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的寻访和复原
不久,中共上海市委开始动员“恒昌福面坊”动迁,1951年9月租下兴业路76、 78号,1952年5月购下这两幢石库门房子。随后对此处进行复原、修缮和加固,降低了外墙墙壁,铲掉了外墙上“恒昌福面坊”的招牌,但仍保持混水墙(图5)。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专题报道《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经一年修建已初步完成》。翌日,上海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等市委市府领导参观会址。
1961年7月1日发行的纪88《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1“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上海)”(图6)表现了外墙为混水墙的兴业路76、78号。邮票设计者孙传哲在介绍设计背景时回忆说,“早在1961年初,邮电部就约请一些画家为这套纪念邮票设计图稿,但尔后发现这些图稿内容大多是欢庆场面,反映不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年这一光辉历史,而且这种欢庆画面在其他节日的纪念邮票中也可通用,缺乏应有的特色。由于发行日期日益临近,离开‘七一’仅20多天时间了,发行局便将重新设计这套邮票的任务交给我。”
也许是时间过紧,也许是资料缺乏,孙传哲未能实地察看“一大”会址,也未能仔细寻找会址的最新照片,将邮票图案设计为1952年复原外墙为混水墙的兴业路76、78号会址。没有想到,正是邮票设计者的“疏忽”,却为“一大”会址在邮票上留下了这份独一无二的“前世”记录。
1952年12月,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冶秋来馆视察,指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布置应该完全恢复当年原状,使来馆瞻仰者能回忆当时情景,生肃然起敬之感。”当时,王冶秋还一再叮嘱:“做成模型送北京。”
图7
1953年2月25日上海市工程建筑公司修建兴业路70-74号房屋竣工。70-78号外墙上的石灰被铲掉了,混水墙变成当年的清水墙,露出了青砖嵌红砖(图7)。会址模型于1953年6月送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并转呈毛泽东、董必武审看。董必武看后说:“是这座房子。”
1953年12月,寻访人员找到房东陈老太和承租人“万象源酱园”的董老板,了解到更为详细的情况。这排房子兴建于1920年夏秋之间,沿马路共有5幢,即望志路100、102、104、106、108 号(今兴业路70、72、74、76、78 号),都是一上一下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独门出入,门内有天井,无厢房,外墙全为清水墙。1920年房屋建成,李书城租了其中两幢——106、108号,并把隔墙打通,也就相当于一幢二楼二底的石库门房子。“一大”后,李书城搬了家。1924年,董老板把这5幢房子全部租下,并做了一番改建,东面3间拆通,只留东南转角一个石库门,外墙整体砌高,统一刷成白色,开设“万象源酱园”;西面2间也打通,将106号天井改成厢房,转租给亲戚。那个亲戚后来在106号开了“恒昌福面坊”。这种面目全非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了上海解放之后。
了解到会址的本来面目后,1957年10月,中共一大会址建筑开始全面复原修缮(拆除厢房,恢复5个石库门等)。工程于1958年1月竣工,全面恢复1920年建造时5个石库门建筑的样貌(图8),黑漆大门,黄铜门环,米色石条门框,门楣上装饰着红褐色浮雕,外墙是清水青砖,镶嵌着红砖,门牌号依然采用望志路的原号码,即自东往西依次为100、102、104、106和108号,其中106号楼下的客厅就是中共一大的会议室。
邮票上的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邮政共发行了8枚中共一大会址图案的邮票和1枚邮政用品邮资图,除纪88-1外,其余都表现了1958年1月后全面复原的样貌。由于106号会址是西边起的第2间,正朝南,邮票画面视角大多从西南往东北。
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普无号-9“中共一大会址”(图9)表现了西面起的108、106、104号3个石库门。1971年9月25日发行的普14-1“中共一大会址”(图10)表现了西面起的108、106号2个石库门。1971年7月1日发行的编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图11)、1974年4月1日发行的普16-2“中共一大会址”(图12)、2011年7月1日发行的2011-16-1“开天辟地”(图13)、2014年9月20日发行的2014-22-1“政治文明”(图14)和1987年6月20日发行的YP4《上海风光》-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图15)都表现了108-102号4个石库门。其中编12和普16-2左起第二扇大门打开着,表示这间是“一大”的会址。
普无号-9、编12和普16-2票图上都画有树木。笔者曾去实地观察,会址朝南4个大门前并未种植树木。编12上的树枝从右边伸出,这是马路对面取景时其近处树木枝繁叶茂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普16-2上的树枝从左边伸出,这是种植在会址西边、现纪念馆前的树木。普无号-9会址下的树丛不符实际情况,显然是设计者添加的陪衬。
编12、普16-2、2011-16-1和YP4-7左起第一扇和第二扇大门中间的墙上悬挂有一块标志牌(图16)。经考证,这块大理石保护标志是根据文化部的规定,于中国共产党成立47周年前夕的1968年6月28日悬挂上去的。
2007年10月15日发行的2007-29-1“中共‘一大’会址”邮票主图表现了中共“一大”上海的会址和南湖的红船(图17)。细心的集邮者发现,这枚邮票上的“一大”会址与现场照片(图8)明显不同,照片从西南往东北的视角只能看到4扇门,而邮票上却是5扇门(另2扇被红船遮盖),即多了一个面向西南的大门。
“一大”会址地处黄浦区兴业路和黄陂南路西北角,坐北朝南,其中100号大门呈45度面向东南(图18),因此,在兴业路自西向东只能看到4扇门。200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红色之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明信片(图19)图案显示的就是这个方向,同时可见会址的西边墙上并无窗户,而票图上的西边墙隐约可见上、下都有窗。如果在兴业路和黄陂南路东南角向西北看会址,就可看到全部5扇门。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风貌100景》“一大会址”明信片(图20)显示的就是这个视野,同时可见会址的东边墙上有上、下各2扇窗户。邮票左侧的第一扇门实际上应是45度面向东南的100号。原来,2007-29-1邮票设计者误将中共一大会址的图案弄反了,产生了少见的将实物反置的“镜像”邮票。
一大会址所在地邮局和邮戳
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邮局是龙门路邮政支局。该局创办于1908年,设在今巨鹿路,编号为12支局,1918年迁往今金陵中路,1926年迁今龙门路105号。龙门路原长551米,由于近20多年来的市政建设,现仅留金陵中路到淮海中路的一段,长120米左右。邮局于1961年迁龙门路124号,局名改今名,1978年编号调整为21支局。现地处龙门路以东、一街之隔的柳林路156号。龙门路邮政支局除正常营业使用的邮政日戳(图21、22)外,曾于1997年8月28日启用直径32毫米的“中共一大会址”风景日戳(图23)。
顺昌路邮政所在1954年12月创办初期为邮亭,入驻顺昌路240号后升为邮政支局,编号为47支局,1962年降为邮政所,1978年编号调整为21-2所(图24、25)。这是当时离“一大”会址最近的邮政所。2006年1月6日迁址复兴中路171号,2013年第四季度停业,2020年8月14日重新选址复兴中路115号开业。
2002年2月10日,在“一大”会址马路对面的兴业路123弄开办新天地邮政所(图26),成为离“一大”会址最近的邮政所。200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日,该所启用直径30毫米的“中共一大会址”风景日戳(图27),图案也为会址朝南的4个石库门,区别在于东边的石库门上多了一面旗帜;该所后又启用相同图案、增加钟点字钉的“中共一大会址”风景日戳(图28)。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深受集邮者喜爱的邮政所于2016年第一季度撤销。
2020年7月1日,并非“一大”会址所在地邮局的建国东路邮政支局启用带二维码的“红色起点—中共一大会址”彩色邮资机宣传戳,图案为从东南看向西北的5个石库门建筑(图29)。
参考文献:
[1]孙传哲.孙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952~2012)60年大事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徐未晚.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0.
[4]严峰.上海邮政局所日戳图谱[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