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巴黎生活·时尚
巴黎让人想起“缤纷”这个词。有人说,巴黎是个人主义的天堂,她接受一切,从自说自话到异想天开都行。这是一个疯狂的,充满梦想的都市。在巴黎,美食﹑美女﹑华丽建筑﹑时尚服饰……一起都围绕着醉生梦死旋转。感官刺激成了圆心,而唯美浪漫只是花边(图1-5)。
巴黎的脸很美丽,也很诡异,像是冷艳绝世的美女与深奥的拉丁哲人混合,或许还要加上一点古代和现代建筑师的气魄,一点印象派画家的狂放,一点街头流浪汉的玩世不恭。
图6 欧洲首都·巴黎
这是一个充满极端的地方,豪富﹑赤贫﹑高雅﹑粗俗﹑古典﹑现代﹑后现代﹑拉丁传统﹑非洲文化﹑东亚面孔﹑美国派头,都在塞纳河畔徜徉。一切都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法国于2010年发行的《欧洲首都·巴黎》系列邮票上,通过巴黎地标性建筑和巴黎人生活的展示,形象化地让世界感受到这座都市的文化﹑宗教及历史脉络(图6)。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塞纳河孕育了巴黎,巴黎就是在塞纳河城岛及其两岸逐步成长起来的,沿塞纳河十多公里的石砌码头和堤岸,30多座各具风格的桥梁横跨河面,倒影入水,让巴黎的脸魅力无穷。
图7 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
历史上互为世仇的法俄两国,却于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之际,共同为一座横跨塞纳河的桥梁揭幕。这座被命名为“亚历山大三世”的豪华大桥让多年敌对的法俄两国一笑泯恩仇。亚历山大三世桥是一件古典元素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体”,宏伟对称的建筑风格,其装饰物则运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艺术元素,亚历山大三世桥由此被誉为巴黎最优雅的桥梁(图7)。在塞纳河中段,河流忽然左右分开,拥抱起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市之岛”和圣路易小岛。屹立在圣路易小岛尖端的带有圆弧石座的美丽拱桥,就是1991年由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名片《新桥恋人》的外景地。实际上,被称为“新桥”的却是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图8)。1985年,为呼吁“环保”,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用橙色布匹包裹了新桥,完成了一件经典的“大地艺术品”(图9)。
图10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法文Notre Dame de Paris,原意是“我们的女神”,指的就是圣母玛利亚。这座建于1163年的宗教建筑之所以闻名于世,就在于它开启了欧洲教堂建筑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之前的教堂给人以笨重﹑粗俗﹑阴暗和压抑的感觉,而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所有这一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骨架结构,使拱顶变轻,空间升高,光线更为充足。这种新颖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很快就在中世纪的欧洲流传(图10—12)。
图13 巴黎圣母院建成850周年
2013年是巴黎圣母院建成850周年,在法国的纪念小全张上,除了边纸上作为背景图案的巴黎圣母院经典形象外,两枚异形邮票的图案均选自该建筑中的玻璃窗画(图13)。而法国在1999年发行的《著名摄影师》邮票中,有一枚选用的是布拉塞拍摄的巴黎圣母院装饰雕塑(图14)。
图15 小说《巴黎圣母院》
以《巴黎圣母院》为题的浪漫主义小说是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雨果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靠卖艺为生的女主艾丝美拉达,这个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图15)。1956年,意大利女星吉娜·劳洛勃丽吉达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出演艾丝美拉达,从而使这部《巴黎圣母院》在众多同名电影中独领风骚。2007年,劳洛勃丽吉达80诞辰之际,圣马力诺为她发行邮票,她扮演的艾丝美拉达在邮票上惊艳亮相(图16)。
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经过400余名消防队员的奋力扑救,最终保住了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和部分珍贵文物。在这次全球瞩目的灭火行动中,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巴黎消防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1年,鉴于巴黎的消防力量无力承担城市的火灾扑救任务,拿破仑一世颁布命令,将巴黎的消防任务交给法国的工兵部队,由此,巴黎消防队应运而生。2011年法国发行《巴黎消防队》邮票,纪念这支世界上仅存的由现役军人组成的城市消防队(图17)。
图18 卢浮宫内外景
塞纳河新桥对面的右岸向西,就是巴黎数百年不变的心脏——卢浮宫(图18)。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促成了卢浮宫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世界美术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事件。世界上第一批美术馆专业人士就是卢浮宫的馆员,正是他们为今天美术馆的成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于1204年的卢浮宫历经几个世纪的积累,以收藏丰富的古典艺术品而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图19—24)。
图25 卢浮宫200周年
卢浮宫广场的重现光彩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请来了天地不怕的“外来神仙”,这位名叫贝聿铭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把在古埃及的现代梦想搬到了卢浮宫广场上(图25)。一个怪异的玻璃巨塔让众多视传统如命的巴黎人耿耿于怀,传媒界也对其大肆讨伐。但到最后,绝大部分的巴黎人认同了这座“为活着的人建造的金字塔”,而且把它当作宝贝(图26)。
图27 蓬皮杜
乔治·蓬皮杜(图27)于1969年当选法国总统。搬入爱丽舍宫伊始,他就宣布想要建立一个融合多学科﹑面向大众的文化艺术中心。而蓬皮杜本人就是现代艺术的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者,他的密友中也不乏知名艺术家。
图28 蓬皮杜文化中心20周年
由于蓬皮杜的设想,产生了法国历史上首个国际建筑师大赛。1971年7月,经过评委们的筛选,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从186件参赛作品中胜出,他们的设计方案符合多学科应用。地处皮亚扎广场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称得上是巴黎城市规划和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心的建筑风格出人意料,因为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美学设计成一座庄严雄伟的纪念馆。中心的内部空间灵活方便,穿行无阻,有利于开展各种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外露的钢管结构,中心内部没有任何固定的墙面﹑隔断和支柱。这个庞然大物钢管林立,呈一个平行六面体。从透明的正面可以看到内部结构(图28—30)。蓬皮杜中心的馆藏以现代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媒体装置和影视等(图31—34)。
图35 奥塞博物馆
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奥赛博物馆与卢浮宫隔岸相望,其建筑秉承了巴黎的风骨,把这个文化都市的艺术气质诠释到了极致(图35)。奥赛博物馆与卢浮宫﹑蓬皮杜文化中心一起被称为巴黎三大美术馆,它的前身是建于1900年的奥赛火车站。1969年,当最后一班火车驶离,奥赛火车站就丧失了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形同废墟。又是那个爱好艺术的蓬皮杜力排众多将该建筑改成酒店的提议,最终将其改建成美术馆。1986年12月,时任总统密特朗在奥赛博物馆落成典礼上致辞:“拥抱过往的情怀,在自由的思想下,尽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正体现了巴黎人的生活态度。奥赛博物馆的特色是填补了法国艺术史上从古代到现代之间的空白,成为连接卢浮宫和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完美过渡(图36—39)。在1987年,纪念邮票以蓝底白字的色彩设计为博物馆周岁庆贺(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