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宁波古称“明州”,有日、月两湖,月湖之上有“十洲”胜景。宋室南渡后,不少士大夫家族在月湖地区修筑了宅第和别业,私人藏书楼也因而兴起,使“月湖十洲”成了宁波城内文化风气最浓厚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致仕后,也在位于湖西北偶的芙蓉洲上建起了私第[图1,杭州湾跨海大桥邮资图加印片(下同),2007(1101)0129-6],约在1561年,又在宅的东面建了天一阁藏书楼。四百年后,这座楼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图2
范钦是鄞县人,生于1506年, 27岁考中进士,55岁升为兵部左待郞,一个月后被劾,得旨“回家听勘”。,此后不复为官。他一辈子爱好藏书,据说他一共收集了七万多卷书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他给藏书楼起名“天一”,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水克火。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互通。楼前有“天一池”,蓄水以防火。2003年9月30日,我国与匈牙利联合发行《图书艺术》邮票,其中-1宋课本《周礼》图背景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图2)。宁波在同日启用“天一阁”风景日戳(图3)和临时邮局日戳(图4),风景戳主图也是这座藏书楼。
图5
1774年夏,杭州一位名叫寅著的织造,奉乾隆之命,专程到天一阁作实地调查,详细记载了天一阁当时的情况:“天一阁在范氏宅东,坐北朝南,左右砖秋瓦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共六间,西偏一间设高楼梯,东偏一间以近墙壁,恐受湿气,并不贮书,惟居中三门排列大橱十口,内六橱前后有门,两面贮书,取其透风,……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阁前凿池,……阁(下)有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是以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图5,2007(1101)0129-3]。”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请了能工巧匠,在阁前水池边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把已届百年的书楼点缀得分外幽静,更显生机。
图6
1933年9月18日,台风吹倒了天一阁的东墙,范氏族人无力修复,政府出面筹款募捐,花了三年时间对天一阁进行全面整修,并扩建了亭台园林,增加了明州碑林[图6,2007(1101)0129-7],并从宁波学府移建了尊经阁[图7,2007(1101)0129-10)].现在的天一阁,基本上是这次维修后形成的。
图8
1949年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版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今年发行的2018-13-4《天工开物》邮票(图8),展示了此书。《天工开物》 于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还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准备刊行。然而到清代后,《天工开物》出于政治原因在中国消逝。一直到民国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人知道这本书。而日本、英国、俄国、德国和法国都有翻译本。后来《天工开物》由藏于日本的版本重印刊行中国。其实天一阁一直藏有《天工开物》的初刻本,只是没有被外界发现而已。
图9
如今的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一座最能反映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光彩的“南国书城”展现在我们眼前。用映日荷花图邮资片加印的2006(1108)0012-25,背图为右视的正大门(图9),2008年5月19日宁波启用“天一阁”风景日戳(图10),戳图为正视的正大门。当您游览天一阁后,还可到游客中心加盖“天一阁•月湖”普通日戳(图11),门外置有邮筒,您可以尽情地制作到此一游的纪念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