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内容提要] 选取“纪”字头邮票中反映军史题材的18枚,按票图反映史实的时间顺序,逐枚比较它们的原画、原照片,叙述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
建国初期发行的军史题材纪念邮票,色彩丰富,主题鲜明,朴实而贴近生活。现在重新整理这部分邮票,探索邮票反映的历史,也不失为难能可贵的温故而知新。
1.南昌起义(纪41一1,图1)
根据莫朴1957年为建军30周年军史画展和即将建成的军事博物馆而创作的同名油画设计。邮票反映的是1927年8月1日起义官兵在江西大旅社前,由周恩来等人带领下召开誓师大会,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口号的壮观场面。作者巧妙地将画面中心的光源,向四面辐射,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田,展示人民军队的诞生,祝愿起义的胜利。这是第一枚展现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贺龙等起义领导人群体形象的邮票。
2.井冈山会师(纪41-2,图2)
根据王式廓1950年同名油画设计。描绘了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砻市会师的热烈场面。孕育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枚反映井冈山会师的邮票。
图3
3.娄山关大捷(纪109-3,图3)
根据彭彬60年代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设计。反映1935年1-2月,红军在娄山关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贡献。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夺下娄山关后,毛泽东和战友们纵横驰骋,指点江山,踌躇满志的形象。但将林彪与毛泽东并立于娄山关上,显然是把林彪作为该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违背历史的。
图4
4.强渡金沙江(纪74-3,图4)
根据张漾兮、庄子曼1951年7月创作的同名油画设计。相比原作,邮票设计时,左侧进行了裁剪,主图基本未受影响。再现了1935年5月3-9日,红军依靠仅有的几条小木船强渡金沙江的惊险历史场景。这套邮票共3枚,是第一套纪念遵义会议的邮票,也是第一套影雕套印的纪念邮票。
5.强夺泸定桥(纪36-1,图5)
根据李宗津1951年创作的油画《抢渡泸定桥》设计。描述了1935年5月29日在仅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上,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一举夺下泸定桥,为大部队胜利过江开辟了道路,被后人誉为“十三根铁索托起了一个共和国”。红色的画面衬托了红军在血与火的恶劣环境中舍身战斗,更具历史的凝重感。这套邮票共2枚,是反映长征的“龙头票”。
图6
6.过雪山(纪36-2,图6)
根据黄丕星的玻璃版雕刻画《长征》设计。反映1935年6月12日,红军战士徒步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时情景。整个画面色泽青色,画境以白雪皑皑为基调,与风雪交加的现实环境相吻合。突出毛泽东站在雪山高处挥手指挥的形象。
图7
7.八路军东渡黄河(纪41-3、纪115-2,图7)
根据彦涵1957年为军事博物馆创作的同名油画设计。1937年8-10月,八路军到达陕西韩城,从芝川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画面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渡过黄河的八路军战士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这幅油画二上新中国邮票,说明这一题材在军史上所占重要位置。图8
8.平型关胜利(纪16-2,图8)
根据沙飞1937年10月,八路军115师刚取得平型关胜利后拍摄的《八路军攻克平型关》(又名《长驱出击》)照片设计。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消灭日寇板垣师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及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的平型关大捷,威震中外。邮票反映的是八路军轻骑入关,继续出击日寇的场景。这是第一枚马图邮票,也是第一枚对敌宣传邮票。志愿军在邮票背面用英文写上"二战时我们一起打日本″来瓦解敌军斗志。这套邮票共4枚,是第一套中国革命史邮票。从这套邮票开始,在右下角,首次印上发行年份。
图9
9.欢送新四军抗日(纪16-3,图9)
根据邵宇、刘继卣1951年创作的油画《农民欢送新四军北上抗日》(又名《人民热爱自已的军队》)设计。描绘了1938年4月开始的新四军挺进华中,开辟敌后根据地时,乡亲们高举横幅,拿着慰问品,夹道欢送的感人场面。这是第一枚反映新四军的邮票。这枚邮票与同套其它3枚相比,在邮票上方沒有印图名是不足之处。
10.白求恩大夫在抢救伤员(纪84-2,图10)
根据吴印咸1939年10月24日所摄《白求恩大夫》照片设计。卢天骄改照片为素描,删去了原作中左侧人物,突出白求恩形象。反映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孙家庄村外的一座破庙里,为伤员施行手术。就在这次手术中,不慎划破手指,又在几天后为颈部患丹毒症的伤员手术中,不幸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以身殉职,为中国的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典型的环境使这幅作品具有深沉的历史感染力,因而赢得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图11
12.领袖策划反攻(纪16-4,图12)
根据徐肖冰1945年4-6月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拍摄的《毛泽东与朱德在中共七大会议主席台上》照片设计。邮票反映的是两位领袖在会议期间研究抗日战场的形势和战略部署。由于当时还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朱德头上戴的是国民革命军的帽子,原有的青天白日帽徽在邮票上看不见了。小小的细节,却记录了大历史。这枚邮票也应该是党的“七大”邮票。
图13
13.解放南京(纪41-4,图13)
根据杨建侯1957年初受军委政治部之托所创作的同名油画设计。反映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旧总统府为背景,南京人民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军民欢欣鼓舞庆祝南京解放的热烈气氛。与原画相比,邮票设计改动较大,岀现了总统府顶上插红旗的战士,坦克顶上战士举枪欢呼、红旗迎风飘扬的场面也不同;图左侧增加了很多欢迎群众,是对原画的再创作,解放南京的热烈庆祝氛围更加强烈和富有感染力。
图14
14.志愿军出国作战(纪19-1,图14)
根据邵宇1951年冬的素描《行军》设计。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入朝,拉开了抗美援朝战爭的序幕。邮票描绘志愿军步兵和炮兵迎着寒风,千里迢迢行军途中受到朝鲜人民欢迎和爱戴的场面。这是第一套描绘志愿军的邮票。
图15
15.支援前线(纪19-2,图15)
也是根据王式廓油画《参军》(图11)改画的。两者非常相似,但又作了很大改动。原作体现的是“光荣参军”,而邮票描绘了后方人民踊跃支援前线。图右“支援前线”横幅替代了原“参军光荣”横幅。删除了左侧欢送的人群,马车上、下两人变成了装货的农民。增加了左后方装货的马车,完成了从“参军”到“支前”的再创作。这是王式廓二上邮票的成功之画。
图16
16.涉江追击敌人(纪19-3,图16)
根据张崇岫1951年1月5日,志愿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涉过冰冷刺骨的汉江水,追击敌人收复三八线以北的全部城市和领土时所摄的照片改编。左侧增加了追击的人数,硝烟更加弥漫,炮火更加猛烈,展现了志愿军勇往直前的英雄群像。
图17
17.胜利会师(纪19-4,图17)
根据张崇岫1950年寒冬,跟随着攻击部队,从长津湖畔,直到把美军赶出咸兴港,中朝军队胜利会师在东海岸边的摄影作品《中朝人民军队会师东海岸边》设计。充分表达了中朝军队会师后,欢呼胜利的喜悦心情。张崇岫的2件摄影作品,上了同套邮票,也是新中国邮票上的第一人。
图18
18.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纪123-6,图18)
邮票是根据崔明华的同名绘画设计。反映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驾驭的炮车,因辕马被汽车喇叭所惊,眼看就要撞上六名儿童时,勇拦惊马,光荣牺牲,六名儿童得救的故事。刘英俊是解放军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这套邮票在“文革”中发行,带有浓厚的“文革”时期宣传特征。
军史题材邮票在整个“纪”字头邮票中,将近占到百分之十左右,“纪”字头邮票在军史探索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疑惑还将继续探讨:
(1)纪19-1“志愿军出国作战”有说志愿军战士背包上的铁锹插倒了,是个错误。从邵宇的原图看,与邮票设计是一致的。从安全角度看,铁锹头如朝上,面积大,容易撞到头部。孰是孰非,还需讨论。
(2)纪19-2 “支援前线”与纪115-4“光荣参军”都是根据王式廓同一油画设计的,究竟原画是一幅,还是另有一画?
(3)纪74-3“强渡金沙江”,红军究竟是用了几条小木船渡江的?有说一条、二条,也有说七条,到底几条?
(4)纪84-2诺尔曼·白求恩与纪123-6 “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哪一套是新中国第一套英雄模范人物邮票?集邮界普遍认为是后一套,那么白求恩不是八路军的英雄模范吗?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