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4 斐济:猴面蝙蝠(1997)
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称回声定位)系统,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用以探路和捕食,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让蝙蝠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图34)。这种本领要求高度灵敏的耳和发声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紧密结合。蝙蝠个体之间也可能用声脉冲的方式交流。每只蝙蝠都能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不会被别的声波所干扰(图35)。长耳蝙蝠能在飞行中捕食昆虫,也能从叶子上把虫抓下来。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觉和视觉找寻食物。某些种类的蝙蝠是飞行高手,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图36)。
图37 吉布提:大叶怪脸蝠(2015)
蝙蝠的取食习性各异。它们之中有素食主义者,吃水果(图37)、花粉(图38)、花蜜(图39)。其他蝙蝠的取食基本以昆虫为主,还有一些钟爱游泳捕鱼,吃肉的非常少,可能有2种假吸血蝠(图40),主要食虫,但也吃小脊椎动物,捕食啮齿类、小型鸟类、蛙和蜥蜴等,由于古老的误解,它们和吸血蝙蝠一起被称为“吸血鬼”,它们的确具有食肉性,甚至还以其他蝙蝠为食(图41)。在蝙蝠繁多的种类中,吸血蝙蝠其实只有区区3种,它们是普通吸血蝠、毛腿吸血蝠、白翼吸血蝠。严格来说,吸血蝙蝠并不是吸血,而是舔血,它们一般只是用利牙刺破猎物皮肤,然后舔食鲜血。吸血蝙蝠还是一群非常“讲义气”的动物,它们吸完血后会反哺其他无法行动的伙伴。在哺乳动物中,它们是少数几种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图42 马达加斯加:美洲假吸血蝠(2014)
整个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图42)。妊娠期从六七周到五六个月。许多种类的雌体妊娠后迁到一个特别的哺育栖息地点。蝙蝠通常每窝产1至4仔,用乳汁哺育。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视觉和听觉。幼仔由亲体照顾5周至5个月(图43)。
谈“蝠”色变,自然是因为其“病毒之王”的身份。而为何携带大量致命病毒的蝙蝠,自己却可以安然无恙?它的特别之处又是在哪里?
图44 新喀里多尼亚:情人节(2002)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蝙蝠是一个古老的物种,是最早的哺乳动物之一,有500万年的进化史(图44)。它们的飞行特性导致了超高的新陈代谢率,这种超高的代谢率意味着,蝙蝠在进行着普通哺乳动物难以想象的细胞快速更新。同时蝙蝠经过千百万年40摄氏度高烧不退的进化,它们奇迹般地成为了氧化应激水平超高、DNA损伤修复能力超强、固有免疫应答系统24小时不关机的怪物(图45),拥有了超常的寿命,还很少得癌。逆天的免疫系统造就了蝙蝠“百毒不侵”的防御功能,虽然携带多种病原,但自身生命力却极其顽强。什么埃博拉、马尔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对蝙蝠完全无可奈何。以人类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像鼻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十多种来算,蝙蝠近千个物种携带大量的病毒就一点都不足为奇了。
图46 德国:梅色尔露天矿出土五千万年前化石(1978)
其实,蝙蝠藏毒也是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蝙蝠族群具备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传承历史悠久,这就导致其接触和传播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蝙蝠是一种群居性动物(图46),一只蝙蝠获得一种病毒,可以很快传染给一群蝙蝠。能与病毒和平相处的蝙蝠就生存下来,生儿育女,延续后代,这样,一代代蝙蝠传下来,身上能携带的病毒就越来越多。
由于蝙蝠的颜值惨淡,长着老鼠的脑袋、尖利的獠牙,却又背负着一对翅膀(图48),栖息于阴暗的洞窟中,常常发出尖厉的叫声,令人不寒而栗,通常人们对它的直观印象都不会太好。蝙蝠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不受待见。《旧约全书•申命记》记载,耶和华曾告诫摩西等人“凡洁净的鸟,你们都可以吃”,却不允许吃蝙蝠,显然是将蝙蝠视为危险的不洁之物。由于有的蝙蝠会吸食动物的鲜血并带来疾病,西方人又将它与恐怖的吸血鬼和恶魔传说相联系(图49)。吸血鬼那露出的利齿与吸人血的设定正是来自蝙蝠,一席黑袍也像极了蝙蝠倒挂时的形象(图50)。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蝙蝠在西方文化中形象相当负面。我们有时候会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废弃的古堡大门被打开,一道刺眼的阳光照射进来,惊醒了倒挂在黑暗房间里面的蝙蝠。它们黑压压的一片惊慌失措地从打开的大门中飞出。”刹那间蝙蝠和城堡营造出的恐怖气氛就笼罩了上来(图51)。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冬天,我们可能还不知道原来蝙蝠真的犹如死神般的可怕(图52)。从这个角度来看,蝙蝠更接近于西方文化对它的定位。至于超级英雄蝙蝠侠(图53),那都是现代的事情了。
与西方不同,蝙蝠在中国文化中却有着光鲜的一面。这是因为在汉语中,蝙蝠的“蝠”字与福气的“福”字谐音,因此蝙蝠“有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祥瑞的符号,被视为幸福、福气的象征,蝙蝠入家门被认为是“福到”。蝙蝠屎在中药里也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夜明砂,是清肝明目的良药。蝙蝠的造型也时常出现在许多中华传统吉祥图案中,特别是以福为主题的吉祥纹样图画的内容,更少不了蝙蝠的形象。我国邮票上多次出现的蝙蝠形象,就是对此很好的诠释和展现。1894年,为恭贺慈禧太后60岁寿辰,清代海关邮政发行的一套9枚纪念邮票中有2枚是世界最早出现吉祥蝙蝠图案的邮票:其中1分银票图中5只艺术化的蝙蝠围绕着一个篆书“寿”字(图54),寓意“五福捧寿”;9分银票图“双龙戏珠”的珍珠中心也是“五福捧寿”(图55)。2005年发行的《五福临门》个性化邮票,图案为红色的斗方内4只蝙蝠环绕着一个黄色的“福”字(图56)。2012-7《福禄寿喜》邮票-1花体“福”字上面可见5只五彩斑斓的花蝙蝠(图57)。2012年的《福临门》贺年邮票,红色衬底上4只蝙蝠环绕“卍”字纹样(图58)。这3种票都有“五福临门”的寓意。2014年的《贺》个性化邮票,主图楷体“贺”字内嵌蝙蝠等多种传统吉祥动植物纹样,而副票图上一只大大的蝙蝠口衔铜钱,并配以牡丹花和寿桃,有“福在眼前”等多重吉祥寓意(图59)。2015年的《福寿安康》贺年邮票,以祥云、蝙蝠、铜钱、寿桃、花卉构成主体图案,寓意福寿安康(图60)。用蝙蝠点缀画面的构图形式在我国传统木版年画和门神画中也时有所见,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福”的期盼和追求。2001-10《端午节》邮票,以民间木版年画的装饰风格设计,其中-2包粽子票图上部是一只口衔香囊的五彩蝙蝠(图61);2003-2《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2钟馗,眼前有蝙蝠自东方而来(图62),一是寓意福如东海,二是寓意福在眼前;2008-2《朱仙镇木版年画》邮票-2三娘教子票图左上方有一只飞翔的红色蝙蝠(图63)。
蝙蝠,不管是“病毒之王”的身份,还是化身超级英雄蝙蝠侠,抑或化作令人恐怖的吸血鬼,甚至成为寓意祥瑞的象征,人类对它的爱恨情仇,无非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蝙蝠只是按照自己的天性,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着翅膀不是蝙蝠的错,传播病毒也不是蝙蝠的错。原本可以人畜无害的蝙蝠,却鬼使神差地成了“万恶之源”,这究竟是谁的错?到底是蝙蝠危害了人类,还是人类危害了蝙蝠?蝙蝠何辜?自然界何辜?
谈“蝠”色变,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人类终归还是太过渺小。尽管科技一直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次次疫情,都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承受的痛楚。虽然我们可能无法阻止下一种未知病毒的到来,但敬畏生命,远离“野味”,既是对大自然的保护,更是对我们人类自己的保护。别让贪婪、傲慢和残忍,成为人类直插自己心脏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