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体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共处,有着促进作用。
1949年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富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形态,已多次出现在方寸中。
我国1960年发行的特43《爱国卫生运动》邮票第5枚“锻炼身体”图为打太极拳的老人(图1)。
特2-2001《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票图是一个抽象化的标志(图2),象征性地表现了打太极拳的姿态,其简洁的动作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
图3
香港1989年发行的《港人生活》邮票第2枚图为香港人热衷的休闲活动——赛马与太极拳(图4)。
图5
澳门2015年发行《太极拳》邮票,全套4种,票图展示了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左云手”、“右野马分鬃”、“左分脚”及“肘底看捶”(图6)。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拳术派别有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