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在我国邮资机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了龙头老大的作用。
早期(1936-1979)
上海稳居老大 北京排位偏后
自中华邮政引进第一台邮资机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40多年是我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早期阶段,近50台邮资机支撑着这一业务。在此阶段上海邮政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上海是我国邮资机业务体系的诞生地。1936年从英国环球邮戳公司引进的Mult-Value型邮资机被设置于上海中心邮局营业柜台,当年6月15日投入使用,成为我国第一台正式使用的邮资机。图1即此机启用次日盖印的信封。
图2
上海是我国早期配备邮资机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城市,有当时引进的所有四种类型的邮资机,包括英国环球Mult-Value型4台,机号分别为“U1”“滬[四]”“滬[七]”和“沪[九]”;美国必能宝R型4台,机号 “滬(一)”“滬(二)”“滬(三)”和“滬(八)”;瑞士哈斯勒F88型3台,机号“滬[六]”“滬(十)”和“滬(±)”;此外还配有全国唯一的英国环球Teltax型邮资机“滬[五]”1台,。共计12台,约占当时全国邮资机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各城市中位居前茅。另外,近来发现上海曾使用过一台机号为“沪(十二)”的邮资机,其符志款式与上述几种迥然不同,在1978-1980年使用。此类邮资机在全国仅见此1台,至于是引进还是国产,目前还不清楚(图2)。
同期北京仅有环球Mult-Value型和必能宝R型邮资机各1台。台数不但远少于上海,也少于广州、南京、昆明等城市。
图3
同期上海邮资机业务经营的时间在全国最为持久,从1936年到1985年,除去抗日战争时期停顿六七年,长达40多年。1985年,机号为“沪[十]”的那台哈斯勒型机仍在使用。图3是此机在1985年6月盖印的符志,是迄今所见早期邮资机使用最迟的实例。
图4
北京(北平)邮资机业务的经营时间要短得多。那台机号为“平[一]”的环球Mult-Value型机仅在1949年10月前使用了不到一个月(图4),另一台必能宝R型机也仅在1957-1959年使用了两年左右(图5)。
上海是开办解放区邮资机业务的少数地区之一。在1949年10月前,上海、南京、无锡等地邮局启用所存原中华邮政的邮资机,将其符志铭记更改为“华东邮政”使用,其盖印的符志称之为华东解放区邮资机符志,这种符志使用至1950年(图6)。除上海等地以外,其它城市均没有启用过带有解放区邮政铭记的邮资机符志。
由于早期上海拥有的邮资机种类最为齐全,故邮资机符志的款式之多样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与其它地区相比,早期上海邮资机符志实物最为常见,存世量最多,可见其邮资机的使用频率之高。而北京那台环球Mult-Value型机的符志极为少见,其使用率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另一台必能宝R型机的符志实物存世略多。
中期(1980-1999)
上海一马当先 北京后来居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使用的邮资机先后磨损报废,我国邮资机业务趋于衰微。70年代末决心重建邮资机业务系统,陆续批量引进新式邮资机,并规范邮资机符志的格式,启用三格式符志,开创了我国邮资机业务发展的中期阶段。
上海在1979年前后从美国必能宝公司引进一台6300型机,并于1980年1月启用。图7是此机于1980年1月14日盖印的符志,是迄今所见日期最早的中期邮资机符志。这台机号为“沪(21)”的新式邮资机的使用,开创了我国邮资机业务的中期阶段。
图8
1981年上海从瑞士哈斯勒公司陆续引进了近10台Mailmasler型机。图8为1981年2月盖印的“沪(23)”哈斯勒类机符志。此机是中期我国引进的首批Mailmasler型机。
在1980-1982年的3年间,仅有上海引进使用了上述两种型号的邮资机,未见其它地区引进使用过任何新式邮资机。可见中期阶段最初3年的邮资机业务,是上海邮政领先。
图9
北京在1983年开始启用哈斯勒Mailmasler型机,最早见于当年1月,成为中期阶段第二个使用邮资机的省市(图9)。
在此阶段京沪两地使用邮资机的机型组成不同。上海地区必能宝占三分之二,哈斯勒占三分之一。北京地区比例相反,哈斯勒占40%,必能宝占20%。
图10
北京除了从国外购置邮资机外,并积极研制邮政自动化设备。在90年代后期先后自主生产了两种自动化邮资机械——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和临时邮局自助收寄机,图10是前者的标签,图11是后者的标签。虽然自助收寄机半路夭折,但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发展势头良好,生产的几百台机器扩大了北京邮政邮资机的设置量,使北京在中期和近期邮资机业务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期的后十年里,虽然上海邮资机业务仍位居全国第一,但北京邮资机业务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至1997年,北京配置的邮资机已达800台,远超上海,位居全国第一。1999年上海邮资机有265台,明显少于北京,也少于400台的广东省,屈居第三。
近期(2000-)
总台数北京一马领先 使用率上海独占鳌头
2000年,国家邮政局决定取消邮资已付戳,大宗邮件改用邮资机处理,大批量地购置使用邮资机,并启用新型三格式邮资机符志,我国邮资机业务从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图12
2000年2月,上海与北京邮政几乎同时启用必能宝Paragon型机,盖印不设“邮资已付”字样的新式三格式符志,开创了我国邮资机业务的近期阶段(图12、13)。
在近期阶段的前10年里,上海的邮资机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从美国必能宝公司引进了近500台DM300型机,大大地扩大了设置量。
据2006年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全国邮资机资料库》中各省市的资料统计,2006年北京使用邮资机1881台,上海1100台,低于广东1282台。与中期末期(1999年)相比,上海邮资机数量增速最快,增加了三倍多,广州为两倍多,北京一倍多。但因上海先前的基数低,故在邮资机数量上仍然没有改变北京老大、广东老二、上海老三的格局。
中期阶段使用的邮资机在近期阶段仍继续使用,上海继续使用量约占总数的40%,北京更多,占60%以上。
在近期阶段京沪两地使用的邮资机的机型组成也不同。上海90%是必能宝类,哈斯勒类占10%。而北京必能宝类只占15%左右,哈斯勒类占近40%。
虽然上海设置的邮资机数量不是最多,但使用率最高。据《全国邮资机资料库》所载2006年1-9月全国分省函件营业收入资料,上海、北京和广东邮资机业务的总收入分别是42.7、45.3和34.2亿元。由此可得每台邮资机的平均营业收入:上海388、北京241、广东266(万元/台)。
从邮资机业务收入占函件总收入的比例可显示邮资机业务在邮政中的重要性。2006年1-9月期间,上海、北京、广东的这一比例分别是84%、88%和60%。上海邮资机数量仅为北京的60%,但邮资机业务收入占函件总收入的比例接近北京。
综上所述,在我国邮政邮资机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和北京两地邮政分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了龙头老大的作用。在早期和中期阶段的前10年,上海邮政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北京则在中期阶段的后10年和近期阶段超过上海,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
——刊于《上海集邮》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