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品和知识一样,需要积累,需要琢磨。
集邮家李曙光说:在有感悟,有收获,哪怕是有疑点时都会用笔记录下来。这一良好习惯造就了他的多部金奖邮集和军邮研究专著。《漫谈编组中国军邮史邮集》一文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与大家分享的思路和技巧是指导所有邮集编组的秘籍。
同样,徐正炎的《千里江山图》极限片也是反复琢磨后产生的佳品,一幅气势如虹的大作在邮票和各类明信片上展示的范围和角度各不相同,要在极限片上体现极限、和谐之美,必须对原作、邮票和明信片图案经过一番研究和细致比对才行。此文三易其稿,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集邮家林霏开多年前就开始为读者“邮”说世界,走不完的旅程,说不完的故事,便是他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产物。
《邮史钩沉》是最考验作者和编者邮识积累程度的栏目,除了积累,有时还需临时抱一下佛脚,上网和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即使写作一篇短短的邮文,查阅30-40篇的参考文献也决不算多。上海解放后到底哪天是国际邮件的处理首日?一战时期中国和欧洲是怎样通邮的?作者为了佐证自己的藏品,一定查阅了大量的报纸、邮刊和资料。
编者编辑的过程也是学习与积累知识的过程,为了少出错误乃至不出错误,编者与作者的学术交流,查阅资料核对文章疑点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