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明原则
即简化和正确原则,要求用字简明。简者,字不多用也;明者,为了正确,字不少用也。经典的邮票名大都只有二个字或三个字,如大龙、小龙、红印花。能用两个字的,不要用三个字,这是“简”的要义。虽然简单,但必须正确,如果少用一个字会引起歧义,那就必不可少,这是“明”的要义。譬如,民国时期发行的“孙中山先生像普通邮票”,简化为“孙中山像普通邮票” “孙中山像普票”“孙像普票”,在特定语境下,还可简化为“孙像”,指普票。在更进一步的特定语境下,“香港中华版空心半纽孙中山先生像普通邮票”,可以层层简化为“香港中华版空心半纽孙像普票”“港中华版空心半纽”“港中华空心半纽”“空心半纽”,19字简化为4字。孙像普票是中华邮政1931-1949年大量使用的普通邮票,通常可按发行时期、印制地点粗分为:伦敦版、香港版、纽约版、内地版、上海版、华南版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细分。香港版又分港中华版、港大东版两部分,港中华版可分有水印、无水印、粗齿、细齿、空心边框、实心边框、半个纽扣、全个纽扣、破损纽扣、完整纽扣,其实并非每种全套都有不同项目的特征,所以总共只有7套,与各套大龙邮票的命名类似,分别抓住关键,可各自命名为(表3):
(1)空心半纽 3种
(2)空心全纽 2种
(3)港中华(实心、粗齿) 15种
(4)港中华细齿 6种
(5)港中华改版 2种
(6a)港中华有水印整纽 5种
(6b)港中华有水印破纽 5种
表3 港中华版孙像普票的细分
|
无水印 |
有水印 |
||||
粗齿 |
空心 |
实心 |
整纽 5种 |
破纽 5种 |
||
半纽 3种 |
全纽 |
|||||
2种 |
15种 |
改版 2种 |
||||
细齿 |
—— |
—— |
6种 |
—— |
—— |
—— |
笔者十分赞赏钟笑炉编制的新光拍卖目录,当年每场拍卖约180项邮品,拍目为一张16开白报纸,正反面印,字数有限,但名称、数量、品相写得清清楚楚,还要空出登载广告的地位。这也得益于邮票名称的简化。
简明原则还要求必须容易正确理解。民国帆船邮票元面值的图案为北京国子监“圜桥教泽”牌坊,国子监的主体建筑为辟雍,而且从牌坊的门内可以看到辟雍,所以有人称这几种元面值票为“辟雍图”,但这就不通俗、不形象,也不容易通过直观就被认识了。因此,《中国邮票史》也称全套邮票为“伦敦版帆船、农获、圜桥牌坊图邮票”(见其附录,但对北京一版、二版又称“帆船邮票”,可能是技术性失误);又如生肖邮票,邮人们对《庚申年》都耳熟能详,但对《癸未年》就不那么熟悉了,多数人不可能像“按键即现”那样在大脑中立刻反映出结果来,它不如“二轮羊”通俗。
简明原则,理想的做法是从大名中撷取关键词,小名最好要同大名有联系,从小名会想到大名,而不是二者互不呼应。
譬如上述“日本版蟠龙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史》采用的文件名,从中可以简化为小名“日本版蟠龙”。由此派生“伦敦版蟠龙有水印”“ 伦敦版蟠龙无水印”,前者可缺省为“有水印蟠龙”,后者可缺省为“伦敦版蟠龙”。
按此套路,全部清代邮票可以命名为(表4):
表4 清代邮票名称
《中国邮票史》用名 |
通俗名 |
邮电版邮票目录名 |
大龙邮票(一期,薄纸) |
大龙、薄纸大龙 |
大龙薄纸 |
大龙邮票(二期,阔边) |
阔边大龙 |
大龙阔边 |
大龙邮票(三期,厚纸) |
厚纸大龙 |
大龙厚纸 |
|
毛齿大龙 |
大龙厚纸a毛齿 |
小龙邮票(一期,毛齿) |
小龙、毛齿小龙 |
小龙毛齿 |
小龙邮票(二期,光齿) |
光齿小龙 |
小龙光齿 |
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纪念邮票 |
万寿、万寿初版 |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初版) |
|
万寿再版 |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再版) |
|
莫伦道夫票、万寿无水印 |
穆麟德版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
小龙加盖小字改值邮票 |
小龙小字 |
小龙加盖小字改值邮票 |
小龙加盖大字改值邮票 |
小龙大字、北海票 |
小龙加盖大字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初版)小字改值邮票 |
万寿小字 |
慈禧寿辰(初版)小字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再版)小字改值邮票 |
再版万寿小字 |
慈禧寿辰(再版)小字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初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
初版万寿长距 |
慈禧寿辰(初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再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
万寿长距 |
慈禧寿辰(再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初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
初版万寿短距 |
慈禧寿辰(初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再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
万寿短距 |
慈禧寿辰(再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
慈禧寿辰(改版)改值邮票 |
万寿改版加盖 |
慈禧寿辰(改版)改值邮票 |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 |
红印花 |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 |
日本版蟠龙邮票 |
日本版蟠龙 |
日本版蟠龙邮票 |
伦敦版蟠龙邮票(有水印) |
有水印蟠龙 |
伦敦版蟠龙邮票(有水印) |
伦敦版蟠龙邮票(无水印) |
伦敦版蟠龙 |
伦敦版蟠龙邮票(无水印) |
宣统纪念邮票 |
宣统 |
宣统纪念邮票 |
伦敦版蟠龙加盖欠资票 |
加盖欠资 |
伦敦版蟠龙改作欠资邮票 |
伦敦版第一次欠资票(蓝欠资) |
清蓝欠资 |
伦敦版第一次欠资邮票 |
伦敦版第二次欠资票(棕欠资) |
清棕欠资 |
伦敦版第二次欠资邮票 |
套内具体品种可按面值及刷色命名,如各套大龙:1分(银)、3分、5分;绿1分、黄绿1分、深黄绿1分、深绿1分。
以往文献称大龙、小龙的面值习惯上都后带“银”字,既符合历史,又与票图一致,然而笔者认为,若为区分品种,大可不必在名称上要求“全面反映”,譬如新中国票,早期纪念票不必标明旧人民币或东北币,“开国纪念800元”肯定是全国通用版旧币面值,“开国纪念5000元”肯定是东北贴用版东北币面值,识者自明。也就是说,票名中的“面值”信息只为区分品种而附加,无需承担说明币制的功能。
红印花的具体品种(8种邮票和1种原票)可按加盖面值及字形命名:1分、小2分、大2分、小4分、大4分、小1元、大1元、5元、原票。因为在集邮界流传的红印花原票大大少于红印花邮票,单称红印花,不提“原票”的都指邮票,这里缺省“邮票”。
以往文献称红印花具体品种,凡小1元必称“加盖小字当一元”,“一”(甚至“当”)还追求大写为“壹”(“當”),写为“加盖小字‘當壹圆’”,大1元则没有这样的待遇;5元没有大小字之分,却也言必称“当五元”,早先还都讲究“五”写为“伍”字。其实按简明原则,大可不必。
近万种中国邮票中,红印花只此3分原票加盖邮票1套,简称不必用“加盖暂作邮票”,原票为罕品,需要突出,邮票多达8种,可以缺省,指出面值和字形,即可充分正确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