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图书馆网站浏览资料,阅见源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的《1894年-1945年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在《旅华俄国邮票会名单》(List Of The Committee Members Of The Russian Philatelic Society In China)卷宗内,发现一件该邮票会创立初期负责人名单,这是该会创始例证之一。
这一卷宗内的英文文件总共4页,文字以打字机打印。图1为第1页,是邮票会发给工部局的信件,内容译文如下:
“我很荣幸地向你提交旅华俄国邮票会委员会成员的名单,供你参考备案。
请注意,所有与本会通信联系的地址为:S. Th. Zaeff秘书长,静安寺路1025弄7号。”
发件人为邮票会秘书长赛夫(S. Th. Zaeff)。信件上未打印日期,右上角有警察局收件登记印章及日期“1935年3月13日”。从信件上可知,邮票会会址为“450 Taku Road”(大沽路450号)。
第2-3页是邮票会负责人名单,以表格形式列出他们姓名、职务、国籍、年龄、已婚或单身、职业、地址和电话、到沪年份。为便于对中国早期集邮组织历史有兴趣的邮友进一步探究,现将这2页名单翻译如下(地址和电话栏略去):
姓名 |
职务 |
国籍 |
年龄 |
已婚或单身 |
职业 |
到沪年份 |
维斯谢亚(Jean Gerhard Verschear) |
会长 |
保加利亚 |
42 |
已婚 |
商人 |
1931 |
戈尔科夫斯基夫人(Mrs. Barbara L. Golkevsky) |
司库 |
俄国 |
31 |
已婚 |
|
1928 |
赛夫(Simon Theo Zaeff) |
书记 |
俄国 |
34 |
已婚 |
商人 |
1926 |
恩科沃特夫人(Mrs. Galina M.v. Enckevorts) |
交换书记员 |
德国 |
30 |
已婚 |
|
1932 |
樊沙维趣(Alexander N. Vansovitch) |
拍卖负责人 |
乌克兰 |
32 |
已婚 |
商人 |
1927 |
戴维(Ferdinand S. David) |
理事 |
匈牙利 |
40 |
已婚 |
领班 |
1922 |
恩科沃特(Victor B. v. Enckevort) |
理事 |
德国 |
35 |
已婚 |
商人 |
1927 |
法达耶夫(Nicolai N. Fadayeff) |
监事 |
俄国 |
34 |
已婚 |
簿记员 |
1923 |
拉德比尔(Simon M. Radbil) |
监事 |
俄国 |
45 |
已婚 |
建筑师 |
1932 |
卡特科夫(Alexsei A. Katkoff) |
监事 |
俄国 |
46 |
已婚 |
邮商 |
1925 |
这2页名单表格上都有俄文和英文邮票会名称,以及英文会址地址。打印日期为1935年3月11日,最后有秘书长赛夫手写签名。
最后一页为警察局副局长给邮票会秘书长赛夫的复函副本,告知已经收到寄来的邮票会负责人名单。复函日期为1935年3月19日,落款人处盖扁形副局长姓名章。
由此猜测,可能是根据警察局的要求,邮票会专门将负责人名单向警察局报备。鉴于这件资料有邮票会秘书长签名,又出自工部局警察局总部历史档案,是邮票会创始初期的原始资料,对于关注早期中国集邮组织历史发展的研究者而言,可以作为重要例证史料。
另外,邮票会初期会址为何设立在大沽路450号?查阅档案中的另一卷宗《1933年-1943年乌克兰委员会》,也找到一些旁证史料线索。
在中国的乌克兰侨民,以哈尔滨、上海居多,其中上海总数约5000人。上海乌克兰人协会(以下简称“乌协会”),是由旅居上海的乌克兰侨民组成的一个社团组织。《1933年-1943年乌克兰委员会》卷宗始于1933年10月“乌协会”会所迁入公共租界,结束于1943年7月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共计231页,主要包括“乌协会”等乌克兰人社团组织向公共租界警察局提交的举办各种会议活动信函,警员监视这些社团组织活动的内部警情报告和备忘录,各种报刊报道这些社团组织活动情况的剪报和翻译资料。综合这一卷宗资料,现简述“乌协会”概况如下:该会1932年9月在法租界组建,并获得法租界管理当局认可,1933年2月初设会所在466 Rue Bourgeat(旧名蒲石路,今长乐路),1933年11月26日迁往公共租界大沽路450号。1937年又迁址到爱多亚路1292弄3号(Apt. 3,1292 Avenue Edward VII,现延安东路)。1939年6月,上海乌克兰侨民委员会(Ukrainian Emigrants Committee in Shanghai。以下简称“乌侨会”)脱离俄国侨民社团,单独建立社团,会址也设立在此。1940年1月29日“乌协会”发俄文信函给警察局,信末最后一段内容的中文译意为:“上海乌克兰人协会仍在爱多亚路1292弄3号原址。在这同一地址,上海乌克兰人协会同意暂时允许上海乌克兰侨民委员会使用这里的场所”。上海东亚乌克兰民族委员会等其它乌克兰人组织也常常借用这里场地举办会议,因而此地成为乌克兰侨民的主要活动中心,所以又称为“乌克兰俱乐部”。
1933年11月16日“乌协会”第一次给公共租界警察局发函,内容主要是告知该会会所将迁往大沽路450号,现有注册会员85人。信笺抬头印有协会的俄文、英文、法文和中文名称,英文名“Ukrainian Association in Shanghai”,中文名为“上海乌克兰人协会”,最后是会长和秘书长签名。11月24日再次致函警察局,告知会议日期为11月26日。
“乌协会”在大沽路新会所首次聚会后,警察局警员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在同年11月29日编写“乌协会”调查情况报告,概述该协会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以及目前简况,在报告中列出会长、秘书长、司库等理事会成员名单,由此可知樊沙维趣在协会中担任司库一职,与秘书长盖·费·托茨基(G.F.Totsky)同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920号“Extra”食品店供职。樊沙维趣的姓名在这一卷宗内前后多次出现,但有“Vansovitch”“Vansovich”2种略有差异的拼写,还有可能打字出错的“Vonsovich”,对照前后文字辨析,实为同一人。1939年10月他在当年年会上被当选为该会监事会成员。1942年7月12日,在“乌侨会”特别会员大会上,他以监事会主席身份做报告,另外还谈到他确实是旅华俄国邮票会等一些俄国社团组织的会员,因为在乌克兰人侨居地区没有这些组织并且都是非政治性的(笔者注:乌克兰侨民社团坚称会员拥有乌克兰国籍人,抵制乌克兰加入苏联,主张恢复国家独立)。在这次会议上他被当选为“乌侨会”副会长。
由此可以旁证,邮票会首次会议在“乌协会”会所召开,并在初期将此作为邮票会会址,确实与樊沙维趣有着密切关系。金问涛《旅华俄国邮票会史实探究》(参见151036,151136)一文,在译注《亚细亚邮刊》会史文章时写道,邮票会首次会议“于上海乌克兰侨民委员会会所(爱多亚路1292号4楼3室)举行”。根据上述档案史料记载,显然可见这一社团的译名和作者的注解都有错误,应是“于上海乌克兰人协会会所举行”,地址为大沽路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