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朱德,字玉阶,19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西麓李家湾丁家院子。这里距马鞍镇约2公里,北靠琳琅山,南对轿顶山,西依药铺垭,东邻丁氏庄园,形似圈椅的低山洼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该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本是丁姓地主废弃的一座粮仓,当年朱德祖父朱帮俊佃租了地主丁邱川的80挑田地,并租下了这右侧的房屋做住房(图1)。
图2
朱德两岁时过继给伯父朱世连。六岁时,继父朱世连和生父朱世林,想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省吃俭用送朱德到丁家私塾读书,起名朱代珍。七岁时因丁家私塾收费太高和受富家子弟欺辱,改读于朱姓家族自办的药铺垭私塾(图2)。九岁随朱世连和朱邦俊,三叔朱世和,四叔朱世禄迁居大湾。十岁在距大湾七里的席家匾私塾就读,席聘三老师为他取学名“玉阶”。1905年赴仪陇县城参加科举考试,改名朱建德,参加了县试、府试。
1906年,时年二十岁的朱德进南充县高等小学堂,学习地理、历史、英文和国文等课程。下半年,进顺庆府中学堂,学习物理、化学等。1907年,在操练武艺,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指导下,赴成都考上武备学堂训练军士的弁目队,因家里反对未入学。继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今四川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决心参加同盟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多方秘密求保入盟未果。年末,在体育学堂毕业。1908年经刘寿川推荐应聘回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今仪陇县金城小学)任体育教习兼庶务。县城的举人、秀才以及地主豪绅极力反对这所新式学堂。他在和封建势力作斗争中,感到办教育不是一条出路,便辞聘回家。
图3
图4
1921年是朱德人生的转折点,他经由上海抵达欧洲,并于1922年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4年间,朱德来到哥廷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专业(图4)。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
图5
1926年12月,朱德受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包租了花园角2号(图5),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创办了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长。后来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图6)。
图7
1930年起,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图7)。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图8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图8)。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他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图9)。
图10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图10)。
图11
建国后,朱德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图11)。
图12
朱德还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图12)。
朱德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总司令。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