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说1884年德国最早使用桥式戳,实物证明此说不确,应为1867年瑞士最早使用。《中国集邮大辞典》词条“仿日式戳”不当,应称“改造梳式戳”。
图1
1.什么是梳式戳
《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说:“德国与此相应的组合戳是桥式日戳,戳内两组销票竖杠之间有单线‘桥’,中间有日期。”[1]
《中国集邮大辞典》“组合戳”词条内没有提到桥式戳,但列有“仿日式戳”词条,解释为:“与日本栉形戳类似的邮戳。一般为全单线,较早见于日本在华邮局使用。其特征是:在上下月牙刻竖线条如梳状……”。在“日本客邮戳”词条下刊出了栉形戳的图片。[2]朱桐说“亦有人称栅式日戳” [3]。
综上可见,梳式戳、桥式戳、栉形戳、栅式戳,四者是同一回事,特征就是邮戳上下月牙内刻有平行竖线条。
2. 最早的梳式戳是什么时间使用的
《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还说:“桥式日戳在1884年首次使用,在德国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20年代”。
但是笔者收集到的梳式戳实物,最早是1867年,也不是德国,而是瑞士。图1-5是瑞士1862-1882年发行的海尔维蒂亚坐像邮票,销戳日期分别为1867.10.9、1868.5.8、1873.11.26、1876.5.1、1878.5.9。同型邮戳年代大致连续的现象,说明不大可能属于个别字钉倒错的偶然现象。1854-1862年发行的海尔维蒂亚坐像票上尚未发现盖梳式戳,说明1850年代尚未使用。猜测如果梳式戳是配合1862年瑞士新邮票发行而推广的话,那么就应该还有比1867年更早的梳式戳,这一点有待新的发现来证明。也就是说梳式戳最早使用时间确定在瑞士1867年是可信的。
图6
以后,在1882年发行的数字邮票(图6),1882—1907年发行的海尔维蒂亚站像票(图7),1909年发行的海尔维蒂亚半身像票(图8),以致1936-1942发行的风景图票(图9)上,都可以见到梳式戳。只不过细部稍有差别,1876年以前梳线较细可容纳15—20条,而且邮戳下格被一个大大的空心十字国徽占据,仅下月牙的两侧保留梳杆。1876年后的梳线较粗,仅容纳6—8根,1886年后空心十字已被移到月牙外或完全取消。
3. 梳式戳的使用范围
《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说:“桥式日戳在1884年首次使用,在德国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20年代,而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则使用修改过的桥式日戳,最后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形式的组合戳,在英国(1905年)、法国(1913年)和爱尔兰(1922年)也试用过,但现存实例很少。”但笔者曾著文图示当时尚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缅甸、埃及的5种梳式戳,其中一部分还与达利奇戳再次组合。
图10
前文已述,最早使用梳式戳的应是瑞士1867年。在德国境内最早也不是1884年,而是1868年在符腾堡邮戳上就已经出现,只因其为地方性的,故很稀少。德国统一后1870年代发行的邮票上很难见到梳式戳,直到1880年代发行的邮票上才得见到(图10)。广泛使用的国家还应包括荷兰,东欧和南欧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受荷兰的影响很大,中国又受日本影响,这个放在最后来说。据笔者的搜集,在西欧的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确实很难见到。
图11
图10-25列举一些欧洲国家梳形戳的实例。奥地利(图11)、荷兰1907和荷属东印度1937(图12、13)、丹麦1896(图14)、俄国(图15)、芬兰1911(图16)、罗马尼亚(图17)、门迪内哥罗1902(图18)、塞尔维亚1905(图19)、匈牙利1914(图20)、希腊1948(图21)、土耳其1898(图22)。
4 .梳式戳样式的类型
图23
先看邮戳的外框,是虚线还是实线,有无中格,中格是贯通全部戳径,还是半贯通的腰框式。以瑞典1900-1910的三种梳式戳为例,分中格贯通(图23)、中格限于内圆(图24)、无中格(图25)3种不同类型。以上都是实线戳,只有图25是虚线戳,而且很特殊,中格并非横贯,而是直贯的半贯通,因此月牙不在上下,而在左右。智利戳省略中格线,犹似上下月牙悬空(图26);墨西哥1943戳(图27)与中国的腰框式戳相似,中格宽于内圆且另有竖边线。实例大致可分以上6种。
再看月牙框,单线如图1-10,双线如匈牙利(图20),上下月牙无弧线如塞尔维亚(图19),下月牙无上边线如门迪内哥罗(图18),月牙无弧线也无直线如希腊(图21)、瑞典(图25)。
月牙内的梳线大部分与上下边线是分离的(图1-10),少数与边线相连,如荷属东印度(图13)、匈牙利(图20)、智利(图26)。
这样从理论上,6种外框线、5种月牙框线、2种竖线形式,三者排列组合,可达60种类型,但是实际上并非每种都有出现,所以不同类型远低于这个数。
此外,有的还出现附加物。如瑞士下格附加十字徽(图1-5);匈牙利上格附加王冠,下格附加地区号(图20)。
5.梳式戳的变种
俄国和南美、荷属东印度一些地区,经常能见到他们将上下月牙内的竖线变化成为了各种其他图形的日戳。这里举一些实例。
图28
智利1938戳上月牙竖线中间被一个方框代替(图28)。墨西哥1941戳上月牙中间空白、两侧被涂实,梳线完全变形,整体似一座拱桥(图29)。智利1956戳月牙内填充国名由字母的竖线代替梳线(图30)。巴西1964戳月牙内由太阳发射光线代替梳线(图31)。乌拉圭、印度月牙内用一条半月形代替梳线(图32、33)。意大利1936月牙内用两条横向虚线代替梳线(图34)。荷属东印度1938梳线为点状虚线(图35)。荷属东印度1933除梳线为点状虚线外,下环内有环状粗线(图36)。智利1934月牙内由不规则黑点充填(图37)。俄国1914月牙内由按菱形排列的黑点充填(图38)。苏联1926月牙内干脆被完全涂黑(图39)。
6.日本销票戳的演变
日本1875年以前的樱花图和龙图邮票大多使用图章形文字戳(图40)销票,后来使用双圆小戳(日文“二重丸”,图41),可见其主要功能为表现年月日和时间,杀手戳才是专门销票的。1876-1892旧小判邮票使用十字形分四瓣的杀手戳(日文“白拔记番戳”,图42),图43是条形椭圆杀手戳。图44-46单线圆戳在日本称为“丸一”,一条细线将它分成不等的二格,中国的半切戳大概就来源于此,有两种类型,宽2毫米的粗线半切戳年月日大多在下格(图44),细线半切戳年月日在上格(图45)或下格(图46)的都有。到1899年发行菊花图邮票才出现三格梳式戳,可理解为将类似图43的销票杀手戳与表示年月日的“二重丸”二者结合起来的组合戳。日本的梳式戳可分为3种样式。图47是典型的梳式戳,早期下格嵌日文,后来改为上午或下午钟点;图48下格嵌三个五角星,东北区票确实盖过这种戳,笔者忘记哪篇文章认为这是人民政权的产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五角星并非仅为人民政权的标志,因为日本兵的帽徽也是五角星;图49月牙内的竖线被三条横线代替,在日本统治的台湾用得较多。国际邮件则使用单线无格戳(图50)采用公元纪年。后来还出现空悬月牙用地名代替梳线(图51)的邮戳。梳线戳在日本和侵略所到之处如中国东北、华北使用非常广泛,时间也很长,以致到解放后不少地方还在沿用。以后日本境内虽然大力推广机盖无格戳(图52),梳线戳仍然没有消失,据笔者收集到的实物,直到1988年国际文通周邮票(图53)上还可见到。
7.关于“仿日式戳”
这个词是否换做改造梳式戳或改造日式戳更恰当。因为“仿”字具有模仿重新铸造的意思,而1949年北京第一式标准日戳并非重新铸造而是利用现成的日本梳式戳加以改造而成。这从芮伟松引用的《北京邮政史料选编(第一辑)》可见[4],1948年10月中旬华北邮政总局抽调50余人成立华北邮政接管组,1949年9月1日签订《北平邮政管理局局长移交书》,到同月30日北京第一式标准日戳首次出现,根本就没有时间和能力模仿日式戳重新铸造,东北、华北解放区更是这样,因此“仿”根本就是个不存在的命题。若是有这个模仿能力的话,何不重新设计一套新戳式,以避免“多少带有客邮时期与抗日期间伪政权戳式的影子”之嫌,这一愿望到1950年元旦北京第二式日戳颁用时才得以实现。
图54
其次,对“仿日式戳”的解释“其特征在上下月牙刻竖线条如梳状”并不恰当,这一说法仅是原始日本戳和日本占领地戳,即“纯种”的日本日戳才具有的特征,也就是说,这恰恰是日本梳式戳的特征,而不是“仿日式戳”的特征。图54是日本占领归绥(现呼和浩特)时使用的原始日式戳,与前面所说图48的第二类日式戳相同,上下月牙梳线齐全,下格有3个五角星,只不过采用的不是日本国内的天皇纪年而是公元纪年。因为所标34年如果代表昭和那必须是1959年,如果代表大正也不可能,因为大正只有15年即公元1926年。只有解释成公元1934年才恰好是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2年后入侵内蒙的时间。
而解放区和解放后的邮政对其全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如图55上月牙线虽然齐全但梳线却被沈阳二字代替,图56上月牙则被完全铲去而成为空白,图57华北解放区戳梳和月牙都被取消。即使伪满戳大部分也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所以“仿日式戳”名词应当替换为“改造梳式戳”。
8.结论
(1)梳式戳的特征是上下月牙内被竖线充填。梳式戳与桥式戳、栉形戳和栅式戳是同义名。
(2)梳式戳最早出现的国家和年份是瑞士1867甚或1862年,而不是德国1884年。因此即使像《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这种颇有影响的集邮图书的说法也有不确之处。
(3)梳式戳在世界邮政史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时间也很长,尤以中欧、东欧为盛,在亚洲被日本侵略者带入中国后还影响到解放区戳和新中国戳,因此是一种在国内外影响和涉及广泛的重要戳种,应当被单列词条收入《中国集邮大辞典》。
(4)“仿日式戳”词条应当改称“改造日本梳式戳”,其定义为经过不同程度改造了的日本梳式戳。使用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解放区及新中国早期,也包括大部分伪满日戳。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麦凯.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86.
[2]中国集邮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朱桐.在中国邮戳舞台活跃多年的异国戳式——漫话日本式日戳在新中国的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封戳珍趣录(第一辑)[M].香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2004:84-88.
[4]芮伟松.新中国“北京第一式标准日戳”的出现及其使用(二)[J].邮戳研究.2008.1.15-37.
[5]芮伟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邮政日戳[J].新中国邮戳系列(一)[M].中国邮戳研究会2009:
[6]傅力浦.英国及属地早期邮票上的邮戳[J].集邮.2010(增刊16):146-150.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