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出版的《邮票》(包括上面提及的3期)中多次报道了上海大龙、上海小龙邮票和上海工部书信馆明信片(表2)。
表2 《邮票》述及的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和明信片
日 期 |
卷号 |
总期号 |
页码 |
内 容 概 要 |
1866.1.15 |
4 |
37 |
5 |
上海大龙邮票第1版 |
1866.3.15 |
4 |
39 |
18 |
上海小龙邮票第1版 |
1866.4.15 |
4 |
40 |
26 |
上海大龙蓝色1分银票和4分银票的一处变异 |
1866.5.15 |
4 |
41 |
39 |
上海大龙邮票面值单位Candareen的单复数等 |
1866 |
4 |
48 |
96 |
1867年上海小龙第2版1、3、6、12分银票的刷色 |
1867.1.15 |
5 |
49 |
2 |
上海小龙第2版用“CAND”(分银)代替“Cents”(分),1、3、6、12分银票的刷色,纸张和15度齿。伦敦的敦尼生和派克公司雕刻版印刷,图案说明和“龙”的含义 |
1867 |
5 |
50 |
16 |
面值单位为“cents”(银分)的为12度齿(第1版),面值单位为为“Candareens”(分银)的为15度齿(第2版) |
18673.15 |
5 |
51 |
15 |
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价格表 |
1867.9.15 |
5 |
57 |
66 |
1867年7月19日H.B.来信,解释了面值单位“Cents”和“Candareens”代表的具体价值及“Cents”面值邮票的发行原因。这些邮票供英国控制的地方邮局使用,如上海以北的港口、宁波、Nagarabi、香港、Dokohama和其他城市。由此寄往欧洲的信函,或由英属邮局寄香港,或经法属邮局。中国人不使用欧洲邮政,中国人自有正规和完善的邮政体系。 |
1868 |
6 |
65 |
34 |
Mahe提及上海大龙第1版邮票 |
1868 |
6 |
66 |
42 |
汉字“分银”和“钱”的写法,附上海大龙2分银票图 |
1868 |
6 |
68 |
60、61 |
薄、厚纸上海大龙不同面值邮票的刷色,各种面值邮票的特点 |
1868 |
6 |
69 |
67 |
提及Mahe |
1869 |
7 |
83 |
82 |
收到上海小龙淡绿色16分邮票 |
1872.3.15 |
10 |
111 |
19 |
2分银 |
1872 |
10 |
115 |
55 |
PALTZER在布鲁塞尔仿制了上海大龙邮票,这不是他首次做这样的尝试,他出售这些邮票给没有经验的买家 |
1873 |
11 |
122 |
14 |
1 Candareen不再有复数的差错 |
1873 |
11 |
124 |
29 |
12度齿的上海小龙邮票 |
1873 |
11 |
125 |
35 |
首次提及1873年1月1日使用的上海工部书信馆第1版明信片 |
1873 |
11 |
131 |
85 |
上海小龙邮票的印制 |
1874 |
12 |
133 |
3、4 |
第2版明信片 |
1874 |
12 |
134 |
11 |
“银二分”将暂用作1分银 |
1874 |
12 |
134 |
16 |
Magnus谈了上海大龙邮票的特征,如龙须、图案等 |
1874 |
12 |
135 |
19 |
第3版邮资片,Shanghai Local Post Card下印有“工部书信馆”、“THE ADDRESS ONLY TO BE WRITTEN ON THIS SIDE”和 “To”,邮资图在右上方,背面无字。提及不同面值的刷色 |
1875 |
13 |
148 |
25 |
上海小龙邮票加盖1 CAND/12 CANDS,加盖3 CANDS/2 cents |
1875.8.15 |
13 |
152 |
57 |
1分银和3分银用彩色纸印制,齿孔为15度 |
1875 |
13 |
155 |
87、88 |
再次提及1873年1月1日发行上海工部书信馆第1版明信片,并提及第一种的尺寸、正反面字样,第二种与第一种的不同点等 |
1876 |
14 |
161 |
35 |
面值单位为“CAND”(分银)的上海小龙邮票并附图,1876年2月1日发行新邮票为纯白色纸张,14.5度齿,1、3、6、9、12分银票的刷色 |
1877.6.15 |
15 |
174 |
42 |
L'Ami 看到了3分银上海小龙加盖蓝色1分银票 |
1877.7.15 |
15 |
175 |
52 |
1876年发行的6分银票加盖蓝色“银壹分”。提及SCHMIDT DEVILDE收到了20、40、60、80、100文新面值邮票及其刷色,白色纸张,15度齿 |
1877.8.15 |
15 |
176 |
60 |
收到了新发行的紫色20文上海小龙票,提及其他加盖改值邮票 |
1877.10.15 |
15 |
178 |
74 |
洋红色1分银和洋红色3分银上海小龙票加盖蓝色“银壹分”,并说洋红色1分银票可能仅用1天,《邮票》认为这是一个广告 |
1877.11.15 |
15 |
179 |
82 |
20文上海工部书信馆邮资片并附图(图9),邮资图上端印有 “SHANCHAI L.P.O.”字样,共有3种刷色。提及前述洋红色1分银上海小龙票,收到样票,证实此票存在 |
图10
4.1877年11月15日第179期报道中国首套邮票的印制信息
如本文开始所述,笔者与刘佳维曾合作在天津和台北发表的纪念大龙邮票140周年的邮文中提及的法刊邮文,以及其后《邮票》在1878年的有关报道,配有5张截图(图10)。
1877年11月15日,《邮票》提及《纽约先驱报》10月1日在旧金山报道,中国政府计划重组部分邮政服务,将委托负责海关的外国人承担此项工作。据说邮票已经放在英国(印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邮票》应该是国外最早报道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印制的邮刊,而《纽约先驱报》则为国外最早报道中国首套邮票的报纸。这是国内外研究大龙邮票研究者共同关心的信息。
图11
《邮票》在其后还多次报道了中国首套邮票的信息,如1878年10月第190期第77页提及:我们刚拿到邮票(指大龙票),而后报道细节和类型(图10-3)。1878年11月第191期83页刊登了3分银大龙票并评论了大龙票(图10-4,图11),描述了大龙票的2种面值、纸张和刷色,其中提到菲尔布里克(M. Philbrick)知道大龙票的详情。1878年12月第192期91页提及菲尔布里克已经拿到了1分银的大龙票,刷色为绿色,淡黄色和苹果绿(图10-5)。虽然《邮票》多次提及中国大龙邮票,但遗憾的是只字未提具体发行日期。
三、结语
笔者希望上述信息能对国内外研究香港早期邮票(含税票)、中国商埠邮票和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的邮友有所帮助。因为拙文仅仅涉及从《邮票》创刊日到大龙邮票诞生的1878年底这个时段,未就1879年后《邮票》报道的有关中国邮票信息进行进一步探讨。如1879年的第196、201、204期,1880年的第205期等其后的杂志上还有大量有关中国邮票的报道,有兴趣者可以抽时间阅读,估计一定会发现有用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此说明一点,因不懂法语,《邮票》刊文的翻译只能借助字典和“谷歌翻译”来进行,难免差错,望邮友多作指正。同时,上面的信息也可能有所遗漏,还望各位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
——刊于《上海集邮》2019年第3期,作者授权本博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