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11年11月,笔者参加台湾环岛8日游,最后一天是游览高雄。上午安排的景点是高雄著名的莲池潭,获悉景区内有普21-12《祖国风光》的“台湾半屏山”(图1)和T42-6《台湾风光》的“半屏山月夜”(图2)上的春秋阁,颇感兴奋。
图3
莲池潭(图3)旧称莲花潭,位于半屏山之南,龟山之北,是高雄最大的湖泊。潭长1400米,宽400米,面积约42公顷,源于高屏溪。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凤山知县杨芳声建文庙时,以莲池潭为泮池,在池中栽植莲花点缀。每值炎夏,荷花盛开,清香四溢,乃有“莲池潭”之名,池中莲花吐香,江菱遍布,颇为清幽绝俗,实为佳景。左营位于高雄市北部,古代是军营,今天则以军港著称。左营港原为高雄海岸泻湖,经人工改造而成,现在是台湾最大的海军基地。今年7月1日台湾发生的“导弹误射”事件就发生在高雄左营军港中。
图4
旅游大巴一般都停靠在景区南侧的新庄仔路上,笔者从景区西南畔进入莲池潭,迎面就见2座宝塔(图4),分别以龙虎之口为其入口,以龙虎之身为其通道,巍峨雅丽,与岸边有九曲桥连通。起初,笔者以为此双塔就是邮票上的春秋阁,后经仔细对照随身所带的邮票,发现春秋阁仅有四层,每层八角;而此双塔高七层,采佛家七级浮屠之意,每层有十二角,塔身皆漆鲜艳色彩,显然,此双塔不是春秋阁。经询问,原来它们是1976年建成的龙虎塔。百度等网站简单地将龙虎塔的照片贴在春秋阁的介绍中。
一般游客游完龙虎塔和其北面的慈清宫,就返回大巴了。但由于笔者尚未找到春秋阁,只身一人沿着莲池潭西侧湖畔向北寻找。只见前方百米处还矗立2座宝塔,走近观看,果然是邮票上表现的春秋阁。
图5
春秋阁全名称“东南帝阙乐善社启明堂春秋阁”,又称“春秋御阁”,建于1953年,是为纪念武圣关公夜读《春秋》而建的庙宇,也是高雄近郊著名的宗教观光胜地。春秋阁由两座大小相同的中国宫殿式楼阁组成(图5),一为春阁,一为秋阁,各为四层八角,绿瓦黄墙,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临风玉立,与龟山脚下的旧城残垣,相互辉映。春秋阁耀日映水,塔影在湖边曲柳勾起的涟漪,与潭面逍遥游鱼,构成绝佳的图画。落成时号称全台湾塔中翘楚,曾入选为台湾十大美景之一。两塔间有一道弧形的回廊,回廊间筑有半月池,放生数以百计的灵龟。两阁间有九曲玉栏桥相通,有一座仿古长桥向潭中延伸,恰与曲桥垂直相连;尽头处有座三层飞檐亭阁,名五里亭(图6),外观秀丽,是夏日赏莲的好地方。
图7
春秋阁的前端有一尊骑龙观音圣像(图7),传说观音菩萨曾骑龙在云端现身,指示信徒要依其身形建造圣像在春阁与秋阁之间,因而有骑龙观音圣像。巨龙内阶梯有108阶,龙身作弯曲状,龙腹浮雕十八罗汉及观音三十二幅影像。
香港孙重贵曾赋诗赞美春秋阁:“登临春阁望秋阁,登临秋阁望春阁,相似相望未曾相逢,春去秋来岁月蹉跎。回首遥望历史深处,忠义关公气壮山河,夜读《春秋》台湾流传。半屏山南破土建阁,莲池潭水荡漾,两岸杨柳婆娑。春秋阁历尽风风雨雨,始终不改华夏气魄。”
位于莲花池东北方向的小山就是半屏山,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海拔约220米,最长约2800米,最宽约有900米。根据《凤山县志》记载,由于此山是倾斜的台地状孤丘单面山,其外形不但很像被斧头削去一半,远远看去,也像展开的屏风旗帜,所以就有了“半屏山”的称呼。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点,是清代凤山八景“翠屏夕照”之一,并以“屏山塔影”闻名。
由于半屏山的造型奇特,因此从古到今,产生许多关于半屏山的传说。其实半屏山是水泥公司为采矿所造成的,直至1997年才停止采矿。今日的半屏山,大量种植绿色植物,并成立了“半屏山自然公园。人们可沿着木栈步道登山到达200多米高点,整条步道像绿色隧道般清爽,坐在凉亭里,可西瞰莲池畔,东望鸟松、大武山,南眺盐埕地区,北俯炼油厂人工湖。
笔者站在春秋阁前,试图拍摄类似邮票画面的景色,但找了好几个角度,都不能如愿,远处的半屏山显得太矮。由于邮票画面的主要景色是春秋阁,因此,笔者认为,邮票名称应以“春秋阁”更为贴切、妥当。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