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秋,俄罗斯最美的季节,金色满枝,层林浸染,黄叶遍地。我与几位翻译家、艺术家同行,重点拜访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故居,也参观了几位苏联后期诗人的旧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出生在离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乡下——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这座庄园是托尔斯泰母亲的陪嫁。托尔斯泰34岁结婚后一直居住在这里,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他82岁去世,叶落归根,落葬于此。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图1,1956年苏联明信片)。为寻访它,我们走了很长的路,曲径通幽,来到一处林间小丘,它约有半米高、2米半长,长满了茂密的青草。由于小丘边有敬献的鲜花,才让人明白,这里就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一百多年来长眠的地方。据说,这一切都是依照托尔斯泰的遗愿安排的。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此以后写道:“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二战期间,犹太作家茨威格流亡美洲,1942年因感觉和平前景渺茫而自杀。2018年,我们这些中国人又来到了托翁的墓前。岁月流逝,素朴的环境依然如故。周围的林木,据说是托尔斯泰生前亲手栽种的,在1956年的明信片上,已长成大树,如今更加郁郁葱葱了。凉风穿林而过,似乎在无尽地倾诉。
图2
回沪以后,我把多年积累的托尔斯泰邮票摊在桌上(图2,1953年苏联;图3,1953年捷克斯洛伐克;图4,1960年苏联——以上都是我在学生年代从集邮公司买的盖销票;图5,1978年苏联)。托翁形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他的大胡子。他前额宽阔,布满皱纹,穿着宽松的老农式衣裳。很难想象,他是那样稔熟于贵族的舞会,深谙少女初恋的心情,并能以无比恢弘的气势描述血腥的战场。翻译家冯春先生告诉我,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在俄罗斯迄今无人企及。
图6
我们来到了托尔斯泰生前居住的二层小楼,白墙、白色的木质回廊,在绿色植物的簇拥下,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有1张1978年苏联纪念托尔斯泰诞生150周年的邮资明信片,其画面证实了我们亲临的场所(图6)。你看,这是托尔斯泰天天走过的台阶呀,也许他经常坐在门廊里低头沉思……大家深怀敬意,纷纷在托翁故居前留影。
图7
也许,由于还未到200周年的大日子,苏俄邮政至今没发行过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的小型张。在2018年托尔斯泰190周年诞辰时,有些国家已按捺不住了,发行了多种小型张(图7-8,马尔代夫小型张,邮票中与托尔斯泰相伴的,还有高尔基和契诃夫)。这些小型张色彩浓郁,设计粗放。我预计,到2028年,俄罗斯会发行小型张纪念托尔斯泰200周年诞辰,格调会更高雅,印刷会更精美。我希望以后的邮品,能多一些托翁名著的插图,足以活跃画面。也希望能反复刊印那无名的墓地,让人们世世代代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
普希金(1799—1837)比列夫·托尔斯泰早出生29年,而他短促的生命只有38年。普希金被公认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说:“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普希金才华横溢,《纪念碑》一诗将自己的豪情发挥到极致: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
他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当时也许有人奇怪这位年轻人的狂妄,但200多年过去后,俄罗斯大地上到处可见普希金的铜像,再也没有人怀疑诗人的自信。一代又一代俄国人,从普希金作品中汲取文化滋养,传统得以继承,从来没有隔断。(图9,络绎不绝的年青人前来瞻仰普希金故居,爱美、爱自然、爱人民、爱自由,200年薪火相传。林霏开摄)
图10
从苏联时期到解体以后的俄罗斯邮政,始终重视普希金邮票和小型张的发行。苏联第一种小型张出现在1937年,就是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的,雕刻版单色印刷,包含普希金半身画像和全身塑像2枚无齿邮票(图10)。1949年发行的普希金诞生150周年小型张,对角安排了2套各2枚的邮票,图案为普希金少年与青年时代的画像,无齿孔,黑色与咖啡色套印,非常庄重而优雅(图11)。
图12
1949年匈牙利发行的有齿、无齿一对小型张,也是普希金纪念邮票里的精品。小型张票幅仅52x62毫米,有齿与无齿各印54
500张。虽为单色,却很精致,图案突出了普希金对自由的讴歌(图12——从图10至图12的小型张,都在我邮册里躺了半个多世纪了,我几乎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呼吸)。
图13
2010年,在俄罗斯发行的小型张上,出现了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宫与皇村学校,而普希金的坐像乃中心图案(图15);1997年俄罗斯印制的A档邮资信封,封图也是这一坐像(图16,1999年实寄,背面有斯穆陵斯克的到达戳)。2012年,俄罗斯发行了1种小型张,纪念位于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100周年(图17)。
图18
1999年俄罗斯纪念普希金诞生200周年的邮票,其肖像画颇有新意(图18)。少年普希金的形象,其实是1949年小型张的重现。2000年,埃塞俄比亚发行了1套4枚纪念邮票(图19),浓墨重彩,戴白帽子的普希金奇像很少见,而少年普希金像的着色更加细腻,“200”(周年)的粗字尤其醒目。各国集邮者不禁奇怪,埃塞俄比亚为何如此重视普希金呀?普希金与非洲有何特殊关系呀?
原来,普希金确实有黑人血统。他的曾外祖父阿伯拉姆·彼德洛维奇·汉尼拔,少年时被土耳其王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十分喜欢这个黑人孩子,亲自担任他的教父,并把他培养成自己身边一名出色的将军。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登基为女皇之后,把普斯科夫州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这片沃土赐给了汉尼拔。汉尼拔的孙女即普希金的母亲,曾担任叶卡捷琳娜女皇的侍从官。
普希金虽然出生在莫斯科,但十分眷恋母系家族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庄园,他曾5次返回故里,并在这儿度过了两年半的流放生活。在孤独而痛苦的日子里,奶娘阿琳娜常常给他讲民间故事。在乡间小屋里,他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要章节,写了长诗《茨冈》,抒情诗《冬天的晚上》、《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许多佳作名篇。诗人决斗死后,好友屠格涅夫等秘密把灵柩运回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最后安葬于圣山修道院。“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人民的骄子,永远地安息在高高的山岗上。1925年,苏联政府将圣山命名为普希金山,以后又在这里建立了国立普希金文化历史博物馆。
我们从圣彼得堡坐火车,来到291公里外的普斯科夫州,又坐汽车120公里,访问了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广阔无垠的原野,明镜般的湖面,绿色与金黄色交杂层叠的森林……登上圣山,在修道院的普希金墓前,翻译家冯春先生用俄语,我妻子曹雷用汉语,朗诵了普希金的诗歌,表达大家从遥远的东方带来的问候。普希金有深深的中国情结,诗歌里很多次写到中国,生前曾热切地希望“走遍天涯……去长城脚下”。现在,这种交流的美好愿望,正由中俄两国人民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图20
2010年,塔吉克斯坦发行了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的加字改值双连邮票(图20),左面一枚是流传最广的油画像(背景有诗神缪斯),右面一枚是大家熟知的侧面速写自画像。邮票的加字改值,往往引起集邮者特殊的兴趣(如该票的斜置加字“2008年6月10日”,还有,边纸上印刷的文字SECURITY),可以衍生更多的研究课题。在一部邮集里,加字改值,各种细节,乃至错体变异,都会增添集邮的新奇感和珍罕性。
令人陶醉的俄罗斯大地啊,黄叶飘零的季节,满眼如金灿灿的油画。我们踏访文学巨匠的故居,思念他们叶落归根的经历,隐约如闻乐声悠然飘来,不禁心潮澎湃……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2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