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花岗岩是一个地质学名词,从字义认知,它是具有花一样斑纹的刚硬岩石。花岗岩由岩浆形成,岩浆喷发后,上层形成玄武岩,下层形成花岗岩,它比玄武岩更坚硬。花岗岩约有300多种。我国国土面积近百分之九为花岗岩岩体,东南地区分布最广。安徽三大名山——黄山(特57、1997—16、YP2、YP15)、天柱山(2006—9)、九华山(1995—20),江西三清山(1995—24)、山东崂山(2000—14)等,都是花岗岩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北方,如辽宁千山(2002—8)的古仙人台,就是一个已经风化的花岗岩平台;天然的弥勒石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2002—8-2,图1)。陕西华山(T140)更以险峻、陡峭的花岗岩峰岭闻名中外。在花岗岩景物中,球状风化的贡献颇大。球状风化是指圆球状岩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的现象。黄山“猴子观海”(特57—14,图2)、福建泉州东山风动石(FP9—6,图3)、海南三亚“南天一柱”(YP9—8,图4)、福建平潭“石牌洋”(FP9—10,图5)、厦门鼓浪屿日光岩(2003—8—2,图6)都拜花岗岩球状风化所赐。而黄山“妙笔生花”(普21—17,图7)、三清山“巨蟒出山”(1995—24—4,图8)等石柱或孤峰奇观的形成,则因花岗岩露出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痛下杀手之故。孤峰丛立,又会出现险峻的峰林。除自然景观外,我国还有许多采用花岗岩为材的纪念碑、桥梁、佛塔、雕像等文化景观。
图9
黄山一直以“云海”“奇松”“怪石”“温泉”闻名于世,“怪石”即花岗岩,而“温泉”即源于深部花岗岩体与砂岩的接触带和断裂破碎带。在地壳构造运动时,花岗岩在抬升过程中,发生断裂、破碎等变化,经持久风化,莲花峰、天都峰、剪刀峰(特57—9、5、7,图9、10、11)、玉屏峰(1997—16—5,图12)、石笋峰(特57—13)等由此形成。“仙桃石”“玉兔守灵芝”(图13)等象形石令黄山更加迷人。而“梦笔生花”的奇崛,尤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一件大自然的杰作——高12米、长7.5米、宽2.5米,重约360吨的飞来石(1997—16—3,图14),被称为世界最险的三块石头之一。在花岗岩峰林地貌,一般都有瀑布出现,黄山的人字瀑(2016—3—3,图15)、百丈泉就是典型。徐霞客(J136)在几乎“穷九州内外”之后,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获得如此高度评价,花岗岩地貌居功甚伟。
图16
天柱山山体主要也由花岗岩组成,属花岗岩峰丛地貌,主峰天柱峰(2006—9—4,图16)如巨柱擎天,莲花峰似莲花怒放,飞来峰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还有青龙峰(2006—9—1,图17)、迎真峰、天狮峰、覆盆峰、思婆尖、铜锣尖、仙鼓峰等,一峰一奇景,一峰一世界。天柱山炼丹湖西北,有炼丹台、炼丹洞、炼丹灶等,均是花岗岩造就的著名景点。炼丹台上常年有积水,气象变化时,呈现“丹灶苍烟”(2006—9—2,图18),文人墨客至此多有吟诗,其中明代诗人卢桂作品:“苍苍一缕烟,袅袅出萝薜。仙风四散吹,俱带金丹气”,点岀了这座名山的道家味道。
图19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天台(1995—20—1,图19)、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99峰,峰峰奇伟,而又有盆地峡谷,溪涧流泉点缀其中。最令游客瞩目的象形石,是立于天台峰西,拜经台寺后的“大鹏听经”(1995—20—1,图20)。大鹏伏贴悬崖,微闭双眼,似听经入迷。如此传神之作,竟出自造化之手!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时,诗仙李白(J92—1)深深被此山奇妙风光所打动,多次登攀,乐而忘返。因睹主峰九峰如莲花,而吟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子山”也从此改为“九华山”。
华山奇峰耸立,是花岗岩的杰作。大约距今七千万年,随着地壳的强烈运动,经数度抬升,岩体终于露出地表。再后,经过漫长岁月,风化作用夷灭了周围的片麻岩和片岩,异常坚硬的花岗岩体却挺住了,华山初步形成。华山既是花岗岩体,也就有纵横发育的节理。华山无峰不险,例如西峰(普21—2,图21),壁立千仞,仰望令人胆战心惊。还有千尺幢、苍龙岭(T140—3、4,图22、23)等,皆是花岗岩造就的险峻世界。
图24
三清山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却是声名鹊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除松涛阵阵,山花遍地外,峰峦奇绝,象形石形态各异,令人遐想。在核心景区内,除集中了48处花岗岩山峰,还有89处象形石。“司春女神”“观音赏曲”“巨蟒出山”(1995—24—2、3、4,图8、24、25)、“企鹅翘首”等,造型之妙,均令人惊叹不已。
图26
崂山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1.4亿年。经长期物理与化学风化,岩石崩裂,形成群峰耸立,怪石狰狞的丛林地貌。主峰崂顶(2000—14—1,图26),高1132.7米。还有白云洞、明霞洞等因花岗岩经断裂、崩塌而形成的不规则堆石洞。北九水(2000—14—3,图27)一路歌吟,均有花岗岩石一路相送。其中三折而下的潮音瀑,也是花岗岩断裂造成的。
图28
衡山(T155—4,图28)、福建大姥山(FP9—3,图29),以及天津蓟县盘山(YP10—4,图30)等。
东山风动石(图3),几乎悬空而立,更加神奇之处在于:一块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的花岗岩大石头,看似摇摇欲坠,却平衡极佳。在风动石前的一块方石碑上,镌刻着明朝督抚程朝京的诗:“造化原来一只丸,东封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关中坠,海飚还得逐势转。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将风动山的奇特描绘得惟妙惟肖。顺便说一下,本刊前曾有文写风动石“高4.37米,宽4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参见170710),其数据疑有误。
在平潭,还有一处景观“石牌洋”(图5)。它们由一大一小,远望如双帆的石柱组成,故又名“双帆石”。 东侧的一块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西侧的一块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海天之间,波涛之上,双帆高张,似欲破浪远航,景象十分壮观。在“石牌洋”对岸的看澳海滩上,还散布着“弥勒佛”“青蛙仰天”“双龟拱桥”等60余座球状海蚀造型石景与双帆石呼应,更令游客感到极其神奇。
图31
普陀山花岗岩巨石—“陀”石,呈菱形,叠压在底阔上尖的下石“磐”石上面(1999—6—4,图31)。两石之间,接缝如线。相传观音大士曾在此说法,地藏菩萨曾在此打坐,唐僧师徒曾经在此取经……总之,身处海天佛国的磐陀石确实佛缘深深。石上题刻尚存“天下第一石”、“大士说法处”等。靠石桥与普陀山相连的南山上,有两巨石若门。门石上又飞架一石,上书“南天门”三字,亦为普陀胜景(1999—6—2,图32)。归属普陀的桃花岛,就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绘的东海海上仙山。岛上有许多裹挟着武侠风的景点,如弹指峰(图33)、神雕石、炼丹洞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三亚景区,有三块远近闻名的花岗岩大石头。其中一块名叫“南天一柱”(图4),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它,“财富石”的雅称应有道理。传说它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残存。石高约 7米,圆锥形,似一神柱欲接蓝天。其上题刻出自清人范云梯之手,他当时任崖州知州。
鼓浪屿的花岗岩景点不少,日光岩是最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色,岩体巨大(直径40多米),凌空耸立,是厦门的象征。
图34
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上,还矗立着一座戎装打扮,豪气冲天的巨型郑成功雕像(PP220)。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而且具有抗台风,防震、防雷的能力。鼓浪屿乃郑成功收获台湾前训练水军之地,而在这位民族英雄的家乡——南安,同样建有一尊郑成功雕像(PF47,图34)。像高16.24米,由205块白色花岗岩雕刻、组合而成。
图35
在美丽的珠海香炉湾畔,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她就是珠海市的象征,高87米,重达10吨,用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的“珠海渔女”雕像(1994—20—2,图35)。《经济特区》特种邮票以城雕为前景,“珠海特区”这枚,就选中了“珠海渔女”。
图36
在《经济特区》邮票“厦门特区”一枚出镜的是白鹭女神(1994—20—4,图36),她在“国家名片”上展示风采后,声名鹊起,于是就有了放大版的“白鹭女神”出现在白鹭洲公园,像高14米,重400吨,用花岗岩雕塑,成为真正的城雕。
图37
海南“鹿回头”与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并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爱情传说。1987年9月, “鹿回头”雕塑(1994—20—5,图37)落成。雕塑材料全用花岗岩,高15米、长10米、宽5米,隔着高大的坡鹿,美丽的黎族少女和勇敢的黎族猎手互诉爱慕之情。毫无悬念,它也入选《经济特区》特种邮票。
图38
同在福建,还有一尊颇受民众关注的巨型花岗岩雕像——妈祖石像(1992—12,图38)。她座落在妈祖故里,妈祖文化发源地莆田湄洲岛这尊永远注视大海的石像,高14.35米,用365块花岗岩砌筑。
在众多的以黄河母亲为主题的雕塑中,由雕塑家何鄂创作的“黄河母亲”(PF67)最负盛名,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花岗岩石质,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婴儿组成。构图简洁,喻义深刻:在古老而伟大的黄河母亲哺育下,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永远茁壮成长,健立于世界之林。
图39
羊城广州标志——五羊石像(2010—16—1,图39)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越秀山,如今,已成为广州著名景点。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53立方米。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拥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为造型,再现了仙羊化为石,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
图40
在南京中山陵入口处,博爱坊(2006—28—2,图45)用来自澳门的花岗岩搭建。其上镌刻着出自于右任的中堂“博爱”两字。文革中,被“造反派”贴上了“破旧立新”的标记。管理部门无奈,只好将被斥为“无阶级属性”的“博爱”两字凿除,以保全整个牌坊。粉碎“四人帮”后,依据档案将刻字原样恢复。
图46
毛主席纪念堂(J22—1,图47)使用来自全国的各种建筑材料,包括花岗岩。例如,纪念堂外周,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砌筑的明柱,通体则用青岛花岗石贴面。基座平台的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瞻仰厅内水晶棺基座四周,则是取自泰山(T130)的黑色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