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过去了一半,邮市依然萎靡不振,虽然个别品种时不时激起涟漪,但是这种热点往往如石沉大海般地快速销声匿迹,投资者看到的是热点消弭、成交凝滞、打折频仍的弱市状态。如此现象,也是自2018年以来邮市的真实写照,以至于不少坐商付着租金,却无奈享受“五休两工”的惬意经营模式,因为周一至周五进入市场的集藏者实在寥寥,惟双休日略显热闹。当然,网络与物流的发达让许多人都成了网购的忠实粉丝,特别是异地集藏者的网购积极性极高,也促使了部分坐商在家中做起了买卖,潇洒击打键盘,确认交易、发个快递,一切就OK了。
按理说,既然在家中就能够完成买卖,何必还留着邮市付租金的摊位呢?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证明信誉的途径,因为摊位的存在,不仅可以让网上素昧平生的买家放心,同样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试想连个摊位(商铺)都没有的卖家,多少会让买家感觉交易安全上的问题吧。由此,邮市摊位上人影空空,但每个摊位却依然名花有主,要找摊主,只需看柜台上的名片,打个电话,买卖照样畅通无阻。
虽然如此,但没有人气的市场,是很难形成热点的,这也就是2018年以来邮市为何热点匮乏、市道冷清的原因,作为最直接的影响者——新邮无疑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从一年来持续公布的新邮发行量,不断缩量的数字证明了管理层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新邮减量措施,最新公布的2018年9月至10月新邮发行量,已经能够看到低于1000万套发行量的套票数字,如“诗经”“宁夏60年”和“广西60年”套票的发行量分别只有969.38万套、977.02万套和977.41万套。
对于绝大多数集藏者而言,低于1000万套的新邮发行量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毕竟这些邮票仍然在市场上打折。但是对于市场来讲,这个1000万套的数字却是衡量新邮发行量大小的分水岭,大量投资者则将之视为新邮发行利空与利好的平衡线。以2018年分批次公布新邮发行量的数据分析,逐步下降应该是个趋势,而且这种情况也应该延续到2019年。
为什么已经出现了降至处于利好状态的发行量趋势,却在市场上乏人喝彩呢?这就是市场人气匮乏在作祟,因为处于无人吆喝的市场,热点难现,自然也就问津者寥寥。如此情形,让笔者想起了2005年,当时新邮的发行量也呈下降之态,且不少品种的发行量同样低于1000万套,但市场无动于衷,2006年套票继续减量,全年套票基本上都降到1000万套之下,其中“早期领导人(2)”“乌兰夫”套票的发行量仅为680万套和690万套,而前者发行初依然在市场上深幅打折,直到第四季度储备年票时,部分邮商猛然发现此套邮票批量难觅,于是市价犹如火箭般蹿升,最后成为了2006年价格最高的套票,并与“乌兰夫”套票、“和谐铁路”套票(720万套)和小型张(700万枚)成为2006年的三大筋票,并一度推高2006年全年份票价格至千元上方,而这3套邮票就占了全年价格的45%。迄今,2006年全年份票的价格依然在400元附近,是所有编年邮票中价格最高的一个年份。而“早期领导人(2)”“乌兰夫”和“和谐铁路”套票尽管与高峰时相比,价格已经跌去了60%以上,但市场交易价仍在40元左右,继续成为编年邮票中为数不多高价套票(≥30元/套)的佼佼者。更为有趣的是,2006年新邮除了发行初部分品种出现打折,随着发行量公布后价格即全线回升至面值,目前也依然在面值上方,可见发行量在1000万套之内的套票抗跌性还是明显的。
现在的市况与2006年非常相似,这可以从上半年发行的新邮中窥得,其特征是尽管缩量已众所周知,但新邮发行后却继续大幅下跌,如4月份以来发行的新邮套票几乎全部低于面值交易,像“三国演义(3)”“北京世园会”“五四运动百年”“芍药”“中国古镇(3)”和“儿童游戏(2)”套票价格分别为3元、1.4元、1.3元、2.7元、2.3元和2元,折扣率分别为44.4%、30%、45.8%、43.8%、42.5%和50%,而第一季度发行的“拜年(5)”“中葡建交”和“马拉松”套票市价则跌至0.95元、1.35元和1.2元,折扣率放大到20.8%、43.8%和50%,惟“己亥猪”和“植树节”分别在2.6元和2元成交,尚在面值上方,但也较面世初价格跌去1成余。此外,上半年发行的小版张表现不佳,其中“己亥猪”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分别为20元和6.5元,后者是近10年来面世价最低的赠送小版张。而“拜年(5)”“三国演义(3)”“芍药”“中国古镇(3)”和“儿童游戏(2)”小版张价格分别为8.5元、12.5元、10元、7.2元和6.6元,其中“拜年(5)”、“中国古镇(3)”“儿童游戏(2)”小版张已跌破面值。
当然,预测今年新邮会否重演2006年的现象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毕竟发行量的确切数字需要假以时日。但投资者依然可以从市场流通量去洞察新邮的多寡,或许能从一个侧面把握新邮的紧俏程度,特别是那些题材并不出挑、市场热度较低、折扣率偏大的新邮,其流通量大小所折射的发行量高低可信度会更高些。