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一说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特别是散花飞天(特3—3,图1),一般人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婀娜多姿,彩带飘忽,美丽动人的天女。实际上,早期即南北朝北凉时的飞天,基本上都是“天男”。以后才慢慢地“阴盛阳衰”,至唐代,“天女”终于稳稳占据了霸主地位。常出现在敦煌壁画中“天女散花”,也以盛唐时期作品最多最佳。如莫高窟第327窟一幅盛唐壁画,就有一边奏乐一边散花的飞舞天女。天女散花的故事来源于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内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维摩又名维摩诘;华即花)是说修行不够便落花沾身,修行足够则花不近身。天女即飞天仙女,又名香音神、天歌神、散花神,每当佛说法时,她们便凌空起舞,播乐撒花。除佛说法,佛涅槃时,也会出现天女散花。如敦煌第321窟佛涅槃像龛中,即有姿态曼妙、动感十足的散花天女(1994—8—1,图3)。而天女所散花儿据佛经记载为蔓陀罗(T30—2)。《法华经》里说:“于菩提寺讲圣蔓经,天雨曼陀罗华”(参见170212)。但敦煌壁画所画多为写意者(莫高窟第321窟壁画)。天女散花的优雅姿态曾打动了无数人——尤其是艺术家,包括邮票设计师。文人也将“天女散花”记入诗文,如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图4
京剧《天女散花》为梅兰芳1917年创作的古装剧,该剧剧本的创作灵感以及表演舞蹈编排,都与敦煌壁画“天女散花”密不可分。如第四场“云路”里的风带舞:天女载歌载舞,将取代传统水袖的绸带迅速向右抛洒,在飘带缓缓下落时,身体也随同下蹲,双手“合十”亮相,再现了敦煌壁画“天女散花”凌空飞腾,优雅动人的造型(纪94—6,图5)。风带舞不仅成为本剧亮点之一,而且为京剧表演艺术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
图6
在民间,天女散花早已成为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天女散花也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民间艺术品,如壁画(T29M,图6)、年画(2005—4—4,图7)、瓷雕等,都有散花仙女的倩影。此时,仙女所散之花,也已变成了美不胜收、娇艳无比的百花啦。为了更接地气,近世俗,民间艺术品中的天女都手持盛满鲜花的花篮;杨家埠木版年画里的仙女甚至没有飞舞,只用飘带来表明她飞天的神力。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