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在法国印象画派团体中,有一位以生动地表现形体的瞬间动态而闻名的画家,他就是埃德加·德加(图1、2)。德加的作品,包括那些取材于芭蕾舞演员﹑赛马﹑梳妆女子和下层社会生活的绘画,均以客观现实为依据,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出色地表现了人物的瞬间动态或神情,使画中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德加与印象画派的接近始于1865年与马奈的相识,自此他参加了几乎所有印象派的画展。与大多数擅长风景画的印象派画家不同,德加很少画风景,他的兴趣几乎全在人的身上。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高贵雅致的气韵,充满着低沉的神情,这些艺术形象不会立即给人愉悦,但却能引发更深的思考。
1834年7月29日,德加生于巴黎的一个银行家家庭,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学训练,并在家中自学绘画。1855年的一天,时年21岁的德加在巴黎世界工农业与艺术博览会上遇见他崇敬的新古典主义画家让-多米尼克·安格尔,这是西方美术史上两代艺术大师唯一的一次见面。当安格尔得知眼前这个小伙子决心要当一名画家时,75岁的老画家给予了这样的忠告:“年轻人,画线条,画很多很多的线条,从记忆中和大自然中取材,只有如此,你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安格尔的这段话让德加终身受益,领悟到线条的重要作用,德加勤奋钻研,终于创造出自成一家的线描画法。他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线条,在安格尔之后无人能够企及。
图3
德加的早期创作以一些历史和宗教题材绘画为主,在这期间,他在意大利临摹了大量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纵观这一切,可以感受到青年德加当时的创作显然受到学院派和官方沙龙的约束。当德加开始为家人和亲友画肖像时,他终于逐步摆脱了学院派的桎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菊花和妇女》作于1865年,作品以大瓶菊花为画面中心,却把人物推向画幅边缘,这样的构图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图3)。按德加的说法,这样的表现手法在于突出人物与菊花之间的亲密关系。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青年妇女肖像》用笔准确而流畅,色调柔和而响亮。画中的妇女本人算不上美貌,德加毫不掩饰她那略带斜视的眼睛和稍嫌肥大的鼻子,但他不强调她的生理缺陷,而是倾全力刻画她的性格,从而使画中女性的青春活力和容光焕发的神情展现于画面,予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图4)。《花瓶与少妇》(图5)﹑《穿肉色衣服的妇人》(图6)﹑《女孩像》(图7)﹑《伊芙·戈比拉–莫里索像》(图8)﹑《约瑟夫·阿尔特像》(图9)﹑《莱昂·博纳像》(图10)等都是六七十年代前后德加肖像画多产时期的重要作品。1874年,德加参加了第一次印象派的展览,继而陆续参加了印象派的7次展览,由此,他成为印象画派中一位极其重要的成员。
图11
从18世纪末起,赛马开始流行于欧洲的许多国家。在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作家的小说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马的描写。而德加所画的那些赛马场面,也正是这一社会风尚在美术中的反映。由于德加本人也是赛马俱乐部的会员,因而对这个题材的创作比之其他画家更有感性认识。在《马场》(图11)﹑《骑师们》(图12)﹑《比赛前的骑手》(图13)﹑《渴望冠军》(图14)等作品中,他致力于捕捉马和骑师的瞬间动态,画中形体的结构和轮廓交代得清楚而明确。而《赛场上的竞技》(图15)﹑《业余骑手》(图16)﹑《在赛马场上》(图17)等则运用流畅的线条和响亮的色彩,把马的瞬间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神情毕肖。
图18
梳妆妇女是德加偏爱的又一类题材(图18)。《浴后梳妆》是他用色粉颜料绘制的作品,这幅收藏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的色粉画描绘了一个妇女在梳洗时的姿态(图19)。在德加所画的“梳妆妇女”作品中,那些女人没有色情成分,也毫不理想化。画家认为,她们之所以梳洗,只不过是因为此类活动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已(图20-22)。德加在向作家乔治·摩尔介绍自己创作的该题材作品时说:“这些妇女都是单纯的人,她们正忙于梳洗,无暇旁顾。就像您在钥匙孔里所看到的那样。”
德加取材社会下层生活的画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于1876年的《苦艾酒》。关于该作品,一直都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幅双人肖像画,因为德加是以版画家马塞兰·台斯伯丹和女演员爱伦·安德雷为模特,并以新雅典咖啡馆为背景创作此画的。也有人认为此画是德加为作家左拉的小说《小酒店》所绘制的一幅插图。其实,德加的绘画从不强调“文学性”,而总是力求发挥绘画本身的功能,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整个画面的情调和气氛。他故意把担任模特的两位艺术家刻画成两个落拓潦倒的社会底层人物,按创作构思的需要,使画中形象成为“不幸命运的象征”。1987年,意大利发行的《反对酗酒》邮票图案就选用了这幅《苦艾酒》(图23)。
图24
从60年代末开始,德加将剧场生活放在了自己创作的重点上,剧院乐队﹑歌女﹑舞蹈演员……都是他表现的对象(图24)。德加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完成于1869年的《歌剧院的乐队席》,是德加以他音乐界的朋友为模特画成,着重表现音乐气氛和人物性格(图25)。1875至1880年之间,德加经常去一些有乐队歌手的音乐咖啡馆。他取材咖啡馆,画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安巴萨德的音乐咖啡馆》(图26)﹑《戴黑手套的歌女》(图27)﹑《扯肩带的舞女》(图28)等。
图29
图36
1874年的年初,德加拿到了巴黎大剧院院长福考尔贝签署的文件,福考尔贝在文件中表示,德加可以自由出入剧院的排练厅为剧院的舞女们画像。于是,从70年代起,芭蕾舞演员频频出现在德加的作品中,德加用自己的感受赋予那些芭蕾舞演员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图29)。他笔下的芭蕾舞演员绝大部分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孩。据史料记载,19世纪的法国,只有贫苦家庭才舍得将尚未成年的女儿送进芭蕾舞团,这些女孩子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有机会登台演出,领取极低的报酬。一旦年老体衰,就会沦落社会。德加在自己的作品中怀着真诚的同情心,为那些女孩写照(图30)。他通过当场速写,回家默写,然后根据习作加工整理,最终画成正式作品。于是,在德加的油画﹑色粉画作品中,芭蕾舞演员们在前台演出轻松优美的舞蹈,在后台,她们却打着哈欠,或是整理舞裙舞鞋,按摩腿部肌肉。总之,对芭蕾舞演员的各种带有职业性的习惯动作,德加几乎无一遗漏地将其搬上画布,让她们在画布上展现自己的真实形象(图31-39)。《舞蹈课》画于1874年,该作品有两幅变体画,其中一幅还曾在印象派的首次展览中亮相,并于1974年出现在摩纳哥为纪念印象派首次展览1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上(图40)。《舞蹈课》表现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演员的刻苦练功,画面中还出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舞蹈教师。作品笔法奔放,技巧出色,表明德加的绘画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图41)。画布上的芭蕾成了德加艺术创作的“招牌”,如果把德加所画的众多芭蕾演员形象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这里面贯彻着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对芭蕾艺术,对美好事物的热情歌颂。1906年,因眼疾严重,德加不得不停止油画创作而转向雕塑。现收藏于丹麦新嘉士伯艺术博物馆的《抚摸脚跟的舞女》是就他晚年雕塑创作的成果(图42)。
德加一生的经历说明,他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他对客观事物有着敏锐的感受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有献身艺术的热情,以及始终不渝地从事艺术探索的精神。1917年9月27日,83岁的画家在巴黎病逝。临终前,德加对守护在自己床边的弟子让·福兰说:“如果一定要致悼词的话,你,福兰,就站出来说:‘他热爱绘画,我也一样。’然后转身回家。”
——刊于《上海集邮》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