相同,日戳地名相同,邮局名称相同,戳号相同,邮资机的机号也相同,似乎出于同一台邮资机。如“上海/ 丽园路1 / 沪(A6)”符志(图3,上为中期,下为近期,本文下同),都由上海丽园路邮局配装1号日戳的邮资机盖印。
笔者为此查证,终于得到《全国邮资机资料库》证实。上述资料库由国家邮政局编制,在网上发布,其中并有《邮资机基础资料汇总—上海》(下称“汇总上海”)。由此可知,盖印“上海/ 丽园路1 / 沪A6”符志的是一台必能宝U561型机,购置于1999年。购置当时、启用初期使用中期符志,此后改制为近期符志。邮资机经改制使用后,就再也见不到其盖印原来的符志了。
据此,笔者通过寻找“成对”的中期、近期符志,发现改制情况多出现在北京、上海、河南、山西、黑龙江等地。本文仅以上海为例,介绍必能宝机改制实况。
图4
市西区局外滩支局“沪(B2)”机1999年5月和2000年2月的符志(图5)。特别的是改制后机号仍保留括号,日戳左右两侧设有墨块。曹阳新村支局“沪(B8)”机1999年8月和2008年4月的符志(图6)。以上2机都购置于1998年。
图7
市北区局的改制较多。杨浦支局“沪(C1)”机为购于1999年的U571型机,其2000年12月和2002年11月的符志(图7)。杨浦支局“沪C2”机为购于1998年的E211型机,2001年6月仍在使用旧式符志,2007年10月已改制(图8)。闸北支局“沪(C3)”U571型机,购于1999年,其1999年6月和2001年9月的符志(图9)。
图10
金山区局石化支局“沪(O1)”U561型机,购于1999年,2009年6月尚未改制,2012年3月所见新式符志(图17),日戳取消了区名“金山”字样。原先上海市郊区县局的邮资机日戳都带有区县局名,2008年起才取消日戳中的郊县地名。
图18
宝山区局翔殷路支局“沪(S2)”U561型机购于1999年,2001年10月已被改制(图18)。其后此机被调至商函部门使用,日戳局名改为“宝山商函6”。翔殷路支局“沪(S3)”机(图19)与“沪(S2)”机是“兄弟”机,购置年份、机型相同。
上海改制的邮资远不止上述近20台。改制机的机型大多为必能宝U561型(图4)、U571型(图7)、E211型(图8)与Paragon型(图13),主要是U561型。1999年以前购置的邮资机,以必能宝公司的各种机型为主,也包括瑞士哈斯勒公司的一些型号,但笔者没有找到一台被改制的哈斯勒机。由“汇总上海”可见,2006年上海仍在使用的哈斯勒型机已所剩无几。
上海改制的机型与其它地区不同。河南、黑龙江与山西三地为法国新邮公司的5400型机,而北京地区为哈斯勒类、必能宝类与新邮类等几种型号。
上海邮资机的改制时间有些相当早,有些十分晚,如外滩支局“沪(B2)”机在2000年2月即被改制(图5),而金山石化支局“沪(O1)”机直到2012年3月才见改制(图17),没有规定统一的时间。
综上所述,1999年后,上海有部分邮资机被改制,虽然有相当数量,但与新购置的相比要少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机不断投入使用,老机相继报废,改制机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近几年来,中期机已几乎全部报废,改制机在邮政业务中的使用已成为历史。
施邑屏:北京2019图画明信片研讨会与讲座感言
图1
今年2月23日至24日,笔者应邀参加全国集邮联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举办的图画明信片研讨会与讲座(图1),收获良多。这是全国集邮联为做好2019中国武汉世界邮展的筹备工作,为提高我国参展邮集竞争力和评审员水平而举办的一次重要活动。
一、研讨会与讲座内容精彩
杨利民等ACPF主要领导,FIP主席贝斯顿,FIP名誉主席、中国2019世界邮展顾问郑炳贤,FIP副主席吉曼尼斯,FIAP主席普拉科吉拉凯特,FIP邮展评审员杰夫朗与夫人珍妮朗(新西兰),FIP理事Yigal Nathaniel(以色列),FIP邮展评审员陈永泉、陈为乐、陈罗杰(以上新加坡)、李曙光、焦晓光、杨桂松、李知非、张巍巍、陆游、施邑屏、常珉(以上中国)以及我国的部分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和邮集作者参加了23日的研讨会和次日的讲座。
图2
研讨会上杰夫朗(图2)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图画明信片集邮的历史、概况和各项评审规则,图画明信片专家珍妮朗其后也作了精彩演讲,并和杰夫朗一起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她还带来了一部3框图画明信片展品供大家研讨。
会场两旁展示了11部(54框)来自中国、新西兰、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图画明信片展品。在讲述FIP评审规则时,杰夫朗还选择了新西兰1部,法国1部和中国2部展品,邀请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分4个小组进行实际打分,考查并提高他们对图画明信片评审规则的理解和评审能力。
图3
图3a
图4
本次研讨会和讲座的一个特点是应邀专家和评审员、邮集作者能够一起在展框前进行评审实战练习,一起探讨展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大家感到效果佳、收效大。图4是郑炳贤在展品前与中国邮集作者进行指导和交流。
二、收获与感言
图画明信片邮集经FIP理事会批准,将在武汉世界邮展作为竞赛性展品展出。FIP关于图画明信片展品的评审规则和指导要点同时在这次北京召开的FIP理事会上进行讨论。下面与邮友们交流并探讨参加本次研讨会和讲座的一些体会,对于图画明信片的起源及历史等就不在本文累述。
1. 图画明信片的定义和展品分类:参加竞赛性图画明信片集邮展览,首先要了解图画明信片的定义,即什么是适用的素材。图画明信片展品是收集可以用于邮政寄递的、并带有图案面的明信片,它分为:
1)实寄的图画明信片
必须是经邮政寄递过的图画明信片。
2)未实寄图画明信片
其格式面应印有表示该片是用作邮政直接寄递的格式,如印有文字“明信片”、书写地址的线条、贴邮票的框线及其他相关标记,表明该明信片可以不用信封即可邮寄。图画明信片的大小及形状可以各异。
各种邮资明信片、邮资加印片、手绘明信片、极限片都不是图画明信片类展品的适用素材(但这次FIP专家指出,1930年之前的极限片可以作为图画明信片素材使用)。图画明信片的材质可以不同(如可用铝质、皮革、纸质及木材等)。此外,一些图画明信片的原始档案材料也可使用(如图画明信片的原始照片等也可与明信片一起展示)。展品中应展示原版的图画明信片,而后来再印制的再版的图画明信片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使用。
关于图画明信片的尺寸问题,记得在上海邮展的评审中,也曾遇到大尺寸(普通图画明信片一倍大小的片)的问题,对此笔者与杰夫朗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只要背面有图画明信片的格式,大尺寸的图画明信片也可以展示。
图画明信片展品的分类包括:
1)一个地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2)专题类方式。
3)专门课题或研究(摄影师、艺术家、印制者、印制过程或印制材料等)
4)其他适当的方法。
不同的分类将导致展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图画明信片类展品的评审:
目前 FIP关于图画明信片的评审标准如下:
构思,计划(10分)和处理(20分) 30分
知识和研究 35分
品相(10分)和珍罕性(20分) 30分
外观 5分
总分 100分
这次我们在评审时,都是先从外观(5分)开始的。中国的几部展品大多使用一框16个贴片,基本上每张贴片上放置2枚相同排列方向的明信片,有的5框贴片全部一个式样排列。而FIP专家认为展品的排列要能够吸引观众,布局要有一些变化,不要千篇一律。
在一个展框的一行里,可以用4张贴片(标准贴片),也可以用3张或者2张中或大贴片排成一行。还可以用混合的方式,如2张标准贴片加一张大贴片排列成一行。
在明信片边缘画上框线或加上衬纸可改善视觉效果。需要时也可以在贴片上适当的画上地图、插图等,但不能太多。
评审构思、计划(10分)时,展品应按照上述的图画明信片分类进行构思。每部展品必须有一个含有题目和计划的前言页,通过题目和计划表明展品的意图、结构和逻辑发展。计划要吸引人并带有故事性和平衡性。构思和计划提倡创新性。要评判题目、计划与展品故事拓展的关联程度。用专题方法展示的展品其计划应使用2级标题为佳。
展品的处理(20分)。评审处理包括素材的选择、素材在展品故事线里的位置,以及恰当的说明文字。处理必须要根据题目和纲要进行,从前言、计划到整个展品的开始到最后贴片,应让观众感到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所选的每枚图画明信片应与主题相关,并按计划正确编排和定位。展品里明信片素材的多样性十分重要。明信片技术信息的处理,如印制者、摄影者、生产方法等研究的展示很重要。对一些实寄的以及背面有特殊标记的图画明信片,可采用缩小复印的方法,将其与明信片的图画面一起展示。展品里也可以使用原始的摄影档案材料,并与其图画明信片同时展出。
展品的知识和研究(35分)。去年笔者曾在上海市邮协举办的专项邮展培训班上与邮友们研讨了图画明信片类展品,当时查到了FIP关于图画明信片的打分情况以及美国和欧洲等的评审规则,也参考了北京的规则。加上多年前编组图画明信片邮集的感想,谈了自己的体会。不久“北京2019中华全国图画明信片集邮展览评审专用规则”出台,该规则强调了“所有展品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政府相关规定,尊重国情民意”,这符合我国国情。在其他方面则与FIP及欧洲的新规则大致相似。而比较FIP与2019全国的评审规则,可以发现FIP规则的“知识和研究”35分,没有细分;而2019全国集邮联的“知识和研究”同样35分,但下面细分为“学科知识研究”15分,“明信片知识研究”为20分,这样的分类打分有其特点。
“知识和研究”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图画明信片的选择,以及图画明信片的学科知识及明信片知识的关联程度。尤其是对明信片知识的研究是我国邮集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由于明信片资料少、查找难等原因,也是图画明信片展品里难度最高的问题,如研究图画明信片的发行商,发行方式,摄影者或原画家,生产制作方式,邮政使用信息,套系信息等资料显得十分重要,邮集作者一定要重视。对于实寄的图画明信片尤其是邮路复杂的明信片,不光要复印其反面、缩小后与图画面一起展示,还可以写出其邮资、邮路等邮政历史知识。
展品的品相(10分)和珍罕性(20分),除非该明信片非常重要且存世量稀少,图画明信片展品应尽可能选择该选题中最佳品相的素材。对于实寄的图画明信片,允许早期(背面没有线条分割成有书写栏的)的明信片、其图画面可以有书写文字。
珍罕性取决于收集图画明信片的难易程度而不能光凭市场价格,取决于复制整部展品的难易程度。一些“真正照相版”图画明信片印制量极小,因此十分珍罕。即使是一些印刷的图画明信片,有的也非常难觅。一些带有人物、活动、运输等细部的图画明信片往往比全视图明信片更珍贵。珍罕性还取决于原始供应量、流通程度、收藏者需求及预计的存世量。
非常珍罕的图画明信片应该在展品中标示出来,如杰夫朗8框的图画明信片展品《新西兰图画明信片研究》(图5)就用红色的边框线来表示素材非常珍罕,也可用文字将罕见素材表述在明信片知识里。
图画明信片的奖级评定采用FIP的8级制评分方法(大金奖至铜奖),特别优秀的展品可授予特别奖及评审委员会祝贺。
图画明信片在欧美、澳洲等许多国家收集者多、素材多、普及面广。虽然笔者以前在澳大利亚和英、美等国欣赏过一些图画明信片展品,也做过图画明信片邮集,参加过“北京2015中华全国现代集邮展览”的图画明信片类展品的评审工作。但这次研讨会与讲座对自己理解规则、提高评审能力帮助很大。
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是FIP首次将图画明信片类展品列为世界邮展的竞赛性展品。希望在这次邮展和今后的国内外邮展上,能够见到更多的优秀展品。也希望更多的集邮爱好者的画明信片类展品能够进入省市级、国家级、乃至国际和世界邮展的殿堂,共享集邮展览带来的乐趣。
张建伟:三苏祠
图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街72号,就是闻名遐迩的三苏祠,这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现全称应为“三苏祠博物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收藏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但本地人还是习惯原有的称呼“三苏祠公园”。 三苏祖籍为河北栾城,武则天时其祖苏味道曾为宰相,后贬为眉州刺使,又调益州(今成都)长史,未及赴任而故。苏味道在眉州留有一子苏份,延传至北宋三苏。明代洪武元年改故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使之成为一组典型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
现大门建于1928年,眉山地方官绅集议拓建三苏祠,时增建。1981年维修时将原牌楼式大门改为三檐歇山式屋顶,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门楣正中悬挂朱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个金色大字。檐柱上对联为“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堪称楷模千秋景慕永馨香。”为辽东人姜书阁撰书。门柱支联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已故川大国学院院长向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刘孟伉手书。2002年9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三苏祠》普通邮资封,邮资图就是这座大门(图1)。
图2
走进三苏祠,迎面而来的是三进四合院组成的殿堂部分,正殿建于康熙四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正中是苏洵,东西分别是苏轼、苏辙,均罩以神龛。正殿西侧一泓池水为“百坡亭”廊桥横断,向北望,透过“披风榭”可见隐于竹林中的东坡盘陀坐(图2,2001川PG0047-5)。
图3
披风榭为清光绪二十四年重修,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9米,榭高10米,檐上悬挂前国防部长张爱萍草书匾“披风榭”。东坡盘陀坐像,重约60吨,像与基石连在一起,总高4.1米,宽4米,厚2米,像肩宽0.9米。由四川雕塑院赵树桐根据东坡盘陀画像碑上的东坡盘陀像设计,1982年完工,是全国最好的东坡盘陀像。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长髯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2003年12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苏东坡塑像》普通邮资封,邮资图就是这座东坡盘陀坐像(图3)。
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其中有两句“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这几乎是所有眉山人都能吟颂的,也正是眉山现在称为“诗书城”的来历。
正殿内有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原是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后多次维修,仍保持原貌。堂上匾额“启贤堂”为李一氓(曾任中联部副部长)1979年所书。现辟为陈列室,陈列着三苏手迹、拓片和遗物。
图4
启贤堂前院西侧有苏宅古井,是苏家留下的唯一遗迹,距今一千多年(图4,2001川PG0047-10)。井水清爽甘美,长年不枯,孕育了一代文豪。井旁有一株约300年树龄的黄荆树,还有两棵金桂、一棵银桂,都有200年以上的树龄了,这也隐喻三苏父子。
图5
启贤堂北楹为木假山堂,建于清康熙五年,乾隆十九年(1755年)重修。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图5,2001川PG0047-3)。据《眉山县志》记载: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一文。苏洵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木假山幸与不幸和可爱可敬可感的一生,歌咏了木假山坚忍不拔的品格。木假山原物由三苏进京时带走,堂中现存的木假山,则是道光十二年(1832)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捐赠。木假山三峰宛具,天工自成,古朴奇特,堪称一绝,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
图6
第三进四合院走到底就是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图6,2001川PG0047-8)。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原名为“来风轩”。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梅尧臣于翌三年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诗句,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蜡像陈列室。
三苏祠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祠堂建筑的周边是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三苏祠已被一个美丽的园林所包围,形成现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